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凌烟阁榜首——长孙无忌

浅谈:凌烟阁榜首——长孙无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议史纪 访问量:4070 更新时间:2024/1/26 13:13:10

时间倒退回大唐,在凌烟阁中,陈列着二十四个画像,这些人大多是对大唐天下有卓越功勋的名侯将相。

长孙无忌,则在其中位列第一。

由此可见,长孙无忌对唐朝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位唐朝的重臣。

家中有妹,貌美贤德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的天下得来不易。为夺皇位,唐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铲除了自己的兄弟之后,才登上皇位。

长孙无忌自年少之时便投奔了李世民的麾下。他十分聪慧,才能出众,李世民又十分惜才,所以他们两个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长孙无忌有一个妹妹,也可以算得上是貌美贤淑,少男少女,初见倾心。

李世民爱上了长孙无忌的妹妹,并执意娶她为妻子,长孙无忌十分赞同。因为长孙无忌和他的妹妹,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是父母早亡,两兄妹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高士廉的妻子也就是长孙无忌的舅母,后来将长孙无忌和妹妹赶出了高家。长孙无忌也不忍心看自己的妹妹和自己一起颠沛流离。

恰巧李世民喜爱长孙无忌之妹,又是贵族之后,所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妹妹便喜结连理了。

如果称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是历史第一贤后,那么,这位长孙皇后当之无愧是“第二贤后”了。

十三岁时便嫁给了李世民的她出身武将世家,对战争之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新婚燕尔,长孙皇后与李世民谈古论今,共谋天下,十分惬意。

李世民也因此对长孙皇后十分喜爱。

在长孙皇后十六岁时,她的夫君与哥哥一同出征,家中女眷,均以她为首。仅十六岁的她不仅将府中诸事打理的头头是道,甚至还出钱修葺了玄中寺。这个操作赢得了百姓及各位大臣的赞赏,人人都称“李唐仁慈”。

众所周知,帝王之家随时都可能发生手足相残。李世民的兄弟在看到李世民的支持者众多时,就对李世民十分不满,在父亲李渊面前大肆进馋言,称李世民有不臣之心。这时,李世民在外征战并不了解朝中的腥风血雨。

而长孙皇后长期在宫中,明白形势的严峻,所以她时常携带珠宝丝绸去拜访后宫中的妃子,希望这些妃子能对李渊吹枕头风。

这股枕头风起了作用,为李世民从边关之地赶回,赢得了时间。后来便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前夕,长孙皇后身着戎装,对士兵们加以鼓励,真乃巾帼女英雄。在浴血奋战中,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收场。

同年八月,李世民登基为帝,并立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皇后深知,不能因自己家族势大而导致外戚专权,因为一旦外戚专权,那么便会面对朝堂四分五裂,不利于国家发展。所以她处处牵制自家人员,甚至恳求自己的哥哥不要做朝廷的要官,长孙无忌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便听随了妹妹的建议。

魏征是著名的谏臣,有时魏征会批评李世民,李世民碍于帝王的面子,曾经多次想处死魏征。长孙皇后规劝李世民不要处死魏征,因为魏征所言均是为了大唐。

如果处死了魏征,会使天下人寒心,以后又有谁敢直言进谏呢?李世民十分喜爱长孙皇后,所以听从了皇后的意见。

在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共同努力之下,君明,后贤,臣孝。假以时日,便迎来了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

能文能武,国之利器

长孙无忌能力出众,他文武全才,既是大将军,也是国公爷,一时之间,在朝堂之上,风头无二。

有人嫉妒长孙无忌便向李世民上书称小心长孙无忌过于势大,而对李世民不利。李世民十分信任长孙无忌,便叫来长孙无忌,并将这份奏折,出示给长孙无忌,以示自己对长孙无忌无可代替的信任。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出战高丽,长孙无忌也随李世民出战。

在战役中,长孙无忌率领士兵,隐藏在山谷之中,此处地形险要。当李世民及部队返回之时,高丽军队在后面追逐,长孙无忌率领的士兵化奇兵突袭,将这些高丽士兵围困于山谷之间,同时炸毁桥梁,让他们无路可退,从而迫降敌军主帅。

无论是在朝堂的运筹帷幄中,还是与敌军的激烈交战中,长孙无忌就像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一般,勤勤恳恳的保卫着大唐的天下。李世民对这位大舅哥也十分满意,亲自将长孙无忌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中,位于诸臣之首。

一代天子一朝臣,在李世民年老之后,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治,史称唐高宗。在李世民年老之时,宠幸过一位貌美的女子,便是后来的我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此时的武则天还叫武媚娘。

武媚娘能从一普通的女流之辈当上皇帝,可见其智谋聪慧,武媚娘很早就觉得李治会是下一任皇帝,所以在李世民快要离世的时候,便同李治谈起了恋爱。后来,李治当上皇帝后,十分希望武媚娘可以成为自己的皇后。

但是这时李治的皇后,是先皇赐婚的王皇后。王皇后出身高贵,背后也有诸多政治势力交杂盘错。所以李治想要立武媚娘为皇后,存在许多的困难。

无奈之下,李治便去求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希望舅舅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长孙无忌虽然十分疼爱这个外甥,但是也有诸多的无奈。

武媚娘本是先帝的妃嫔,却又成为李治的昭仪,本来便难以服众,十分荒唐。现在李治又想让她做母仪天下的大唐国母,显然即使是手眼通天的长孙无忌,也是没法做到的。所以他便回绝了外甥的请求。

在李治的皇位还没有坐稳的时候,许多人说他的哥哥李恪想推翻他的统治。李恪的生母,是隋朝的公主,所以李恪是不可能继承大统的。而且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李恪便与长孙无忌发生过政见的冲突,自那时起,长孙无忌心中就一直记恨着吴王李恪。

李世民的儿女都十分的具有胆色,比如高阳公主,高阳公主早期下嫁于宰相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但房遗爱此人懦弱无刚,又无军功,长相平庸,高阳公主十分厌恶他。

有一次,高阳公主因去寺庙上香,意外结识了和尚辩机。高阳公主对辩机一见钟情,两人迅速的坠入了爱河。即使房遗爱性格懦弱,但是作为人夫也是不能容忍这件事发生的,房遗爱此时便显现出了对皇家的不臣之心。

长孙无忌觉得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便诬陷吴王李恪和房遗爱意图谋反,并表示宁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况且此时李治的皇位并不稳固,所以李治便下令处死自己的哥哥吴王恪,武王恪生前大骂长孙无忌,称他外戚弄权,甚至诅咒长孙无忌不得好死,而这句话也点醒了李治。

实力庞大,杀身之祸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开始大量的铲除异己,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他忘了一件事情,李治的身上留着唐太宗李世民和自己妹妹长孙皇后的鲜血,又怎么会是平庸之辈呢?

长孙无极身为外戚,同时也是李治的舅舅,所以势力一天天逐渐庞大。李治虽然从未表露,但是心中已有对他舅舅的忌惮。后来李治力排众议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又在朝堂当中安插了许敬宗这个眼线。

许敬宗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授意之下,弹劾长孙无忌。

许敬宗称,长孙无忌早已显露了反叛之心,希望唐高宗李治可以迅速逮捕长孙无忌,以免酿成大祸。

李治却惺惺假意地表示,长孙无忌是自己的亲舅舅,如果自己逮捕了他,那么天下人该怎样说自己呢?

许敬宗又搬出汉武帝杀死他的舅舅,以正皇权,来劝慰李治,如果李治真的在乎这位舅舅,那么肯定会找来舅舅对质,但是他并没有。由此可见,李治早已对长孙无忌动了杀心,只不过没有一个恰当的借口而已,

唐高宗李治随即下令,削去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官职,并将其全家没为奴隶流放岭南。不多时日之后,长孙无忌在监狱中被逼自缢。堂堂的凌烟阁第一宰相,却被自己的亲侄子逼迫自尽,果然是皇家无情啊。

大多数人的观念当中,长孙无忌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忠臣,但是唐朝的皇帝均是通过严苛竞争的才登上帝位的,他们不会连分辨忠奸的能力都没有。

既然李治选择杀死长孙无忌,那么长孙无忌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忠臣吗?

有人说,长孙无忌是因为立后之事得罪了武则天,所以下场才如此凄惨的。但是笔者认为是由于长孙无忌后来的贪婪,才导致这个结局的。人心不足蛇吞象,长孙无忌在占领朝堂的至高地位之后,依然不停的培养自己的势力。这让李治产生了不安的情绪。

他明白自己的舅舅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而且长孙氏为唐代的大型门阀,如果舅舅对自己产生了不臣之心,那么唐朝的天下姓李或者是姓长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李治选择借武媚娘之手处死长孙无忌。毕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由此能看出李治和武则天都是狠绝之人。

长孙无忌一生辅佐两代帝王,均为朝廷高位,为大唐奉献了全部,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他作为忠臣,当之无愧为凌烟阁二十四大臣之首,但他也有自己奸臣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是大唐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宰相之一。

更多文章

  • 说说国舅长孙无忌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长孙无忌,李恪,李治,李世民,隋炀帝,霍光

    话说长孙无忌这个人可是具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此人是李世民的首席智囊,参与大唐开国之初所有军国大事的决策,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为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汗马功劳,被李世民封为“凌云阁24功臣”的首位。长孙无忌还主持编写很多史书,著名的《隋史》就是他主编的。他还是一位法律专家,主持了

  • 长孙无忌文不如房玄龄杜如晦武不如李靖李勣,为何是24功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靖,李勣,唐朝,房玄龄,杜如晦,李世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虽然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时就追随李世民,但他是文臣,所以在唐朝开国功勋里并不起眼,而他的才能和贡献,也主要在李世民进行兄弟之争后才显现出来。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坚定地站在了妹夫兼发小的李世民这边,是李世民最忠实的拥护者。当时长孙无忌地位比较低,并不起眼,比房玄龄和杜如晦更容易四处奔波,他不

  • 《长歌行》梓薇宫失火太子却在享受,李长歌拼死保护杜如晦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杜如晦,李长歌,李靖,太子

    《长歌行》中晟辛带着人在梓薇宫点燃大火,李长歌和乐嫣慌忙去救,城中百姓也乱作一锅粥。李长歌发现了穿着太子衣服的稻草人,便明白这是谋划已久的阴谋,但她被熟人认出,赶紧离开。阿诗勒隼和李靖也前来救火,并抓到一名可疑人,他本想服毒自杀,被李靖阻止。杜如晦带着郜都来查明情况,发现有人故意为之,宫女还告诉他发

  • 杜如晦:唐初一代名相,到底都做了啥贡献?能让李世民记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李享呀标签:杜如晦,李世民,唐初,房玄龄,长孙无忌,李渊

    在唐朝一众开国功臣当中,杜如晦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提到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房谋杜断’这个成语。作为唐初最负盛名的一位宰相,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但要说杜如晦到底为唐朝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做了哪些工作?献了哪些奇谋妙计?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楚了。更有意思的是,就

  • 凌烟阁系列:贤相杜如晦,与房玄龄齐名,死后李世民为他废朝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杜如晦,房玄龄,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公元617年,秦王李世民攻破长安城,房玄龄继续为他四处搜罗人才,很快杜如晦就进入了他的视野。1、出身官宦世家杜如晦和房玄龄的经历比较相似,两个人都出身于官宦世家,在隋朝都曾经担任过低级官职。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吏部侍郎高孝基曾经非常看好两个人的才能和前途。高孝基给予杜如晦的评价是:“公有应变之才,

  • 杜如晦功劳巨大,李世民为何对杜家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杜如晦,李世民,杜家,房玄龄,李建成,李元吉

    纵观古今,我们虽不能说每一任皇帝上位时都是采取了某些不光彩的手段的,但有很大一部分皇帝在上位时都是使用了一些计谋的,其中每每到时代更迭时更是如此。在战乱以及国家不作为的年代时,更是容易在这乱世中出现改变时代发展历程的英雄人物,像每一个朝代的创始者都是乱世中各方英雄的佼佼者,他们所创立的王朝正是证实他

  •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要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李建成

    李世民召集心腹谋定事变的那一晚,与会者中的两位核心人物房玄龄与杜如晦,居然拒绝参会,一副与李世民划清界限的姿态。李世民勃然大怒,解下随身佩刀给尉迟恭:“你再跑一趟,如果他俩还没有来的意思,你当即砍下他们的人头来见我!”我们知道,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杜如晦与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一起荣列首功,可为

  • “来,拍照!”房玄龄和杜如晦“穿越”红遍全网,没点文化不敢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XY标签:丞相,孔融,隋朝,杜如晦,房玄龄,唐玄宗,杨玉环,科学家,历史学家

    十三朝古都西安又火了!2022年,西安90后小伙董宇辉在直播间里将各种知识娓娓道来,治愈性的言语打动了无数网友,从牛排的形容词谈到维京海盗,一本书谈到曾国藩的“六戒”,他的直播形式带火了一个词“文化带货”,2022年直播界让我们记住了西安小伙董宇辉。2023年,西安又火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卧龙凤雏”

  •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房玄龄与杜如晦?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不仅是是一次血腥的流血政变,更是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麾下的两名得力干将?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次冒险的政治博弈,当时他在长安发动政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他那个时候,虽然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有着极大的权势,甚至李渊都给

  • 唐朝宦官高力士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徐松说体育标签:宦官,唐朝,高力士,唐玄宗,杨国忠,李林甫,李辅国,安禄山,女皇武则天

    前言:提起宦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不好,尤其是那些名声大的宦官,比如先秦时期的竖刁,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张让和赵忠,唐朝的李辅国和程元振,宋朝的童贯和李彦,明朝的王振和魏忠贤等等。这些个宦官原本都是皇帝的附庸,却仗着皇帝的信任而为非作歹,有的甚至直接推动其所在王朝的覆灭。宦官作为伴随古代王朝始终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