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神奇的神行术,除了戴宗,你还知道谁会?

古代神奇的神行术,除了戴宗,你还知道谁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痒不趣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3/12/6 9:40:17

《水浒传》中,名列天罡之一的戴宗有一等惊人的道术: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被人称作“神行太保”。

中国古代有“神行术”的传说,说人可以日行数百里。站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就是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特异功能”和“超能力”,也就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构故事,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的,然而古籍中对于“神行术”是有确实记载的。

影视《三国演义》截图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兼官员的虞翻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于儒家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经》,能观天象,擅长推断祸福。关羽被击败后,孙权令其占卜,虞翻说:“不出二日,关羽必被杀头”,后果真如虞翻所说。然而虞翻却并非一文弱书生,他曾自云擅长用矛,而且日可步行三百里。

《梁高僧传》卷九记载,东晋僧人单道开,敦煌人,能背诵四十余万字的佛教经文。苦修佛法,不畏寒暑,昼夜不卧,一日能行七百里。寿百余岁,然其生卒年不详。

《隋书》记载,隋朝大将麦铁杖,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明史.程济传》说当时保护建文帝留下颇多传奇故事的程济“有道术”。明代张芹《备遗录》记载,程济任四川教谕时,常能一日之间从四川到当时的京城南京一个来回。

《新五代史·杂传》记载了这么一个神人: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后唐明宗时(即李嗣源),河东屯戍军的重要将领符彦超将其招入麾下。一次命其驰往京师洛阳报讯,由于跑得太快,李嗣源大为惊讶,立即将其升为指挥。

明代褚人获《坚瓠集》记载:“成化中,临清张成,以善走得名,日行五百里。上官命入京师,往返仅七日,善马弗能逮。足有七毫,每走势发,足不能住,抱树乃止。”

成化年间为公元1465至1487年。临清即今山东临清县,距北京近一千二百里,来回近二千四百里。张成日行五百里,故需五日时间走完来回之路程,另用两天办公,则往返仅需七日,良马也赶不上他。他的脚上有七根毫毛,每次疾走时,停不下来,双手抱住树木才能止步。

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是一位大诗人,家乡在江苏常熟。他有一首长诗描写邻县江阴的明末神行奇人、号为“玉川子”的顾大愚。这首诗的题目“玉川子歌.题玉川子画像”之后,详细介绍其人其事:“玉川子,江阴顾大愚,道民也。深目戟髯,其状如羽人剑客。遇道人授神行法,一日夜行八百里。居杨舍市,去(离开)江阴六十里。人试之,与奔马并驰,玉川先至约十里许。任侠,喜施舍,好奇服。所至,儿童聚观。亦异人也。”

可见古代对神行术的描写很可能有现实依据的,神行术或许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中国古代留下了无数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神奇记载。#不只是历史故事#

附:行路不倦法世常誉之。修道之人,日行千里。然,日纵不至千里也,亦有一法能使远行而未有倦。是法也。难得值遇。载于祝由十三科。昔闻神行太保深得此法。是以不远千里也。

功法:一、面向东方深吸一口气,沉入丹田,缓缓而吐。二、再深吸一口气,沉入丹田。气灌全身。闭气不出。三、此时,左右结雷诀,右手结剑指。念咒: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病除殃!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四、念毕,哈一口气于右手剑指指尖。五、凌空虚书下图七字于鞋边。六、书完后,两手紧紧握拳一次。收功。泄气。注:书字时,一气呵成。不可泄气。(附图)

信者可以试试

有祖师的道友,一用即效。未拜过祖师的或者未过执的道友,可能需要多次练习才有效。

更多文章

  • 民法典宣传月 |【漫画民法典·水浒传⑫】戴宗白龙庙饮酒醉 出事劝酒者也担责

    历史解密编辑:石狮市检察院标签:法治,法律,民法典,历史片,古装片,四大名著,水浒传⑫,高丽戴宗,小说改编片,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编者按物换星移,岁月如梭。转眼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马上就要三周岁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

  • 【民法典宣传月】戴宗白龙庙饮酒醉 出事劝酒者也担责

    历史解密编辑:永春检察标签:法治,法律,民法典,习近平,最高检

    编者按物换星移,岁月如梭。转眼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马上就要三周岁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

  • 戴宗武艺低微,为何梁山座次排名却高,甚至还在李逵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的清风拂柳标签:李逵,戴宗,武艺,吴用,公孙胜

    戴宗是江州两院的押衙,江湖上有戴院长的称呼,梁山聚义之后,他拿到了第二十把交椅,排名仅次于五虎将和八骠骑,甚至还在骁勇善战的李逵之上。从戴宗平时的表现来看,他的武艺并不高。他和李逵一同下山执行任务时,就担心约束不住他,甚至怕他以下犯上犯浑。那么问题来了,武功不高的戴宗为何在好汉辈出、竞争激烈的梁山拿

  • 戴宗临死前为何大笑?看看戴宗辞官后,对宋江说的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戴宗,宋江,梁山好汉,水浒传,柴进

    水浒传中,梁山108好汉,有的战死沙场,有的病故,有的坐化,有的远走海外,有的被毒死,有的上吊,有的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但是有一个梁山好汉却死得非常奇怪,他大笑而死。此人是谁?依据水浒传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此人是戴宗,原本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通俗点是管理囚犯的牢头,和金眼彪施恩的父亲官职差不多。金圣

  •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戴宗,义士,水浒传,起义军,天速星,神行太保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其中,戴宗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义士。戴宗曾任官,但是因为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情况,于是离开了官场,投身于起义军之中。他首先在山上组织起义义军,然后率领义军与官兵作战。在战斗中,戴宗的勇气和智慧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他多次率领着义军不畏强敌,从而

  • 铁岭旧事‖戴宗池烈士传略

    历史解密编辑:辽北春秋标签:纵队,戴宗池,工农红军,政治委员,铁岭旧事,烈士传略,革命根据地

    戴宗池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副政治委员戴宗池,土地革命时期战斗在湘赣苏区和湘鄂川黔边区共6年时间,为工农大众求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日战争时期转战于晋冀及陕北地区达8年之久,为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贡献了青春年华;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东北战场,英勇杀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甘洒热血。戴宗池

  • 《水浒传》神行太保戴宗的悲哀:井底之蛙的见识,撒不出合格的谎

    历史解密编辑:不红居士标签:柴进,燕青,吴用,蔡京,金大坚,古装片,历史片,井底之蛙,高丽戴宗,梁山好汉,小说改编片,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水浒传》的现世意义,就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带给读者一定的启示意义,情节虽是虚构,道理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位列第二十位的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他就用自己尴尬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开阔眼界”的重要性。原著第三十九回,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被押下狱,戴宗与梁山泊众好汉商议,决定采用“狸猫

  •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刘唐,除魔,道术,土匪,水浒传,天异星,赤发鬼

    赤发鬼刘唐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他的个性和行为方式都比较独特。刘唐原是被逼无奈而成为土匪的,后来因为自己被冤枉而落草为寇。他因为长相凶神恶煞、泼辣果敢、步法灵巧,非常擅于行刺,所以更被人称为“赤发鬼”。据《水浒传》记载,刘唐性情躁烈,不讲论理,有时甚至在与自己的同伙争斗中杀死他们。他为

  • 故事:民间故事:刘唐捉“妖”

    历史解密编辑:吴七辅食日记标签:刘唐,蔡京,高俅,王剑,大仙,好汉

    话说大宋年间,东潞州城南三十里有个刘家庄,刘家庄有个赤发鬼刘唐。为何给刘唐送这么一个绰号?只因他面黑,鬓边有一赤砂记。他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孤苦伶仃,小小年纪无依无靠,还常常受人白眼,遭到有钱有势家孩子欺辱,从小养成对为富不仁者的恨。刘唐认为只有习武,才能出人头地,一怒之下,外出拜师学艺,在五台山一

  • 评选梁山五大悍将,为何李逵董平难入选?鲁智深武松能排第几名?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李逵,董平,武松,鲁智深,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梁山一百单八将,除了变节投降的朝廷军官和被宋江坑上梁山的无辜者,有一多半是亡命之徒,他们根本就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打起仗来好像也强悍不要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要评选梁山五大悍将,可能大家熟知的李逵董平都难以入选,至于鲁智深武松能排在第几位,咱们还是到原著中去找答案。因为角度问题,小人董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