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两位超级大才女李清照和朱淑真,这两位都是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李清照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成就不必多提。
朱淑真可能不太熟悉,她可是宋朝仅次于李清照的女词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著名的《生查子》一直被认为是欧阳修的作品,其实是朱淑真所作。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查询,而李清照的文学成就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而她们的个人婚姻和生活却颇多波折,结局更是令人嘘唏。
朱淑真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是杭州市委书记朱晞颜,正厅级干部,家境富足。大户人家的小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女不是随便说的,朱淑真不仅诗词厉害,还会作曲通音律、还善丹青绘画,这么个多才多艺的美女。还是个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先锋艺术家,也注定了她不幸的婚姻。
年少之时她就有过一段情,可惜不知因为家庭、地位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最终无疾而终。这个她年少的爱人连个姓氏也没有,和她后来的爱人一样无名无姓,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记着他的名字的她却心心念念地日夜牵挂着这个名字。这些都可以从她的词里一见端倪。
关于她的早期记载几乎为零,也许就是因为这段情,她在20岁,这个当时在大户人家里算超级大龄剩女的年纪才嫁给了绍兴知府汪纲,可这么一位县官完全不懂得欣赏她这么绝美的诗词文章、音律与绘画,偏偏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货。只知道喝酒找小姐,有次居然把小姐带回家里来当着她的面宣淫。内心孤傲的朱淑真一气之下跑到了汴梁,哪里遇到了她晚到的爱人。
自古以来男人婚内狎妓无可厚非,而女人哪怕是追求纯真的爱情。别说是宋代,就是现代这样的女人也不会被人原谅。这位为爱奉献一生的宋代才女无所谓世人的眼光,不顾一切地和她的爱人在一起。能写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句子的女人,内心是多么细腻,多么渴望着爱情,也是多么的罗曼蒂克。可她生活的时代这么明目张胆地追求爱情,在诗词里都约起来了,完全刷新了大家对这位才女三观的认知。
不断有人出來咒骂她伤风败俗,为世人所不齿。我在爱的世界里与你何干?朱淑真就这么简单而认真。可惜好景不长,金兵南下,战火四起。她和她的爱人失散了,她无奈只能回到娘家,她的才情和声名都让她的父母尴尬。为了挽回颜面,一把火把她的诗词画作大多烧毁,如今流传下来的百不存一。
明代画家杜琼收藏着为数不多朱淑真所画的《梅竹图》,上面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可见其艺术造诣。
回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她依然在等他,那个不知道名字的爱人。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到又昏黄。那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一到春天,她就说“我不忍见春光也。盖断肠人也”。
后世有人收集整理她的诗词,起名《断肠集》。
一天天过去,她也老了,她等的人还没来。
一代才女朱淑真在等待中孤单地离去,也没人知道她到底死在哪一年。
只知道她香消玉损的时候才四十多岁。
如果她的诗词画作都能流传下来,应该是不亚于李清照的才华。
这些她都不在乎,她生来孤独,走得也孤独,一生都在找寻让她不再孤独的人。
相对朱淑真,李清照前半生幸福得太多,毕竟赵明诚可比汪纲强太多倍了。
李清照也是官宦世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两人也是情投意合、琴瑟和鸣。
李清照在感情上虽没朱淑真那么坎坷但她的人生路却异常波折。金兵南下后,一路跟随丈夫颠沛流离先移居青州,青州沦陷。逃到镇江,镇江失守。最后到达江宁,丈夫得到朝廷任命去湖州上任的途中却病逝了。最后到了绍兴,书画又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失散。
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原因,难道是为了生计还是被各种打击蒙蔽了双眼?居然改嫁小官吏张汝舟。虽然不久后随即离婚,但在后世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她还把张汝舟告上法庭,按照宋律妻告夫,无论对错都要被判监两年,李清照告官之前肯定知道这条律法的,但她似乎是为了雪耻而拼了,可见李清照有多么悔恨自己的遇人不淑。幸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帮助,她被关押九天之后出狱。
前后半生恍如隔世,其中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也只有她自己能体会。
最后李清照在经历她跌宕起伏一生后也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云苦雨中孤单地离去。
两位旷世杰出的宋代文学家,只是身为女流。一个为爱寻觅一生为世人所不齿,一个高开低走,飘浮半生后晚节不保。后世的文人感概,也许真是天妒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