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美诗词 | 《题临安邸》林升

最美诗词 | 《题临安邸》林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喵咪文学 访问量:1502 更新时间:2024/1/26 17:40:14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简介★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注释★

  1.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2. 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3.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4. 直:简直。汴[biàn]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领)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点评★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左坤:作者深切地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对沉迷于歌舞生活,全然不想收复北方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表现了爱国者对他们的愤恨。这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名作,为后世广为传诵,并用以鞭答醉生梦死者。

天津大学刘永生:短短四句,以景商情,情中有景;用把西湖的美丽和繁华渲染足够的手法来反村出作者的愤怒与忧虑,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强烈很多了。

★作者★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西湖游览志馀》录其诗一首。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东瓯诗存》收有《题临安邸》诗。关于该诗的作者林升均注明作者是“平阳人”。

你读过的每一首诗,最终都将成为你的气质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

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更多文章

  • 南宋著名诗人王十朋笔下的广德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旅标签:王十朋,广德,诗人,诗词,梅溪集

    诗人王十朋在广德写的几首诗摘录:徐厚冰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累官侍御史,追谥“忠文”。有《梅溪集》等。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一生遗有二千三百多首诗词,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许多

  • 王十朋平凡的一生,他代表南宋许多公务员,做着最不可或缺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王十朋,公务员,科举考试,皇帝,一生,宋朝

    历史上有很多不出名的人物,他们就像大海里面的一滴水虽然不起眼,但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的文明发展了这么多年,有了许多的变更,每一次变化每一次更替虽然最显眼的是那些功劳最大的人,但是在其却是有更多平凡的人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今天要介绍的王十朋是什么人来自哪一个朝代,毕竟他只是南宋一

  • 王十朋:为民做主 廉谨奉公

    历史解密编辑:弘化社标签:王十朋,朱熹,进士,宰相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卒谥“忠文”。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力陈抗金恢复之计。仕途上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

  • 乐清原创越剧大戏《王十朋》昨晚首演展宋韵“乐风”之美 颂爱民为民之声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王十朋,宋韵,越剧,乐清,乐清市

    演出现场。汪洋 摄漫天的梅花雨中,王十朋在乡亲们的不舍中,牵着妻子的一缕魂梦,缓缓走向梅溪桥,返回故乡。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舞台上十个字的出现,是王十朋一生清廉刚正、才华横溢、爱民为民的真实写照。灯光随之渐暗,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7月10日晚,乐清原创越剧大戏《王十朋》在乐清大剧院首演,同

  • 南宋爱国名臣王十朋状元殿试策问《正道之治,法治天下》对策卷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宰相,仁宗,宋朝,王十朋,司马光,范仲淹,正道之治,法治天下

    原标题:南宋爱国名臣王十朋状元殿试策问《正道之治,法治天下》对策卷解析(文章编辑: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

  • 苏舜钦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苏舜钦,诗歌,文学,散文,诗词,梅尧臣,宋朝,艺术家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人, 生于开封。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庆

  • 范仲淹和苏舜钦为何能写下名篇,竟源于一次“卖废纸”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仁宗,宰相,范仲淹,苏舜钦,弦乐器,齐特琴,沧浪亭记,岳阳楼记,官宦世家

    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我们都学过《岳阳楼记》,它是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此外还有《沧浪亭记》也很有名,作者也是北宋政治家,名叫苏舜钦。有意思的是,范苏二人还是好友,并且他们能写出名篇,完全是因为苏舜钦卖了一次废纸破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苏舜钦与沧浪亭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沧浪亭,苏舜钦,欧阳修,范仲淹,章炳麟

    沧浪亭剖面图。苏州沧浪亭。(资料图片)□沈鸿鑫沧浪亭是现存苏州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二十多年前,沧浪亭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人们提起沧浪亭,自然会想起它的创建者苏舜钦。工诗擅文得到范仲淹赏识苏舜钦字子美,是北宋著名诗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梓州桐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

  • 苏舜钦积极支持革新,为什么被削籍为民?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宋朝,苏舜钦,籍为民,范仲淹,欧阳修,艺术家,御史中丞

    在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有一所古老的园林,园中有一亭名为“沧浪”,由于亭子太过有名,因此园林也以此亭为名,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庆历四年(1044年),被削籍为民的苏舜钦用四万钱买下一座废园,经过修整后,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经常驾舟游玩,字号沧浪翁,创作

  • 苏舜钦:倘若有苏东坡那样的气度,何至于一顿饭局就把自己给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苏舜钦,苏轼,范仲淹,欧阳修,韦应物,沧浪亭记

    苏舜钦:孤舟古祠下,风雨看潮生无事之时,偶尔会看一下有些正剧意味的电视剧,近期在看一部叫《清平乐》的剧,那里面的文学大佬多多,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的一堆,但其中却发现了一个难得出镜之人,叫苏舜钦,我对这个人可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说熟悉,那是因为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有着一席之地的,他与欧阳修和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