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要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要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4137 更新时间:2024/1/11 6:58:17

李世民召集心腹谋定事变的那一晚,与会者中的两位核心人物房玄龄与杜如晦,居然拒绝参会,一副与李世民划清界限的姿态。

李世民勃然大怒,解下随身佩刀给尉迟恭:“你再跑一趟,如果他俩还没有来的意思,你当即砍下他们的人头来见我!”

我们知道,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杜如晦与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一起荣列首功,可为什么在主人生死攸关的档口,二人却如此骑墙?李世民又为何“不计前嫌”,依然视二人为首功呢?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这仅是聪明人之间的对话方式而已,之所以要用这种方式对话,责任主要在李世民头上,他太患得患失,以至于天策府几近分崩离析了,他还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为何不接受幕僚们抢先下手的建议呢?

其一,李世民心存幻想。

李世民与李建成两派的斗争,从武德四年浮出水面,到武德七年白热化,再到武德九年摊牌,历时五六年,双方交替领先一波三折。李世民的两个幻想,让他不想以冒险的手段解决问题。

首先,李渊接连给李世民下饵料,让李世民吃上了瘾。

李渊曾经两次给李世民开出了“太子支票”,也曾经做出“分陕而治”的许诺,这两个香喷喷的诱饵任谁都无法拒绝。更关键的是,李渊不是故意下饵,而是满怀诚意的承诺。

老爹左右摇摆,难免让李世民觉得自己还有机会,通过最合法的手段扭转局势。

其次,李建成的仁德,让李世民对自己的结局抱有幻想。

李建成在与李世民的争斗中,坚持以不伤害李世民的性命为前提,他多次拒绝了李元吉击杀李世民的建议。李建成的底线思维,无疑会让李世民产生错觉:无论斗争有多激烈,自己都不会有性命之忧。

皇位争夺战中,一旦有了这个幻想,基本上就成了一只被扔进温水中的青蛙。

其二,李世民吃不准忠粉数量。

李世民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的未雨绸缪,虽然事件还没发展到兄弟相残的地步,但他已经按最坏的打算在做准备,其中测试自己的忠粉数量就是关键一环。

别以为李世民当初就是万人拥戴,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的忠实粉丝很有限,包括天策府成员,有很多人都没有参与到事变之中。

大伙儿加入李唐是奔着李渊这棵大树来的,将来谁是接班人,对他们来说并不太重要,没必要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押宝。

李世民就曾经拿话撩拨李靖和李世勣,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也有人分析,连秦琼都没有参与其中,朝中脚踩两条船的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双面间谍”,比如封德彝,这家伙直到死了很多年之后,才暴露了他是李建成密探的身份。

事实上,李世民身边最铁杆的粉丝只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段志玄、程咬金,以及房玄龄、杜如晦几人。

其三,李世民心底没把握。

就算粉丝群没问题,李世民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障碍——李渊。

表面上看玄武门之变是兄弟相争,其实李世民是双线作战,除了对付李建成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控制住老爹!

天策府虽然暗中募集了800名死士,可是靠这点人马想挟持皇帝,多少有点天方夜谭。因此,李世民必须解决掉皇宫禁卫,当然,解决禁卫军,自己的这点武力显然很不可靠。

史书没有交代李世民是如何解决禁军的,猜测无非是买通部分大将军,比如柴绍。即便如此,人心隔肚皮,李世民也不敢有十足的把握,况且禁军有十二卫,他不可能全部买通。

这是个一个环节出错就满盘皆输的超级豪赌,任谁都要胆突。

其四,李世民顾及声誉。

李世民曾经针对“先发制人”的建议,提出过自己的不同方案:后发制人。他的意思是不急于出手,等太子先动手了,自己再反击,这样一来就不至于处于受到道德谴责的地步。

李世民可以不在乎夺权过程中留下的诟病,但将来一身龙袍时还要被天下人指指点点,那多不体面。

就在这些患得患失中,李世民越走越被动,天策府的官员们被一个个调离,自己的山头越做越小,李渊配合李建成,对李世民下手越来越重。就连铁杆粉丝尉迟恭和段志玄,都受到李建成公开拉拢,拉拢不成又明目张胆地打击。

天策府一众官员们人心惶惶,大有树倒猢狲散的趋势。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轮番劝谏,甚至直接撂话:您如果不选择抢先下手,我们这些人肯定会死得很惨,与其如此我们就不跟你玩了!

李世民却还在犹豫!请不要指责他,作为当事人他所承受的压力绝不是局外人能体会得到的。

已经被禁止出入天策府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呢?

很简单,事情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清晰,做温水里的青蛙,还是愤怒的小鸟,就看当事人李世民如何决策了,说再多的话已经无益了。

在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明确的态度之前,如果我是房玄龄、杜如晦,也一定会像他们那样做:对不起,皇帝不让我们跟你玩,所以我不能去开会!如果你没听懂我就照直了说,你这么犹犹豫豫的,我可不想陪你把命搭进去,换个主我照样上班拿工资!

李世民当然火了:嘛玩意,我一直拿你们当心腹,连你们也想跟我耍心眼,不行,要死一起死!

原来形势有变化,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在天策府上班了,并不知道新的变化迫使李世民已经决定先下手为强了。

发生什么事了呢?原来突厥再次入侵,李渊把出征的帅印交给了李元吉。

这件似乎不太起眼的事,给李世民的打击是很沉重的!李世民与李建成对抗的最大砝码就是自己的战功,只要他能不断领军出征,朝廷就离不开他,他早晚会有翻盘的机会。

如今老爹选择了李元吉,就表明了彻底封杀自己的意图。更可怕的是,内线给李世民传来一条坏消息:李元吉要征调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秦琼随军,并在军中找个借口除掉这几位天策府心腹。同时,在壮行酒宴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将发动兵变,直接杀害李世民,并逼李渊禅位!

对史书的这条记载我们要辨析一下,征调并除掉尉迟恭等人是可信的,杀害李世民,并逼李渊禅位根本不可信。对李建成来说,自己在双方较量中已经处于上风,他没必要冒险杀害李世民,更不可能威逼李渊。

但即便尉迟恭等人的前途,已经严重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存根本了!自己在不动手,马上就成了“熟青蛙”。因此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接受众人的建议,先下手为强!

问题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不知道啊,他们吃不准李世民到底是真下了决心,还是处于摇摆当中。所以,他们拒绝前往天策府,其实是在测试李世民的态度。

李世民令尉迟恭持剑逼二人到会,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准备搏命了,你们也跟我一起刀尖上走一遭吧!

更多文章

  • “来,拍照!”房玄龄和杜如晦“穿越”红遍全网,没点文化不敢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XY标签:丞相,孔融,隋朝,杜如晦,房玄龄,唐玄宗,杨玉环,科学家,历史学家

    十三朝古都西安又火了!2022年,西安90后小伙董宇辉在直播间里将各种知识娓娓道来,治愈性的言语打动了无数网友,从牛排的形容词谈到维京海盗,一本书谈到曾国藩的“六戒”,他的直播形式带火了一个词“文化带货”,2022年直播界让我们记住了西安小伙董宇辉。2023年,西安又火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卧龙凤雏”

  •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房玄龄与杜如晦?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不仅是是一次血腥的流血政变,更是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麾下的两名得力干将?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次冒险的政治博弈,当时他在长安发动政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他那个时候,虽然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有着极大的权势,甚至李渊都给

  • 唐朝宦官高力士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徐松说体育标签:宦官,唐朝,高力士,唐玄宗,杨国忠,李林甫,李辅国,安禄山,女皇武则天

    前言:提起宦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不好,尤其是那些名声大的宦官,比如先秦时期的竖刁,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张让和赵忠,唐朝的李辅国和程元振,宋朝的童贯和李彦,明朝的王振和魏忠贤等等。这些个宦官原本都是皇帝的附庸,却仗着皇帝的信任而为非作歹,有的甚至直接推动其所在王朝的覆灭。宦官作为伴随古代王朝始终的一个

  • 唐玄宗离世,被流放的高力士得知后,绝望痛苦,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言知标签:皇帝,唐朝,唐玄宗,高力士,李辅国,书法家,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762年,高力士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听闻了唐玄宗去世的消息,绝望痛哭,吐血而死。698年,高力士进宫侍奉。此人聪明伶俐且格外谨慎,深得武则天的喜爱,武则天便直接命令高力士在身边侍奉。唐中宗时期,高力士李隆基的来往就比较密切,在武则天正在纠结将江山传给李氏一脉还是武氏一脉时,高力士就有已经积极为李隆基奔

  • 位列大唐凌烟阁功臣第二的河间王李孝恭,履历看起来挺牛的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孝恭,李世民,李渊,李靖,李唐,皇位

    位列大唐凌烟阁功臣第二的河间王李孝恭,履历看起来挺牛的。招抚巴蜀,平定荆州,攻略江南……好像南线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可是再翻到《旧唐书.李靖传》,马上茅塞顿开。基本上都是李靖如何如何主张,然后孝恭从之、孝恭然之、孝恭善之,于是连战连捷。就有一次打萧铣,孝恭不从,然后……孝恭果败。所以李孝恭这个人,能

  • 在秦王李世民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渊,唐朝,李孝恭,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女皇武则天

    本鬼在前文《凌烟阁第二功臣李孝恭如何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中提到,“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李渊对李孝恭下手而把亲信派到了南方,导致禁军基本都成了秦王的支持者。那么在秦王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一个非常

  • 唐朝名将李孝恭,为什么能力压尉迟恭,在凌烟阁武将中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李孝恭,尉迟恭,李世民,李元吉,凌烟阁,萧铣

    “李孝恭,少沉敏有识量。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孝恭纵船江中以疑贼援。又曰:‘禁祥去疑。’孝恭以杯血为授首之祥,而众心安。又曰:‘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孝恭使羸兵挑贼,而待以精骑是也。”——《十七史百将传》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皇宫里的凌烟阁内,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24位文臣武将画影

  • 李孝恭晚年变卖豪宅,舞女歌姬100多人,为何位列凌烟阁第2?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孝恭,凌烟阁,李世民,李渊,尉迟敬德,唐太宗李世民

    文|飞鱼说史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在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建起来的一个不起眼小楼,这座小楼里存放着由阎立本绘制的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此后又有四位唐朝皇帝把功臣的画像放入其中,画像也达到了100多幅,不过最有名气的

  • 凌烟阁功臣中,李孝恭第二,尉迟恭第七,为何秦琼却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秦琼,唐朝,李孝恭,尉迟恭,凌烟阁,李世民,李元吉,尉迟敬德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可谓“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西九州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秦叔宝”,是天下响当当的英雄好汉,知名度远在李孝恭和尉迟恭之上。更为重要的是,从史书记载来看,秦琼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得李世民信任和重用。《旧唐书·秦琼传》中有一段记载,讲述了秦琼经常

  • 凌烟阁第二功臣李孝恭如何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渊,齐王,皇帝,李孝恭,凌烟阁,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秦王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为辉煌灿烂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有意思的是,“玄武门之变”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是天命所归,连凌烟阁第二功臣、中立的赵郡王李孝恭都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根据史料记载分析,秦王集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