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时期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为何最后的下场那么凄凉

北宋时期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为何最后的下场那么凄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335 更新时间:2023/12/9 15:18:26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天才诗人词人,他们有的诗词传千古,有的名气震铄古今,而在我国的古代封建朝北宋时期,有这样的一位存在,他虽然在宋朝时期名气甚大,但是他的下场却是十分的凄惨,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柳永,那个北宋时期知名人士,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柳永的出身十分的不错,出生官宦世家,柳永从小就接受着十分良好的教育,也或许正是因为他前期接受的良好教育,才为他才情的孕育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柳永在整个北宋时期,就单单诗词方面的名气和成就,是超过很多同时代的名人的。

柳永的父亲是南唐时候的官员,南唐偏居一隅,但是整体的官员结构变化不大,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至道三年的时候,柳永的父亲担任了国子博士的职务,因为长时间没办法回家,就让自己的弟弟,拿着自己的画像返回老家,让弟弟将自己的画像交给母亲,用以慰藉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柳永也借着这个机会,从自己的父亲身边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而回到自己家乡的柳永,可谓是无拘无束的,没有了自己父亲的约束,柳永每天的生活就是游山玩水,写诗作词,沉迷于勾栏当中,和勾栏里面的清倌人们打成一片,柳永甚至因为沉迷于声色,耽误了自己进京赶考的进程,但是柳永对于这些事情毫不在意,反而是更加的才情勃发,挥手写下了很多传世名篇,这让柳永的名声更大了一些。

所以我们追究柳永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柳永二十三岁之前,柳永在做什么事情?柳永自己基本上可以说是玩疯了,在很多世家大族的世家子都在忙着准备科举的时候,柳永在纵情于山水,沉迷于勾栏当中。

当时的柳永如果放在我们当代来讲,那就是非常的不务正业的不良少年,但是柳永却也有他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名气大,在别人还在苦苦习作,想要练成一手好章的时候,柳永的才名已经广为流传,这就是柳永比很多同龄人强的地方。

但是在北宋时期,一个人想要出头,就必然避不开科举,就如同今天,你想要往上爬,也避不开高考是同样的道理,大中祥符元年的时候,柳永终于是兜兜转转来到了京师汴京,却也被京师的繁华景象给震惊了,所以初到京师的柳永,又是大笔一挥写就了很多的名篇,用以形容自己心中的震撼,同时柳永也是对于科举成名,有了更大的期待。

大中祥符二年的时候,柳永参加了当年春闱,柳永踌躇满志的去参加了考试,但是下场却是十分的凄惨,柳永的文章被宋真宗贬的一文不值,柳永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却是直接上了头?我的文采不行?我的属辞浮糜?我看是你不懂得欣赏我的才情才对。

就在心里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柳永大笔一挥写了一首大作《鹤冲天·黄金榜上》,然后不久之后又写了《如鱼水·帝里疏散》。

柳永写这两首作品,所为事呢?实际上没有别的,就是为了发牢骚,柳永感觉皇帝识人不明,感觉自己是怀才不遇,所以借用这两个作品,将心中的这种想法抒发出来,但是柳永的这种做法确实没将自己的位置摆正,且不说柳永就是一个白生的身份,哪怕柳永是朝廷大员,也不能这般去非议皇帝!所以说柳永的这种做法完全就是犯了忌讳,情商直接等于零。

而在这次柳永落榜之后,后来的柳永的一系列遭遇也为柳永的莽撞买了单,大中祥符二年柳永不中,柳永就又等了六年,等到大中祥符八年的时候,柳永再次去参加考试,还是没有被取中,而再过了三年之后,到了天禧二年的时候,柳永的哥哥都中了进士的情况下,柳永和哥哥同时参加的考试,柳永仍然不被取中,这让柳永的心里彻底的凉查查的,但是即使是这样,柳永仍然不死心。

天禧二年后六年,柳永积极备考,在天圣二年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第四次考试,却最终还是难逃落榜的命运,这次之后,柳永才是真正的心灰意泠了,柳永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而自己数年时间连考不中的事实,也为自己曾经的莽撞买了单,所以柳永知道,自己即使再留在京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了,所以柳永告别了自己在勾栏里的相好,离开了京城,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而经过了许多年的流浪,柳永也是对这世间冷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所以我们看到柳永的很多作品,除了在早期的时候描绘的是一些恢宏的情景之外,后期的柳永的一些作品,基本上反应的都是北宋时期的城市风光和市井里面的故事。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说宋真宗大笔一挥,直接选择不取中柳永,让其“奉旨填词”,这却也是在一定程度成就了柳永,可以想象,如果柳永顺利的中了进士,顺利了成为了朝廷官员,那么柳永在历史上的才名可能不会有那么大。

而柳永也不是一直那么倒霉,景祐元年的时候,这一年柳永五十岁,这一年宋仁宗彻底的亲政了,或许是为了庆祝自己亲政,在这一年宋仁宗放宽了对于那些屡试不中的士人的考核标准,而借着这样的一股东风,柳永也算是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柳永在自己的天命之年,成功的坐上了一地县令。

虽然说这个官职不大,但是却也是圆了柳永的梦想,也是这样的兜兜转转,柳永一辈子没有坐上什么特别大的官,最大的官职是太常博士,这一年柳永六十五,而刚刚坐上这个职务的第二年,柳永就退休了,可谓是真的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走了。

所以追溯柳永的一生,柳永这一辈子困顿的原因,都出在了他写的那几首作品上,柳永因为他的诗词作品出名,却也因为他的诗词作品被打入无尽深渊,所以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祸从口出,生活中切莫胡言乱语,因为你不清楚你的胡言乱语,会招惹到什么样的恐怖存在。

更多文章

  • 陈文龙: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水利杂志标签:珠江,河口,大湾区,三角洲,西江,陈文龙

    长按扫码或查看并下载原文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珠江河口是珠江的尾闾和大湾区的核心,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具有独特的河口湾自然地理禀赋,大湾区由此得名。水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连接纽带,大湾区水安全保障事关区域

  • 林海股份:孙峰辞去董事长等职务,陈文龙辞去董事等职务

    历史解密编辑:界面新闻标签:宋朝,陈文龙,林海股份,公司董事会,林海动力机械,中国军工企业,孙峰(政治人物)

    林海股份3月27日公告,因工作原因,孙峰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的职务,陈文龙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辞职申请自2023年3月24日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董事长辞职至新任董事长选举产生前,由董事陆莹暂时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

  • 海峡两岸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书画展闭幕

    历史解密编辑:莆田晚报标签:纪念,宋朝,陈文龙,书画展,书画家,民族英雄,海峡两岸

    2月5日,为期15天的海峡两岸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书画展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妙观三清殿圆满闭幕。市文旅局局长刘晶洁出席并致辞。刘晶洁指出,陈文龙作为一位忠义节烈的抗元民族英雄,在民族危难之际,组织兴化军民抱定必死之心,用最悲壮的牺牲,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

  • 莆田学院陈天宇:海神陈文龙与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经济标签:陈文龙,海上丝绸之路,郑和,海神,嘉庆

    这些年来,本人在探寻弘扬陈文龙精神之路时,更多着眼于他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忠廉爱民的家国情怀,文武全才的状元本色等诸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较少从他作为海神的角度去挖掘和思考问题。今年,为了参加“海峡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我开始从“水部尚书”、“镇海王”这尊海神的角度,思考陈文龙

  • 陈文龙次子陈梦雷任兴化军统领,封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在你眼前标签:宗室,宋朝,陈文龙,陈梦雷,兴化军,道宣慰使司都元帅

    陈梦雷:陈文龙次子、陈麟之嗣子。生于南宋朝(1253年—1317年),享年65岁。出生时间至2023年有770年历史,字起良、天祥、颐仲。出身忠孝豪门的孝廉博士陈梦雷,陈梦雷在南宋未年(1276年)任兴化军统领,元贞二年(1296年),元成宗诏封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在这错综复杂的年代,陈梦雷

  • 粤西陈族——玉湖八世祖陈文龙世家迁居谱系图

    历史解密编辑:叒叕影视标签:陈文龙,陈族,兴化,雷州

    参知政事陈文龙 陈文龙出自福建兴化府玉湖陈氏,宋咸淳四年中状元,收到朝廷重用,屡历要职,颇有功绩。宋末,元军南下,陈文龙在福建招义兵抗元,终是不敌,兴化一战惨败。二子战死,文龙一家被俘,季弟一家自绝身亡。元军以其子幼母老要挟投降,反被绝食以抗,招降不遂。陈文龙押解行至杭州西湖拜谒岳庙时气绝身亡。陈母

  • 福州冷知识:水部尚书——陈文龙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陈文龙,尚书,福州,林则徐

    我们都知道海上女神是妈祖,那么有没有海上男神呢?必须有啊~这位男神名叫陈文龙,他的祖庙在福州有5座,其中有一座“敕封水部尚书庙”,去过上下杭的朋友一定在三通桥口看到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海上男神到底是何方神圣?陈文龙仅供参考陈文龙出生于南宋末年,与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同时代人,他也是一位民族英雄、

  • 孙洙:写词吐槽工作,上班胆敢早退的翰林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飞飞酱故事标签:孙洙,皇帝,宋神宗,翰林院

    宋神宗元丰元年,一天夜里,刚要上床休息的神宗,忽然想起还有一道诏书要拟,便派内侍到翰林院宣召翰林学士孙洙。内侍到了翰林院,发现大门紧锁,竟然无人,本该在夜间值守的孙洙早已不知去向。内侍无奈,只好找到孙洙家里,结果发现孙洙并没在家,经过讯问孙洙家里人,得知他去赴宴了。于是内侍吩咐随行的十几个人,分头去

  • 护步达冈之战:两万胜七十万?天祚帝的无能,也预示着辽朝的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辽朝,金国,金朝,契丹人,辽天祚帝,完颜阿骨打,护步达冈之战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叫得最响亮的是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因为战败方都是号称80万大军,实则只有不足20万。这在古代战场上很常见,为了壮大声势。苻坚南征东晋,原本就是为了吓住东晋,“有征无战”是他的本意,只是结果东晋没有被吓住,前秦倒是土崩瓦解了,这实属是意外中的意外了。还有一些战争,像之前写过的野狐岭

  • 辽天祚帝有没有可能和以后的宋高宗赵构一样与金国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赵构,天祚帝,金国,完颜阿骨打,金人,辽天祚帝,宋高宗,金朝

    辽是中国古代十世纪至十一世纪由契丹族建立的强大帝国,自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到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国俘其,共传九帝,存国210年,打破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说法。辽鼎盛之时,横绝大漠,控弦之士不下百万,周边各国各部无人能与之争。后世称赞说,“辽起朔野,兵甲之盛,鼓行皞外,席卷河朔,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