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贞观兴亡事,曲折是非任涂鸦。
今天我们来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务。我们都知道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曾经爆发了一场太子之争,最后皇位居然不声不响地落到了,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唐高宗李治的身上。
有人说这是唐高宗李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纯粹就是因为运气好,真的是这样吗?
在政治舞台上,与世无争的人也许会因为一时的运气好,会被天上的馅饼砸到,可是人的运气是不可能一辈子都这么好,如果真的是与世无争,那么那些争破头脑的人,早晚都会一拥而上把你活活的撕了。
其实在这场太子斗争里,都是当时大唐内部三大利益集团在博弈,只不过是唐高宗李治背后的舅舅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沉得住气,后发制人,所以才会有那么神奇的一幕。
无解的太子病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通过非正当手段当上了皇帝之后,作为玄武门事件的过来人的非常明白这事情不能再这么搞了,不然的话以后子孙后代非得再杀个血流成河不可。
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历史上那些经常干脏活的皇帝,他们比任何人都有动机去避免子孙后代走自己的老路。
比如朱元璋自己也知道,锦衣卫这个东西不干净,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把锦衣卫给废了,试图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太平盛世。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马上就把长子李承乾立为皇太子。
太子李承乾也是不负所望,在唐太宗贞观十年,也就是长孙皇后去世的那一年之前,这一时期的太子李承乾就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兼具的五好青年,未来大唐帝国的优秀接班人。
史记: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在谅暗,使裁决庶政,有大体,后每行幸,则令监国。
可是从那一年之后他的人设就骤然崩塌了。
史记:长,好声色慢游,然惧帝,秘其迹。临朝,言谆谆必忠孝,退乃与群不逞狎慢。
为什么一个五好青年,会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纨绔败类?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这个妖到底在何处呢?
按照史书记载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太子李承乾突然间腿就瘸了,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因为骑马的时候摔断了腿,有人说是因为家族遗传性痛风病,导致了骨骼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本人更加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因为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唐高宗李治,后半辈子也是被痛风折磨得死去活来,这才有了武则天干政的事情。
有人说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不能是这个鬼样子,有辱大唐帝国的威严,于是就动了换马的心思,扶持了李承乾的弟弟魏王李泰,其实这只不过是表面的原因而已。
从贞观十年,往前看三百年,太子跟皇帝之间的对立问题从来都是政治上的不治之症。
魏晋南北朝那些弑父篡位的就不说了,这些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合法的,就说隋文帝跟太子杨勇,李世民跟李渊李建成,这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训啊。
在贵族政治时代,官僚政治不成熟,皇权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必须要给太子配备一套强大的班子,避免他日后没办法接手帝国,这个太子辅助班子相当于一个小朝廷,只要老皇帝一死,马上就可以进行替换。
这也导致了那个时代的太子力量,比后来的太子强大了许多,皇帝也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决定。如果打击太子,那么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动荡,如果任由他发展势力,很有可能就会逼迫皇帝提前退位,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为了抵消太子的力量,魏晋南北朝的皇帝发明了一个招数,那就是扶持一位亲王制衡太子:你别得瑟,看见没有,这还有一个备胎等着上位呢?这种玩法的负面后果就是它经常会爆发人伦惨剧。
随着太子李承乾的日渐长大,随着他屡次监国在朝廷上的威望越来越高,李世民不可避免地又重复了老前辈们的老路,扶持一个重量级的儿子作为对太子的制衡。
祸起玄武
可是唐太宗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么搞居然会把在当年无意间给太子李承乾埋下的一个地雷引爆了,祸根还是种在了当年的玄武门之变里。
当年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安抚太子党残留的势力,把这些人一股脑地塞在了小太子李承乾的门下。那个意思也就是说,你们以前投资太子李建成失败,那我就再还给你们一个太子,千万不要绝望。
这些人里头包括但不限于:太子李建成的智囊魏征,李建成的老师后来被誉为太子杀手的王珪,太子死党李安俨。
魏征活着的时候,就经常劝李世民赶紧把李泰弄走,绝天下之疑。
史记: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征上疏,以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遽遣泰归第。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
贞观十六年,魏征去世。同年,失去大靠山的太子李承乾谋反。
当权派的不满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为了安抚太子党成员,并没有想到这颗雷会把自己的儿子炸得粉身碎骨。太子党骨干成员基本上是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政治失败者,如果以后李承乾上台,这些人翻身农奴把歌唱,那么当年那些跟着李世民闹革命的人,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这种政治斗争中,房玄龄就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房遗爱,投靠了魏王李泰。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没有投靠魏王李泰,那是因为他们后面还有一张牌,但是在这一次政治斗争中他们也出了一把力气。
我们在前面说过太子的名声在短时间内突然变臭,在后面干活的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数谏太子,上嘉之,赐二人金帛以风励太子,仍迁志宁为詹事。志宁与左庶子张玄素数上书切谏,太子阴使人杀之,不果。
尤其是这个于志宁,后来长孙无忌的亲密战友。
接手了大伯李建成的太子党,估计就是李承乾这辈子最大的不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