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登华山时,为什么会写了遗书,还放声大哭?

韩愈登华山时,为什么会写了遗书,还放声大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455 更新时间:2024/3/3 0:59:09

有一天,“唐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几个好友去爬华山,想领略一下华山的险绝和美丽。当他们到达苍龙岭的时候,为眼前的险境所吸引,遂踏上了苍龙岭上的小道,领略一下这险境究竟有多美。

结果走着走着,韩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回头看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他顿时呆住了,在他眼前,只有窄窄的一条道,没有台阶、两边没有栏杆,往下是绝壑千尺,往前还有很长一段路,往后也已经走了一段路,正是卡在了不上不下的地方。

韩愈被自己所看到的这一切吓住了,那一瞬间,他突然就腿软了,既无法继续往前走,又无法往后退,心想:“难不成就将自己交代在这里了?”这样的认知让韩愈心灰意,遂写了遗书与家里人告别,或许也存了求救于人的心思,将遗书投入岭下,然后坐在岭上放声大哭。

无论友人怎么劝说,他都没有胆量往前或者往后,友人没有办法就先离开了苍龙岭,下山后去寻找华阴县令的帮助,华阴县令找了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将卡在苍龙岭上的韩愈给救了回来。

这就是著名的韩愈登华山投书的故事,记载在肇的《唐国史补》中,全如下: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迈。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

从这个记载来看,韩愈是因为走到苍龙岭的半路上突然害怕了,然后迈不开步了,所以就有了后面的写遗书、大哭,之后被华阴县令派人救了回去。说韩愈害怕了不是不可能,毕竟华山是出了名的险山,有悬崖峭壁,有幽深峡谷,其中著名的五大险关中就有苍龙岭。

苍龙岭的险,相信去过的人或者看过图片的人都能感觉得出来,蜿蜒狭窄的道路,底下就是绝壁深谷,虽两边有栏杆,但走起来还是惊险万分,如同走钢丝一般,一般的人只敢往前看,两边、下边和后面都不敢去看。

而唐朝时期的苍龙岭比现在的苍龙岭还要险绝,因为那时的苍龙岭上既没有台阶也没有两边的栏杆,敢走苍龙岭需要极大的勇气,害怕是很正常的。

但要说韩愈被吓得写遗书、恸哭还是感觉太过夸张了。要知道,韩愈一生也是经过了大风大浪,不至于害怕到畏死的程度,我们看韩愈的一生,他绝不是一个畏死的人。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822年,镇州成德军兵变,原先的节度使被杀,朝廷在经过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赦免成德军,让韩愈以宣慰使的身份抚慰镇州。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要知道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藩镇拥兵自重甚至割据的时代,战争不断,兵变常有,韩愈这一去交代了性命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在他临走之前,很多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即便是唐穆宗,也后悔让韩愈就这么去镇州,因此交代韩愈先在成德军的边境上观察形势,便宜行事,不要急着入境,万一被劫持了或者被杀了,一切就晚了。不过韩愈并不在意生死,还是只身入境,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智慧,顺利完成了任务。

从这件事上来看,韩愈绝不是怕死之人,还有当初的谏迎佛骨一事,唐宪宗差点就处死了韩愈,结果韩愈还是不怕死的上书,种种事情表明,韩愈不仅不怕死,有时候还相当的狂放,并没有那么在意生死,这样的一个人会因为苍龙岭的险绝而吓得写遗书、恸哭吗?

所以有人觉得韩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是被吓到了,而是另有原因,比如明朝时期的杨嗣昌就认为韩愈哭是因为太过激动,他感动于苍龙岭的险绝壮美、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感慨于自己读书不够,无法用语言将苍龙岭的美表达出来,索性就用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大哭。

或许在韩愈的心中,只有哭才能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韩愈是一个感情极为丰沛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在看到苍龙岭的时候,很可能会激动到哭。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并不是韩愈的真实经历。不过,这似乎也说不过去,要知道这个故事是记载于李肇的《唐国史补》中的,李肇和韩愈是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人,至少两人同朝为官过,虽然韩愈经常被贬官,但两人应该是有过交集的。

韩愈的生平有传记载,过往事迹都有记载,他去世于824年冬天。而李肇的事迹虽然没有专门的传记,但他在唐宪宗时期就已经在朝中为官,818年是翰林学士,第二年升为右补阙,到了821年的冬天被贬为澧州刺史。

所以两人是有交集的,李肇知道韩愈身上发生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应该都是实际发生过的,当然不排除其中有夸大的成分。

当然,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韩愈写遗书又大哭的原因是因为怕死还是激动,都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事,苍龙岭因为韩愈的这个故事而更加的吸引人,还有了一个专门的“韩愈投书处”。甚至关于韩愈投书的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后来有一个名叫赵文备的山西百岁老人当走到“韩愈投书处”的时候还感叹韩愈的哭,大笑不止,所以就有了另一个题刻,即:“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有了赵文备的跟随,后来又有一个名叫李柏的,游到此处,作诗一首:“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赵文备和李柏,三个人,也算是三种不同的态度了,但赵文备和李柏的故事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关键还是韩愈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毕竟韩愈本人就是古代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人物,这样一位人物能在苍龙岭上留下故事,必然是会流传千古的,即便这故事未必是真,但名人效应也是存在的。

标签: 韩愈遗书华山唐宪宗唐国史补

更多文章

  • 韩愈:在绝望中踽踽而行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韩愈,唐宪宗,裴度,侍郎

    文 / 初酿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唐·韩愈《条山苍》十九岁韩愈眼中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山水云泉皆有韵味。因为年轻,无论曾经有过多少苦难,总是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就像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想,觉得自己参与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

  • 贾岛:家贫入寺出家,得韩愈鼓动而还俗,却怀才不遇终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韩愈,贾岛,诗人,孟郊

    贾岛这个苦吟诗人尽管出生在唐朝,可他却始终未如盛唐大大小小的才子们那般闲逸,既没乐享过风花雪月、也未曾在戏谑间逐柳眠花、更无情起时的快意潇洒……终其一生,贾岛也只不过混得了“诗奴”和“诗囚”之名,毕生为了写诗绞尽了脑汁。不近凡俗的贾岛终生未娶,到死的时候依旧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简直是客死异乡的一朵

  • 广东好风物之潮州篇:这座最崇拜韩愈的广东小城,不只有凤凰单丛与陶瓷

    历史解密编辑:消费者报道标签:韩愈,凤凰,陶瓷,诗人,宋朝,潮州市,广东省,广东好风物

    “在潮之洲,潮水反复”,在广东东部有这样一个小城,因潮水而得名,被称为潮州市。“潮州”作为地名已经使用了1000多年。不过,古时潮州的范围并不是只有潮州市,还包括了其他的潮汕地区。“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潮州市是潮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这里是“中

  • 韩愈跟别的诗人果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张籍,刺史,诗文,诗人,唐朝,散文家

    对于韩愈来讲,诗和文有的时候是他人生态度的宣言,有的时候啊居然还能当他宣战的檄文。只不过他宣传的对象有点儿好玩。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他听说当地有鳄鱼为害,吃了很多百姓们的牲口,韩愈这个时候是潮州刺史,他就写了《祭鳄鱼文》来表示。“刺史虽弩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

  • 韩愈晚年热衷服用硫磺,是因为沉迷美色欲望?答案让人揪心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韩愈,皇帝,白居易,儒家,水银,唐朝,宋朝,艺术家

    根据历史学者考据,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晚年的时候非常喜欢服用硫磺,对于他服用硫磺的原因,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这是因为韩愈老年的时候贪恋美色,通过硫磺来维持体能,结果,也因为韩愈的不节制,导致健康受到影响,最终去世了。那么,韩愈服用硫磺,真的是为了纵欲吗?答案让人深思。图片来源于网络:韩愈雕像一、韩愈生

  • 韩文公祠:国内最早纪念韩愈的专祠,倚山临水古朴清幽!

    历史解密编辑:鸭鸭爱生活标签:韩愈,韩文,祠堂

    提起潮州,就不得不提韩愈了,他在潮州虽然才七个多月,他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驱赶鳄鱼、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兴学育才,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州人为了感谢韩愈的功德,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韩文公祠,便是为了纪念韩愈而设,始建于宋,历代都有修葺,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

  • 口腔病人韩愈,为牙写了多少苦情诗?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出版社标签:韩愈,牙疼,陆游,白居易,口腔,牙痛

    本 文 约 51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哪怕是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饱受牙疼及口腔疾病的困扰。古人碰见牙疼会出现哪些症状?古人又是如何治疗口腔疾病的呢?针对上述问题,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哪些方法护理牙齿呢?韩愈:40不到,我的牙松动了 中国人常

  • 这位“大胡子”嘲笑青年毛泽东的“梁启超体”,毛发奋研读韩愈文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的凡人标签:毛泽东,梁启超,韩愈,毛主席,青年毛泽东,郭沫若

    韩愈是唐代的散文大家,“文起八代之衰”,文学上反对六朝骈体,倡导古文运动。所作散文气势雄浑,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深刻影响了古代文学史的大文豪。毛泽东自走出韶山后,有半个多世纪读韩愈文、说韩愈文、评韩愈文。他的文体深受韩愈文影响。青年毛泽东下功夫研读韩愈文章,是受到一位清末举人的点化,此人名袁吉六

  • 韩愈一生沉浮,梦见两位天神,一个往他嘴里塞书,一个带他降妖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韩愈,李白,唐宪宗,孟郊,贾岛,孔子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腊月,雪后初晴,寒风萧索。长安城靖安里韩侍郎府邸内,一群和尚围站在韩愈病榻前,正听韩愈交代后事。病入膏肓的韩愈颤巍巍伸出双手,跟和尚们说,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双手双脚,还有双腿,是不是完好无损,有没有长癞疮。群僧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韩愈说,你们出去告诉世人,我是不吃药病死的

  • 《千家诗》13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千家诗,裴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何当共读香云帙,最是诗情画意时。”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就中唐而言,如果单以诗论,这标志性的一个人物、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