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策,为何会被包拯推上虎头铡问斩?看完才知道背后的心酸无奈

公孙策,为何会被包拯推上虎头铡问斩?看完才知道背后的心酸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5:43

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包拯应该是后世所有官员学习的榜样。在很多人看来,包拯不仅仅清正廉洁,身边的助手每一个也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公孙策展昭了。可作为包拯最得力的两个助手,两个人的命运却完全不一样,展昭的后半生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而公孙策被包拯推上了虎头铡。公孙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包拯处死?

一、才子公孙策

公孙策自小就是乡里有名的才子,他最开始的梦想并不是考科举中功名,而是想成为像李白一样的诗人。所以年少的公孙策就只做两件事情:游山玩水,以文会友。在公孙策看来,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和自己无关,自己要做的就是和李白一样留下千古名诗。

可行走在世间,又怎么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呢?公孙策的气质和梦想虽然高远,但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他本来以为依靠自己的才华可以吸引无数名人来和自己结交,谁想别人知道他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之后就不愿意和他有任何联系。在看透了世间的冷暖之后,公孙策终于从自己的梦中醒了过来。

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拯救一些苦命人,公孙策选择弃文从医,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乡医。也许是看多了世间的苦难,公孙策不再希望成为一名诗人,而是希望可以成为一个替百姓做事的好人。虽然公孙策的生活开始逐渐变好了,但公孙策此时也就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公孙策一直想着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二、包拯的知遇之恩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孙瓒成为了包拯的同僚。早就已经看过世间冷暖的公孙瓒一心想要和包拯一起为民伸冤,惩戒天下恶人。很多朋友对公孙瓒的印象都是他是包拯身边的一个助手,只是一个负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做笔录的文臣。但实际,公孙瓒是包拯团队里面的核心人物,相当于是包拯的“诸葛亮”。

公孙瓒最出名的一次献计就是“御铡三刀”,是专门针对贪官所设立的。当时由于陈州一带的官员贪污了大量赈灾银,皇帝亲自派包拯去处理案件,还给了三道御铡表示只要一旦确定有官员贪污就立刻用着到刑具处死。

其实三道御铡是皇帝还特意考验了一下包拯,给了包拯三道空包的圣旨。空白的圣旨这要怎么去用?如果自己在圣旨上编写命令就是触犯皇威,空白的圣旨拿出去也没有任何的权力。公孙策知道之后就将三把铡刀画在了圣旨上交给皇帝,并表示出这是最新的刑具。皇帝得知之后十分欣赏,同意了公孙策的做法。

三、无奈处死旧友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幕僚,很多人都认为他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圆满的。但公孙策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是被包拯亲自处死,而处死的刑具正是自己所涉及的御铡。原来当年包拯在南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起凶杀案,而凶手的养女江忆就是公孙策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

当年公孙策因为被人陷害而入了冤狱,幸好有人冒死将公孙策救了出来。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公孙策不得不和自己的女儿分开。多年以来,公孙策一直在打听自己女儿的消息可一直没有收获。直到此时他才知道当年和女儿分离之后,女儿成为了太湖水贼的养女。

由于江忆也参与到后续的案件纠纷当中,所以江忆被抓之后直接宣判死刑。公孙策刚和自己的女儿相认就要将女儿送到刑场,这对于公孙策来说太过于残忍。于是公孙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在江南放走。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江忆还是被抓了回来,而公孙策也因为放走要犯而被判死刑。

包拯即使内心不情愿亲自将自己的老友送到刑场上,身边无数官僚都为公孙策求情。但法大于情,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的协商,最终公孙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被判死刑。

在法律和亲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任何人都不敢保证自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公孙策即使明知道是死路一条,但为了女儿他依旧愿意第一次挑战自己的底线和法律。这并不能怪公孙策,不过是选择哪一个公孙策的一生注定是悲惨的结局。而面对最无奈的时候,公孙策只是选择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个选择。

标签: 包拯公孙策展昭虎头铡公孙瓒李白

更多文章

  • 公孙策:包拯的首席智囊,为何却被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包拯,公孙策,虎头铡,展昭,三侠五义,宋仁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断案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其一证据很难查,其二幕后真凶的背景又让人十分忌惮。总的来说,查案人员从蛛丝马迹入手,一步步推断出结果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与帮手。在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断案团队莫过于包拯、展昭与公孙策三人了,三人合作在大宋朝书写

  • 公孙策:被称为“在世诸葛”,为何最终却被包拯推上虎头铡问斩?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包拯,公孙策,诸葛,展昭,虎头铡,宋仁宗

    包拯被人们称为包青天,他的一生可谓是后世官员的典范,理论上在包拯身边的人都是清正廉明的,譬如展昭,展昭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兼保镖。而还有一个就是包拯的智囊团兼军事顾问的公孙策了,作为开封府的主簿师爷,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却永远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做着自己能做的事,但两人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展昭安享晚年,而为

  • 《包青天》被翻拍,包拯变小鲜肉,公孙策辣眼,展昭不会武功

    历史解密编辑:非凡侃娱乐标签:包拯,公孙策,展昭,任泉,包青天

    包拯作为一名断案高手,因为其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性格,被世人所牢记,而他的故事也被写成了书籍,流传千古,为人津津乐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也变得多元化,关于包拯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包拯的破案故事引人入胜,让人不自觉地就随着剧里的包拯一起思考起来,哪里有线索,案子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在这么多关于包拯的

  • 还记得赵阳吗?曾是温润如玉的公孙策,《他是谁》中成了大反派

    历史解密编辑:气氛爱娱乐标签:任泉,公孙策,丁勇岱,他是谁,摇滚乐,流行舞曲,少年包青天3,赵阳(1951年)

    由张译、陈雨锶主演的《他是谁》已渐入佳境。热度低开高走,收视率更是连续破1。以口碑取胜,“译帝”继《狂飙》后再次呈上“王炸”作品。剧情、演技、画质无疑都是《他是谁》的好评项。以真实案例做参考,将其糅杂成连环凶杀案。并用残酷且逼真的画面在荧屏上还原,给观众真实的观剧体验。一众老戏骨的加盟更是给《他是谁

  • 《警察荣誉》曹建军,当年的美男子公孙策变包拯!岁月是把杀猪刀

    历史解密编辑:小伊闲谈1标签:警察荣誉,曹建军,公孙策,朱伟,演员,赵阳

    《警察荣誉》里面,被势利的丈母娘排挤看不起,最后还醉驾逃逸被判了几年的曹建军,竟然是《少年包青天》中的公孙策!曾经的公孙策那也是玉树临风,温润如玉,妥妥古装美男子,多少人眼中的男神呀!演员赵阳自己还调侃自己:原来朱伟是公孙策,很难认吗?我觉得没啥差别呀!我承认公孙策是美男子没错,难道我现在不美吗?哈

  • 汪元量:宋王朝最后的歌者,杜诗的真正传人,其家国情怀令人钦佩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汪元量,文天祥,杜甫,故国,遗民,诗史

    汪元量:燕月明窗纱,别后各天涯我其实很是惊讶,元人灭宋之后,将谢太后以下三千余名宫人及有技艺的工匠人等押解去了北国,不仅一路上没有虐待和欺凌,到达后的待遇似乎都还不错,与“靖康之难”后,那二帝及后宫们的遭遇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在我的印象中,元人残暴无比,动不动便行那屠城之事,不过,自宋蒙襄樊会战,

  • 本期25幅作品,谭意哥《长相思令》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钢笔,打卡,书法,谭意哥,长相思令

    上一期的作业回到古诗词,一首《长相思令》长相思令・长相思/宋・谭意哥 旧燕初归,梨花满院,迤逦天气融和。 新晴巷陌,是处轻车骏马,禊饮笙歌。 旧赏人非,对佳时、一向乐少愁多。 远意沈沈,幽闺独自颦蛾。 正消黯、无言自感,凭高远意,空寄烟波。 从来美事,因甚天教,两处多磨。 开怀强笑,向新来、宽却衣罗

  • 〔读城〕水调歌头·八一建军节抒怀(词范:毛滂)

    历史解密编辑:读城杂志标签:毛滂,水调歌头,忠魂

    文 / 刘体斌血染战旗猎,胆剑铸忠魂。南昌号紧,遵义霞曙立昆仑。逐蒋驱倭大捷,抗美援朝凯旋,战史耀乾坤。九十五年砺,坚锐筑强军。护黎祉,维社稷,练功勤。防洪抗疫,科技强国志凌云。挺进深蓝追梦,航母蛟龙波烈。北斗任梭巡。列强霸权扰,玩火自身焚。(2022年7月31日) 撰文 | 刘体斌主编 | 晨

  • 《千家诗》72《题临安邸》林升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题临安邸,千家诗,林升,诗人,西湖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译文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注释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 最美诗词 | 《题临安邸》林升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题临安邸,林升,诗词,诗人,西湖,汴州,最美诗词,宋朝,艺术家,原创诗词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简介★《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