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0岁的孟浩然见到唐玄宗,念了1首诗,唐玄宗:永不录用!

40岁的孟浩然见到唐玄宗,念了1首诗,唐玄宗:永不录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小子范儿 访问量:2414 更新时间:2024/1/26 2:48:5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是诗歌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强大的国家与军队,开放包容的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孕育了鼎盛灿烂的诗歌文学,涌现了无数鼎鼎有名的大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八月湖水平,含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这些大家耳熟能详、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名句,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此人便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浩然

孟浩然出生于襄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聪慧异常,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的时候跟弟弟一起学文习武,有着报国济世的雄心壮志。20岁的时候,孟浩然已经才名远扬,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从25岁开始,孟浩然开始游历各地的名山大川,广交名士豪杰,希望能够通过贵人的引荐得到入朝为官的机会,但是近十年的时间里,除了交到朋友外,在仕途进取方面一无所获。

38岁那年,孟浩然在淮扬一带与李白相识,两人结为至交,相知相惜,第二年,孟浩然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渴望能够金榜题名,步入仕途,报效国家,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满腹才华的孟浩然落榜了。虽然落榜,但是孟浩然因为在太学赋诗,才华横溢,文采飞扬,使得众人十分佩服,从而名动长安城,并且在此期间与王维结识,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这个时候的孟浩然,依旧渴望着能够入朝为官,但是没想到他与唐玄宗的一次会面,却彻底断送了他的仕途。关于这次会面,一共有四种说法,分别是王维说,李白说,李元绂说以及张说说,这里着重说一下王维说。

孟浩然科举落榜后,依旧待在长安城中希望能够得到赏识,当时好友王维在朝中为官,是个比较清闲的职,有一次孟浩然去王维那里坐了会儿,没想到正好碰上唐玄宗来了,慌乱中孟浩然躲到了床底下,但还是被玄宗瞧见了,王维也不好隐瞒,如实禀告,唐玄宗昔日里也听说过孟浩然的名声,当下便想见上一见,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孟浩然灰头土脸的从床底下钻了出来,唐玄宗便让他吟诗作赋,孟浩然开口便念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就是:我不要北上京城当官上书了,还是回我的南方老家隐居田园吧。我没有什么才华,英明的君主可能看不上我,加之我的身体又不太好,导致和许多老朋友都疏远了。

唐玄宗一听,顿时怒了,说道:“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意思为:你既然并不想当什么官,那还请别人来引荐干什么?再说,朕原先也不了解你,更谈不上要有意抛弃你,你为何要如此诬陷朕?拂袖而去,下令以后都不得录用孟浩然。

孟浩然傻了眼,却也悔之晚矣,一个好好的表现机会,就被他搞砸了,也许,正是因为孟浩然太想得到赏识了,因此更加紧张,慌不择言,才吟出了那样一首惹怒唐玄宗的诗,如果是吟出他的其他名作,也许将会是另一番结果吧。

其他的几种说法,便是将王维的角色换成了李白、李元绂和张说。虽然几种说法在细节上有出入,但总的来说还是讲的孟浩然虽然有朋友帮助引荐,但见了唐玄宗后却因为表现不佳,1首诗惹怒了唐玄宗,从而失去了进取的机会。

这次事情过后,孟浩然对仕途便没了什么兴趣,开始过着隐居的生活,醉心于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形成抒发个人怀抱、吟咏山水田园的独特风格,给开元诗坛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奠定了他在唐朝诗坛的地位,其诗作被后人广为传诵。

更多文章

  • 瀛奎律髓93·卷34川泉类,岑参与孟浩然诗句类似,孰高孰低?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贾岛,方回,岑参,唐朝,诗人,川泉类,宋之问,孟浩然,瀛奎律髓

    前言《瀛奎律髓》第34卷为川泉类,方回介绍说:浮游浪波之上,玩泳泉壑之间,大而沧海黄河长江巨湖之汹涌,小而溪谷陂池之靓深。雄壮而观潮,凄酸而阻风,闲寂而弄水寻源,皆类於此。这一类都是关于水的诗歌。一、江亭晚望 贾岛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

  • 孟浩然09.开元盛世开启,初识偶像张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孟浩然,唐玄宗,太平公主,宰相,开元盛世,李旦

    唐睿宗李旦痴迷道教,在国家治理方面一窍不通。北方的战事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这两年朝廷内部的动荡导致内部动乱频频,内忧外患,搞得唐睿宗心烦意乱。七月的一天晚上,一颗明亮的彗星划过西北的天空,一时间,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此事都议论纷纷。于是,皇上找占卜师占卜,最后占卜师说,彗星是凶兆,

  • 与官位擦肩而过的孟浩然,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孟浩然,王维,唐玄宗,布衣,长安

    开元十七年(728年)的一天,长安翰林院内时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发出笑声的不是别人,正是唐代两位著名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这一年,王维还不到三十岁,但早已考中进士,虽然经历了一些官场起伏,但总体来说称得上是官运亨通,如今在翰林院任职。而孟浩然已经四十岁出头,他年轻时在鹿门山隐居,几年前才开始漫游

  • 孟浩然因嗜鱼丧命,杜甫暴食后身亡,唐代诗人的离奇死亡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偏爱枕惊鸿x标签:孟浩然,杜甫,诗人,韩愈,李白,王昌龄,唐代诗人,唐朝,艺术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令许多人神往的朝代,除了当时十分发达的经济之外,那时浪漫的文化氛围也非常吸引人。尤其发达的唐诗文化更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大多数人从小都是念着唐诗长大的,这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文化烙印。对于唐代的众多大诗人,我们也都是如数家珍,他们的一些风流轶事更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

  • 唐朝的“高考”制度是什么样的?李白、孟浩然、李贺成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白,孟浩然,李贺,孟郊,王维,钱起,唐朝,高考

    唐朝的“高考”是啥样的?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带着同学们把唐代的诗歌鉴赏了一遍,今天我们放松一下,讲点有意思的事情。讲讲唐朝“高考”。我们都知道,隋唐开始了科举考试。而到了唐代,科举考试有一个特点:特别重视诗歌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到唐朝参加科举,幸运考中了,你就会被授职正式参加工作。假如说你工作后,同事

  • 在唐代没有风扇空调的夏季夜晚乘凉,是什么感觉,孟浩然来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孟浩然,王维,诗人,鸣琴,知音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自古写景的古诗词曲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孟浩然(689年—740年),字

  • 孟浩然怎么死的?因为贪吃好客?反正王昌龄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孟浩然,王昌龄,王维,唐玄宗,李白,张九龄

    孟浩然这个人在40岁以前毫无存在感,他当然在家里读书写诗,可能在家乡也小有名气,但是在唐朝这个繁华帝国并不知道这个人。在那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时代,孟浩然已经到了入土的年纪,居然还没成名,他也着急。想要出人头地,当然要去京城。老孟到京城太学,由于写得一手好诗,被王维看中,请到家里,准备推荐给唐玄宗

  • 两首孟浩然求官的诗,皆是生花妙笔,却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作,孟浩然,诗人,进士,诗文

    常言道学而优则仕,华夏古代的饱学之士们,经过了十年寒窗后,大多想要博取一份功名。唐朝时,取士科考的科目众多,除了那些比较特殊、用来选取专门人才的科目之外,最主要的当属明经与进士两科。相较于需对儒家经典精熟的明经科,考察经史、策论等类基础功底、对诗文水准有一定要求的进士科则更为人所熟知,成为最广泛的取

  •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是奉旨当隐士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孟浩然,王维,李白,隐士,诗人,张九龄

    作者:赵心放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非常著名的山水诗人唐代以前大约只有谢灵运、谢朓、陶渊明等,到唐代才出现写了大量山水诗的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这些人中,孟浩然是第一个倾力而作山水诗的诗人,其影响力和成就都非常高。聊聊孟浩然的心路历程及创作经历非常有意思。(一)“终南捷径”路

  • 杜甫《春望》,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谁才是五律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杜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望,五律,张丞相,唐朝,艺术家

    孟浩然也有一首五律,和杜甫一样以“望”为诗眼,借景抒情,不过表达的却是个人的“干谒”之志,这首诗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春望》沉郁顿挫,诗风雅正。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他本人的“压卷之作”,这首诗虽然只是借写风景表达个人诉求,却也写得自然雄浑,撼人心魄。清初学者毛先舒则认为它“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