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经典的7首《满庭芳》,秦观最精妙,苏轼最清醒,你更喜欢谁?

最经典的7首《满庭芳》,秦观最精妙,苏轼最清醒,你更喜欢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南荒诗词馆 访问量:618 更新时间:2024/2/29 0:01:05

编辑 | 柳色黄

插画师 | 木实君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

清徐釚《词苑丛谈》认为,调名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见柳宗元《赠江华长老》诗)。

毛先舒《填词名解》则认为:"《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按:唐吴融《废宅》诗有"满庭荒草近黄昏"句,非"芳"字也,今辨之。

五代后蜀毛熙震《浣纱溪》词也有"满庭芳草绿萋萋"句。调名本意即咏庭院的满同茂盛花草。

最洒脱的《满庭芳》

人生海海,忽如远行客。

蜗角虚名,绳头小利,何用苦张罗。

百年岁月,不过三万多天而已。

名利对于苏东坡而言,不过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东西。

约莫于初谪贬黄州之时,心中依旧有不平有不甘有感悟,遂提笔写下这篇直抒胸臆的《满庭芳》: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虚名薄利,有甚好计较的。人生,且尽杯中酒,一醉解千愁。

这首词带有强烈的议论色彩,谈论名利和人生。苏东坡经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但初遭谪贬,远离政治中心,来到偏远且贫困的地方,不由得积累满腔的情绪。

对于人生的思考,让他一气呵成,作成此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真实的展现了苏东坡初经大变故后的心路历程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既饱经沧桑,疾世愤俗,又洋溢着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词最美在于他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寻求答案与解脱,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关于生命的觉醒和呼唤,流露出超脱的出世意念,蕴藏着苏东坡词风与思想的重要转折。

最哀愁的《满庭芳》

秦观的词,多情而绵软。

善于在生活和人性的幽微处,细致观察着并且精准的带入,从而形成一种柔婉的气质,最后用极细腻的笔触,构建出一个哀婉而深情的世界,这使得他的词婉约纤细,柔媚淡雅。

其中一首《满庭芳》笔法精妙,被誉为他最杰出的词作之一,并因此获得“山抹微云君”的雅称。

《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青山之上,白云如纱如雾,如同被涂抹上去一般,衰败的枯草,蔓延到天际,好似与天相融。一个“抹”字,将绘画的技法带入词中,语出新意,别有意趣。暮冬时分,暮霭苍茫,全篇情怀,皆由此八字透出。

从日暮时分,到“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从寒鸦数点,到“襟袖上、空惹啼痕”,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将惜别停杯,依依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为千古绝唱,其中“寒鸦数点”,又作“万点”,并无定论。天色既暮,归禽思宿,而自己孤身一人,将羁旅之人的伤心落寞,刻画得如同沙画一般美而富有意境。

全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可堪细细品读。

最沉郁的《满庭芳》

周邦彦,字美成,北宋末期词学大家。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是刻画入微。其章法变化多端,疏密相间,笔力奇横,被王国维誉为“词中老杜”。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春风吹长了黄莺,夏雨过后,梅子变得肥美,午后,树木投下圆形的荫凉。潮湿的山脚下,衣服总是潮湿的,总要费炭火烘干。文中的“老”字、“肥”字和“润”字,既生动又形象,皆可见其炼字之精妙。

词人以其精妙绝伦的笔触,通过细致的描写日常场景,写出了谪居生活的苦闷与落寞,和无可奈何,以酒解愁的惆怅情绪。

全篇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情味,炼字琢句,用典运化无痕,气脉不断,浑然天成,实乃佳作。

最崇高的《满庭芳》

南宋末年,硝烟四起,天下大乱。

一时间,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其中有一个貌美女子,丈夫徐君宝战死,自己被元兵俘获,一路由岳州押送到杭州,途中屡次遭到强迫,皆用计逃脱,但至杭州后避无可避,遂对元兵将军言:请妾祭奠前夫,以全情谊,祭奠之后,妾愿侍奉将军。

将军应允,虽着华服,换新妆,于庭院焚香祭拜,祝祷完毕,题词《满庭芳》于壁上后,投湖而死。

《满庭芳·汉上繁华》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女子写词,容易沉浸于己身的情绪之中,难以见大格局。

而这首词,通篇未提及己身之际遇,亦无赘言表忠贞,而字里行间,却写出战争对文明破坏的无可奈何,自身际遇的悲愤无奈,以及以死殉节的从容决绝。

上阙以追忆南宋起笔,都市繁华,人物如云,一遭敌寇入侵,故都如暴风雨之下的残花,枝叶凋零,“风卷落花愁”,表达了词人对国破家亡之恨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无限悲慨之情。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三百年的文明,在铁骑之下,扫地俱休,战争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是对文明的破坏,全词有此三句,意蕴极为遥深。

生死两茫茫,惆怅何其多。“徐郎何在”?空留满怀惆怅,再也不能相见,但我的灵魂会日夜不休,飞到你的身边。情绪几经转折,由悲愤激烈转为凄恻低徊,其言之哀,不忍卒读。

在词中,少见未详写国破家亡的苦难,更多的是着墨于战争对于社会和文明的摧残,在回忆和反思中,不舍柔情,断魂千里,追念不休,充分体现夫妻情谊之深切,破镜难重圆的悲切,以及视死如归的节气。

全词意境之重、大、崇高,祖国和个人的双重悲剧融汇,意境极为崇高。

最凄清的《满庭芳》

李清照的词,与宋朝一样,有了分水岭。

北宋亡,南宋立。而李清照的人生如同王朝一样,前半生鲜花着锦,后半生孤影行只。

读她的词,从前期的清新爽利,到后期的婉约忧愁,有鲜明的对比。

54岁的李清照几经辗转定居杭州,绿叶荫浓,见此场景,不由得提笔写下一首《满庭芳》,寄托故国之思,叹身世浮沉。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人生总爱比较,当初如何,今日又如何。

南渡之后,国亡了,家没了,至亲的丈夫也逝去,自此人生昏暗,笔下的词从此增添了厚重与沉郁,其中不少表达了对往日美好的惦念,亦有物是人非的无奈感叹。

李清照这首词也是通过如今以往两相对照,以“生香熏袖,活火分茶”的昔日的繁华美好,衬托如今的“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无人与我共赏春景,同饮美酒的寂寥。

最寂寞的《满庭芳》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著有文学理论上知名著作《人间词话》,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1905年,王国维离开南通去往苏州,离家之情,总有几分难舍难分,故而提笔写下这首抒发孤独感的《满庭芳》。

《满庭芳·水抱孤城》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上片以水云、孤城、垂柳和寒鸦,构建出一幅静谧又稍显寥落的景象,潮水起落,一个“漾”字,给安静的图面增添了一丝动态,白鸟悠悠,芦花似雪,孤帆远去,在宁静淡远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许多悲哀和无奈。

下片是忆往昔,宝马香车,人群喧闹的场面,却对比如今,年华逝去,往事如烟的悲凉情致。

全词如同坐在火车上,随着火车行驶,路过江河,随途所见,心下感慨,又可见词人一个人于江边踱步,秋风瑟瑟,芦花寂寞如雪,一时思乡怀旧之情顿起。动中有静,情景交融,含蓄而朦胧,闲适且淡远,富有意境。

最清丽的《满庭芳》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有《小山词》留世。

《满庭芳·南苑吹花》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人生如流水,自是各奔东西。

上阙忆往昔之欢愉,又感叹天各一方,少有来往,感情变得淡漠的遗憾。

下阙则是相思之情令人苦恼,期待与子重逢。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与“开残槛菊,落尽溪桐”之句,对仗极为工整,甚是精妙。

全词工整严谨,由凭栏回忆,到秋风萧瑟,悲不自胜,又期待重逢的期望,婉约有致,情溢言外,余味无穷。

读宋词,即可窥见千年前人们生活的一角,与词人一起回溯时光里或欢愉或愁苦的记忆,又可通过文字的风格,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文字的美,或清丽或简白或爽朗。

精选的7首《满庭芳》各有千秋,或洒脱,或沉郁,或立意崇高……里面蕴藏着的是词人的悲欢离合。

不知各位诗友更喜欢哪一首呢?或是有未曾收录但自己更喜欢的词作,不妨评论留言,一起欣赏绝妙好词。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南荒诗词馆,关注我,与我一起读诗。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

更多文章

  • 夏日炎炎,怕热的你,不妨读读秦观的清凉小诗

    历史解密编辑:品诗词标签:秦观,诗人,李白,陶渊明,溪水

    近日,京城的天气愈发闷热,无风亦无雨,天地间宛如一个大蒸笼,将人和万物困于其中。怕热的人们为了避暑,不愿出门,只想躲在空调房中吃着西瓜,喝着冷饮,对抗暑热。那么,古人是如何消暑呢?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避暑神器。我们知道,古代一些文人墨客颇爱在酷暑时节隐居山林,感受林中的一丝清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夏

  • 最美诗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秦观,诗词,居士,唐朝,北宋,淮海词,淮海集,散文家,王安石,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 杨慎说,秦观这2首词中,藏有2个情人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秦观,杨慎,黄庭坚,水龙吟,苏轼

    前言杨慎在《词品》中,提到秦观的名作《水龙吟》、《南歌子》是两首藏头词,分别隐藏了两个营妓的名词:秦少游水龙吟,赠营妓楼东玉者,其中〔小楼连苑〕及换头〔玉佩丁东〕隐楼东玉 三字。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山谷赠妓词〔你共人女边著子 ,争知我门里添心〕,亦隐〔好闷〕二字云。《词品·秦少

  • 秦观送别情人写下一首词,雅俗共赏,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流芳词史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秦观,柳永,满庭芳,临江仙,踏莎行,薄幸,王安石,唐朝,宋朝,声乐

    宋词中有很多经典的抒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让我们感受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伤感。欧阳修的《浪淘沙》,让我们从“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共”体会到寂寞孤单。晏殊的《踏莎行》中“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尽人间的相思。而天生乐观派的苏轼则在《临江仙》中

  • 秦观为心爱女子赠词,结尾9字留下一个字谜,引得词坛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秦观,苏轼,柳永,词坛,声乐,宋朝,黄庭坚,南歌子,书法家,王安石,千古名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自古才子多风流,流连烟花酒巷是常有的事,才子配佳人,自然也会传出与歌姬营妓的风流韵事,写下与心爱女子的情诗情词。在唐宋诗坛词坛,才子与妓女的风流事可谓司空见惯。自诩白衣卿相的柳永就是青楼常客,与很多风尘女子有过情事,为此写过不少词作相赠。著名的《雨霖铃》就是为其心爱的青楼女子

  • 邂逅美艳歌妓,秦观写了一首绝妙无比的词,读了令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逍遥无痕标签:秦观,歌妓,相思,织女,诗词,苏轼,唐朝,科学家,古典乐,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一、痴情才子偶遇痴情歌女,造就一段最美的人间佳话公元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籍”一事被牵连,被贬为杭州通判。后来又被人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弹劾,贬监处州酒税。公元1096年春,又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然而欲到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所以秦观一路向南,取道长沙,一路览遍湘潭自然风土,人情世

  • 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是一首写梦境的美词,却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秦观,苏轼,小溪,黄鹂,唐朝,书法家,王安石,科学家,好事近·梦中作

    笔者一再说过,一首词就是一个故事,而且有的故事还比较离奇。今天这个故事就是如此。宋词天下闻名,与之相对应的优秀词人也是灿若星辰,而秦观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乌台诗案”的牵连,后半生和苏轼一样在贬谪生

  • 秦观的这一首春日诗,全诗短短28字,就将雨后春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秦观,雨后,蔷薇,春雨,芍药,诗人,北宋,宋朝,春日诗,科学家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观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但其实,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秦观的诗题材比较狭窄,也缺乏魄力。但他能够体物入微,肯在文字的雕琢上下功夫,所以他的不少小诗描摹传神,

  • 秦观最美的一首诗,把女道士描写成绝世美人,可惜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秦观,宋词,唐诗,道姑

    唐诗宋词被奉为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但凡谈诗,必尊盛唐,说词,俱言宋词。也正因唐诗宋词太过光辉,以致盖过了其他朝代的文学。比如宋诗就被唐诗的光芒所掩盖。宋诗在整体上数量还多于唐诗,名作名句也不少,甚至曾在历史上引起尊唐还是学宋的争论。但宋诗整体上意境风韵输于唐诗,因而宋诗名声弱了唐诗一筹。很多宋

  • 秦观最经典的40句诗词: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秦观,诗词,苏轼,诗人,北宋,黄庭坚,秦淮海,王安石,书法家,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叶比yippo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他是苏轼得意弟子,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zhi)合称“苏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