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韵文化系列讲座:南宋“史弥远废立”背后的大BOSS究竟是谁?

宋韵文化系列讲座:南宋“史弥远废立”背后的大BOSS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们大杭州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4/1/26 18:30:15

一介平民,能突然“空降”继承皇位,逆袭成皇帝吗?如此“天大的好事”,竟曾在南宋朝真实发生……

昨天上午,由杭州市社科联(院)主办的宋韵文化讲座迎来第十一讲,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铮强带来了《沂邸风云:宋理宗继位之谜》,揭开一个惊天大阴谋——“史弥远废立”,以及权臣背后的终极大BOSS。

“南宋皇帝都是哪里人?”吴铮强首先抛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

他结合考古,引经据典解释说,南宋是北宋的延续,但除了从开封逃到南方的宋高宗赵构外,其实其余皇帝都是嘉兴人与绍兴人,轮流到杭州执政……这就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皇位继承人的选择。

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时期也不例外,宋宁宗先后有九个儿子,但都在未成年时就夭折了,因此他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另寻储嗣。他先挑选了宋太祖后裔燕懿王德昭九世孙赵询为皇子,不料29岁就病死,与庄文太子一起葬在杭州的太子湾,杭州太子湾公园地名由此而来。

后来,宋宁宗又进沂靖惠王抦的嗣子贵和为皇子,赐名竑。

赵竑年轻气盛,对丞相史弥远专权非常不满,曾书“史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并扬言以后当了皇帝,要把史弥远发配到琼崖。史弥远在赵竑府里安插了眼线,他得知后非常害怕,于是经常向宋宁宗“打小报告”,说赵竑的短处,并“未雨绸缪”物色新储君。

老谋深算的史弥远以宋宁宗没有储嗣,而皇家近属沂王也没有子嗣为由,借口帮助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继承沂王王位,暗中挑选宗室中“潜力股”,以备皇子之选。

他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心腹余天锡执行,后者在途经绍兴时偶然避雨,发现当地保长家的两个年幼外甥是合适的人选。这两个孩子均是赵氏宗族,行为得体,但这一脉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大抵和三国刘备口中的“中山靖王之后”差不多,生活已与平民无异,加之他们的父亲已经去世,可以更好地控制。

史弥远听闻后,迫不及待地让余天锡把两个孩子带到杭州,审核后很是满意,但害怕密谋的事情泄露,暂时让他们返回。

嘉定十四年(1221年),等两兄弟中的哥哥16岁之际,史弥远把他正式接到杭州,改名赵贵诚,继承沂王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南宋第五任皇帝宋理宗。不仅如此,史弥远还专门从国子监请来大儒,专门为赵贵诚教学,将他打造成希望的“棋子”。

三年后,宋宁宗重病,史弥远觉得时机成熟,派人去沂王府探口风,询问赵贵诚是否愿意当皇帝?

这几乎是个“送命题”:回答“想当”可能被指造反,回答“不想当”则权臣不答应,赵贵诚的回答微言大义,器宇不凡,他说“绍兴老母在”,言下之意既浅指废立的核心在当朝杨皇后(宋宁宗的正室),又表达了自己是知恩图报,孝顺之人。

史弥远这下心里有了数,宋宁宗驾崩后,他立即遣派皇后的兄子谷、石,与杨皇后讨论废立之事。起初,杨皇后坚持:“皇子竑先帝所立,岂敢擅变!”但架不住谏客们“一夜七往返”的苦口婆心,最终应允,和史弥远一起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赵贵诚为新帝,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

“但书读多了难免生出几分疑心来,越是精彩绝伦、动人心魂的情节,越可能背离真实的历史,为小说家言一家之词。‘史弥远废立’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可能相当于《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并非真实的历史本身。”吴铮强话锋一转,揭开了更深层次的“废立秘密”。

他又抛出一个观点:“正史中的杨皇后看似是被迫接受‘皇帝废立’,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吴铮强说,这是个疑点,历史上的“史弥远废立”事件其实是不只史弥远一个人策划,杨皇后也早就“参与其中”。

早在开禧三年(1207),有意参与政治的杨皇后,就联手殿前司统帅夏震和史弥远、钱象祖、李壁等人,直接诛杀了当时的权臣韩侂胄,从此形成了杨皇后、太子赵询、丞相史弥远联全专政的局面,可惜赵询29岁去世,否则这个“铁三角”固若金汤。

对于赵询的继任者赵竑,杨皇后也是不满意的,此前在“济王致祸”事件中,她就动了“废储之意”。“真正到了‘废立’之际,史弥远没有杨皇后的支持,无法成事,除非提前沟通好了,都有相同的意愿,史弥远在赵贵诚身上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她不可能不知道。”

在吴铮强看来,杨皇后杨桂枝之所以如此看重权力,注重政治利益,和她人生中的“贵人”吴皇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吴皇后是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的皇后,政治手腕强硬,她一生历经4任皇帝的执政期,也曾“一语定新皇”,还把当年只是小宫女的杨桂枝许配给了宋宁宗,这才有了后来一路飞黄腾达的杨皇后。

杨皇后坐稳“六宫之首”之位后,对“老祖宗”吴皇后也始终感恩戴德,“凡除授必先吴氏”,将吴皇后一族的利益放在前面,而后再考虑本家。她身上有着吴皇后行事作风的影子,也是政治集团利益的延续。

最后,吴铮强谈到了“宋韵文化”,阐明了它特指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两宋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

“宋韵文化的传世工程要去取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首先要把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去做这项工作,否则就可能会在这里或者那里会出现各种问题。”吴铮强说。

本次讲座除了现场观众之外,还同步在新华社、央视频移动网、今日头条、爱奇艺、哔哩哔哩、虎牙直播、我们大杭州、杭州新闻、橙柿互动等10多个平台直播,共有8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

炎炎夏日,2022宋韵文化讲座·人物篇至此将暂时告一段落,待到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新篇章的宋韵文化系列讲座还将继续开讲,届时不见不散哦!

通讯员丨魏峰

标签: 史弥远宋韵宋宁宗宋理宗赵构

更多文章

  • 寻宋︱宁波史弥远墓:隧道之碑未立,朕甚悯焉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宰相,皇帝,石刻,宋朝,宋理宗,神道碑,史弥远,宁波市

    宁波南宋石刻公园(一)东钱湖史氏家族墓群南宋明州(今浙江宁波)丞相世家史氏的家族墓葬群,构成了今天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史氏墓道石像生)的主体部分。东钱湖附近的史家墓葬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今天南宋石刻公园附近的横街村、大慈山一带,史浩、史弥远宰相父子的陵墓都在这里;二是东钱湖东畔、南宋石刻公园东北三

  • 南宋114:史弥远倒行逆施,激起兵变,李全拥立废太子赵竑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全,史弥远,宋理宗,宋宁宗,临安,大臣

    史弥远发动政变,篡改宋宁宗的遗诏,扶持赵昀(即赵贵诚)继承皇位,废黜太子赵竑。赵竑改封为济王,赐居湖州。赵竑带了妻子眷属,离开临安,去了湖州,也带去了他无穷无尽的怅恨。消息传出,京城舆论大哗!大街小巷,处处议论纷纷,都斥责史弥远的擅自废立,罪不容赦。临安天街棚桥陈氏书铺,公然刻印诗集,含沙影射抨击史

  • 南宋四大奸相,史弥远专权时间最久,凭啥只有他没被列入奸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史弥远,奸臣传,宰相,宋理宗,真德秀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理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即位,到绍定六年(1233)的十年,是他四十年统治的第一个十年,也是特征鲜明的一个历史阶段。关于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黄震写道:“理宗初即位,仍委旧辅史弥远,渊默十年无为。”

  • 红色引擎赋能新发展 ——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

    历史解密编辑:头条南阳标签:教授,党建,吴潜涛,教育学,女博士,红色引擎,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携手大汉江 奔向新辉煌 南阳·2023 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 |红色引擎赋能新发展——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吴潜涛“新时代基层党建探索出新路子、实现了新突破,如今的南阳发展变化真大!”5月11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吴潜涛是地地道

  • 情迷天涯(7 ):吴潜定睛一看大吃一惊

    历史解密编辑:痴情老人标签:吴潜,居士,法名,法师,慧能,神秀,宋朝,情迷天涯,星云大师

    二人也常坐而论道。吴潜仰头端详了一下林觉厚卧室门楣上贴着的屠龙斋三个字问道:“怎么取这么个斋名?”林觉厚微微一笑,道:“你没有听过这么个故事吗?早年有个人出门去学艺,学的是屠龙术。三年后归来,讲起如何屠龙头头是道,可是最后他还是饿死了。”“呵呵呵呵……”吴潜爆发出一串大笑,说:“那是《庄子·列御寇》

  • 踏莎行·吴潜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黄鹂,森森,流光,小桥,吴潜,宋朝,踏莎行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 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

  • 如梦令·吴潜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窗外,故园,绿杨,吴潜,宋朝,如梦令,海棠花,古典乐,原创诗词

    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树海棠花,昨夜梦魂飞绕。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鸟。

  • 丁大全:他虽没秦桧出名,却是直接导致南宋亡国的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丁大全,秦桧,奸臣,贾似道,宰相,宋理宗

    丁大全:前兴风作浪,后中流随波 读史时总觉得奇怪,北宋贤相起堆堆,南宋奸臣一串串,自赵构任用秦桧后,政治变化的空间真是让人吃惊,似乎朝廷所倚重之人不是佞臣就是小人,但细读后又觉得也有些偏颇,这些弄权之人除了那生活腐化堕落,压制贤良一类的老生常谈外,其它好像也说不出其它什么道道来。 在这一时期中,直臣

  •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江万里,文天祥,丞相,贾似道,张世杰,宋理宗

    江万里:皆知文天祥,谁识爱国相 宋末那段逐渐走向亡国的历史读来很是惨痛,特别是最后的崖山战败,十数万人投海,宁死不降,誓死不当亡国奴,于是,尸漂千里,让一路屠人屠城而来,残忍无比的蒙古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这其中有著名的“宋末三杰”被大家所熟知,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张世杰于第二天独自驾船自沉风暴中,文

  • 陈宜中,南宋最后的宰相为何被人不齿,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陈宜中,贾似道,田横,文天祥,陆秀夫,宰相

    陈宜中: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宋代是个出文人的朝代,也是个出奸臣的朝代,北宋是围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元祐党籍碑”的出台而结束;而南宋虽无明确的党争,但以权臣为中心的站队,以及战和之争,其炽烈程度更甚于北宋,所以,有宋一朝在《宋史》足足四篇的传记中,共有21人被录入奸臣之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