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章宗完颜璟: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连专家都看不出来真假

金章宗完颜璟: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连专家都看不出来真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3470 更新时间:2024/1/14 7:28:50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来说,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这一年,堪称金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金世宗完颜雍驾崩了。皇帝执政28年,却几乎完成了历代先祖们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壮举。帝王登基之初,金朝人口不过区区300万户,而到皇帝驾崩前夕,人口已经攀升至670万户。有读者可能会问,人口的增加能说明什么呢?很说明问题。倘若国内民生疲敝,经济萧条,兵荒马乱,人民群众是很难安定下来的。不能安居乐业,何以有成倍的人口攀升?所以在人口暴涨的表象之下,是大金王朝全面进入盛世的繁荣背景。皇帝本人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甚至一度被主流史学界推崇为“小舜”。他是不是尧舜这倒还有待商榷,但他是个明君,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现在,世宗完颜雍缔造完了他的帝王传奇,准备谢幕。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公卿士大夫,抑或是黎民百姓,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其它山。死亡对人们来说似乎一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主题。但对完颜雍本人来说,在面对死亡时,他更多是不留遗憾和毫无畏惧,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一位优秀帝王应该做的一切。我们知道,相比于其它朝代,金朝的宗法继承制度似乎是极为奇怪的。他们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又不同于像蒙古帝国那样通常会把皇位传给最小的儿子的继承方式(幼子守灶),皇帝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似乎只遵从三个字,那就是看心情。历代先帝们有传给弟弟的,有传给侄子的,还有传给堂弟的,但却几乎没有顺位继承,传给儿子的。世宗皇帝当然也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主儿,驾崩之前,他绕过了自己的诸位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完颜璟

而完颜璟同志,正是我们本篇文章的第一主人公。但很显然,完颜雍同志似乎选错了人。他钦定的这位皇位继承人从登基之初,就开始和自己对着干。当然,先皇已死,所谓新皇帝和老皇帝作对,绝大部分是在制度上的冲突。世宗完颜雍什么都好,唯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他是个十分传统守旧的人。他认为,中原汉制不过是一群穷酸腐儒聚集在一起搞出来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无可取之处,所以世宗皇帝在位时期,全盘否定汉化制度,并且在朝野上下进行了女真旧制的大恢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完颜雍的体内流淌着女真族的血脉,他想要守护好自己本民族的一部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一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游牧民族政权,使用女真旧制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采集、狩猎、婚丧嫁娶,来来回回可能也就这么点事儿。但此时的女真部已然是屹立在北方草原上的强大存在,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新兴帝国。既然如此,这样的帝国,还适用于女真旧制来管理吗?想必是不太适合的。当然了,黎民百姓们并不会觉得不适合,市民朋友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文武百官们当然也不会觉得不合适,因为不管制度怎么改,工资总还是照发。真正觉得这套旧制度不合适的,大抵只有金章宗完颜璟本人了。对皇帝来说,传统守旧的女真旧制讲究自然、野性、奔放、无拘无束。而这样的国家状态对皇帝的中央集权来说则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完颜璟同志前脚登基, 后脚就对先皇帝女真化的制度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改变——全盘否定本族制度,推行全面汉化。修汉制宫殿,兴汉学文化,发展科技,振兴经济,基本上各方面都照抄当时的中原南宋政权。皇帝的手段极其强硬,他不仅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汉化制度,并且规定,凡女真族人,一律脱俗,再不能搞什么女真旧俗,倘若违反,一经查实,必定重罚。在这位皇帝的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位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的影子,这位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里,非常具有远见和卓识的人。他们都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建立王朝容易,守好王朝却并不容易,想要让一个游牧民族政权趋于强盛,推行汉化改革是必然之路。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两宋时期的塞外三朝,辽、金、西夏,似乎都是草原蛮夷,习俗旧化,而一想到他们的形象,基本上都是貂皮草帽,马背牧歌,弯弓搭箭的野蛮人。但事实上,这些政权在强盛之时,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军事实力上看,都远胜当时的南北宋。网友们提到南北宋,动辄就是两宋繁华富庶,无可比拟,但实际上,辽金西夏同样是挣钱大户。

现在,金章宗搞完了汉化制度,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搞点自己喜欢的事儿了。是的,皇帝是一种极度没有私人空间的职业。作为帝王,上朝时既要处理国事,还要应付大臣,而回到后宫,还要被负责起居的官员们责问诞育皇嗣之事,好不容易腾出点功夫到御花园里溜达溜达,结果一封八百里加急公文又得让皇室重回御书房批阅。作为皇帝,或者说想要当一个合格的皇帝,必然要把很多的个人时间奉献出来,所以对金章宗完颜璟本人来说,能偶尔放一放假,实在是一件快活的事情。皇帝放假做什么呢?搞文学。由于完颜璟同志是金朝历代皇帝中受汉化程度最深的,这就难免皇帝本人沾染上一些中原文人的习性。史载,皇帝擅书法、精绘画,懂音律,善诗文,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并且文艺青年完颜璟的文学水平并不限于喜欢或者是玩票,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位同志的文学造诣很有可能是十分拔尖的。他在文化制度上爱照抄南宋,在搞文学一道上,似乎也喜欢抄作业。皇帝诸多爱好中,以书法最为精妙。学习书法,要么练颜体,要么练柳体,天赋好的,甚至还可以练一练王羲之老师的作品。但完颜璟同志谁的书法也瞧不上,唯独喜爱北宋徽宗赵佶笔下的瘦金体。

皇帝模仿瘦金体,非常有一套。朋友们,不是很有一套,也不是特别有一套,而是非常有一套。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摹本,画上以瘦金体写了一则批注,这则批注自从明清乃至近现代,均被认为是宋徽宗亲笔,后来经过金朝后人辨认,才发现画上的手书是金章宗完颜璟模仿的。以瘦金一书,以假乱真者,唯金章宗一人。皇帝爱文艺这事儿有利有弊,利在文学艺术可以陶冶皇帝的情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帝王变成一个儒雅仁善之辈。但醉心艺术,弊端同样是十分明显的。章宗在位时,金朝基本上属于一个稳步发展的过程,他作为一名天平太子,爱好文艺,身上就难免要沾染一些奢靡的气息。他虽然继承了世宗完颜雍的雄才大略,但却并未继承世宗皇帝勤俭节约的品格。皇帝在位时期,曾经大修宫殿,三天盖一间,五天盖一殿,导致国家财政一度出现亏空,光是财政赤字倒也不能算作什么大事,毕竟来年的税收又会帮皇帝把一笔笔烂账填上。但正在此时,金朝所辖的中原地区又开始闹起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周一三五发洪水,周二四六闹蝗灾,礼拜天再来场房倒屋塌的地震,搞的老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过安生日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地质灾害刚刚过去,黄河又三次决堤,金朝百姓食不果腹,又结结实实地过上了水上漂流的生活。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不过这一切和皇帝的关系已经不大了。因为这位皇帝的生命已然走到了尽头。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正是金王朝由盛开始转衰的时节。这一年,执政18年的金章宗完颜璟暴病身亡,年仅40岁。他用18年的岁月,完成了女真族封建化的最后进程,更用自己的卓绝的才华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后期的消极怠政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但皇帝的一生,多半时间,还是在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他谈不上伟大,谈不上优秀,更谈不上是什么千古一帝。但至少,他已经是在那个时代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标签: 金章宗宋徽宗完颜雍西夏皇帝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金章宗完颜璟是宋徽宗转世?兴趣爱好、人生轨迹高度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徽宗,金章宗,完颜,皇帝,金人,李煜,完颜雍,完颜璟,书法家,香草,艺术家,茶

    #宋徽宗#靖康元年(1126),金国大军兵临汴梁城下,一国之君宋徽宗尽管选择强行传位于儿子宋钦宗,但仍然没能逃过一劫,还是沦为了金人的阶下囚。作为南宋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宋徽宗治国无方、宠信奸佞,在位期间天下纷乱,后来金人南下,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了北方。宋徽宗虽说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却是一位才华横

  • 吕文焕献城投降,如今吕氏后裔住在这里,还建了一座厚德堂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吕文焕,文天祥,元朝,张世杰,元军,吕氏,厚德堂

    献城投降,甘做叛徒,被人作诗讽刺;这寥寥数语,自然不能讲清楚吕文焕的生平,但却是他一生的缩影。即使是吕文焕献城降元,他的后人仍旧聚集在一处居住,甚至还为他建了一座厚德堂,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

  • 害郭靖战死的内奸是谁?黄蓉早发现端倪,不是吕文焕也不是耶律齐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郭靖,黄蓉,杨过,郭芙,吕文焕,耶律齐,射箭运动员,金庸笔下角色

    作为《射雕三部曲》里的灵魂人物,金庸笔下的郭靖让很多武侠迷都念念不忘。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一开始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傻小子,他的天赋不高,待人接物却是极其真诚,加上为人善良,郭靖从此开始在黄蓉的帮助之下接连邂逅了诸多奇遇。一、郭靖深不可测的各项武功随着降龙十八掌的练成,郭靖在射雕时代也拿到了武林中人

  • 解读宋元博弈:襄樊之战蒙军围点打援,6年间3个阶段迫降吕文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吕文焕,蒙军,吕文,襄樊,宋军,元军

    襄樊位于长江中游的汉水流域,北有秦岭、大别山等天险庇护,南有江汉平原作为补给基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处于长江防线的腹心地带,荆襄失则江淮之地必定全线崩盘。南宋将领刘整降元后,提出了“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的战略方针,忽必烈从善如流。一改往昔由川蜀攻宋的战略,采取中路突破的方式,猛攻襄

  • 最炫科技风,最亮“沈括星”,这所小学的开学第一课的确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钱江晚报标签:沈括,开学第一课,科学,科技风,小星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高瑶琼九月的第一天,沈括小学的操场上已经燃起了如火的热情!“筑梦号”火箭在沈括小星星们的注视下冲向蓝天,“求索号”巡洋舰载着新学期的美好祝福疾速前行,一阵彩旗飞舞,一辆“善思号”装甲车飞驰而过……那是刚刚捧回省级大奖的海模车模航模队队员在进行现场表演呢!点亮沈括小“新星”焕

  • 吴沈括等:《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下的出境合规准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大成律师事务所标签: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出境,国家秘密,吴沈括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确立了我国数据跨境制度的法律框架。近期,《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规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跨境合规的监管趋势和实践方向,也提出了数据出境整体合规设计的

  • 无人机好搭档:曼富图硬核邂逅“沈括号”科考船

    历史解密编辑:蜂鸟网标签:无人机,曼富图,科考船,摄影包,航拍,三脚架,沈括号,相机

    作为一名常年在海南生活工作的旅游从业者,接触海洋是我的一大乐趣,加上本人也是海洋旅游方向的研究生导师,所以自然也多了更多深入体验海洋的机会,比如说,我曾经六次前往西沙群岛考察,也曾参与包括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在内的多项海洋赛事项目的管理工作,更是有机会出于工作的原因参加涉海旅游产品的策划开发,这也就给了

  • 海南周刊丨沈括与《梦溪笔谈》 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南海网海南新闻标签:梦溪笔谈,沈括,王安石,容斋随笔,宋史

    文\本刊特约撰稿 金满楼北宋时期有三大笔记,分别为《容斋随笔》《困学纪闻》和《梦溪笔谈》。其中,《梦溪笔谈》被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么,《梦溪笔谈》缘何获得如此殊荣呢?沈括其人,何以成书《梦溪笔谈》是北宋官员沈括晚年归退后的笔记作品,书名来自作者居所“梦溪园”,因为平时

  • “沈括号”出征,开启南海西沙青少年首航!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中国标签:南海,青少年,沈括号,海域,科考船

    提起海洋,你会想起什么?是阳光、沙滩、椰子树,还是海鱼、海浪、珊瑚礁?然而,海洋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与摇篮,我国更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我国海域跨越温带、亚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知识匮乏,不了解我国其实是

  • 监能封王?沈括设计害苏轼?你不知道的宋朝八个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沈括,苏轼,宋朝,封王,皇帝,宋仁宗,赵恒,历史学家,动物学家,可食用植物

    一、神仙打架沈括因创作出《梦溪笔谈》而被后世之人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是中国科学历史上难得的大人物。然而这位大人物却参与了针对文坛大家苏轼的乌台诗案,差点成功让我们的苏轼大佬下狱(沈括乃新党之人)。后来沈大佬又因为永乐城战役牵连被贬,最后结束了自己这一生的政治生涯,不过也样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