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瀛奎律髓93·卷34川泉类,岑参与孟浩然诗句类似,孰高孰低?

瀛奎律髓93·卷34川泉类,岑参与孟浩然诗句类似,孰高孰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3/12/9 10:19:54

前言

《瀛奎律髓》第34卷为川泉类,方回介绍说:

浮游浪波之上,玩泳泉壑之间,大而沧海黄河长江巨湖之汹涌,小而溪谷陂池之靓深。雄壮而观潮,凄酸而阻风,闲寂而弄水寻源,皆类於此。

这一类都是关于水的诗歌。

一、江亭晚望 贾岛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前三联,都是江亭遥望之景,末句点明黄昏。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颔联是主谓+主谓宾的组合。上联有,下联无。

这首诗的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初唐宋之问。关于颔联,方回点评说:

三、四似熟套,在浪仙时初出此句亦佳。后山效之,则无味矣。

浪仙,即贾岛。方回说,颔联这种形式,在贾岛那个时候开始用时,还算佳句,后人模仿的多了,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例如陈师道的:穷-多+诗-有-债,愁-极+酒-无-功。

纪晓岚也赞同方回的意见:

凡佳句,一经再摹,便成窠臼,不但此二句。此评最精。

可见后人作诗之难,好句都被前人写尽,后人创新无路,模仿又被嫌弃。

二、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温庭筠

簟翻凉气集,溪上润残棋。萍皱风来后,荷喧雨到时。

寂寥闲望久,飘洒独归迟。无限松江恨,烦君解钓丝。

这首诗的颔联,也引起方回的注意:

萍皱、荷喧一联工。

萍-皱+风-来后,荷-喧+雨-到时。看上去,似乎也是两个主谓的组合,但是从意义上来说,整句是主谓结构,主语+谓语+时间状语。

上下联互文见义,风雨到来之时,卢氏池中萍皱、荷喧。

三、早秋江行  窦 巩

回首湓池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

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点点是神鸦。

回首湓池远,常见版本为:湓城,指江西九江的瑞昌市,唐朝有通津埠口,闹市傍山临水而建,当年非常繁华。甚是繁华。

首句说,回首渡口渐远,七句说,惊讶云树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可知作者乘船远行。

颔联,写江景,颈联写自身感受,尾联回到眼前景。

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暮潮起,观察到长江之阔;秋雨中,看到雁阵横于天空。

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常常醉酒,而无梦;清醒时,将要到家却多愁善感。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句,即作者之意。

初秋时节,作者离开九江乘船远行,路上饮酒浇愁,思念家乡。

四、巴南舟中夜书事 岑參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首联颇引人注目,方回点评说:

起句十字尤绝唱。

南宋胡仔认为,首联强于孟浩然的四句七言诗:

苕溪渔隐曰:浩然《夜归鹿门寺歌》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迹乘舟归鹿门。”不若岑参《巴南舟中即事》诗云:“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岑诗语简而意尽,优于孟也。《苕溪渔隐丛话》

两首诗的前几句,诗意类似,纪晓岚认为是暗合,而不是某人化用某人:

起二句暗合孟公。同时人,定非相袭。

五、一公新泉  严 维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落池才有响,渍石未成痕。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唯当清夜月,观此禅门。

一公,为灵一上人,盛唐时期的一个僧人。

这首咏山泉的诗,用比兴之法,不即不离,似物又似人。感受到灵一上人的品性情操。

颔联描绘新出泉水,悬瀑落池发出声音,因为新,所以浸泡岩石还未形成痕迹,刻画细致如在目前。

颈联依旧是视觉与听觉的描写,水中有孤松之影辉映,水声与众鸟齐鸣。

尾联出句还是写景, 然后切一公,引出禅宗之法门。

结束语

以上几首诗,有池塘、有泉水、有渡口、有江亭、有行舟,都与水有关。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川泉类五律习作93《崂山九水潮音瀑进退格》

未见银河落,还疑听海潮。溯溪松径险,入涧石崖高。

寒瀑悬喷雪,空亭溅碎瑶。山清留不住,此志在波涛。

查了一下,以前还填过一首《沁园春·崂山九水潮音瀑》:

流水峰高,怪石云生,虎踞龙盘。更鸟鸣空谷,潮音似海,人行潭底,鱼影如悬。涧草留春,雾松迎客,曲径瑶阶正可攀。登临处,讶风摇白练,界破青山。

危亭观瀑凭栏,似太白银河下九天。看激岩雪浪,挼成碎玉,奔雷过耳,足底飞泉。向此餐霞,忘情山水,欲觅桃溪不见源。思量遍,问鳌山东海,何处诗仙。

@老街味道

更多文章

  • 孟浩然09.开元盛世开启,初识偶像张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孟浩然,唐玄宗,太平公主,宰相,开元盛世,李旦

    唐睿宗李旦痴迷道教,在国家治理方面一窍不通。北方的战事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这两年朝廷内部的动荡导致内部动乱频频,内忧外患,搞得唐睿宗心烦意乱。七月的一天晚上,一颗明亮的彗星划过西北的天空,一时间,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此事都议论纷纷。于是,皇上找占卜师占卜,最后占卜师说,彗星是凶兆,

  • 与官位擦肩而过的孟浩然,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孟浩然,王维,唐玄宗,布衣,长安

    开元十七年(728年)的一天,长安翰林院内时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发出笑声的不是别人,正是唐代两位著名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这一年,王维还不到三十岁,但早已考中进士,虽然经历了一些官场起伏,但总体来说称得上是官运亨通,如今在翰林院任职。而孟浩然已经四十岁出头,他年轻时在鹿门山隐居,几年前才开始漫游

  • 孟浩然因嗜鱼丧命,杜甫暴食后身亡,唐代诗人的离奇死亡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偏爱枕惊鸿x标签:孟浩然,杜甫,诗人,韩愈,李白,王昌龄,唐代诗人,唐朝,艺术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令许多人神往的朝代,除了当时十分发达的经济之外,那时浪漫的文化氛围也非常吸引人。尤其发达的唐诗文化更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大多数人从小都是念着唐诗长大的,这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文化烙印。对于唐代的众多大诗人,我们也都是如数家珍,他们的一些风流轶事更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

  • 唐朝的“高考”制度是什么样的?李白、孟浩然、李贺成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白,孟浩然,李贺,孟郊,王维,钱起,唐朝,高考

    唐朝的“高考”是啥样的?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带着同学们把唐代的诗歌鉴赏了一遍,今天我们放松一下,讲点有意思的事情。讲讲唐朝“高考”。我们都知道,隋唐开始了科举考试。而到了唐代,科举考试有一个特点:特别重视诗歌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到唐朝参加科举,幸运考中了,你就会被授职正式参加工作。假如说你工作后,同事

  • 在唐代没有风扇空调的夏季夜晚乘凉,是什么感觉,孟浩然来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孟浩然,王维,诗人,鸣琴,知音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自古写景的古诗词曲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孟浩然(689年—740年),字

  • 孟浩然怎么死的?因为贪吃好客?反正王昌龄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孟浩然,王昌龄,王维,唐玄宗,李白,张九龄

    孟浩然这个人在40岁以前毫无存在感,他当然在家里读书写诗,可能在家乡也小有名气,但是在唐朝这个繁华帝国并不知道这个人。在那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时代,孟浩然已经到了入土的年纪,居然还没成名,他也着急。想要出人头地,当然要去京城。老孟到京城太学,由于写得一手好诗,被王维看中,请到家里,准备推荐给唐玄宗

  • 两首孟浩然求官的诗,皆是生花妙笔,却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作,孟浩然,诗人,进士,诗文

    常言道学而优则仕,华夏古代的饱学之士们,经过了十年寒窗后,大多想要博取一份功名。唐朝时,取士科考的科目众多,除了那些比较特殊、用来选取专门人才的科目之外,最主要的当属明经与进士两科。相较于需对儒家经典精熟的明经科,考察经史、策论等类基础功底、对诗文水准有一定要求的进士科则更为人所熟知,成为最广泛的取

  •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是奉旨当隐士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孟浩然,王维,李白,隐士,诗人,张九龄

    作者:赵心放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非常著名的山水诗人唐代以前大约只有谢灵运、谢朓、陶渊明等,到唐代才出现写了大量山水诗的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这些人中,孟浩然是第一个倾力而作山水诗的诗人,其影响力和成就都非常高。聊聊孟浩然的心路历程及创作经历非常有意思。(一)“终南捷径”路

  • 杜甫《春望》,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谁才是五律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杜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望,五律,张丞相,唐朝,艺术家

    孟浩然也有一首五律,和杜甫一样以“望”为诗眼,借景抒情,不过表达的却是个人的“干谒”之志,这首诗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春望》沉郁顿挫,诗风雅正。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他本人的“压卷之作”,这首诗虽然只是借写风景表达个人诉求,却也写得自然雄浑,撼人心魄。清初学者毛先舒则认为它“皆

  • 《千家诗》201《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高僧,僧人,王维,唐朝,孟浩然,千家诗,艺术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译文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