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眼睛竟然都有病

韩愈、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眼睛竟然都有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民晚报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21 6:49:31

年逾天命之后,眼花与近视并存,配了多次眼镜皆不如意,遂出门必带两副,一副走路远观用、一副近前视物用。倘盛夏时,则再须一副近视墨镜随身。

电器普及的时代,人们对视力的保护往往比较疏忽,尤其对于青少年的波及,使得患近视眼的比例有所递增。或有人以为,古时没有声光电方面的科技,情况会否好一些呢?倒也未必,有句话叫“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大概是造成古人眼疾的主因。因为用作照明的“灯火”,燃料基本是桐油,其散发的烟气对眼部有损害;还有一种动物油脂亦可充燃料,成本虽低,却更损目力。至于“凿壁偷光”之类的苦读场景,当然可充励志的事例,却分明伤了读书人的眼睛。历稽古代一些名士或学人,如左丘明、杜钦、郑玄左思韩愈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杨万里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祝枝山等,皆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

此处试举唐宋二例:唐时,写过眼疾一类诗文的不乏其人,特别是白居易,竟有百首之多。他在《眼暗》中叹道:“早年勤卷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疾如何?”照明条件差,仍苦读不辍,这大概就是当年学子们所处的现实。加之情志不畅、子女夭亡等精神打击,白居易的眼疾便愈发严重:“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很明显,白居易得的是白内障。

北宋苏轼有不少抱怨目赤翳障的诗文,多写于贬谪期间。碍于窘迫的经济状况,他无力购买质量较高的灯烛用油,故常在照明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写字作诗,视物渐而模糊。苏轼所患的目赤,又称火眼,系患者受风热细菌感染,眼睛红赤肿痛的一种症状。后人在研究他当时的书法时,发现团块黏连、布白堵塞、不合笔意的现象时有发生。患了这样的眼疾,对于书写者而言,顺畅流利的书艺表达几无可能。所以在收到友人馈赠的精美书品时,苏轼不是先夸字好,而是先赞对方的视力好,想必心中也是充满了羡慕和沮丧。元丰八年,眼医王彦若以“金针”法为苏轼拔翳成功,他立即用诗文表达了重获光明的喜悦,而且在书法上也立竿见影,不仅能书小字,布白也很周详。遗憾的是古代的白内障手术没有人工晶体植入,也没有现代眼科矫正近视的技术,所以几年后苏轼便眼疾复发。从目前流传下来的苏书便可看出,“手术”前后的字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书于元祐二年的《祭黄畿道文》(手术后)和书于元祐八年的《太白仙诗卷》(复发后)便存较大差池,前者黏连、堵塞少了,清晰、空隙多了;后者又故态复萌,和术前的《寒食帖》风格类同。当然后人品评苏轼书法时,常有“尚意不尚法”之说,似不可忽略眼疾这一节。

南宋诗人叶梦得曾说:“(文人学者)平生用力常数倍于他人,安得不敝?”此话用在清乾嘉考据学派身上,则愈显贴切。这批学者矻矻治学,必先详考甄辨、无征不信,十分注重微观研究,如学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所说:“欲读史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所以在深研典籍的过程中,用眼过度,是这批考据学者的共同特点。比如,《清史稿》提到顾炎武“目生双瞳,中白边黑”,亦有人说他幼患痘症,右目为眇。乾嘉皖派宗师戴震,观书几与面磨,入四库馆任编撰时,不能不借助西洋的近视镜。吴县经学家余萧客博览群书,日不足,复继之以夜,竟至目力亏损,不见一物,后虽治愈,也仅能读大字本。江苏元和学者江筠,精于《三礼》《三传》之学,晚年失明,时人称为“盲先生”。吴派学者、官员王鸣盛,68岁时左眼瞽,右眼仅可辨光。还有史学大家、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晚年贫病交迫,双目失明。一代儒宗钱大昕,40岁即双目昏昏,50岁后散光严重,几步之内,不辨人物。晚年见客必有人引导,才不致认错。他吃饭时,必从人箸匕,方能入口。却唯独对于读书,犹怀不舍之情,每从灯下贴面辨字。

如果稍作小结,古之后天得眼疾者皆与读书二字有关。清神韵诗派创始人王士禛虽官至刑部尚书,仍手不释卷:“自甲申归田六年矣,目力益昏,始悔少壮之过用其力。然老矣,终亦不能废书也。”这便是令人钦仰的史上的读书人,正是他们读书时的一烛幽明,洒播四处,好似点点灯火,才汇聚成中华文化的一脉星河。(喻军)

标签: 韩愈王安石苏轼白居易陆游欧阳修

更多文章

  • 唐代最有争议的一首《庐山瀑布》,白居易说:好诗,苏轼说:烂诗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文学和诗词标签:苏轼,李白,张祜,诗人,宋朝,白居易,民族音乐,千古名句,望庐山瀑布

    小时候读过的诗,一辈子都忘不掉。小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小七第一次读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此,倒背如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自李白之后,庐山瀑布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苏轼去过、范仲淹也去过。还有一位唐代诗人徐凝也去过,写下一首《庐山瀑布》,颇像李白的风

  • 毛主席晚年时,每次读到白居易的这句诗,都会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李白,诗人,唐朝,白居易,毛主席,琵琶行,长恨歌,孟锦云,千古名句

    在大唐的诗坛里,李白和杜甫并肩而立,犹如两座山峰,高耸入云,能与之抗衡的恐怕只有白居易了。白居易的作品题材广泛,不拘一格,多反映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此,它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流传甚广,影响巨大。日本人曾专门修建白居易纪念馆。毛主席最喜欢看唐诗,也很欣赏白居易的诗风,认为他写出了老百姓的心声。白

  • 不读白居易这首诗,不知西湖有多美!宛如人间仙境,妙绝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解忧诗词标签:西湖,诗人,唐朝,白居易,春题湖上,钱塘湖春行

    在很多文人的心中,杭州西湖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心灵栖息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波光潋滟的湖上泛舟,看云烟染过的孤山,听灵隐古寺的杳杳钟声,就此走失在西湖的光影柔波里,忘却红尘俗世。今天要讲的这首“西湖诗”是白居易所写,短短56字写尽了西湖春日的旖旎风光,宛如人间仙境,妙绝千古。《春题湖上》湖上

  • 唐朝诗人的饭圈文化,杜甫、白居易都曾当过追星族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杜甫,白居易,李白,李商隐,杜牧,诗人

    如今许多青年男女都会有自己的爱豆。女孩们追捧明星偶像,买专辑、买周边、打榜、控评、应援,为了自己心仪的偶像的事业顺风顺水可谓是鞠躬尽瘁,出钱又出力。这样全心全意的追星女孩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饭圈文化。狂热的饭圈文化近年来备受争议,但对优秀的人的崇拜却是本性使然,古往今来都有。社会经济、文化

  • 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二百多年后苏轼挑战一首,直接碾压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白居易,苏轼,西湖,一首,七律,西施,钱塘湖春行,唐朝,王安石,演奏家

    提到写西湖的古诗,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图,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在一天之内晴雨变换的风光。前一首诗中,白居易是“人在画中游”,带我们漫步湖畔,一同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后一首诗中,苏轼举杯独对西湖晚景,提笔留下了

  • 白居易最杰出的一首“马屁诗”,挽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白居易,唐玄宗,杨玉环,长恨歌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正妃,被唐玄宗见色起意抢夺而来,眼见得天子贵妃比寿王妃要风光富贵得多,杨玉环当然从了。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冲淡了中原传统的时代,对于皇室内的这种丑事,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何况还有唐高宗李治娶自己的小妈武媚娘一事在前开路。但这毕竟是公公

  • 白居易的一首“杀人诗”,有人读完绝食而亡,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白居易,关盼盼,长恨歌,诗作,李白

    白居易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但是在诗仙李白的光环之下,白居易被压得黯淡了不少,可是老实说,白居易的诗作水平是完全不亚于李白的。毕竟是两榜进士出身,白居易的诗作风格可能就没有李白那么豪放,不过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白居易在叙事诗的领域可谓是独步天下。但是就是白居易这样的人,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他

  • 白居易,为爱苦读十年,功成名就时,挚爱却转身出家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老木匠标签:出家,题诗,情诗,长安,唐朝,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19岁时,向邻家妹妹湘灵许诺:待我高中,回来娶你。湘灵不顾旁人闲言碎语,等到了40岁。再重逢,白居易已官至校书郎,身边却多了位美娇妻。白居易向湘灵许诺做官了就娶她,会式及第再重逢,湘灵却出家当了尼姑。白居易11岁时,随母搬迁至徐州符离,在此认识了比他小7岁的湘灵,开启了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 白居易仅以“酒”与“雪”意境天地切割,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丁香,小火,唐朝,白居易,饮一杯,热红酒,艺术家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仅以“酒”与“雪”两个传统意象,将广袤的天地切割为屋里、屋外两个世界。屋外,大雪将至,寒风料峭,夜色朦胧,屋内,烛光照映着火光,酒香掺杂着菜香,两友对坐,围棋赌酒,闲话家常。简单,但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而言,这是一种作

  • 同是写庐山的千古名篇,李白苏轼白居易,谁水平更高意境更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狐狸美食标签:茶,李白,苏轼,白居易,陶渊明,题西林壁,民族音乐,千古名句,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江前悬瀑,飞流三千尺,疑是天河降九日。”——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我们在学校必须要学习和背诵的东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诗,一首是五言古诗。悬流三百丈,沟壑数十里。像飞来的电,又像白色的彩虹。初,江河汉降,半数散于天。转折点抬头看,是造化之大作。海风吹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