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读白居易这首诗,不知西湖有多美!宛如人间仙境,妙绝千古

不读白居易这首诗,不知西湖有多美!宛如人间仙境,妙绝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解忧诗词 访问量:4525 更新时间:2023/12/7 21:03:25

在很多人的心中,杭州西湖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心灵栖息地。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波光潋滟的湖上泛舟,看云烟染过的孤山,听灵隐古寺的杳杳钟声,就此走失在西湖的光影柔波里,忘却红尘俗世。

今天要讲的这首“西湖诗”是白居易所写,短短56字写尽了西湖春日的旖旎风光,宛如人间仙境,妙绝千古。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古代很多人文人都与西湖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北著名隐士林逋,曾隐居西湖,种梅养鹤,终身不仕,引得后世无数文人争相效仿;

大文豪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任职,为治理西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所熟知的“苏堤”便是因他而得名。

还有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修筑堤防、疏浚六井,政绩斐然。

同时,他还留下了大量吟咏西湖山水的作品,如《钱塘湖春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留别》等等。

在唐朝之前,不是没有文人吟咏过西湖,然反响不大。

而白居易在当时的诗坛上地位崇高,名声远扬,自他题咏后,西湖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

可以说,在传播西湖文化方面,白居易居功至伟。

这首《春题湖上》是白居易即将离开杭州时所写,通过描写潋滟旖旎,绚丽多彩的景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西湖的留恋不舍。

“湖上春来似画图”,诗歌首句点明了地点与节令,总领全诗。

风景如画,这个比喻并不新奇,然而放在开头却很是巧妙。

图画有多大?图中有哪些景物?如布局?如何着色?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比喻,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令人忍不住想象这幅图到底有多美。

“乱峰围绕水平铺”,接着一句总写西湖的山水。

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群山,环绕着清澈如镜的西湖。

这里最值得玩味的是“乱”和“铺”这两个字,前者描绘了山峰的连绵起伏,而后者则突出了水面的平静。

他在另一首诗《钱塘湖春行》中也曾言“水面初平云脚低”,正符合西湖春日水阔烟深的特点。

再来看颔联两句,“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写尽了西湖的山光水色,历来为后人所喜爱。

连绵起伏的山峰上,种满了松树,远远望去,一片翠绿,赏心悦目;一轮明月倒映在湖面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

这里的“排”和“点”字同样是炼字的典型。

“排”字不仅写出了松树之多,而且与前文的“乱峰”相呼应,突出了山峦重叠巍峨的特点。

而“点”字则有轻盈纤巧之意,正符合水、月的温柔特质。

一仰一俯,一山一水,一白天一夜晚,一巍峨一轻盈,相互对照,又相映成趣,将山色、水色、月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色调明朗,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着的颈联“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诗人将目光转移到了湖边的植物上。

湖边的早稻开始抽穗,连成一片,宛如碧绿的毯子;靠近水岸的地方,长满了绿色的蒲草,微风吹过,好像飘舞的绿罗裙。

白居易到杭州后曾修筑堤防、疏浚六井,推动了西湖一带农业的发展。

正因诗人倾注了心血,所以当他看到稻谷、菖蒲长势甚好,丰收在望时,心情自然倍加愉悦。

同时这长势喜人的农作物,也正体现了杭州劳动人民的勤劳辛苦。

自然与人文双管齐下,写尽了西湖之美,最后的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里的“一半”最耐人寻味,诗人不舍得离开杭州,一半是因为西湖,那么另一半是因为什么呢?

诗人没有明说,制造了悬念,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令人赏玩不尽。

整首诗来看,以首联中的“画图”为线索,展开描写。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面到点,全方位,多角度,写尽了西湖的山光水色,自然人文。

诗中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画图”、“一颗珠”、“碧毯线头”、“青罗裙”,形象生动,又贴近生活。

我们读这首诗,就宛如在欣赏一幅写意画,色彩鲜明,意境绝美,不仅令诗人留恋不舍,也令无数读者心生往。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的饭圈文化,杜甫、白居易都曾当过追星族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杜甫,白居易,李白,李商隐,杜牧,诗人

    如今许多青年男女都会有自己的爱豆。女孩们追捧明星偶像,买专辑、买周边、打榜、控评、应援,为了自己心仪的偶像的事业顺风顺水可谓是鞠躬尽瘁,出钱又出力。这样全心全意的追星女孩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饭圈文化。狂热的饭圈文化近年来备受争议,但对优秀的人的崇拜却是本性使然,古往今来都有。社会经济、文化

  • 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二百多年后苏轼挑战一首,直接碾压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白居易,苏轼,西湖,一首,七律,西施,钱塘湖春行,唐朝,王安石,演奏家

    提到写西湖的古诗,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图,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在一天之内晴雨变换的风光。前一首诗中,白居易是“人在画中游”,带我们漫步湖畔,一同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后一首诗中,苏轼举杯独对西湖晚景,提笔留下了

  • 白居易最杰出的一首“马屁诗”,挽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白居易,唐玄宗,杨玉环,长恨歌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正妃,被唐玄宗见色起意抢夺而来,眼见得天子贵妃比寿王妃要风光富贵得多,杨玉环当然从了。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冲淡了中原传统的时代,对于皇室内的这种丑事,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何况还有唐高宗李治娶自己的小妈武媚娘一事在前开路。但这毕竟是公公

  • 白居易的一首“杀人诗”,有人读完绝食而亡,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白居易,关盼盼,长恨歌,诗作,李白

    白居易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但是在诗仙李白的光环之下,白居易被压得黯淡了不少,可是老实说,白居易的诗作水平是完全不亚于李白的。毕竟是两榜进士出身,白居易的诗作风格可能就没有李白那么豪放,不过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白居易在叙事诗的领域可谓是独步天下。但是就是白居易这样的人,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他

  • 白居易,为爱苦读十年,功成名就时,挚爱却转身出家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老木匠标签:出家,题诗,情诗,长安,唐朝,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19岁时,向邻家妹妹湘灵许诺:待我高中,回来娶你。湘灵不顾旁人闲言碎语,等到了40岁。再重逢,白居易已官至校书郎,身边却多了位美娇妻。白居易向湘灵许诺做官了就娶她,会式及第再重逢,湘灵却出家当了尼姑。白居易11岁时,随母搬迁至徐州符离,在此认识了比他小7岁的湘灵,开启了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 白居易仅以“酒”与“雪”意境天地切割,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丁香,小火,唐朝,白居易,饮一杯,热红酒,艺术家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仅以“酒”与“雪”两个传统意象,将广袤的天地切割为屋里、屋外两个世界。屋外,大雪将至,寒风料峭,夜色朦胧,屋内,烛光照映着火光,酒香掺杂着菜香,两友对坐,围棋赌酒,闲话家常。简单,但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而言,这是一种作

  • 同是写庐山的千古名篇,李白苏轼白居易,谁水平更高意境更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狐狸美食标签:茶,李白,苏轼,白居易,陶渊明,题西林壁,民族音乐,千古名句,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江前悬瀑,飞流三千尺,疑是天河降九日。”——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我们在学校必须要学习和背诵的东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诗,一首是五言古诗。悬流三百丈,沟壑数十里。像飞来的电,又像白色的彩虹。初,江河汉降,半数散于天。转折点抬头看,是造化之大作。海风吹个不停,

  • 历史上的今天:大诗人白居易诞辰

    历史解密编辑:忆竹邑标签:符离,名篇,唐朝,琵琶行,长恨歌,大诗人,千古名句,白居易诞辰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2月28日(唐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成长于符离(今宿州符离),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著有《草》《长恨歌》《琵琶行》《长相思》等名篇。他在符离时与邻家女湘灵的苦恋的故事千古流传。

  • 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历史解密编辑:壹羽成诗标签:书生,悠然,诗人,唐朝,白居易,饮一杯,刘十九,千古名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 〔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闲来无事循着古方酿酒,新酿出的酒面泛着微绿色的泡沫,细小如蚁,且称它做“绿蚁”吧!暮色降临,寒风瑟瑟。坐在烤得通红的小火炉旁,火焰时而激烈,时而缓慢,空气中木柴滋滋作响,与那窗外的呼呼狂风相合,奏着冬日乐章。熊熊的火光照亮了暮色

  • 渭南乡居岁月如何影响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元稹,渭南,诗人,唐朝,白居易,唐玄宗,唐宪宗,诗歌创作,千古名句

    山川壮丽的关中平原东部名城渭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里。曾经两度在渭南的乡居生活,是白居易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也对其诗歌题材的拓展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忠县白居易塑像资料图片卜居渭上白居易的家世及迁徙历程,据《旧唐书》之《白居易传》云:“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