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名相萧瑀,立不世功勋;但其六上六下,皆因其太膨胀

大唐名相萧瑀,立不世功勋;但其六上六下,皆因其太膨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453 更新时间:2023/12/8 20:54:23

贞观22年(648年)7月19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玉华宫,一个74岁的老人病逝。他叫萧瑀,唐初名相。唐朝实行群相制,三省(中书、门下、尚书)正副长官皆称为宰相,萧瑀历经三朝,当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共有16位宰相,20多年后到唐太宗末期,其他15人早已离去,裴寂已去世15年、窦威仙逝29年、刘文静蒙难28年,只有他还活动在朝堂之上。

萧瑀出身显赫,在隋朝之时已封新安王,又在唐高祖、唐太宗两朝为相,但他仕途坎坷,曾6次被罢,6次起复,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萧瑀

身世显赫,能力出众

萧瑀,字时文,梁明帝萧岿第七子,他的亲姐姐为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他与李渊也有亲戚关系。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他的妻子与李渊属于姑舅表兄妹。李渊、李世民时期他位居高位,一直处于权力中枢。《旧唐书》记载:高祖乃委以心腹,心诸政务,莫不关掌。高祖每临轩听政,必赐升御塌,呼之为萧郎。

他这么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其身世和亲戚关系,而是他在唐朝的建立初期有着盖世之功,人们对李靖、李勣这类纵马打江山的战将往往印象深刻,也对“房谋杜断”耳热能详,却未必了解主内的萧瑀对唐朝的贡献。他的功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起兵初期支持李渊。大业13年(617年),李渊占领长安,李世民带兵进攻薛举,特意给萧瑀送去了李渊的亲笔书信,信中说:“瑀弟胸怀万机,才智过人,请速来京师,共辅社稷。”萧瑀当时因得罪了杨广,被贬为河池太守,他回答:“社稷危之,明主有出。表哥相召,怎敢违命?”举河池全郡投靠李渊,他本人则奔赴长安,受到李渊盛宴款待,并被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即使他投靠李渊有被贬的不满之心,但他的投靠对李渊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当时李渊的实力很弱小,来自世家贵族的这份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李神通这样碌碌无为的家族支持者一生荣华富贵就是这个道理。

2、帮助李世民坐上皇位。《旧唐书》记载“太宗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此赐诗的背景就是玄武门事变,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斗得不可开交,李渊更偏向于让长子李建成继位,曾有过除掉李世民的心思。萧瑀公开支持李世民,在李渊耳边说了不少关于李世民的好话,让其放弃了弑子的念头。事变过后,李渊之所以迅速选择让位给李世民,自已去做太上皇,这其中也有萧瑀一旁劝解的功劳。这一件事足以让李世民对其感激不尽,这也是李世民一朝一直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剧照

3、为政能力出众。《旧唐书》说他“聚学属文,端正鲠亮”,“瑀孜孜自勉,绳违举过,人皆惮之”,作为内史,他处理政务、军机的能力出色,李渊时期的庶政,也大多由其料理,“内外考绩皆委之司会,为群僚指南,庶务繁总”。《旧唐书》记载了一个例子:高祖常有敕而中书不时宣行,高祖责其迟,瑀曰:“今皇墓初构,事涉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比每受一数,臣必勘审,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政务处理很琐碎,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个好的理政高手尤其难得,于不动声色间将事务处理得妥妥贴贴。因此李渊和李世民都离不开他,李渊曾评价他“得公之言,社稷报赖”,这也是他28年中6次被罢却6次起复的主要原因。

4、品性耿直,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也不怕犯上。隋朝时期就是因为犯颜直谏被贬为河池太守,到了唐朝也不改本色,多次直言进谏,连素以诤臣闻名的魏征都认为“昔闻其言,今睹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而且他为官清正,又不贪财,连自己的祖产都分给同族之人。《旧唐书》记载:初,瑀之朝也,关内产业并先给勋人。至是特还其田宅,瑀皆分给诸宗子弟,唯留庙堂一所,以奉烝尝。

萧瑀剧照

自恃功高,六上六下

萧瑀有能力、品性好,又是皇亲,李上世民为何要六上六下地折腾他?只是因为他直言进谏?为什么连原属敌对势力的魏征李世民都能容忍,却忍不了他?有人说他过于耿直、情商低,有人认为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其实透过他六次被罢看本质,实际上是他自认功高、嚣张拔扈,不但不把同事放在眼里,连皇帝他也敢威胁了。不信?我们来看看:

第一次因弹劾房玄龄、杜如晦还可以说是他心眼小、容不得人;第二次就有点过分了,《旧唐书》记载“寻坐与侍中陈叔达于上前忿诤,声色甚厉,以不敬免”,两个宰相不顾身份乱喷,把皇帝当空气,这不仅仅是情商低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他们为何敢这样?萧瑀自恃身份,陈叔达也非庸人,被激怒后这个场面就辣眼了,君臣纲常是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规矩,连这个规矩都不顾,这不是嚣张拔扈是什么?

第三次罢相原因不明,《旧唐书》只说“玄龄、魏徽、温彦博尝有微过,瑀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失。由是罢御史大夫,以为太子少傅,不复预闻朝政”;第四次是他托人给身在突厥的姐姐萧皇后带了一封信,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但他错在没有经过皇帝允许,这个罪可大可小。这也许是李世民为了给他一个小教训,于是有人弹劾他里通外国,这次被罢只过了一个月就再次拜相了。

第五次是萧瑀弹劾李靖军纪涣散,在攻破突厥后纵兵劫掠,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反过来指责萧瑀是打击报复。因为李靖消灭突厥后,抓获并杀掉了隋朝和亲的义成公主,她与萧皇后名义上是母女关系,萧皇后能避难突厥,全都依靠她,因此萧瑀存在挟私报复的嫌疑。这次李世民未追究李靖,只是罢了萧瑀。

萧瑀剧照

第六次是在贞观20年,《旧唐书》记载:会瑀请出家,太宗谓之曰:“甚知公素爱桑门,今者不能违意。”瑀旋踵奏曰:“臣顷思量,不能出家。”太宗以对群臣吐言,而取舍相违,心不能平。瑀寻称足疾,时诣朝堂,又不入见,太宗谓侍臣曰:“瑀岂不得其所乎,而自慊如此?”就此追回了他所有官位、封爵,将其赶出京城。后来萧皇后去世,李世民才恢复其官爵,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又加“特进”。得罪人太多的萧瑀,李世民想让其自己辞职,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而萧瑀却以出家威胁。没想到李世民却不着他的道,答应他他却自己反悔了,李世民哪会吃这一套?

结语

看看萧瑀被罢的过程,不难发现一个共性,他针对的都是朝中栋梁,这是什么?说好听点有党争嫌疑,说难听点是排挤异已。如果容忍他这样做,朝堂之上难有清明之气,老子第一,他看不惯谁就弹劾谁,作为明君的李世民不可能容忍他;而他赤裸裸地威胁皇帝,更是恃宠而骄,作得要死,自古以来哪个皇帝是能被威胁的?

因此萧瑀的被罢免,表面上看是他情商低,与同事不能和谐共处,其实质是他认为自己功劳大过天,开始忘乎所以,逮谁怼谁,连君臣的纲常也不放在眼里了。身在职场,却想挑战上下级规则,只能是作死!要不是他的确不可替代,说不定第一次罢免后就不会再被起用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君臣义重情深…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萧瑀,魏徵,李渊,唐朝,隋朝,南北朝,女皇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

    oo唐太宗李世民,一代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在位23年,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扩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伤吏治,政治修明,薄赋尚俭,发展经济,开创了“贞观之治”。同时,李世民深知,国家的强盛不止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文化教育也不可或缺。他本人爱好文化艺术,也着力推动,开设文学馆、弘文馆以招纳文

  • 梁明帝之子,杨广小舅子,李渊表弟,李世民姑父,萧瑀的璀璨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隋炀帝,李渊,李世民,萧瑀

    萧瑀出身很厉害,他是梁明帝的儿子,隋文帝的内侄女婿,隋炀帝的表弟加小舅子,唐高祖的表弟,唐太宗的姑父。这中间谁和他最亲,肯定是梁明帝了,俩人是父子关系。除此之外,最亲的应该是隋炀帝,这俩不仅是表兄弟,还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这关系都怎么来的呢?萧瑀同母姐姐嫁给了隋炀帝,所以他叫隋炀帝姐夫。他的姐姐也

  • 梅妃:清丽绝世,却被杨贵妃挤入冷宫的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女子图鉴标签:梅妃,皇帝,唐朝,杨玉环,唐玄宗,武惠妃,杨贵妃,女皇武则天

    题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故事可以花枝招展。配图来自网络。唐玄宗李隆基是历史上少有的风流天子,多情不长情。为了猎尽天下美色,专设“花鸟使”,到民间搜罗美女以充实后宫。他和杨贵妃的艳事流传至今,但在杨玉环之前,他还宠过两个妃子,一个是寿王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也是杨玉环的前婆婆;一个是擅长诗词歌舞

  • 为何杨贵妃姿色不如梅妃,却能独得唐玄宗恩宠呢?性格决定了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杨玉环,唐玄宗,梅妃,高力士

    你知道唐玄宗遇见杨玉环之前曾宠爱过的梅妃吗?这位容貌更在玉环之上的妃子为何最终会失宠呢?事实上,她的性格决定了自己必然的命运……出自民间的梅妃,因容貌姣好且才艺俱佳惹帝王注意梅妃当然不只是拥有姣好容貌,才艺比起杨玉环而言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全得益于她年幼时期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梅妃本名叫江采萍,

  • 张良娣 :认清自己,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亨,宦官,张良娣,李辅国,女皇武则天,张皇后(唐朝)

    后宫中有人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张良娣就是这样一个人。前半生的她,作为太子良娣宠冠后宫。安史之乱中,她处处身先士卒,保护太子,得到无数赞誉。后半生的她,被封皇后,却亲手为大唐培养出一个顽疾,宦官祸国。结果失败的她,被自己培养起来的宦官,直接拖出皇帝的寝宫,幽闭冷宫,最终废为庶人,凄凉

  • 章敬皇后列传透露的玄机:历史可以是故事会,真伪全凭读者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婴幼儿的教育标签:李亨,皇帝,东宫,李豫,唐玄宗,李林甫,高力士,章敬皇,女皇武则天

    唐代宗李豫给后人留下几个谜团,相传他是神仙投胎,出生时长得很丑,因此遭到保姆的嫌弃。他本是庶子,却在洗三当天被人预言会当皇帝。他死后的庙号很奇怪,用了一个从未有人用过的“代宗”,给人留下一个误解。有意思的是,唐代宗的传奇经历又给我们后人一个启示: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罪臣之女嫁给早衰少年有一天,太

  • 张庭得以“二嫁”成为“韦妃”,是家境给了底气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君DJ标签:张庭,李渊,独宠,才貌,韦妃(唐朝太子妃)

    古代讲究男尊女卑,但到了唐朝,女性地位得以提升,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女皇的王朝,在此时期女性画像大量流出。此外,据史书记载,隋末大乱之时,李渊女儿平阳昭公主跟夫婿柴绍举兵帮助李渊,《新唐书》记载“发家赀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震关中,…号娘子军。”女性地位的提升,成就了一

  • 张庭一度“韦妃”作歹,让人恨得牙痒痒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君DJ标签:张庭,韦妃,韦贵妃,李世民,周海媚,张丰毅

    从普通路人一步步走到大明星,这其中需要付出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大概只有相似经历的人才能共鸣吧!张庭成为明星或许是有运气的成分,但她的努力又何尝不是决定性因素,在2014年播出的这部剧中,大咖和美女同时聚集,张庭在其中“韦妃”作歹,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剧就是《武媚娘传奇》

  • 唐德宗昭德皇后王氏的家族爵位有多低?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王用,王氏,唐朝,唐德宗,唐顺宗,昭德皇后,家族爵位,昭德王皇后

    王遇,唐德宗昭德皇后王氏的父亲,唐顺宗的外祖父。按史书记载,王遇生前作为外戚官至秘书监,身后追赠扬州大都督。其墓志也印证了这一段生平经历,并提及妻子郑氏“特封”郑国夫人一事。但无论是史书还是墓志,都没有记载王遇生前或身后得到过赐爵——哪怕是唐朝最低一级的县男也没有,更别提所谓的郕国公了。按唐制,皇后

  • 懿安皇后:郭子仪孙女,嫁入皇室,因背景雄厚,一生都与后位无缘

    历史解密编辑:红篮篮标签:郭子仪,懿安皇后,太后,唐穆宗,皇后,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杜秋娘:我是纯郎最后的白月光,只可惜相逢的太晚了。懿安皇后:你一个残花败柳就会狐媚勾引皇上,哪里晓得,本宫才是这后宫真正的女主人。孝明皇后:呦呦呦,姐姐,虽说是正妻,可到头来还不是个贵妃,到死都没有登上后位。懿安皇后:你,你,你,你一个贱婢,有什么资格与我说话。孝明皇后:姐姐,你不要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