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与官位擦肩而过的孟浩然,到底经历了什么?

与官位擦肩而过的孟浩然,到底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浮意落尽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4/1/17 1:59:45

开元十七年(728年)的一天,长安翰林院内时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发出笑声的不是别人,正是唐代两位著名田园诗人维和浩然。这一年,王维还不到三十岁,但早已考中进士,虽然经历了一些官场起伏,但总体来说称得上是官运亨通,如今在翰林院任职。而孟浩然已经四十岁出头,他年轻时在鹿门山隐居,几年前才开始漫游各地,结交天下好友,拜访官场名流,希望得到推荐。无奈曲星不照顾,孟浩然错过了一次次推荐的机会,科举考试也落榜了,所以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没有任何功名。在长安,孟浩然凭借自己的诗文,很快就在文坛声名鹊起,并与王维成了忘年交。所以,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歌。

这一天,孟浩然来拜访王维,王维因为要在翰林院值守,就私自把孟浩然带进了自己办公的内署。按规矩,孟浩然不能进入翰林院,但王维与他关系极好,便顾不得那么多了。其他官员和侍卫见到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孟浩然这次前来,带着一壶美酒。两人在内署你来我往,越谈越投机,谈到高兴之处,都忍不住拍着桌子放声大笑。忽然,院外传来一声高呼:“皇上驾到——”

原来,这天唐玄宗刚好路过翰林院,听到王维的笑声,感到好奇,于是朝这边走过来了。王维顾不得收拾桌上的东西,赶紧跑出门迎接唐玄宗。孟浩然在屋里急得团团转,他长年在山中隐居,哪里见过皇上,所以一下乱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门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唐玄宗马上就要进门来了,孟浩然在惊慌之下,忽然看到帘子后面有一张床,床下刚好有两尺高的空间。他顾不得多想,“吱溜”一声就钻进了床底下。唐玄宗一进门,就闻到了满屋子的酒香。再往桌上一看,摆着一个酒壶,两只酒杯。他笑着问王维:“爱卿,你刚才跟谁在这里饮酒啊?朕怎么没有看到人呢?”王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该怎么说呢?如果说谎,自己就犯了欺君之罪,弄不好会掉脑袋;如果实话实说,自己就犯了私自带人入宫之罪,说不定还会连累孟浩然。但事已至此,王维也不敢隐瞒,只好跪下,老老实实回答:“请陛下恕罪!臣刚才请一位朋友来这里饮酒论诗,大声喧哗,惊动了陛下。臣这位朋友乃是一介布衣,不敢面见陛下,所以……所以躲起来了。”唐玄宗一听这话,更好奇了,于是温和地说:“这位布衣既然能跟爱卿坐在一起论诗,那么自然也不是普通人物。朕不怪罪,爱卿快请他出来,让朕见一见。”

王维听了这话,只好硬着头皮喊孟浩然出来面见唐玄宗。唐玄宗等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个人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磕头,浑身上下抖得像筛糠一样。这一下,唐玄宗对孟浩然的印象大打折扣,但他仍然耐心问:“你是什么人?”“草民孟浩然,叩见陛下。”“哦?你就是孟浩然?前一阵子长安城里流传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可是你写的?”“回陛下,正是草民。”唐玄宗点点头:“嗯,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快起来。最近写过什么新的诗没有?拿来让朕瞧瞧。”王维在旁边暗暗替孟浩然高兴:这可是一个天赐的好机会啊!他赶紧指指自己桌上的纸笔,朝孟浩然使了一个眼色。孟浩然心领神会,提笔将自己最近构思的一首《岁暮归南山》写了下来,然后恭恭敬敬地献给唐玄宗。唐玄宗满脸含笑地接过诗,但是刚扫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这首诗全文如下——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一认为自己在选贤任能方面很有作为,所以他看到“北阙休上书”、“不才明主弃”等句子时,心中非常不痛快。接着,唐玄宗站起身来,一脸不高兴地问:“孟浩然,你写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明明是你自己不求上进,没有考取功名,为什么要怪到朕的头上来呢?朕什么时候遗弃过你啊?你这不是诬陷朕吗?真是岂有此理!依朕看,你也不用留在长安发牢骚了,既然想回南山,那就去吧。”说完,唐玄宗气乎乎地走了。

王维看着唐玄宗的背影,一头雾水:“陛下刚才不是挺高兴吗?怎么突然变脸了呢?”他弯下腰,捡起那张被丢在地上的纸,仔细一看,顿时觉得哭笑不得。“孟兄,你怎么能把这首诗拿给陛下看呢?陛下一直认为自己是慧眼识珠,你却在诗中发这种牢骚,他当然会生气了。”再看孟浩然,眉头紧皱,一脸懊悔:“唉,都怪我一时慌乱,没有考虑太多……”王维不忍心再责怪孟浩然,只好叹了一口气,安慰道:“算了,孟兄,你也不用太自责。隐居也有隐居的好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总有一天,你的才华会得到承认的。”

不久,孟浩然离开了长安。从此,他再也没有求取功名,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诗文上。后来,孟浩然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在文坛享誉千年。对他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标签: 孟浩然王维唐玄宗布衣长安

更多文章

  • 孟浩然因嗜鱼丧命,杜甫暴食后身亡,唐代诗人的离奇死亡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偏爱枕惊鸿x标签:孟浩然,杜甫,诗人,韩愈,李白,王昌龄,唐代诗人,唐朝,艺术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令许多人神往的朝代,除了当时十分发达的经济之外,那时浪漫的文化氛围也非常吸引人。尤其发达的唐诗文化更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大多数人从小都是念着唐诗长大的,这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文化烙印。对于唐代的众多大诗人,我们也都是如数家珍,他们的一些风流轶事更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

  • 唐朝的“高考”制度是什么样的?李白、孟浩然、李贺成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白,孟浩然,李贺,孟郊,王维,钱起,唐朝,高考

    唐朝的“高考”是啥样的?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带着同学们把唐代的诗歌鉴赏了一遍,今天我们放松一下,讲点有意思的事情。讲讲唐朝“高考”。我们都知道,隋唐开始了科举考试。而到了唐代,科举考试有一个特点:特别重视诗歌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到唐朝参加科举,幸运考中了,你就会被授职正式参加工作。假如说你工作后,同事

  • 在唐代没有风扇空调的夏季夜晚乘凉,是什么感觉,孟浩然来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孟浩然,王维,诗人,鸣琴,知音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自古写景的古诗词曲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孟浩然(689年—740年),字

  • 孟浩然怎么死的?因为贪吃好客?反正王昌龄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孟浩然,王昌龄,王维,唐玄宗,李白,张九龄

    孟浩然这个人在40岁以前毫无存在感,他当然在家里读书写诗,可能在家乡也小有名气,但是在唐朝这个繁华帝国并不知道这个人。在那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时代,孟浩然已经到了入土的年纪,居然还没成名,他也着急。想要出人头地,当然要去京城。老孟到京城太学,由于写得一手好诗,被王维看中,请到家里,准备推荐给唐玄宗

  • 两首孟浩然求官的诗,皆是生花妙笔,却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作,孟浩然,诗人,进士,诗文

    常言道学而优则仕,华夏古代的饱学之士们,经过了十年寒窗后,大多想要博取一份功名。唐朝时,取士科考的科目众多,除了那些比较特殊、用来选取专门人才的科目之外,最主要的当属明经与进士两科。相较于需对儒家经典精熟的明经科,考察经史、策论等类基础功底、对诗文水准有一定要求的进士科则更为人所熟知,成为最广泛的取

  •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是奉旨当隐士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孟浩然,王维,李白,隐士,诗人,张九龄

    作者:赵心放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非常著名的山水诗人唐代以前大约只有谢灵运、谢朓、陶渊明等,到唐代才出现写了大量山水诗的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这些人中,孟浩然是第一个倾力而作山水诗的诗人,其影响力和成就都非常高。聊聊孟浩然的心路历程及创作经历非常有意思。(一)“终南捷径”路

  • 杜甫《春望》,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谁才是五律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杜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望,五律,张丞相,唐朝,艺术家

    孟浩然也有一首五律,和杜甫一样以“望”为诗眼,借景抒情,不过表达的却是个人的“干谒”之志,这首诗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春望》沉郁顿挫,诗风雅正。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他本人的“压卷之作”,这首诗虽然只是借写风景表达个人诉求,却也写得自然雄浑,撼人心魄。清初学者毛先舒则认为它“皆

  • 《千家诗》201《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高僧,僧人,王维,唐朝,孟浩然,千家诗,艺术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译文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

  • 孟浩然:盛唐落魄诗人有很多,他却因为一首诗断送锦绣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孟浩然,李白,诗人,盛唐,张九龄,玄宗,唐朝,艺术家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华昌盛的一个朝代。其中,盛唐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而稳定、文化空前发达,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一如现代人,那时没有了三餐之忧的人民开始关注社会的阶级流动性问题。虽然当时的老百姓很少有失业的现象,但是有识之士决不情愿在田间一辈子下地干活。这

  • 除夜有怀·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相思,守岁,芙蓉,迁往,诗人,唐朝,孟浩然,除夜有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