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光义真的杀死了亲哥赵匡胤?

赵光义真的杀死了亲哥赵匡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史研究社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4/2/5 4:14:20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经历了大一统以及盛世之后,开始慢慢走向衰败,出现五代十国这一段大分裂时期,直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

作为开朝皇帝,我们一直对赵匡胤很熟悉,但赵匡胤没有像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呢?

当然,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即位之后,一直流传着他弑兄的说法,事实究竟如何呢?

赵匡胤

建立宋朝

赵匡胤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在唐朝为官。他的父亲骁勇善战,精通骑射,一直在带着部队打仗。

在这种环境长大的赵匡胤自然也是走上当官的道路,并且和他父亲一样,上战场。

赵匡胤的仗打得越来越好,官越当越大,手底下的兵越来越多,心思也越来越活泛。

连年征战,战士们累,百姓们苦。但凡想要推翻上一个朝代,总先让下边的人知道还可以这么做,并且还不能自己说自己要当皇帝,都要演上一出戏,装作自己是盛情难却才当的皇帝,赵匡胤称帝也是如此。

赵匡胤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听说契丹和北汉要一起南下,后周宰相等人不分真假,连忙派赵匡胤带兵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带领着军队离开了都城。

就在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亲信开始在部队散布这样的消息,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小了,不能亲政,我们这么出兵打仗,拿着命为国效力,皇帝长大了也不可能知道,我们在战场上拼命又有谁知道呢?不如拥护赵匡胤为皇帝。

将士的情绪很快就被激发了起来,毕竟赵匡胤才是跟着他们出生入死的人。正月初三,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把提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称帝,之后众人都呼喊着万岁。

赵匡胤

马上,赵匡胤带着众人便回到了开封,发动了陈桥兵变,控制了开封。翰林学士陶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禅位诏书。

正月初四,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这一年赵匡胤三十四岁,以宋为国号,仍定都开封,赵光义被封为晋王。

虽然当时宋朝取代了后周,但是并不代表就统一了,因为当时各地分崩离析。赵匡胤为了达成大一统的目标,制定了从南到北的策略,利用优势,将各个小诸侯先后歼灭,先后把南唐、后蜀等地收纳到宋朝版图之中。

也就是赵匡胤正在壮志踌躇之时,他驾崩了,他还未完成完全统一的愿望就去世了。关于他的死亡,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和人们讨论,可以说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那么,到底和他的弟弟赵光义有什么关系呢?

陶谷

赵匡胤死亡

赵匡胤有一天晚上回宫之后把赵光义召了进来,二人一起喝酒商量事情,赵光义因为喝得有点儿就睡在赵匡胤这里了。

第二天早上赵光义醒了的时候发现赵匡胤已经去世了,虽然他非常伤心,但是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登上了皇位。

再加上很多宫女和宦官在门外听到了里面的争吵声音,还有斧头凿击的声音,自然而然,赵光义成为了导致赵匡胤的死亡的头号嫌疑凶手。

但是,关于赵匡胤是怎么去世的,其他的史料还有其他的记载。

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病重之后,宋皇后就已经派亲信王继恩去找自己的儿子赵德芳进宫方便安排后事。赵光义对皇位早就已经窥视很久了,早就已经收买了王继恩。所以,王继恩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去找赵光义了。

等到王继恩回宫之后,宋皇后问起赵德芳,王继恩的回答是晋王来了。

宋皇后已经知道赵德芳失去了机会,称赵光义为官家,要知道官家在宋朝是称皇帝的。

后来,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这两部野史小说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且增加了很多艺术创造,添了许多赵光义杀赵匡胤的细节,让后人读起来更像是真的。

王继恩画像

当然还有其他说法,根据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宋皇后派人去找赵德芳,但是使者却去找了赵光义,赵光义很吃惊,犹豫不前,经过使者催促才走向皇宫。

所以,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光义根本不在宫中,又哪来的弑兄之说。

关于赵匡胤死亡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直到现在。有人从医学角度出发分析赵匡胤的死亡,认为赵匡胤是因为家族遗传躁狂忧郁症死亡的。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匡胤有酗酒的习惯,并且在开宝八年后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甚至在打猎时在马背坐不稳而出现坠马的事件。坠马事件之后,赵匡胤斩杀了自己的坐骑且不再打猎。

开宝九年,赵匡胤出巡到洛阳,路过父母的永安陵,跪在地上痛哭说,“这辈子是最后一次来看您们了。”

赵光义

洛阳离开封很近,就算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两天也就到了。并且,在这次出行中赵匡胤违背了帝王生前不选陵墓的说法,选择了自己的陵墓。可见,赵匡胤知道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去世。

果然,在开宝九年,赵匡胤去世。

其实,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按照宋朝十五位皇帝来说,不算太早。

除去一直修身养性的宋高宗赵构活到80岁之外,十四位皇帝没有一位活过六十岁。

所以,很有可能是赵家本就有遗传病史,再加上当时医疗水平不高和赵匡胤的酗酒习惯,大概率是生病死亡。

宋高宗赵构

传位给赵光义争论

古代时期,皇位一直是父传子,只有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把皇位传给宗室里的其他人。但是,赵匡胤有儿子,并且儿子年纪不小。所以,无论赵光义是否有弑兄的嫌疑,都有篡位的嫌疑。

据记载,一次赵匡胤和赵光义去见母亲杜太后的时候,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夺取天下吗?赵匡胤说是因为祖宗保佑。

太后摇头说,那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太小,皇帝太小国家的根基就不稳,所以你才能黄袍加身当上皇帝。所以,以后传位你应该先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之后传给弟弟,然后弟弟再传位给你的儿子。这样我们大宋的江山才可以永远稳固。

剧照

赵匡胤同意了母亲的说法,之后杜太后让赵普起草了盟约,藏在了金匮之中。

但是,这种说法也招来了很多人的质疑,谁又能够确定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年纪很小呢?

其实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二十六岁,赵德芳十八岁,年纪已经不算小了。

但是,其实这种说法也是立得住脚的。

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为过于混乱,皇帝的寿命都很短,宋太后说这件事的时候,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确实年纪不大,她身为皇帝的母亲,自然会担心自己的儿孙重蹈以前王朝的覆辙,皇位没有坐稳就被推翻。

赵德昭画像

在杜太后去世后的一个月之后,赵匡胤便封赵光义为“开封尹”,把他留在了都城。

在五代十国时期,皇室成员加京府尹,就相当于是皇位的候选人,后周的世宗在即位之前就是府尹。

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是挂名的节度使,赵德芳是挂名的防御使,都没有实权,还没有参加国政。

所以说,赵匡胤想要传位给赵光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据而来。

还有说《金匮之盟》并不是赵光义即位的时候宣布的,因为赵普反对“兄终弟及”,盟约还一直在他手中,所以他一直没有把盟约拿出来。

赵匡胤

直到赵光义在位的六年后,赵普被自己的政敌逼迫得走投无路之时,才把《金匮之盟》拿出来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筹码。

据《宋史》《续资治通鉴》记载,杜太后非常喜欢赵光义,所以,杜太后向赵匡胤提议把皇位传位赵光义也并不奇怪。

其实,希望长子把皇位传位给弟弟的太后也很多,郑庄公的母亲,和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等等都希望自己的长子传位给弟弟。但是,听了自己母亲的话真的把皇位传给弟弟的,赵匡胤还是少数。

所以,赵匡胤真的会放弃把皇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弟弟吗?

当然,也有人认为根本没有《金匮之盟》的说法,《金匮之盟》是赵光义为了即位合理性而事后编造的。

《金匮之盟》

结语

根据上述,赵匡胤主动传位给赵光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至于当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一个谜团。

赵匡胤是怎么去世的,赵光义又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前人有很多说法,将来肯定也会缺不了讨论的声音。

而我们只能从已知的史料中窥探其中的一二。

参考资料

《宋史》卷1《太祖本纪》

《涑水纪闻》

《续湘山野录》

《文史杂志》1941年1期:《宋太宗继统考实》

更多文章

  • 赵光义接替皇位后,如何对待赵匡胤的皇后及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宋太宗,宋太祖,皇后,皇位,赵德芳,皇帝

    前言: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人仁慈。他横袍加身篡夺了后周江山后,并末加害后周皇室遗族,相反对他们尽力保持,并给予优厚待遇。他甚至在太庙中立下碑文,要子孙后代对后周室全面保护,有罪不加,若有谋逆只可在室中令其自尽,不得斩于市等等。应该说,这种做法是仁慈的。但是,这一良好做法却没有得到继承。他的弟弟继承了

  • 宋太宗继位后,是怎么对待大哥赵匡胤的年轻妻子?其手段令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宋太宗,宋太祖,赵德芳,皇位

    太祖赵匡胤为何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直至今日都是一个未解之谜。自古皇位传承,多是父传子,再不济也是爷传孙,像赵匡胤、赵光义这种兄传弟,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少见。赵匡胤传位赵光义,有说篡位,有说合法继位。篡位说。据《宋史纪事本末》所载,976年赵匡胤驾崩前夕,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都听不清楚他们在

  • 陈桥兵变此人功劳第一,为何赵匡胤先拿掉他?学者:这才叫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石守信,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节度使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第三个年头。一天晚上,赵匡胤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几个军界元老,觥筹交错,喝得很尽兴。赵匡胤一杯接一杯,也有了几分醉意,借着酒劲说,“没有你们,我就没有今天。可是,我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如你们当节度使快活呀,睡个觉都不踏实。”这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开场白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宋太宗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德芳,赵廷美

    宋太祖之死,与千年来扑朔迷离的“烛光斧影”事件有关。所谓“烛光斧影”事件,源自于北宋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里面是这样记载的:宋太祖赵匡胤曾驾御太清阁望气,当夜天气晴朗,星斗明灿,看得正高兴,突然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于是移驾下阁,命宫人开端门,夜召晋王赵光义相见。赵匡胤屏退左右侍从,兄弟

  • “陈桥兵变”真的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宋太祖,陈桥兵变,宋太宗,范质,杯酒释兵权

    作者:赵心放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本文举几个例子,专门谈谈他的远见卓识本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智慧。(一)精心策划“陈桥兵变”“陈桥兵变”是

  • 为什么说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李渊,大宋,将领

    有人说他位置不对,赵匡胤确实位置不对。他本人就是后周的将领。柴荣非常重视和信任他,不断提拔他,但柴荣死后不久,他又加了一件黄袍,自己当上了皇帝,这让柴荣很失望。但这在历史上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李渊身为唐国公趁火打劫是错的,那也好不到哪儿去。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根本不值一提。而且,五朝十国,大部分的

  • 报应不爽——赵匡胤四个儿子,个个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德芳,赵廷美,宰相,节度使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老大和老三早早死掉了,只剩下老二老四。赵德昭字日新,日新月异的日新,意思每天都有进步。六岁出阁。出阁不是出嫁,而是指皇子出就封国。宋代非常注重实行皇子出阁制度。出阁后皇子具备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三种权利。出就外第是对皇子的一种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漏算1人,不仅让自己丢了命也丢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皇位,皇帝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本来是后周的一名大将,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信,然而在一次带兵打仗的时候,来到陈桥驿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发动了兵变,手下的人拥护赵匡胤当皇帝,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图/翻摄百科词条)在平叛了各类势力以后,国家基本统一,赵

  • 赵匡胤是如何残忍地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宋太祖,郭威,后周世宗,宰相,陈桥兵变,范质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960年正月初一,朝廷正在热热闹闹的过年,却突然接到契丹大举入侵的消息。宰相们不敢怠慢,立即命当时担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军前往抵御。赵匡胤却在陈桥驿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接着率军进入开封城,兵不血刃地控制了京师。在赵匡胤的

  •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强夺后周郭家皇位,后来为何又赐丹书铁券?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郭威,柴进,唐朝,宋太祖,李重进,赵匡胤,后周世宗,郭家皇位,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柴进可是水浒世界中有名的富豪,仗义疏财的名号在江湖上广泛流传,无论犯了什么罪、遇到什么难处,只要成为柴进府上的客人,他都能保你平安无事。柴进为何这么牛?因为他姓柴,是前朝皇室后裔,家中供奉着赵宋皇室赏赐的丹书铁券,只要不谋反,谁也拿他无可奈何。小说中这样讲可不是毫无根据,在民间流传的说法以及宋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