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写下一首五绝,秦观马致远先后化用,各自成就一篇千古名篇

隋炀帝写下一首五绝,秦观马致远先后化用,各自成就一篇千古名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2788 更新时间:2024/1/9 4:59:16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名的诗人。

作为皇帝的杨广,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弄得民不聊生。然而作为隋代文坛领袖的杨广,却是一位勤奋好学、聪明敏慧的大才子。

明清时期的学者们甚至认为,正是以杨广为代表的隋朝诗人,才推动了齐梁体诗到唐诗的格律化进程。

杨广的皇帝当得非常不好,可是诗却是写得很好的。清朝的沈德潜曾经说过:“隋炀帝边塞诸诗,铿然独异,剥及将复之侯也。”

意思就是说,杨广的诗歌风格刚健清新,他让齐梁体诗歌从低谷走向了复苏,颇为独特。杨广的代表作,是气象万千的《饮马长城窟行》和《白马篇》。

这两首诗都写得非常豪迈大气,颇有魏晋风骨。同时,他也会写一些绮靡的小诗。当中就有一首诗,虽然不太出名,但是却为中国诗歌世界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寒鸦”。

这首诗中的句子后来被各个时代的文人“引用”,其中还成就了一首宋词名篇,和一首元曲经典,分别是宋词大家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和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一、《野望》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学意象

《野望》——隋·杨广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隋炀帝杨广流传下来的诗作,一共有47首,《野望》算是当中比较不出名的一首。这首诗如果按《文心雕龙》的审美理论来说的话,算不上是一首特别好的诗。

因为这首诗的内容太过于伤感了,达不到“哀而不伤”的审美要求。并且整首诗也只见“情”,不见“志”。可是就是这样一首诗,却给中国文学界贡献了一个非常经曲的意象——“寒鸦”。

学过元曲大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同学,一读杨广这首诗,马上就应该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了。

那是一个黄昏,诗人不知道为何,途经一座荒村。他游目四望,看到了村外的小桥流水,看到了树梢上掠过了几只“寒鸦”,那是不吉的征兆。

在死亡肃杀的氛围中,他极目远望,在夕阳之下,前路非常渺茫,于是他的心情也沮丧到了极点,魂魄也好像已经飞到了天外。

整首诗的格调都显得暮气沉沉的,似乎预示着诗人已经衰老,人生已暮。更严重的是,诗人的前途未卜,来时也无多了。

诗意中,透出了无比的绝望、万般的无奈与凄凉的感伤。从整体的意境和意思来看,这首诗像是杨广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面,写下的绝命辞。

寒鸦又叫老鸹,在中国古代的看法里面,它是一种预示死亡的不祥之鸟。据说最早用它入诗的是《诗经·小雅·小弁》:“弁彼鸴斯,归飞提提。”

“鸴”就是老鸹,但是这里并没有用到“寒鸦”二字。如今,当你用“寒鸦”作为关键词,在中国诗词搜索引擎里面查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最早的出处,正是杨广的这首《野望》。

换句话说,正是从杨广的《野望》之后,中国的诗人、词人们才开始热衷于在诗里面写“寒鸦”。因此才有了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才有了刘长卿的“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

不过,在诗中沿用“寒鸦”意象,并不是很奇怪。奇怪的是,后世有两位词曲名家,几乎照搬了杨广《野望》中的句子,成就了各自的名篇,却连一些专家都没有看出当中的猫腻。

二、秦观、马致远对《野望》诗句的“引用”

据说,历史上第一个把杨广《野望》中的诗句,完全化用到自己作品里的人,是宋代的大词人秦观。秦观最擅长写爱情词,《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他的代表作: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著名红学家兼词评家周汝昌,非常喜欢这首词。当他读到这首词时,感慨地说: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人击节赞叹,果然名不虚传,但是不一定都悟到,马君暗从秦君脱化而来。

如果周汝昌读过杨广的《野望》,那他多半就不会这么说了。这件事情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杨广的《野望》,的确非常不出名,像周汝昌这种文化名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不但化用了杨广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将它改成了“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而且他还直接用了唐代杜牧的“赢得青楼薄幸名”。

不过两者不同的地方是,《野望》里面并没有交代,诗人何以会产生这种落寞的情绪,而秦观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却讲明了这是因为与情人离别而产生的。

后来,元代的元曲大家马致远,作了一首《天净沙·秋思》,又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说那样的落寞与伤感,是因为游客在外,天涯羁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因为马致远相当于直接把杨广《野望》的全诗拿走,然后自己添加了“枯藤、老树、小桥、人家”等几个名词意象,再把杨广的“寒鸦”改成“昏鸦”。

于是,就又成了一首千古名篇。并且这首元曲的代表作,还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在元曲小令中的地位超然。

但是为什么马致远的曲子非常有名,杨广这一首诗,却不出名呢?这是因为,文学向来重视的是“创新的表达”,而不是“叙事内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对《野望》,进行了一些形式上的一些改造。他专挑相关的名词进行重组,把《野望》中的“寒鸦飞数点”,改成了“枯藤、老树、昏鸦”。

把“流水绕孤村”,改成了“小桥、流水、人家”。“夕阳欲落”和“夕阳西下”相比,等于是没有进行什么改动。不过诗的最后一句说“一望暗销魂”,而马致远却说“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这首小令,后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最主要还是因为名词意象的连用,在形式上特别出彩,故此享有盛名。

结语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挪用了杨广《野望》的头两句,在周汝昌看来,可以算是词中一大亮点。因为它的存在,这首诗上半阙才“可看”,下半阕简直“无须婆婆妈妈”了。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笔高韵美,涵泳不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天籁绝响,美不胜收。他们的大作,皆受杨广的《野望》发而来,不过却青出于蓝,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更多文章

  • 最经典的7首《满庭芳》,秦观最精妙,苏轼最清醒,你更喜欢谁?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秦观,苏轼,北宋,满庭芳,李清照,周邦彦,弦乐器,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木实君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清徐釚《词苑丛谈》认为,调名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见柳宗元《赠江华长老》诗)。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则认为:"《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按:唐吴融《废宅》诗

  • 夏日炎炎,怕热的你,不妨读读秦观的清凉小诗

    历史解密编辑:品诗词标签:秦观,诗人,李白,陶渊明,溪水

    近日,京城的天气愈发闷热,无风亦无雨,天地间宛如一个大蒸笼,将人和万物困于其中。怕热的人们为了避暑,不愿出门,只想躲在空调房中吃着西瓜,喝着冷饮,对抗暑热。那么,古人是如何消暑呢?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避暑神器。我们知道,古代一些文人墨客颇爱在酷暑时节隐居山林,感受林中的一丝清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夏

  • 最美诗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秦观,诗词,居士,唐朝,北宋,淮海词,淮海集,散文家,王安石,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 杨慎说,秦观这2首词中,藏有2个情人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秦观,杨慎,黄庭坚,水龙吟,苏轼

    前言杨慎在《词品》中,提到秦观的名作《水龙吟》、《南歌子》是两首藏头词,分别隐藏了两个营妓的名词:秦少游水龙吟,赠营妓楼东玉者,其中〔小楼连苑〕及换头〔玉佩丁东〕隐楼东玉 三字。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山谷赠妓词〔你共人女边著子 ,争知我门里添心〕,亦隐〔好闷〕二字云。《词品·秦少

  • 秦观送别情人写下一首词,雅俗共赏,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流芳词史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秦观,柳永,满庭芳,临江仙,踏莎行,薄幸,王安石,唐朝,宋朝,声乐

    宋词中有很多经典的抒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让我们感受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伤感。欧阳修的《浪淘沙》,让我们从“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共”体会到寂寞孤单。晏殊的《踏莎行》中“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尽人间的相思。而天生乐观派的苏轼则在《临江仙》中

  • 秦观为心爱女子赠词,结尾9字留下一个字谜,引得词坛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秦观,苏轼,柳永,词坛,声乐,宋朝,黄庭坚,南歌子,书法家,王安石,千古名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自古才子多风流,流连烟花酒巷是常有的事,才子配佳人,自然也会传出与歌姬营妓的风流韵事,写下与心爱女子的情诗情词。在唐宋诗坛词坛,才子与妓女的风流事可谓司空见惯。自诩白衣卿相的柳永就是青楼常客,与很多风尘女子有过情事,为此写过不少词作相赠。著名的《雨霖铃》就是为其心爱的青楼女子

  • 邂逅美艳歌妓,秦观写了一首绝妙无比的词,读了令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逍遥无痕标签:秦观,歌妓,相思,织女,诗词,苏轼,唐朝,科学家,古典乐,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一、痴情才子偶遇痴情歌女,造就一段最美的人间佳话公元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籍”一事被牵连,被贬为杭州通判。后来又被人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弹劾,贬监处州酒税。公元1096年春,又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然而欲到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所以秦观一路向南,取道长沙,一路览遍湘潭自然风土,人情世

  • 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是一首写梦境的美词,却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秦观,苏轼,小溪,黄鹂,唐朝,书法家,王安石,科学家,好事近·梦中作

    笔者一再说过,一首词就是一个故事,而且有的故事还比较离奇。今天这个故事就是如此。宋词天下闻名,与之相对应的优秀词人也是灿若星辰,而秦观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乌台诗案”的牵连,后半生和苏轼一样在贬谪生

  • 秦观的这一首春日诗,全诗短短28字,就将雨后春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秦观,雨后,蔷薇,春雨,芍药,诗人,北宋,宋朝,春日诗,科学家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观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但其实,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秦观的诗题材比较狭窄,也缺乏魄力。但他能够体物入微,肯在文字的雕琢上下功夫,所以他的不少小诗描摹传神,

  • 秦观最美的一首诗,把女道士描写成绝世美人,可惜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秦观,宋词,唐诗,道姑

    唐诗宋词被奉为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但凡谈诗,必尊盛唐,说词,俱言宋词。也正因唐诗宋词太过光辉,以致盖过了其他朝代的文学。比如宋诗就被唐诗的光芒所掩盖。宋诗在整体上数量还多于唐诗,名作名句也不少,甚至曾在历史上引起尊唐还是学宋的争论。但宋诗整体上意境风韵输于唐诗,因而宋诗名声弱了唐诗一筹。很多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