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观心铭史︱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并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

观心铭史︱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并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观心铭史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4/1/23 6:24:47

北宋时期,苏轼佛印和尚喝酒,酒足饭饱后,苏轼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苏轼对歌伎许诺:若能成事,定会帮你赎身,否则就要挨一顿板子。苏轼与佛印是至交好友,可是苏东坡为这样对他呢?

佛印在出家以前,原本姓林。他自幼聪慧,3岁就能背诵论语,5岁精通四书五经,是远近出名的“神童”。

林公子在成年后,顺理成章地考取功名,成为了地方的官吏,立志要建功立业。

可是因为一场意外,林公子竟然出家了。

1060年,林公子巧遇苏轼,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这一年正好是大旱之年,宋神宗决定去大相国寺祈雨,便让苏轼负责写祈雨疏。

这种与上天沟通的文章,苏轼可不敢懈怠,想听听林公子的建议。

林公子没有给出意见,反而央求苏轼,让他想法子让自己一睹圣颜。

苏轼笑道:

“这有何难,你扮成僧人的侍者即可。”

两人一拍即合。

到了祈雨这天,苏轼与乔装打扮的林公子,早早来到大相国寺,林公子被安排在斋坛前值守。

顷刻间,鸣鼓聚众,香烟缭绕,有人通传御驾即将到达,林公子就混在侍者的队伍中,很是兴奋。

宋神宗进了大雄宝殿,烧香拜佛完毕,来到方丈的禅室休息,便叫侍者奉茶。

近前奉茶的人,不是旁人,正是林公子。原来林公子觉得,顶替奉茶者,才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皇帝。

宋神宗一看来人,方面大耳,浓眉秀目,生得一副慈善模样,就和他攀谈起来。

一旁的苏轼被惊得一身汗,生怕露出破绽。

好在林公子机灵,对答如流。

宋神宗见此人颇有慧根,就问道:“你为何不剃度?”

这下轮到林公子紧张了,赶紧自圆其说:“因家贫,无钱请得度牒。”

结果,宋神宗大手一挥,赐林公子一道羊皮度牒,一件紫罗袈裟,还赐他法名了元,号佛印,并让他在御前剃度。

林公子闻言,当场傻眼了,自己要是答应呢,就真成和尚了;要是不答应呢,那就是欺君之罪,不但自己遭殃,还会连累到苏轼。

所以,他只能叩头谢恩。

苏轼见状,也懵了,都怪自己出的馊主意,害得好友假戏真做,真成了出家之人。

从此以后,大相国寺多了一位法号为佛印的僧人。

佛印已经认命,但是苏轼的心里却很过意不去,便常来探望佛印。

闲谈中,佛印多次表示自己已经看淡尘世繁华,可是苏轼很难接受,只想找机会让佛印还俗。

多年以后,苏轼被贬到杭州,佛印也恰好在杭州的金山寺修行,老友重逢,格外欢喜。

为此,苏轼经常邀请佛印来家中饮酒叙旧,一起谈经论道好不快活。

但是,苏轼的内心始终还有个心结,想找人化解。

一次游湖时,苏轼结识到歌伎琴操。她原本姓蔡,名云英,是官宦人家的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只可惜,父亲因犯事而被抓,家也被抄了,就被沦落成歌伎。才气斐然的她,只卖艺不卖身。

苏轼很欣赏琴操的才情和骨气,两人又志趣相投,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赋。

一日,苏轼特意邀请琴操和佛印来家中小聚。

苏轼安排琴操在内室抚琴吟唱,自己和佛印在外室饮酒欣赏。

琴声悠扬,歌声婉转,让佛印陶醉其中。

苏轼见佛印喝得酣畅尽兴,以喝多为由,将佛印推入内室,让他宽衣休息。

转过身,苏轼悄悄对琴操说:

“姑娘可趁他睡后,到房中相伴同寝,以便让他窥测自己的内心。事成,我会赏姑娘三千贯钱,可作嫁妆之资。若不成,可要挨板子呦!”

琴操早就听闻佛印的大名,想到苏轼对她坦诚相待,这也是救自己出火坑的机会,就羞涩地朝佛印的屋子走去。

琴操一整晚都守着佛印,快到凌晨时,佛印猛然惊醒,发现坐在一旁的琴操。

佛印是个聪明人,见琴操嗫嚅的样子,又想到苏轼,心中已经了然。

佛印无奈地笑道:“想来苏学士,要试我禅心是否坚定啊!”

说完,佛印随手写出一首诗,交给琴操,说道“你且拿去答他!”

佛印走后,苏轼接过琴操递来的诗,念诵道:

夜来贪睡上床眠,

不觉琵琶在枕边。

传语翰林苏学士,

不曾弹动一根弦。

苏轼反复诵读,心情豁然开朗,赞叹道:“佛印乃真禅僧也!”

佛印诚心佛,自己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琴操依照诺言得到了三千贯赏钱,苏轼也为她赎了身。

闲暇之,琴操也经常参加苏轼和佛印的聚会,三人相谈甚欢,言语间没有芥蒂,泰然自得。

只是三年后,苏轼被贬到了惠阳,苏轼离开后,琴操去玲珑山削发为尼,皈依佛门。

虽然佛印的出家,多少是苏轼惹的祸,但是佛印也是佛缘善根深厚之人。

后来,佛印修成了高僧,67岁含笑坐化。

苏轼撰写《东坡问答录》,记录苏轼与佛印一起谈经论道的内容,还有揭示禅理的玩笑话,充满了机智谐趣。

仿佛是两个段子手,在谈笑间一较高下。

苏轼豁达幽默,虽然仕途坎坷,一贬再贬,但是每到一处,总能结交到好友, 佛印和琴操都是被苏轼的个人魅力所吸引的。

你身边可有一个有趣,又有才的人呢?

感谢关注@观心铭史,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感谢关注@观心铭史

标签: 苏轼宋神宗出家佛印歌伎

更多文章

  • 佛印:你像一尊佛 东坡:你像一堆牛粪

    历史解密编辑:挥不去执着plus标签:苏轼,牛粪,禅师,佛印,居士

    苏轼即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但是被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就快乐到哪里,每每迁走,百姓们都会争相相送被贬黄州时一道东坡肉被他带火了。被贬杭州,苏轼带着20万人修苏堤,才有了今天的西湖。还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免费看病等等,关于他的小故事也特别有趣:佛印是他的好朋友,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看到佛印禅师

  • 佛印和尚爱煮肉,东坡居士要躺平

    历史解密编辑:凡人摸史标签:苏轼,和尚,佛印,陶渊明

    看到标题,有人要奇怪了,苏东坡和尚好朋友佛印,竟然是个不守戒的主?别说,还真是的,苏轼还留有证据呢。且看《戏答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此诗首句用典,讲的是晋朝慧远和尚为结“莲社”,想请名流陶渊明入伙,甚至为他破了戒,单单准许他在庙里喝酒,陶潜却丝毫不给

  • 古人是如何看待欲望的?苏轼、佛印、王安石、宋神宗给出不同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苏轼,题诗,佛印,王安石,宋神宗,题西林壁,千古名句,中国音乐家,可食用植物

    引言宋代文豪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指出我们观察问题的时候应该客观且全面,如果仅仅只是主观片面的话,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01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俗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

  • 佛印和苏东坡互损,被苏小妹一眼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苏轼,金山寺,佛印,书童,和尚

    这一日,苏东坡上门拜访佛印,进门便问:“秃驴何在?”小和尚也不甘示弱,怼道:“东坡吃草。”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期间与金山寺和尚佛印是知交好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可以经常说些互损的玩笑话。杭州有个著名的风景叫苏堤春晓,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府的时候修建的防护工程一苏堤。如今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只供游人观赏

  • 苏东坡和佛印辩论佛道两家谁高谁低,其中内涵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苏轼,佛道,道士,道家,佛家,和尚,佛印,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苏东坡(2012年电视剧)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一个法号佛印的和尚关系莫逆,二人经常谈古论今,但问题是苏东坡本人并不信佛,有一次二人论及佛道两家谁的法力高深。为此苏东坡和佛印说了这样的一则故事。意思是道家高于佛家。唐朝皇帝崇道贬佛,说是在玄宗时期,一个法号大木僧人因修炼元神,因为天资愚笨。苦修多年也没有法力。后来不知道在哪找到一

  • 苏轼骂佛印像牛粪,佛印夸苏轼像如来,苏小妹却笑哥哥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苏轼,如来,高僧,黄庭坚,佛祖,佛印,苏小妹,东亚弦乐器,民族乐器,乐器

    中学课本上,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叫《核舟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这是写的什么呢?原来是写的宋朝大才子苏轼和“宋四家”黄庭坚以及得道高僧佛印一同泛舟的故事,记性

  • 苏轼对佛印说:你看你就活像一摊牛粪。苏轼境界这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做一个思想清醒的人标签:苏轼,牛粪,高僧,佛印,参禅,乐器,诗人,香草,苏小妹,中国传统音乐

    网上有这么一个关于苏轼的故事,看了后很受启发。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

  • 朝廷重臣苏轼和得道高僧佛印,才是真正的欢喜冤家!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苏轼,得道,欢喜冤家,高僧,禅师

    苏轼给我们的印象,一直就是才高八斗的大文学家。确实,能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这样的绝世代表作流传百世,又怎么会不是一个儒雅博学的人呢?也许很多读者会认为,集才高八斗,儒雅,博学,朝廷重臣(被贬斥之前)于一身的苏轼,性格一定是古板固执,非常的封建刻板。其实不然,所有人对苏轼的印象都

  • 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高升泰一度篡权,后被忽必烈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山里人小朱哥标签:段思平,忽必烈,大理国,南诏,元朝

    天福二年(937年),云南历史上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此后,大理国共传22代国主,历时316年。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崩溃。在其最后一个国君舜化贞驾崩之后,清平官郑买嗣趁机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长和三世而亡。其权臣杨干贞弑君之后

  • 段智兴始终为高氏傀儡,毕生爱好佛事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段智兴,高氏,段正严,皇帝,忽必烈,段正淳,傀儡

    大理宣宗功极帝段智兴,是大理国第十八位皇帝,亦是后理国第四位皇帝。史载其在位期间沉湎佛事,不理朝政,是一位没有作为的懒政皇帝。但这并不能证明他是昏君,因为他甚至都没有做昏君的资本,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在大理国的大部分历史中,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以高智升、高升泰、高泰明等人为代表的高氏权臣。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