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的结局凄惨无比

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的结局凄惨无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枕猫 访问量:3767 更新时间:2024/1/27 1:50:15

和亲是我国古代多朝帝王用来维护和其他各国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行为,一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我朝的加恩,稳定边境的匈奴不再侵扰来犯,二来促进周边各国与我朝的文化互通往来。

但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选择联姻是一种示弱的行为,若是一个王朝当真强大,又怎么需要一名女子远嫁来换取安定?追溯历史只有大明朝没有派出过公主和亲。

而历史上外嫁和亲的女子最著名的当属王昭君文成公主,他们二人都将中华文化传到了匈奴之地。

世人皆知她们的牺牲保住了中原和匈奴之间几十年的和平,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二人的结局却都凄惨无比。

和亲(剧照)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贞观八年,正是大唐国力强盛之时,四方国家纷纷拜服,位于西侧的吐蕃也派出使者前来大唐朝拜,他们对于唐朝文化非常敬仰,这次使者携带了他们当地的牛羊和很多特产来向大唐示好,以求结盟。

同时,吐蕃的使者肩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求娶大唐的一位公主,成为他们的王妃。

毕竟和亲一事非常常见,吐蕃的想法是迎娶一位尊贵的大唐公主,既可以向周边各国证明他们和大唐之间的友好关系,又可以得到很多大唐的传统文化和耕种技术。

可是唐太宗虽然欢迎吐蕃使者,却不愿意将自己喜爱的公主远嫁到匈奴之地,当时大唐兵力足够强盛,并不畏惧吐蕃的威胁,所以唐太宗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方的求娶之意。

李世民

吐蕃使者回去将大唐天子的态度告诉了他们的国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知道后,觉得自己的尊严遭受了践踏,他为了向唐太宗表明吐蕃的实力,用了四年的时间培养手下军队,在公元638年正式向中原发动战争。

松赞干布认为这场战争若是能够打赢,便可以光明正大地要求唐朝送最尊贵的一位公主过来。

若是战争打输了,便主动向唐朝示好,表示吐蕃愿意臣服于大唐,用最卑微的姿态再次恳求,无论输赢,唐朝的皇帝绝对不会拒绝自己的提议。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松赞干布派兵攻打一事后立刻派出手下的军队进行应对,此时的唐朝是国力最强盛之际,根本不在乎吐蕃的挑衅。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四年间的韬光养晦在李世民眼中不堪一击,最终这场试探以吐蕃大败落下帷幕,松赞干布清楚自己绝非是唐太宗的对手,也理解了上次只是派使臣去求公主下嫁没有足够的诚意。

所以这次为了稳定唐太宗的情绪,他决定亲自带上吐蕃的奇珍异宝去投降和求娶公主,李世民虽然打赢了胜仗,但并非是骄傲自大的帝王。

他看着松赞干布带过来的珍奇古玩和求娶公主的聘礼也意识到了吐蕃虽然这次没能打赢大唐,若是再次发动战争,绝对是一个让自己头疼的存在。

而且对方的国王已经拿出了这样谦卑的态度,再次拒绝就显得大唐没有容人之量。

剧照

哪怕考虑到这些,也并不意味着唐太宗李世民愿意将自己最宠爱的公主嫁出去,思来想去,李世民决定在宗室中挑出一名貌品性都不错的女子封为公主。

松赞干布此行只说求娶公主,但却并没有说要李世民的亲生女儿,所以李世民当机立断选了一名女子封为文成公主;

并在贞观15年赏赐文成公主大唐的布匹、书籍、金银珠宝、植物的种子以及耕种方法后,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松散干布对于这些赏赐非常满意,他们吐蕃最需要的就是大唐的文化以及耕种技术,于是千恩万谢地拜别了李世民,带着公主程返回吐蕃。

和亲的公主

文成公主和亲做出了极大贡献

松赞干布虽然在之前的那场战争中被大唐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他却并没有将怒火迁到文成公主的身上,反而对其礼遇有加。

他担心文成公主不习惯吐蕃的生活方式,还特地花费重金修建了布达拉宫,文成公主虽然年纪轻轻就离开了父母和故乡,但是她却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感念松赞干布对自己的温情。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的这段期间,不遗余力地将大唐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吐蕃的百姓们,还在吐蕃当地找了一群手巧的女子,教她们刺绣,织布的技术。

她还主动放弃了公主的架子,亲自下地干活为吐蕃的百姓们展示如何耕种和种子成熟以及收获的办法,文成公主带来的侍从也为了公主分忧在吐蕃当地开设私塾,传播中原文化,让更多的孩子们可以读书。

剧照

松赞干布把文成公主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感谢这个女子为吐蕃做出的一切贡献,所以在平日里相处的过程中对文成公主尊敬有加。

文成公主最初非常不适应这边的生活方式,但是时间一长,她早已把吐蕃当成了自己另外一个家来对待,她认为自己竟然已经嫁了过来,就应该尽到职责,让吐蕃的百姓们生活得越来越好。

不久之后,吐蕃当地就掌握了一部分大唐的医术、雕刻、种植、宗教信仰等技术,吐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日益强大,但是依旧没有对大唐发动战争。

吐蕃和大唐之间相安无事了近二十多年,生活在边境的两国百姓们都非常感念文成公主的贡献,正是有了文成公主的和亲和无私付出才换来了他们可以远离战乱平稳生活的结局。

文成公主和亲

吐蕃百姓也非常尊敬文成公主,他们认为松赞干布能够娶到文成公主是积累了多年的福气,更是在当地修建庙宇,供奉文成公主,认为文成公主是汉女神仙。

但是大唐和吐蕃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在公元649年彻底崩塌,这一年坐镇唐朝的李世民去世。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唐的天子换代后虽然对于吐蕃的态度一如既往,但随着松赞干布的身体越来越差,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微妙。

文成公主和亲

文成公主凄凉的晚年生活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突然暴毙,没有人知道他的死因,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突然,让文成公主承受了不小的打击。

她当时是李世民做主下嫁给吐蕃和亲的,可是李世民驾崩了。来到了吐蕃之后松赞干布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支持着她积极普及唐朝文化,对她敬重而宠爱,如今松赞干布也不在了。

吐蕃不同于唐朝,松赞干布死后孙子继承了皇位,但是却敌不过吐蕃的大相——禄东赞。禄东赞多年来兢兢业业地在朝廷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一直在等待松赞干布死后取而代之。

禄东赞此人野心勃勃,他不同于崇尚和平进步的松赞干布,而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好战派,松赞干布还在世时主张休生养息,为吐蕃兵力和经济积攒了足够的实力,他身为朝廷的实际掌权人,开始带领吐蕃士兵向周边小国发动战争。

文成公主(剧照)

禄东赞没有直接向大唐出战,也是存在了几分试探之意,眼看着大唐没有就他派兵攻打周边小国做出反应,禄东赞心中大喜,接连的胜利让他变得飘飘然,开始派兵骚扰大唐边界。

大唐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禄东赞疯狂挑衅,于是派兵镇压,但是多年来的休整让吐蕃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两方交战竟然一时之间难以分出胜负。

这场战争翻来覆去地打了数年,而当时松赞干布带领重金前来求娶文成公主时所签订的和平盟约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战中彻底宣布作废。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努力多年的和平局面被打破。文成公主之前在吐蕃多有威望,但是如今失去了两个支持她的人,朝廷又被禄东赞把控,她丧失了所有的话语权,只能一个人幽居深宫默默的祈祷着战争早日结束。

禄东赞

这个时候吐蕃朝中已经没有人在乎文成公主地去留了,这个可怜的女人终日生活在宫殿之中活在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百姓的忧虑之中,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衰败下去。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忧思成疾身染重病离开了人世,她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人陪伴着,甚至死后都无法被葬回故土。

文成公主死去的那年只有56岁。

文成公主

她17岁嫁到吐蕃,一生都在为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贡献,吐蕃的百姓们都非常感谢文成公主的恩德,在她死后百姓们自发建立寺庙供奉这位伟大的公主。

他们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文成公主的谢意。

文成公主的和亲是政治博弈下的产物,但是这名坚强的女子却从未埋怨过命运的不公,她在逆境中找到全新的生活方式,努力的将人生过得缤纷多彩。

虽然晚年丈夫不在身边,又因为战乱而失去了故国的庇护,就连死后都无法魂归故里,但是至少两国边境的百姓们都感念着她的牺牲和付出。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更多文章

  • 许多人只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功劳大,却鲜有人知晓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入藏,吐蕃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在我国古代时期,统治者为了平息两国之间的战事或是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通常会采用和亲政策,以求兵不血刃的解决争端!“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也是让多数人喜爱明朝的重要原因!但是其他的王朝在和亲上可是下足了功夫。比如说汉朝最经典的就是

  • 文成公主:人们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吐谷浑,吐蕃

    和亲是古代皇室公主生下来就具备的任务,她们的婚姻不仅仅是她们的事情更关乎着国家政治和社会安定。所以大多数公主出嫁的对象都是经过皇帝层层挑选所选出来的对政治最有利之人。纵观古代史,强大的王朝中只有明朝没有和亲。 即便是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唐朝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让公主出嫁。和亲的高峰出现在

  • 历史上文成公主出嫁时带了哪些嫁妆?

    历史解密编辑:书瑶的历史花园标签:嫁妆,吐蕃,李世民,吐谷浑,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在唐朝时期,女性往往没有地位,甚至被当做一种交易品。而“和亲”这种政治手段,在历史长河中也多少包含着皇室的无奈和屈辱。但对于唐朝来说,“和亲”的意义多少有些变化,它提现出一种卓越的政治智慧。公元638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但唐太宗却回绝了他的请求。松赞干布非常愤怒,致书给唐太宗

  • 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殊不知她夜夜都遭折磨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入藏,吐谷浑

    《旧唐书》曾言:“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唐朝年间,为促中原吐蕃和谐发展,文成公主代表大唐,和亲出嫁,其过人贡献,流芳百世,时至今日,此和亲举动,仍得世人称赞。提到和亲,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古代社会中,许多王朝与其他部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和亲这一手段。作为一种较为和平的政治建交手段

  • 太平公主:充满野心的政治家?还是权力的奴隶?豪宅今晚将被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神都网标签:太平公主,薛绍,武则天,李旦,李治,李贤

    #河南发现太平公主豪宅#今年年后,在洛阳洛龙区安乐镇的赵村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太平公主的豪宅遗址(武周时期属于正平坊),大约占地200亩。据洛阳晚报消息,6月9日晚上21时10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将会播出《太平公主的宅院》纪录片,揭秘太平公主豪宅的秘密。从小皇权残酷斗争耳濡

  • 太平公主:拥有万贯家财,却与和尚争夺水碾,她这一招,太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太平公主,李旦,李显,唐玄宗,水碾,韦皇后

    706年,太平公主路过寺庙时看上了一座水碾,没跟和尚打招呼就将它搬回了家。和尚气不过把她告了,可太平非说水碾是她的。事情传开后,百姓都骂她无赖,可她却在府里笑开了花。一日,太平公主带领随从在长安郊外游玩,路过寺庙时,就进去拜了拜。然后,她发现寺庙里有一座青石水碾。只见那水碾材质上乘,表面光滑,还隐约

  • 为什么李隆基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死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武则天,韦皇后,李旦,唐中宗

    说到唐朝的公主,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个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她出生于唐代最繁华的时期,是李治与武则天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享受荣华富贵。武则天也因着自己曾经掐死的女儿才获得的地位,对这个迟来的小女儿更是疼爱有加。太平公主自身也是聪慧无比,从小就是饱读诗书,活泼可爱

  • 武则天为李治生了六个孩子,为什么只有太平公主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李治,唐中宗,中宗,李旦

    一代女皇武则天,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她先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死后,武则天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女人。因此,武则天给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而太平公主是唯一存活下来的女儿。那么,武则天的儿子都有谁?

  • 洛阳发现太平公主的豪宅,现已确定位置关系和宅院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太平公主,武则天,唐玄宗,洛阳,豪宅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在河南洛阳这块土地上,尽是古代历史文物遗迹。12月4日可真算得上是中国考古界的吉祥日,继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终于确定在西安白鹿原的江村大墓之后,河南洛阳的正平坊遗址中的考古工作又有一个重大发现。唐朝太平公主所居住的豪宅(后改为道观)位置被确定,其建筑格

  • 解读《唐朝诡事录》历史背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为何成了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唐朝诡事录,李旦,唐中宗,武则天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最近《唐朝诡事录》口碑不错,号称每一帧都是实景画面,所有建筑都是用票子真实建造的,足足花了34个小目标。显然,制片方和导演都算是用心了。在这个烂剧泛滥的年代,能有这么一部用心之作,也算是我们这些看客们的福气了。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要了解一部剧的剧情走向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