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有很多经典的抒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让我们感受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伤感。欧阳修的《浪淘沙》,让我们从“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共”体会到寂寞孤单。晏殊的《踏莎行》中“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尽人间的相思。而天生乐观派的苏轼则在《临江仙》中写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句子,来告诉我们不要为离别和聚散伤感。
在这些离别的词中,秦观的《满庭芳》无疑也是送别词中的经典,一起来欣赏。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也是秦观最有名的作品,写的是和自己的心上人在江边分别时的情景。
离别的场景就好像水墨画一般,远处的山连连绵绵,山顶上漂浮着几朵白云,就好像不经意顺手“抹”上去一样。地上的衰草,由近到远,绵延到天边,就好像和天黏在了一起。“山抹微云,天黏衰草”这两句,本来是一幅安静的,淡淡的深秋水墨画,但是因为“抹”和“黏”这两个动词的介入,突然就灵动起来,有了几分意趣。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别的两个人儿正痴呆呆的望着远山,望着衰草,注视着斜阳,突然城门楼传来了号角声。在这样的场景下,号角声听起来多了几分凄厉。 天色渐晚,凄凉的号角,山头的斜阳,近处的衰草,所见,所闻,无不萧瑟,凄清,离别在即。这种情形容易让人想起柳永的“留恋处兰州催发”。
那么在秦观笔下,有情人分别是什么样子呢?“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一对人在筵席上共同举杯劝饮。将要远行的船也只能是短暂的停留,而“离尊”也只能是“聊共”,无可奈何之感油然而生。
“多少蓬莱往事”,如果说刚才两个人还强忍着压抑自己的情感,那么此刻就喷薄而出了。回顾往事,该有多少欢乐。这种情感是举杯共饮时非常自然的一种流露,对酒伤情,临别忆昔,“多少”往事,也只能是“空回首”。而后接着写“烟霭纷纷”,那些往日都化作了雾霭梦梦,往日如烟随风去,似梦似幻,这里景就是情,实就是虚,这三句将所想,所见,所感融为一体。
往事成空,惘然如梦,追忆也无用,环顾四周只见“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夕阳西下,数点寒鸦,一湾流水,环绕着孤村。在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黄昏,乌鸦,夕阳,流水,小村,这些景物形象非常鲜明。隋炀帝的诗句也有“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也只有这样黯淡的景物能够贴合此时此地人物的心情,照应了前面的“聊共引离尊”。
上片写景,说到底是为了下片的抒情,下片直接写离别。
“销魂”,作者写的毫不掩饰,就是这么直接。分别在际,两个人互送信物“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他暗暗的解下自己的香囊,送给心上人。她则把打着“同心结”的罗带解下来,送给心爱的人。林逋在《长相思》中也写有“罗带同心结未成”的句子,把罗带打成同心结,象征爱情。秦观在这里把两人的爱情写的非常直接,缠绵缱绻,颇有点柳永的风格。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用杜牧在《遣怀》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来暗示对方的身份。没有想到这么容易的在青楼女子中留下薄幸的名声,分别是无可奈何之事,或许这里有他难言的苦衷。
“此去何时见也”,这明明就是说“相见无期”,但是这种表述比“相见无期”要凄婉很多。因为再也不能相见,所以衣袖上洒满了很多泪水。“襟袖上,空惹啼痕”,一个“空惹”用的非常耐人寻味。白白洒上泪水,因为流泪也没用。因为相见无期,所以生离如同死别。
结尾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又是直抒胸臆。伤心难过至极,回头再望,已然看不见情人的影子,只能在无语的黄昏中看见朦胧的灯火。唐诗中也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这种遗憾,悲凉之情,都寄托在灯火黄昏中。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有名的作品之一,也最能体现秦观词的风格,声情婉转,清新雅丽,整体上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尤其是开篇句“山抹微云, 天黏衰草”更是雅俗共赏,流芳词史,秦观也因为这句被人称为“山抹微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