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的人。他小时候就很能读书,看过的书都能记住。他的父亲是祖传的医师,曾经拿《脉诀》来教他。庞安时说:“这本书不值得学。”他自己找了黄帝、扁鹊的脉学理论来钻研。过了不久,他便弄通了其中的道理,有时还能说出一些新颖的看法。和别人讨论、辨诘有关问题时,没有人能让他理屈。他的父亲非常吃惊,因为他当时还不到二十岁。
没有多久,庞安时患了耳聋病,他更加努力地阅读《灵枢》、《太素》、《甲乙》等秘传的医书。在儒家经典著作、阐述经典的著作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凡是和医学有关的内容,他没有不通晓的。
庞安时曾经说过:“世间上凡是可称为医书的,我都读过,其中只有扁鹊讲的道理最深刻。他将治疗的方法寄托于自己写的《难经》一书中,但却故意写得不详细,大概是要让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才得到啊!”
庞安时曾经到舒州的桐城县去,那里有一民家孕妇临产,一连七天,孩子也生不下来,什么方法都用尽了,也没有效果。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刚好是那家的邻居,便邀请庞安时去看一下。他一看那情形,便接连大声地说“死不了”。他让那家的人用热水温暖孕妇的腰部和腹部,他自己则为孕妇上下抚摩。孕妇觉得肠胃间微微作痛,在呻吟声中生下一个男婴孩。那家人惊喜不已,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庞安时告诉他们说:“婴儿已经出了衣胞,但无意中一手抓住了母亲的肠子不再松手,因此巫师画的符和医师给的药都没有作用。我隔着肚皮摸到了婴儿的手,用银针刺他的虎口,他一痛便放手缩回,所以很快就生下来了,其实也并无其它方法。”把婴儿抱过来查看,右手虎口处针刺的痕迹果然还在,其玄妙竟到了如此地步。
庞安时给人治病的时候,大概十之八九都能治好。对那些登门求医的人,他还把家中房舍腾出来让病人居住,并亲自查看为病人熬的稠粥和煎的药物,一定要等到他们的病好了才送他们回去。其中实在治不好的病人,也一定要具实相告,再停止对他们的治疗。他救活了无数的病人。病人家里拿着钱财礼物来感谢他,他也不是全部都收受。
庞安时希望把自己的医术传给后世之人,便写了有几万字篇幅的《难经辨》一书,后来他又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在五十八岁时得了病,他的徒弟请他诊自己的脉,他笑着说:“我已经审查得很清楚了。再说,呼吸也是脉象的一种体现。我现在胃气已绝,就要死了。”于是拒绝服药。几天以后,正当与客人坐谈时逝世。(《宋史・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