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错信马谡守军事咽喉要地街亭,被迫撤军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蜀军安全退回汉中后,孔明开军事会议,询问街亭失守过程,王平据实回答。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认罪,请孔明善待家人。马谡被斩,首级遍示各营。孔明以棺木安葬他,按月给禄米抚恤马谡家人。
孔明为何挥泪斩马谡?
- 埋怨自己识人未明,用纸上谈兵,骄傲自大的马谡守街亭。马谡作为行军参谋,孔明与马谡共事多年,马谡熟读兵书,通晓兵法,军事理论强。孔明与他讨论兵法,常深谈到半夜。孔明怎么也想不到,马谡是个理论派,做参谋还行,领军当主帅却独断专行,无行军经验,自以为是,不听谏言,致使街亭失守。
- 后悔不听刘备临终之言。刘备临终托孤孔明,对孔明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孔明没当回事。马谡跟随孔明平定孟获,数次军事建议计策,与孔明不谋而合,孔明肯定马谡的军事才能,对马谡极为赞赏。只是孔明是人不是神,对马谡还是看走眼,不知此人是理论型人才,不是帅才。
- 悲伤马谡之死。马谡犯军法,被斩首。但孔明与马谡相处多年,两人亦师亦友,义同兄弟。孔明对马谡的死,心中悲伤。
- 斩马谡,严明军法,法不容情。军队首重纪律,孔明治军,严明军法,赏罚分明,众将士才严守军纪,奋勇杀敌。
孔明向蜀主刘禅请罪,自行贬降。蜀主下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依旧总督军马。孔明在汉中,惜军爱民,励兵讲武,制造军备,广积粮草,准备二次北伐中原。
司马懿知道孔明的军事企图,推断出孔明二次北伐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向魏主举荐杂号将军郝昭,镇守陈仓道口。魏主同意,封郝昭为镇西将军,把守陈仓道口。
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曹休向魏主禀报,魏主将信将疑,仍令司马懿引本部兵马取江陵,贾逵引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取阳城,曹休引大军取晥城。吴主孙权见魏军中计,令陆逊为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分三路大军,七十余万,讨伐魏军。
当曹休兵临皖城,周鲂来曹休帐下,曹休言,朝中有人怀疑足下所言不实。周鲂急拔从人剑欲自刎证清白,曹休见其如此刚直,大惊道:"吾戏言,足下何如此!"周鲂用剑割发,以表忠心。曹休深信周鲂。贾逵向曹休谏言,提防周鲂,曹休不听谏言,将贾逵兵马留在寨中调用,自引一军来取东关。周鲂密报陆逊,陆逊调军布阵,在石亭准备好埋伏,静等魏军中计。曹休令周鲂引兵前进,周鲂将魏军主力领进石亭,建议曹休在此屯兵。次日,魏军被吴军包围,周鲂已逃脱,曹休大军被东吴大军数路围杀,魏大将张普阵亡,曹休军大败,幸得贾逵引军前来相救,曹休才得以逃脱。司马懿见事不可为,曹休军败,自引军退去。
东吴为何能打败魏军?
- 周鲂的诈降计成功。周鲂为取信曹休,演戏逼真,当听到曹休言,朝中有人不信周鲂,怀疑周鲂不良居心。周鲂取从人剑欲自刎以证清白,曹休大惊,慌忙抱住道:"这是我的戏言,你何必如此。"周鲂割发以证清白,曹休从此深信周鲂。
- 曹休不听贾逵谏言。建威将军贾逵一直怀疑周鲂居心不良,曾对魏主言,吴人之言,反覆不一,未可深信。周鲂智谋之士,必不肯降,此特诱兵之诡计。贾逵听到周鲂割发证清白,向曹休谏言,周鲂截发为誓,此乃诈也,不可深信。认为东吴大军必屯兵皖城,建议曹休不要轻进,与贾逵两下夹攻,可破吴军。曹休不听贾逵谏言,将贾逵一军留在寨中调用,不让其出兵。
- 陆逊运筹帷幄。陆逊是东吴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临危受命挂帅,引大军阻击刘备所率领的七十万大军。后来陆逊利用火攻,打败刘备大军。这次吴主孙权,再次起用陆逊为平北都元帅,总领东吴军马,大战魏军。陆逊接到周鲂的密报,知道曹休已经中计,将被周鲂引进石亭。陆逊调兵遣将,分数路大军,作好埋伏,静侯魏军入毂。
陆逊打败魏军,所得军备无数,降兵数万。吴主孙权大喜,封周鲂为关心侯,大设宴席,劳军庆贺,诸将各有升赏。陆逊让孙权遣使入川,教孔明伐魏。孔明获得军情,向蜀主上书,二次北伐中原。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