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宣徽年间,名妓李师师真的和宋徽宗、周邦彦闹过三角恋吗?

北宋宣徽年间,名妓李师师真的和宋徽宗、周邦彦闹过三角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3994 更新时间:2024/2/5 2:31:01

李师师,北、南宋之际色艺双绝 、红极一时的艺伎。据《贵耳集》、《浩然斋雅谈》等宋人笔记记载,李师师曾与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宋徽宗赵佶之间闹过一场哄传一时的三角恋爱。事出有因,故在庙堂市井间不胫而走,并长期流传,从古至今人们深信不疑。直到晚清民国时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才系统地对这个传得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的历史故事提出了异议。

宋徽宗

王国维大师在其著述《清真先生遗事》中针对所谓风流才子周邦彦躲在床榻下窥见宋徽宗与李师师调情而作《少年游》这一传闻,提出了3个疑点:

(1)、宋徽宗在位期间(1101——1125年),周邦彦(1056——1121年)已经是一个60岁左右的苍髯老者了,说他和艳妓李师师有私情,两人经常幽会,碰到宋徽宗突然不请自来周老爷子还能在床下躲一整晚显然不大可能。

(2)、彼时周邦彦在朝中任卫尉正卿,身居高位,没有再去兼任什么“开封府税监”这种小官吏的道理,那么又怎么可能发生宰相蔡京领会徽宗之意,将皇帝“情敌”周邦彦革职逐出京师,使得李师师万般不舍、去郊外殷殷送别呢?

周邦彦

(3)、有宋一代从来没有设置私家笔记《贵耳集》中提到的周邦彦的官职——大晟乐正。

依据以上3个疑点,王国维大师认为,周邦彦和李师师以及宋徽宗之间不可能产生传说中的那些风流韵事。

根据宋人谈论李师师留下的资料考证她的生平,譬如北宋词人张先最早提及李师师,说当时她不过才15、6岁;推算起来,她比周邦彦整整小6岁,风流倜傥、“疏隽少检”的周邦彦当初和她交好并非不可能;宋徽宗生性轻佻、浪漫,极富艺术家气质,是个花花公子(登徒子)皇帝,史料中曾记载他常易装微行到勾栏瓦肆中嫖妓之举,但按其出生年月日要小李师师20多岁,似乎不大可能有“临幸”李师师之举。

影视剧中的李师师

按史料记载,李师师的年纪要比宋徽宗赵佶年长20岁,已是个半老徐娘了,宋徽宗要寻刺激大概率也不会选中她。

但词人张先在其作品里提到的“师师”有名无姓,所以有人怀疑北宋末年或许有两个同名同姓的李师师,一位是风流才子周邦彦的相好,另一个是和后来的宋徽宗传出绯闻的名妓。因为两女都名“师师”,使后世好事的文人墨客不辨究竟,因而把有关两位“师师”的传闻事迹编在一起,以致在本已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李师师之谜” 上游平添了许多奇趣。

清人笔记《莲子居词话》中说:“张子野(张先字)《师师令》相传为赠李师师,按子野(张先)熙宁十年,年八十九卒。自子野(张先)之卒,距政和、重和、宣和年间又三十余年,是子野不及见师师,何由而为是乎?调(词牌)名《师师令》,非因李师师也”。

影视剧照

《听秋声馆词话》中也说:“子野(张先)系(宋)仁宗时人,少游(秦观,字少游)于(宋)哲宗初贬死滕州,均去徽宗时甚远,岂宋有两个师师焉”?

按年龄及所处时代论,张子野(张先)无缘得见宣和年间艳名远播的李师师。这亦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之意境,或惆怅。秦少游(秦观)、晏几道均有词咏李师师,但咏的都不是宣和年间那位歌妓李师师。也就是说,张先《师师令》中的“师师”是与周邦彦、秦观、晏几道等风流文人交往的李师师;而20年后的宣和(徽)年间,另有一个同名同姓的李师师才是宋徽宗挖地道去微服私“幸”的名妓。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人仍然比较相信《贵耳集》和《浩然斋雅谈》中所记载的有关李师师的逸闻。

并刀如水 , 吴盐胜雪

因为《贵耳集》的作者张端义在北宋末期曾三次应诏上书而被贬斥,可见他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所纂写的《贵耳集》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私家笔记,内容多为朝廷轶事,还有词话及考证。《浩然斋雅谈》的作者周密是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儒士。周密博学多闻,名气颇大,他这部书考证经史、评议文章、品析诗词,均有独到的见解。在这两部书及其他一些文献典籍中所记载的关于宣和艺伎李师师与文坛浪子周邦彦、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之间发生的三角恋,似乎不好轻易否定。然而,包括上述两部书在内的各种记载又有许多矛盾与疑问,这又是确实存在的。也是应该予以正视的。 那么,北宋时到底只有一个李师师或两个李师师呢?看来还需要进一步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探索、发掘、与研究,才能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影视剧照:宋徽宗与李师师

《水浒传》插图

【插图源自网络】

标签: 李师师宋徽宗周邦彦名妓

更多文章

  • 周邦彦荔枝香近表达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周邦彦,荔枝香近,婉约词,柳永,词作

    《荔枝香近》这首词表达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游子在外的伤感之情。创造于1073年,年初周邦彦就从荆州出发,将要前往长安求学,行进在楚江附近的时候所作。冬天刚刚过去,其寒冷犹在。一缕斜阳照在水面上,寒风阵阵而来,吹得花瓣片片而落,满地的红,可惜只是凌乱的铺满地面,随着风降落在江面上。寒冷的风袭面

  • 一人一首成名词:周邦彦,吴盐胜雪少年游

    历史解密编辑:张三爱自己标签:皇帝,宋朝,诗人,周邦彦,李师师,吴盐胜,宋徽宗,南乡子,古典乐,胜雪少年游

    北宋徽宗时代、最著名的词人大约要数周邦彦了。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所填的词风格虽似柳永,但比柳词精美得多

  • 真的是三角恋吗?说说真实历史上的李师师与宋徽宗和周邦彦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周邦彦,李师师,宋徽宗,李师师与宋徽宗,燕青

    在不少电视剧、小说和戏曲里,我们都有看过李师师的故事,比如说,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的三角恋关系;李师师为反抗金人吞金簪而亡;李师师与宋江的故事等等。那么,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李师师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一、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妓,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

  •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解连环·怨怀无托,杜若,汀洲,周邦彦,燕子楼

    解连环作者:周邦彦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注释】1.信音:

  • 最美诗词 |《鹤冲天·梅雨霁》周邦彦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汴京,诗人,宋朝,周邦彦,汴都赋,婉约词,宋神宗,古典乐,最美诗词,鹤冲天·梅雨霁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鹤冲天·梅雨霁》宋:周邦彦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注音:《hè chōng tiān ·méi yǔ

  • 周邦彦十首经典宋词,“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历史解密编辑:小晴天爱生活标签:周邦彦,婉约词,宋词,刘禹锡,白居易

    周邦彦(1056年-1121年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人,北宋文学家,被称为“词中老杜”。周邦彦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婉约词的正宗,作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想要了解宋词,周邦彦的作品一定要读一读。《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 宋徽宗的“情敌”,李师师的“相好”,周邦彦到底有什么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宋徽宗,李师师,周邦彦,宋神宗,宋哲宗

    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本文原创,盗文必究!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大家最近还好吗?因为工作的原因,最近鲜少更新,但一有想和大家交流的,还是第一时间上线了。(图片来自电视剧《梦华录》,侵权删除宋朝的电视剧屡屡被搬上屏幕,且只要开播就会大爆,这仿佛已经成为了影视行业的一个规律,前一阵

  • 宋徽宗幽会名妓李师师,周邦彦躲在床底下,写出一首经典艳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徽宗,李师师,周邦彦,名妓,青楼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歌妓,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孤女青楼摇钱树李师师的父亲是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局的染匠,名叫王寅。王寅祖祖辈辈以染布为生,赶上太平年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可是,王寅非但没有兴高采烈,反而眉头不展,唉声叹气,原来他年过四十而膝下无子。夫妇二人求

  • 宋徽宗与李师师偷偷约会,周邦彦躲在床下,写出一首《少年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徽宗,李师师,周邦彦,少年游,蔡京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歌妓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大宋神宗年间,一日黄昏,汴京永庆坊老板王寅家中,夫人生下一个千金。因产后出血,夫人死了。

  •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词作,眸子,李贺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译文】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