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高升泰一度篡权,后被忽必烈所灭

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高升泰一度篡权,后被忽必烈所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里人小朱哥 访问量:4964 更新时间:2023/12/18 16:24:31

天福二年(937年),云南历史上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此后,大理国共传22代国主,历时316年。

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崩溃。在其最后一个国君舜化贞驾崩之后,清平官郑买嗣趁机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

长和三世而亡。其权臣杨干贞弑君之后拥郑氏清平官赵善政为君,改国号天兴。赵善政为政也勉为其难,国王当了十个月,就被杨干贞废弃。

杨干贞自己坐上了宝座,改国号义宁。此人弄权有术,却治国无方,民心向背毋庸多言,之后受到各种民间力量的强烈反抗。段氏家族的前景已是曙光突现。

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政权危难之机,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灭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封建政权,仍定都于羊苴城。段思平为“乌蛮”贵族,有学者说是“白蛮”大姓,大理人,段宝童之子;他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人民得到休养,使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大理国还与宋朝保持臣属关系。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册封其首领白万(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时,又授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大理王”。

皮逻阁

在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即大理国建立以前,“大理”一词还没有见诸于有关记载洱海区域的史籍。司马迁的《史记》称洱海附近一带为“叶榆”,当时洱海也叫叶榆泽(又称“叶榆水”)。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洱源)、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4县,隶属益州郡;东汉、蜀汉、晋、南朝,先后归入永昌、云南和东西河阳等郡属。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蒙舍诏(在今巍山)的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地方割据王朝,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迁都大和城(又叫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到了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又迁都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城)。在南诏统治时期,在这个区域一直无“大理”之称。

据史书记载,段思平建立政权之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可见他改国号日“大理”,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是“大治”的意见。这种说法并非准确,其实“理”,是彝族的自称,大凉山彝族至今还称自己是“宁”或“宁惹”,彝区称为“宁木”,“宁”和“理”只是一音多写罢了。从此,“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战国时为滇国属地。唐、宋时,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历时500余年。

段思平在位8年即薨逝,子思英立,在位仅一年便被思平弟废为僧。之后是思胄称帝在位6年,其子思聪即位。之后帝王依次完成了素顺、素英、素廉、素隆、素真、素兴、思廉、廉义、寿辉、正明的更迭。段正明坐了20年皇位,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高升泰终于撕破脸皮,“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一幕上演,高升泰假意拗不过“群臣相请”,逼段正明禅让为僧,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中国”。至此段家递传了14代的王位暂告中断。

绍圣三年(1096年),高升泰驾崩,临终前对其子高泰明曰:“我之立国,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国仍还段氏。慎勿背我。”子高泰明未违父命,将王位还给段氏,高泰明立段正淳为皇帝,自己为相,恢复大理国年号,在历史上,人们习惯将这段时间称为后理国。宋崇宁三年(1104年),段正淳禅位为僧,其子正严立。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其勤理政事,在位时间长达39年,年老禅位为僧,子段正兴(义长)立,不久其也禅位为僧,子段智兴立。智兴信佛教,在位间修佛寺60座。智兴驾崩后,其子智廉立,但在位4年即驾崩,王位传给其弟智祥。期间其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后也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宋淳祐四年(1244年),蒙古出兵临关,远征大理,祥兴派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大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祥兴驾崩后,子兴智立。宝祐元年(1253年),忽必烈兵伐大理,灭亡大理国,生擒末代帝王段兴智并赦之。从大理国的创建者段思平到末代皇帝段兴智,大理国前后历经316年,此间22位皇帝皆为段姓。

历史上大理国出家为僧的皇帝共有九位,出家的寺院就是今天的崇圣寺。

宝祐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采纳姚枢等人的建议,改变了过去蒙古军的屠城恶习,下了止杀之令,并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劝降。

蒙古灭大理之战示意图

大理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智兴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至此,存续300余年的段氏大理国宣告灭亡。此后,云南以一个行政省的形式被纳入元朝版图。它也是大理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自唐以来,大理作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代的结束,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标签: 段思平忽必烈大理国南诏元朝

更多文章

  • 段智兴始终为高氏傀儡,毕生爱好佛事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段智兴,高氏,段正严,皇帝,忽必烈,段正淳,傀儡

    大理宣宗功极帝段智兴,是大理国第十八位皇帝,亦是后理国第四位皇帝。史载其在位期间沉湎佛事,不理朝政,是一位没有作为的懒政皇帝。但这并不能证明他是昏君,因为他甚至都没有做昏君的资本,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在大理国的大部分历史中,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以高智升、高升泰、高泰明等人为代表的高氏权臣。而作为

  • 《新射雕英雄传》忍了何润东南帝段智兴,忍不了明道的北丐洪七公

    历史解密编辑:李兵说科技标签:明道,南帝,何润东,洪七公,历史片,动作片,金庸小说,感情纠葛,新射雕英雄传,段智兴(金庸),射雕英雄传(1994年电视剧)

    金庸先生用他的笔给大家描绘出了一个个庞大的武侠世界,金庸小说被拍成影视剧之后依旧有非常高的热度,侠之大者、爱国爱民的理念影响了8090后两代人,更有许多导演明星因翻拍金庸武侠而走红。在小说影视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初电视剧的拍摄条件和技术都十分落后,反而能拍出经典的武侠剧,如今各方面都在

  • 段誉妃子很专一, 为何段智兴妃子搞外遇! 爷爷有三点, 孙子比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王艺雯健康知识标签:段誉,后宫,段智兴,周伯通,王重阳,段和誉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的整个武侠世界体系有构建一定的时间背书,于是尽管故事是虚构的,可具有时间线,并且武侠时代是延续串联的。虽说有的时代相差数十年,上百年,但我们能知道许多武学、门派的传递发展,甚至有些人物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比如本文围绕的段誉、段智兴。他俩属于书内大理段氏皇族,段誉活跃于天龙时代,段智

  • 王重阳与林朝英分手只因练功伤了根本,段智兴戴了绿帽也是源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醉扒仙标签:林朝英,王重阳,智兴,张无忌,周伯通,欧阳锋

    在《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和林朝英分别为江湖武林男高手和女高手的天花板,实力都很强劲,王重阳在华山论剑中更是得到了天下第一的称号,可以说与林朝英十分般配,但是两个人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很多人会说两个人都太强势了,谁也不肯给谁服软,最终弄得个遗憾终身。实际上的原因并非如此,王重阳与林朝英分手只因练

  • 曾和王重阳交换学得先天功,南帝段智兴为何未能成为天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王重阳,段智兴,南帝,欧阳锋,周伯通,西毒,王重阳(金庸),段智兴(金庸),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金庸笔下

    和王重阳交换武学,学得先天功的南帝段智兴,在我看来起码在王重阳死后到第二次华山论剑之间他的实力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的。之所以他最终未能成就第一之名,只是因为一个女人一本书。第一次华山论剑,就缘于一本由武林奇人黄裳所著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重阳真人夺得经书后,为免天下人说他是私心过重,于是邀请了当时天

  • 段誉内力逆天,为何比他孙子段智兴弱?你看他娶了哪些女子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耳东文史标签:段誉,段智兴,虚竹,萧峰,黄蓉,欧阳锋

    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内力极深的人,往往都会比较厉害,甚至这类人修炼任何武功都能手到擒来,诸如修炼了九阳神功之后有了源源不断内力的张无忌,又如得到逍遥三老传功之后拥有超越二百年内力的虚竹,他们都算是金庸笔下内力比较深厚的角色之一。不过要论金庸全书内力最深厚的人是谁,那答案只会是《天龙八部》中的另一位主

  • 难怪段智兴不敢请段誉降服欧阳锋,你看段誉当年为何出家?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金宝哥讲故事标签:段誉,出家,西毒,欧阳锋,王重阳,段智兴,小说家,金庸笔下

    在射雕时代,随着欧阳克、杨康的死去,西毒欧阳锋成了最大的反派,此时的中神通王重阳驾鹤西去多年,老毒物为了争夺天下第一的位子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加上欧阳锋的蛤蟆功、毒术异常厉害,为人又是狡诈机敏,因此能碾压欧阳锋的高手几乎不存在。可根据金庸的设定来看,段誉就是宣仁帝段和誉,他还是南帝段智兴的亲爷爷。既

  • 叶绍翁:报国无门方寄情山水的诗人,人生不止只有一枝出墙红杏来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叶绍翁,红杏,诗人,江南,陆游,悠悠,艺术家,宋朝

    叶绍翁:春色关不住,红杏出墙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标题截取的是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诗是几乎人人都会背,因为这是描写春讯最美好、最形象的诗句,人们只要一看见杏花,脑海中必然会涌出这首诗,而不管这杏花是在野外还是在院中。但是,如果仅就所用之处相比较,这红杏出墙用在赏春之时的并不多,它更多的是被文

  • 南宋诗人叶绍翁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叶绍翁,诗人,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嘉兴界,绝句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

  • 把梅花当成老婆,把鹤当成儿子,做林逋那样的隐士是怎样的体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林逋,隐士,梅花,李白,宋朝,诗人,陶渊明,孟浩然,书法家,古典乐,千古名句

    梅妻鹤子说的是北宋著名的隐士,诗人、词人、书画家林逋。中国文人喜欢梅花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大概是梅花不畏严寒、高洁自立的缘故。比如王安石说梅花不为了炫耀什么,而是凌寒独自开,孟浩然把梅花当成一辈子最要好的朋友,这个都可以理解。但是宋朝著名的隐士林逋,愣是把梅花当成了老婆,这个就比较厉害了。不仅是把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