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克庄:他写诗似陆游,填词如稼轩,错为贾似道站台而被后世不耻

刘克庄:他写诗似陆游,填词如稼轩,错为贾似道站台而被后世不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色如遇梦 访问量:4247 更新时间:2023/12/15 7:38:59

刘克庄:高洁似放翁,爱国如稼轩

在中国文学史中,有个名词叫“辛派三刘”指的是南宋末年的刘过、刘辰翁及刘克庄,在这三人中,就数这刘克庄官做得是最大了,其他二人都很悲催,那刘过虽同辛弃疾交厚,但却是布衣终生。

既然这三人都被视为“辛派词人”,那当然与辛弃疾的词风相近的,都属所谓豪放派;其实,这三人同辛弃疾一样,所写带有豪放感觉的“壮词”,百不及一,更多也如辛词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般,不过,就感觉来说,刘克庄的成就在三人中,应该是最高的。

刘克庄是幸运的,他没有经历亡国之痛,他在崖山海战前十年就逝世了,所以,他作为庙堂之人,既没有刘过那般的布衣潇洒,也没有刘辰翁历抗元失败那样的切肤之痛,在那个时代,便是幸事了。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赐同进士出身,历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等职,后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

他一生仕途几起几落,一都闲废十年,期间任多地知县及知州,77岁时因眼疾离职;四年后特授龙图阁学士,越年逝世,时年82岁,谥号“文定”。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这应该是他早年写下了诗作,因为诗中愤怒之事为《嘉定和议》,韩侂胄因北伐失败而被杀,南宋再次签订下更屈辱的协议,作为一位有热血的爱国青年,其情感受到极大伤害自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所以,在诗中,刘克庄尽情地讽刺了南宋朝廷的偏安策,由此也能知道,这刘克庄为一妥妥的主战人士。

刘克庄可谓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祖、父皆进士出身且俱为南宋高官,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史载:“公少有异质,日诵万言,为文不属稿,援笔立就。”大约也属一少年天才。

他的老师是继程朱之后,同魏了翁齐名,共襄大纛的理学名儒真德秀,“所得于父师之教者不浅”,他应该是没有参加科举,因为按一般规律,是先科举,后授职,而他却是先当官,后而才有了这“赐同进士出身”。

而得到这一出身的缘由是“文名久著,史学尤精”,并且是由宋理宗特授,可见他在当时的声名不小。

刘克庄之所以可以顺利为官,还是靠的是“恩荫”,也就是前辈为官的一种袭承,他先是在国家最高学府学习,“冠在国庠”,才有师从真德秀的机会。

作为一名理学大师的弟子,刘克庄在朝廷平反了“庆元党禁”后,应该算是一名受益者,作为一介文人,他22岁便出仕为官,后为江西靖安簿,37岁知福建建阳,在这十多年中有何政绩不得而知,但没有受到朝廷重视应是实情。

混了十几年,还是个小小的偏远县级领导,这同他的声名很是不符,也许,他本就不是一个治理地方的干才,于大政方针的策划或者文化建设才是他的强项吧。

但是我认为,造成他长期徘徊于低层官吏的原因,最有可能因他的性格有些狂傲和张扬。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首诗名为《落梅》,是他在建阳任上所作,在这首诗中,他自比韩愈,暗喻屈原,以东风来比掌权者,以落梅而不失其香,标榜自己的高洁,对那些嫉贤妒能和打压人才的小人作派,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正是这首诗,让刘克庄惨遭十年的罢黜,在这十年中,他退隐乡间,过着渔樵唱答的闲适生活,但是,他还是很关注时政,对当时王朝“国脉微如缕”的现状,有着深深的忧虑,也写下了很多抒怀壮志的作品。

不过,刘克庄因诗惹祸,对他个人来说,看似一个案,其实,实际上是朝堂之上的一次大的政治斗争,这便是所谓的“江湖诗案”,如同北宋苏东坡的“乌台诗案”一样的文字狱。

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说简单些就是由宋理宗和当时的权臣史弥远,二人为皇位之争的“合法性”,而对政

{!--PGC_COLUMN--}敌的一次大迫害,这其中就包括被时人称为“江湖诗派”的一众诗人,当然也包括这刘克庄。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的他又被用,去枢密院当了名编修,但不知为何,又被外放去外地当了知州,八年后被召回,授右侍郎官;又再次遭贬,三年后,因理宗的赏识,不但赐其出身,还担任了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此时的已是59岁。

此时正值贾似道当红之时,刘克庄同贾父有故交,“笃累世通家之旧”,他也从来没不忌讳对贾似道的欣赏,言其是“忠劳百倍于清献之,而怀贤服善,了无毫发矜功伐能之意。”

贾似道是被后世定位于奸臣之列,在《宋史奸臣传》中赫赫有名,正因为刘克庄对贾似道的赞赏,被认定为依附权臣,如《四库全书》就铁铁的认定其为“晚节不终,颇为当时所讥。”

早年的他在刚入仕之时,还是一位雄心万丈,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在他的诗作中,的确洋溢着如辛弃疾“金戈铁马”般地壮志豪情。

吾少多奇节,颇揶揄、玉关定远,壶头新息。一剑防身行万里,选甚南溟北极。看塞雁、衔来秋色。不但槊棋夸妙手,管城君亦自无勃敌。终贾辈,恐难匹。酒肠诗胆新来窄。

向西风、登高望远,乱山斜日。安得良弓并马快,聊与诸公角力。漫醉把、栏干频拍。莫恨寒蟾离海晚,待与君、秉烛游今夕。欢易买,健难得。

这首《贺新郎》词中充满着心底的幽愤之情,作者感叹大宋故土难复,而南宋官员们却终日沉醉在西湖的暖风之中,偏安一隅,他一如辛弃疾一样,“栏干频拍”,不同的是,辛弃疾是“无人会,登临意”,而刘克庄却还没有那么消沉,他还年轻,“健难得”之下,是一颗要抗金报国的雄心。

但是,在他写《落梅》后遭到罢官而被闲置后,心情大变,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因为,他是被监察御史吴昌裔的弹劾而遭此厄运,对吴自然很是忌恨。

而吴则同他的老师及魏了翁等人是挚友,于是,他便同这帮原为主战派之人的关系开始疏远,加上乃师已作古,所以他实际上是离开了主战派的阵营。

要说这个时候他投靠了主和派的贾似道,却也有些冤枉了他,其实此时因为元人的入侵,所谓主战主和的阵营早已不复存在,南宋面临的是如何保住几个战略要地,能否确保一隅之地不被侵犯。

对于收复被金人所占的故土之争,早已不复存在,而是如何面对金人和元人这两大威胁而采取正确的策略问题,全国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自保而不是收复。

贾似道既不是主战派,亦不是主和派,在后人的眼中,似乎主战就代表积极进取,而主和就意味消极投降,贾似道只是在一个努力维护南宋这一亩三分地不被鲸吞的一个权臣而已。

刘克庄的性格是很自傲狷狂的,他自己就曾在《一剪梅》词中说,“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能入他法眼的没几人,同历任宰相都搞不好关系,他也瞧不起这些人,所以,他在朝中始终都是一个另类,而一旦被他赞赏的贾似道当了宰相后,他当然会尽力而挺之。

贾似道的声名在后世很是不好,是被认定为误国奸臣,虽然我认为他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之人,至少鄂州保卫战中,如刘克庄所言,“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

后人对他有很多的误读,但要把南宋亡国之祸让他来背,实在有些过激,作为权臣,贾似道在朝廷是一手遮天,打击排斥异己这类事做得定是不少,不过,哪个权臣不做这类事,不做便当不了权臣,我们不能以此就认定贾似道是奸臣!

贾似道拜相之时,刘克庄已是72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然而,他不顾年老多病之身,再度出山,为贾似道站台。

于是,刘克庄被指是助纣为虐,同贾似道沆瀣一气,为虎作伥,打击迫害如秦九韶、吴潜等一众反对派,对此应该如何评论呢?我觉得,这只能归结于政治的残酷和无情,也是历史经常上演的一幕幕悲剧。

在福建莆田的景致中,有个很诗意的景点叫作“绶溪钓艇”,这里景色优美,刘克庄在宦场起起伏伏,一旦失意,便会回到家乡,常在这里闲遣。

他在此他临溪观泉,白鹭为友,远望樵夫单肠径往,近迎牧童牛背而归,同诗友歌萱斗草,赏莲女没荷曲唱;沉醉在家乡的怀抱中,排解了他心中多少的郁闷和惆怅。

晴窗蚤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刘克庄不仅词填得好,诗写得也是顶级之作,这首名为《冬景》的律诗便是他的名作,从中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情调,生活也很精致之人,诗中透出那归隐江湖的恬淡心情,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亦看不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完全是如一世外高人一般。

但是,他的一生却又是积极入世的一生,他四度立朝,五次罢官,可谓宦海沉浮,冷暖饮尽,然而,壮心不已,一腔报国之志不减,即使在最后一次立朝之际,他也是一位敢于仗义执言,抨击时弊的诤臣。

刘克庄活得够长,在那个时代应是少有的长寿之人,老资格的臣子了,所以,尽管他后来授龙图阁学士的高官,那也是一个虚职,荣誉职称而已,并不能代表他仕途上的一路坎坷。

政治上的挫折并没有击垮刘克庄,反而大有成就了他文学成就的意味,他可以说是能娴熟地驾驭任何文体的作家,于诗词文章而言,各类体裁运用水平都相当的高超,后世历朝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尤其于词,更为精妙绝伦,清人冯煦甚至认为,“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

就今天的眼光来看,刘克庄的词同辛、陆二人比较,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否是因为后来的他被认为是依附贾似道,而被后世所诟病,如果真是这个原因的话,那真是太可惜了。

但相同的是,三人都是高歌与异族血战的主战人士,而且,在人生旅途中,也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他们都是长寿之人,作品数量在宋人中都是位列前茅,刘克庄有《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传世,其中包括五千余首诗词,可谓洋洋大观了。

我觉得,如果能静下心来,细品一下刘克庄的词,也是很有味道的,于我来说,除开他那些壮怀激烈的词作,更喜欢的是他那些清新小调。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这首《卜算子》小词,如果抛开其中有隐喻朝廷不爱惜有才人士的意味,单以花木喻君子,天公的惜花和摧花的隐喻来看,也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好词了。

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将刘克庄归于“江湖派诗人”,因为,即使他有不少词作近于辛弃疾,但毕竟他的诗有五千,而词仅数百;从他的诗来看,风格应该更接近于姜夔

也就是说,虽然他是积极入世,但屡遭碰壁,一生的起伏让他对入世也产生了一种“心戚戚然”的感觉,只是心中不甘而努力为之;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他写有大量反映有志难伸的苦闷心情的诗作,甚至是向往归隐。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位宋朝诗作数量仅次于陆游的大诗人,现在无论在个人评价和艺术欣赏上,都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现状,这肯定是被严重低估了。

进入近代后,人们只是在讴歌主战派时,才将其提及为“辛派词人”,不然,他几乎被人遗忘,这不能不说是件很让人遗憾的事。

标签: 刘克庄陆游贾似道辛弃疾刘过

更多文章

  • 刘克庄一首《一剪梅·袁州解印》风格独特,语言诙谐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诗人,知府,记者,宋朝,刘克庄,辛弃疾,科学家,千古名句,一剪梅·袁州解印

    我对刘克庄并不熟悉,算是第一次接触。据资料记载,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享年82岁,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

  • 刘克庄的一首冷门词,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书生,宝钗,陆游,功名,诗人,记者,宋朝,刘克庄,辛弃疾,科学家

    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理宗淳祐六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早年曾写《落梅》诗,内有“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被谗者以示柄臣,因而贬官,病废十年。刘克庄词的词品受到词论家的好评。刘熙载说他的词“旨正而语有致”。冯煦说他是与陆游、辛弃疾在南宋鼎立的词人, “拳拳君国似放翁

  • 宋朝才女朱淑真这首《黄花》,开篇很是一般,可最后两句意境高远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朱淑真,李清照,才女,诗人

    古代是一个绝对的男权社会,对于女人而言,并没有多少的社会地位,即使是在比较开明的唐朝,女人也没有多少话语权,一辈子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无非只是在闺房里做做女红,只有在一些盛大的节日里可以出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的才女比较少,在文学上完全无法与男人相比,只有极少部分的女孩子比较幸运,她们受到过

  • 朱淑真经典十首诗词,文采风流不输李清照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淑真,李清照,生查子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

  • 她是另一个李清照,也是天涯断肠人,她就是朱淑真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天涯,宋朝,声乐,朱淑真,李清照,璇玑图,艺术家,原创诗词

    公元前我们还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谁见过,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她是另一个李清照,也是天涯断肠人,她就是朱淑真。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

  • 李清照、朱淑真,两大女词人你更中意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清照,朱淑真,上片

    李清照朱淑真两位宋代女词人,在文坛上常被相提并论,然二者词风差异颇大,在细腻之中,李词清爽新奇,朱词柔美娇媚;于哀婉之间,李词内敛深切,朱词坦率激越。欣赏完下面这些作品,看看你更中意谁?《点绛唇·闺思》【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

  • 《千家诗》53《即景》朱淑真 |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淑真,即景,千家诗,诗人

    即景宋·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译文翠竹摇清影映罩着幽窗,两两应时禽鸣噪在夕阳。凋谢海棠花已飞尽柳絮,困盹人乏倦天气日渐长。注释⑴竹摇清影:竹枝被风吹动时左右摇晃的影子。罩:盖住。幽窗:幽静的纱窗。⑵两两:指成双成对。时禽:指应时令而降临、呜叫的禽鸟。噪

  • 朱淑真: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朱淑真,李清照,诗词,减字木兰花,杨维桢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相对于李清照来说,我更喜欢朱淑真的词。李清照是词宗,自是见字三礼,但读其词,她词中显示的大气和富贵,把我压得总有一种如门童般的感觉,而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男儿英雄气,着实难以让人亲近,敬佩之余,巍巍乎,高山仰止。 读朱淑真就不一样了,她就如同一位可以窗望的小妇人,带

  • 公元1180年,才女朱淑真因苦等婚前恋人不至,竟悲愤投湖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小恩说历史官方标签:投湖,诗词,初恋,才女,诗人,宋朝,朱淑真,李清照,古典乐,小说家,风流才子

    公元1180年,才女朱淑真因苦等婚前恋人不至,竟悲愤投湖自尽,年仅45岁。朱淑真是和李清照齐名的女诗人,可惜的是,死后作品大多被焚毁,一直都明朝作品现世,人们才知道有这样一个才女。朱淑真出生名门,自幼聪慧,擅长诗词。小小年纪就才名远播,许是才子佳人的话本看多了吧,朱淑真向往自由的爱情。可在那个父母包

  • 朱淑真最经典20首诗词,清丽婉约,文采风流不输李清照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朱淑真,李清照,诗词,秋夜

    插画师 | 竹墨繁漪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然后分居而住。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宋朝的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