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人都知道天庭有位非常热心的神仙,每当有别的神仙有难的时候,这位神仙都积极出来帮忙。从本章的题目中,大家都可以联想到我说的这位神仙便是赤脚大仙。最早接触这位神仙是在《西游记》的故事中,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时候,就借故调走赤脚大仙,并变成赤脚大仙的模样干下的事情。而后赤脚大仙也没有怪罪过孙悟空,反而在西天取经中很多时候都主动出场帮忙。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这位神仙很有好感。那么这位善良而豪爽的神仙到底是什么样的出身?本章我们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以赤脚大仙为主的故事只有三段,而且并不是太出名。然而他在道教中的地位可不低,他是王重阳亲自认定的全真教北五祖中的第四位,纯佑帝君刘海蟾。不仅如此,他还是全真教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师傅,可谓是道教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赤脚大仙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元朝戏剧刘海戏金蟾的传说。后来随着这个故事的流传,他的原名被人渐渐忘却,于是留下了刘海蟾这个古怪的名字。根据记载刘海蟾的原型是五代十国时的燕国丞相刘操,燕国被灭后云游天下,后来受钟离权和吕洞宾点化开始修道。
刘海戏金蟾完全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除了在明清小说中有记载外,在《四库全书》中也有收录。这个故事一般讲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刘海与狐仙胡秀英的版本,另一个是刘海与南海龙王女儿巧姑的版本。刘海与狐仙胡秀英的版本是讲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诱发了三足金蟾的嫉妒,于是金蟾化身跛足道人盗取胡秀英的金丹。胡秀英与刘海将计就计,反而调取了三足金蟾的金丹,然后夫妇二人利用金丹修成人仙。后来在经过钟离权和吕洞宾点化后,刘海又进一步修成天仙,被玉皇大帝封为赤脚大仙。
第二个版本的刘海戏金蟾也是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刘海与南海龙王女儿巧姑之间。这个故事更有明朝传统神话的味道,同时具备天仙配和白蛇传的架构。据说是刘海在桃花潭边救了化作金蟾的南海龙王女儿巧姑,于是巧姑对刘海情根深种,天天跑到桃花潭变成金蟾等刘海。于是一人一蟾很快就混熟了,然后产生了感情,后来就没羞没臊的在一起了。这两个神话在明清神话小说中到处都有引用,虽然细节各有不同,但大致意思是一样的。从这样的神话中,我们基本上能够看出古代人民对刘海蟾这个道士的观感和口碑。
在全真教北五祖中刘海蟾的名气最小,神话故事也比较少。除了刘海戏金蟾这个主打戏之外,其它的如赤脚大仙投生宋仁宗,蓝采和游戏人间等等都不是故事的主角。其中赤脚大仙投生宋仁宗是《水浒传》的一个段落,蓝采和游戏人间也只是《东游记》的一个章节。而赤脚大仙在《西游记》中也只是经常露脸,可连一句正经的台词也没有,算是极为边沿的龙套角色了。似乎中国古代的神话小说创作都喜欢将赤脚大仙当作路人甲放到各个小说中,以表示小说主角的人脉和地位。
从刘海蟾到赤脚大仙,再到蓝采和,这个角色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往往给人一种神仙综合体的感觉。他既是钟离权吕洞宾那样的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是如同铁拐李不修边幅放荡不羁的性格,可是他又有着比上述神仙更具有的人性,有着对贫苦大众更深的同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这才是中国古代人心中真正的神仙,也是符合黄老道家学者生活原则的神仙。正所谓"盛世隐居修行,乱世下山救人"讲的就是这种理念。这个神仙相比于别人更有情,有大爱。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俯视众生的样子,而是融入到民间中,体会民间疾苦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赤脚大仙更具有人性,而且愿意与人接触,愿意去帮助人。也许正是这种原因,王重阳将刘海蟾列为全真教五祖之一。除了他自己之外,另外四位祖师都代表了不同的修行理念。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东华帝君王玄甫求的是长生之道,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钟离权行的是圣人之道,游戏人间降妖除魔的吕洞宾追求的是飘渺虚无,而融入百姓解救众生的刘海蟾则是代表这悲天悯人。我个人觉得刘海蟾既这种超然于物外,又行走于世俗的态度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与之相比偏重于圣人道统的钟离权和留恋于人间性情的吕洞宾都有些着相了,反而失去了道家所推崇的客观精神,容易被主观意志说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