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唯一能和李清照齐名的女性诗词作家就是朱淑真,她们的少女时代同样天真烂漫,但她和李清照的人生命运完全不同。李清照婚后和丈夫赵明诚赌书泼茶,相敬如宾,诗词唱和,十分风雅。
朱淑真期待自己有一个才情斐然的如意郎君:“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她喜欢的这个人未必与她门当户对,但一定是情投意合 ,然而事与愿违,一心反对封建礼教的她,嫁给了一个庸俗不堪,不解风情的丈夫,对花容月貌的妻子并未有一丝怜香惜玉。
对朱淑真来说,婚姻不是她的天堂,更像是坟墓,即便她才貌双全,诗书画乐无不精通,然而婚后的她,丈夫经常出差,而且不懂风雅,她的孤独寂寞无人懂,诗词才华无人识,婚后的朱淑真常常“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她叹息自己“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朱淑真抗争过,然而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弱女子,很难凭借一己之力为自己的人生博得喝彩。不过幸运的是,她还有很多欢乐无忧、稚气单纯的少女时代值得回忆。
她在《春景》中说:“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办酒卮”。她的青春就像少女时代的春光一样,明媚清澈,灿如花开。女孩子们放下手中的针线,一起在春日斗草,和春光一起举杯畅饮。
朱淑真看到过“雪从庾岭梅中尽,春向隋堤柳上来。”她在春日举头望见过“塞鸿归朔漠,海燕渡潇湘。”她用少女敏感的心欣赏“花丽繁争锦”,也细细聆听过“莺娇巧转簧”,她在春天“诗书遣兴消长日,景物牵情入苦吟”,她惜春春去,感叹“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朱淑真用青春的笔写春天的景,信手拈来,清空婉约,纯乎北宋,正如她自己所说:“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
然而,春天如此短暂,她不得不“和别泪”,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中与春天告别。这首《蝶恋花·送春》就是她送别春天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题解:
这首词是一首惜春词,词题是“送春”。词人独立小楼,见杨柳飞絮,随风飘零,难免惜春伤春,感怀春光易逝,遂作下此词,词句清丽,意境深远,词调悲凄幽悒。
朱淑真少女时代有过一次美丽纯真的爱情,但结婚对象不是初恋情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最后忧郁而终。这首词将春拟人,抒发伤春情怀,也是她对自己青春一去不返的追恋哀伤。
全词通过描写万缕垂杨不舍春色,落絮飘飞无处安放,杜鹃哀鸣激荡情思,春雨潇潇绵邈沉郁,构成一幅凄婉缠绵的惜春留春图,一个对春天依依不舍、把酒送春的女词人形象活灵活现呈现在读者面前。
春天是留不住的,朱淑真把酒送春,也是在送别自己永不再来的青春。
注释:
1. 青春:指草木茂盛的春天。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 少住:稍作停留。
3. 犹自:依然。
4. 杜宇:杜鹃鸟。
5. 便作:即使。
6. 莫也:岂不也。
7.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赏析: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词人登楼远眺,看到楼外的杨柳垂下万缕枝条,缠绵悱恻、款摆细腰想系住盎然的春色,然而春天只是稍作停留便冷漠地离去。这三句以披拂的垂杨在春风中摇曳生情,不舍得春天离开,想要和青青春色拴在一起,但是春天显得有些薄情,到了离开的时间,就义无反顾的走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以一颗少女细腻敏感的心体察春景,一个“系”字,把垂杨拟人化,映射出自己也有留春之意。垂杨想要留住的是春天,因为留住春天就可以让自己永远身披绿意,生机勃勃。这多情的杨柳正是词人自我心灵的物化展现,词人想要留住青春的心和杨柳一样,这是词人期待美好未来和心灵自由的执着追求。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柳絮自顾自随风飘舞,想要追随春风,看看自己会归于何处。词人进一步将飞絮拟人化,杨柳多情的枝条没有将春系住,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遣飘舞的杨絮柳絮继续追随春天,飞絮逐春而去,想看看春归何处。
上片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词人对春天的眷恋。作者在此对杨柳和飞絮进行了拟人化描写,惜春之感油然而生。杨柳无情也有情,反映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无奈而又不甘的起伏心绪,温婉动人。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满眼的山川都变得碧绿,听见杜鹃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并不懂得人世间的无情,却叫的哀婉动人,似乎也感受到人世愁苦,所以才泣血啼叫。
杜鹃鸟叫,意味着进入夏天,“绿满”写目之所见,“满”字写出了处处生机,草木茂盛,这是春天即将结束的象征。“闻”字写耳之所闻,杜鹃啼血,引人愁思。词人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受,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端烦恼如飞絮一般飘忽不定,情不自已,只好借酒浇愁,端酒“送春”,引出下句。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举杯为春天送行,然而春天并不懂得词人心事,依旧沉默不语,却在黄昏时分,洒下潇潇细雨。
既然留不住春,不如送春而去。词人为春举杯,春天不解人意。词人一声叹息之后,悄无声息下起了雨,这细雨该不会是春天的眼泪吧,看来春天也不舍得离开,表现出惜别的不舍,词人的心里是不是也下起了雨呢?
美好的春天和美好的青春一样短暂。朱淑真这首词,从登楼赏春、杨柳留春、飞絮随春、山川惜春、杜宇怨春,最后落笔到把酒送春。词人一系列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心路历程,循序渐进,穿梭交织,镜头由远及近,时间从百日到黄昏,感情由热切到激越,最后沉郁乃至绵缈。
词人寄情残春之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思绪缜密,委婉动人,行文一气呵成,意境深远,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头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