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房玄龄与杜如晦?说出来你别不信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房玄龄与杜如晦?说出来你别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897 更新时间:2024/2/11 22:02:52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不仅是是一次血腥的流血政变,更是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李世民为何想杀麾下的两名得力干将?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次冒险的政治博弈,当时他在长安发动政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他那个时候,虽然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有着极大的权势,甚至李渊都给了他开府、天策上将这类的权力。

但他在长安,仍然无法自己掌握全局,李建成是太子,李渊也还在位,这两人必然是国家的掌控者,李世民为了能赢得天下,就必须要想办法处理好这次政变。

其实一开始李世民也是比较犹豫的,因为这毕竟是要与自己的两个兄弟对战,况且他在长安的势力并不占优。

他的大本营是洛阳,自己在长安除了数百的府兵之外,剩下就没多少人了。可李建成不仅与宫廷关系密切,他身为太子,更是有着数千的东宫将士,因此他在东宫,有着极大的优势。

如果不是李世民先发制人,他根本没办法解决建成、元吉,在李建成等人打算收买尉迟敬德之后,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要动手,毕竟他当时再不动手,自己就要倒霉了。

他需要与自己的手下商议,可当时他的几个心腹,除了长孙无忌等人之外,剩下的人还不在京城,比如他最重要的两个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都被贬谪到了外地。

当时李世民需要这两人的帮助,因此就选择把他们两人给带回来,可没想到,这两人竟然还犹豫了,这就让李世民心里更加不满,他就直接把刀给尉迟敬德,让他亲自去找这两人,如果这两人不回来的话,就当场把他们给杀掉。

这个命令确实很残忍,李世民起码是动了杀心,幸好这两人还是回来了,他们也联手帮助李世民谋划好了一切,成为李世民上位的大功臣,那么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他们两人一开始犹豫了,导致李世民差点要把他们俩给杀掉呢?

首先,这俩人如果犹豫,就表示他们俩人还有可能对李世民造成威胁,因为李世民让人去请他们,傻子都知道李世民打算要做什么,如果这两人泄露出去,那李世民这次的政变就没戏了。

如果这俩人真不打算要参与,李世民也必须要除掉他们,防止秘密被泄露出去,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否则自己就会失败。

房玄龄与杜如晦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正是靠着他们两人的努力,才帮助国家打造了强盛的贞观之治,李世民对于这两人也是非常信任,可问题是,他们两人为何会犹豫呢?

其实当初李建成想要打压李世民,就必须要先把有威胁的人给除掉,李世民手下不少的人都受到了排挤,其中像房玄龄与杜如晦,就成为重点打压的对象,被贬谪到了外地去做事,这就已经看出来,他们俩人在李世民的势力中充当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如果他们俩人威胁不大,李建成就没必要这么做了,而且李建成肯定早就开始收买一些人,这俩人要是不够忠心的话,也早就被收买了,不会被李建成打压。

他们俩人会产生犹豫,其实也是他们二人的计策,因为李世民自己都很犹豫,他都不确定能不能打赢,否则就没必要商议这么久了,况且他能发动政变成功,也是有着运气的因素,当时如果不是各方面的运气都很好,他早就被李建成的手下给灭掉了。

这完全就是冒险,无论你怎么策划,胜算都是很低的,房杜俩人都很精明,他们能看出双方的差距,会存在着一些隐忧也很正常,况且李世民叫他们回去,也没有给一个明确的态度,他到底是打算要坚决干,还是自己不确定,仍然有着侥幸心理,这点房杜俩人都不太理解,没弄清楚情况,就贸然回去,这就可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灾难。

因此二人决定刺激下李世民,让他下定决心,心无旁骛。

李世民也明白这俩人的担忧,因此他让敬德亲自去,就是为了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俩人的忠心是没问题的,李世民也不见得是真打算要杀他们,可不摆明了态度,很难叫别人放开了去做什么事情。

李世民对于人心的利用,确实是非常到位,房杜俩人回来,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这场政变,仍然存在着极大的变故,无论再怎么筹划,执行的时候一些意外因素是无法避免的。

李世民倒是明白这点,因此他继续亲自上阵去处理这些事情,李世民这个人就是喜欢亲力亲为,他这一生充满着无数的冒险举动,这次他又赌对了,因为房杜俩人应该庆幸,他们这次提前回来是选对了,玄武门政变,实际等于唐朝的二次建国,李世民当政之后,对于国内的官僚体系进行了一番改革。

高祖时期的很多旧臣,都先后被清除出去,这也让房杜俩人都得到了很多机会,他们才能在朝廷中成为宰相。

其实李世民对于手下的这些功臣,还是非常不错的,他在位的时候,这些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都得到了荣华富贵,而像尉迟敬德这类的亲信,更是超越了不少唐朝的开国功臣。

因此这场冒险博弈,确实对他们的仕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房杜俩人的忠心与能力,李世民肯定要重用他们,自然就不会随意把他们杀掉。

当初估计也是没办法了,才动了这个心思,可他后来还是对这俩人相当不错。

更多文章

  • 唐朝宦官高力士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徐松说体育标签:宦官,唐朝,高力士,唐玄宗,杨国忠,李林甫,李辅国,安禄山,女皇武则天

    前言:提起宦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不好,尤其是那些名声大的宦官,比如先秦时期的竖刁,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张让和赵忠,唐朝的李辅国和程元振,宋朝的童贯和李彦,明朝的王振和魏忠贤等等。这些个宦官原本都是皇帝的附庸,却仗着皇帝的信任而为非作歹,有的甚至直接推动其所在王朝的覆灭。宦官作为伴随古代王朝始终的一个

  • 唐玄宗离世,被流放的高力士得知后,绝望痛苦,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言知标签:皇帝,唐朝,唐玄宗,高力士,李辅国,书法家,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762年,高力士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听闻了唐玄宗去世的消息,绝望痛哭,吐血而死。698年,高力士进宫侍奉。此人聪明伶俐且格外谨慎,深得武则天的喜爱,武则天便直接命令高力士在身边侍奉。唐中宗时期,高力士李隆基的来往就比较密切,在武则天正在纠结将江山传给李氏一脉还是武氏一脉时,高力士就有已经积极为李隆基奔

  • 位列大唐凌烟阁功臣第二的河间王李孝恭,履历看起来挺牛的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孝恭,李世民,李渊,李靖,李唐,皇位

    位列大唐凌烟阁功臣第二的河间王李孝恭,履历看起来挺牛的。招抚巴蜀,平定荆州,攻略江南……好像南线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可是再翻到《旧唐书.李靖传》,马上茅塞顿开。基本上都是李靖如何如何主张,然后孝恭从之、孝恭然之、孝恭善之,于是连战连捷。就有一次打萧铣,孝恭不从,然后……孝恭果败。所以李孝恭这个人,能

  • 在秦王李世民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渊,唐朝,李孝恭,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女皇武则天

    本鬼在前文《凌烟阁第二功臣李孝恭如何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中提到,“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李渊对李孝恭下手而把亲信派到了南方,导致禁军基本都成了秦王的支持者。那么在秦王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一个非常

  • 唐朝名将李孝恭,为什么能力压尉迟恭,在凌烟阁武将中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李孝恭,尉迟恭,李世民,李元吉,凌烟阁,萧铣

    “李孝恭,少沉敏有识量。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孝恭纵船江中以疑贼援。又曰:‘禁祥去疑。’孝恭以杯血为授首之祥,而众心安。又曰:‘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孝恭使羸兵挑贼,而待以精骑是也。”——《十七史百将传》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皇宫里的凌烟阁内,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24位文臣武将画影

  • 李孝恭晚年变卖豪宅,舞女歌姬100多人,为何位列凌烟阁第2?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孝恭,凌烟阁,李世民,李渊,尉迟敬德,唐太宗李世民

    文|飞鱼说史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在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建起来的一个不起眼小楼,这座小楼里存放着由阎立本绘制的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此后又有四位唐朝皇帝把功臣的画像放入其中,画像也达到了100多幅,不过最有名气的

  • 凌烟阁功臣中,李孝恭第二,尉迟恭第七,为何秦琼却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秦琼,唐朝,李孝恭,尉迟恭,凌烟阁,李世民,李元吉,尉迟敬德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可谓“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西九州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秦叔宝”,是天下响当当的英雄好汉,知名度远在李孝恭和尉迟恭之上。更为重要的是,从史书记载来看,秦琼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得李世民信任和重用。《旧唐书·秦琼传》中有一段记载,讲述了秦琼经常

  • 凌烟阁第二功臣李孝恭如何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渊,齐王,皇帝,李孝恭,凌烟阁,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秦王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为辉煌灿烂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有意思的是,“玄武门之变”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是天命所归,连凌烟阁第二功臣、中立的赵郡王李孝恭都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根据史料记载分析,秦王集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目

  • 凌烟阁系列:名将李孝恭,唯一的李唐宗室,这3点让他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孝恭,李唐,李靖,李渊,李世民,萧铣

    唐朝名将李孝恭是凌烟阁24位功臣中唯一一位李唐宗室,因为这一点,很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军功。唐朝武将中,包括唐太宗李世民,李靖、秦琼这些人都功勋卓著,和他们相比,李孝恭显得中规中矩,有着丝毫不张扬的平和,在这平和背后,是难得的智勇双全。和凌烟阁中的文臣相比,他拥有他们难以企及的战功;和武将相比,他拥有难

  • 李孝恭的军事才能如何?为什么说他的命特别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孝恭,李渊,李靖,萧铣,王世充,李世民

    李孝恭(591年~640年),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历史上真实的李孝恭,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唐朝给他的评价极高,认定他是最顶级的名将,而且将他排在了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