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名列天罡之一的戴宗有一等惊人的道术: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被人称作“神行太保”。
中国古代有“神行术”的传说,说人可以日行数百里。站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就是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特异功能”和“超能力”,也就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构故事,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的,然而古籍中对于“神行术”是有确实记载的。
影视《三国演义》截图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兼官员的虞翻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于儒家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经》,能观天象,擅长推断祸福。关羽被击败后,孙权令其占卜,虞翻说:“不出二日,关羽必被杀头”,后果真如虞翻所说。然而虞翻却并非一文弱书生,他曾自云擅长用矛,而且日可步行三百里。
《梁高僧传》卷九记载,东晋僧人单道开,敦煌人,能背诵四十余万字的佛教经文。苦修佛法,不畏寒暑,昼夜不卧,一日能行七百里。寿百余岁,然其生卒年不详。
《隋书》记载,隋朝大将麦铁杖,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明史.程济传》说当时保护建文帝留下颇多传奇故事的程济“有道术”。明代张芹《备遗录》记载,程济任四川教谕时,常能一日之间从四川到当时的京城南京一个来回。
《新五代史·杂传》记载了这么一个神人: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后唐明宗时(即李嗣源),河东屯戍军的重要将领符彦超将其招入麾下。一次命其驰往京师洛阳报讯,由于跑得太快,李嗣源大为惊讶,立即将其升为指挥。
明代褚人获《坚瓠集》记载:“成化中,临清张成,以善走得名,日行五百里。上官命入京师,往返仅七日,善马弗能逮。足有七毫,每走势发,足不能住,抱树乃止。”
成化年间为公元1465至1487年。临清即今山东临清县,距北京近一千二百里,来回近二千四百里。张成日行五百里,故需五日时间走完来回之路程,另用两天办公,则往返仅需七日,良马也赶不上他。他的脚上有七根毫毛,每次疾走时,停不下来,双手抱住树木才能止步。
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是一位大诗人,家乡在江苏常熟。他有一首长诗描写邻县江阴的明末神行奇人、号为“玉川子”的顾大愚。这首诗的题目“玉川子歌.题玉川子画像”之后,详细介绍其人其事:“玉川子,江阴顾大愚,道民也。深目戟髯,其状如羽人剑客。遇道人授神行法,一日夜行八百里。居杨舍市,去(离开)江阴六十里。人试之,与奔马并驰,玉川先至约十里许。任侠,喜施舍,好奇服。所至,儿童聚观。亦异人也。”
可见古代对神行术的描写很可能有现实依据的,神行术或许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中国古代留下了无数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神奇记载。#不只是历史故事#
附:行路不倦法世常誉之。修道之人,日行千里。然,日纵不至千里也,亦有一法能使远行而未有倦。是法也。难得值遇。载于祝由十三科。昔闻神行太保深得此法。是以不远千里也。
功法:一、面向东方深吸一口气,沉入丹田,缓缓而吐。二、再深吸一口气,沉入丹田。气灌全身。闭气不出。三、此时,左右结雷诀,右手结剑指。念咒: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病除殃!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四、念毕,哈一口气于右手剑指指尖。五、凌空虚书下图七字于鞋边。六、书完后,两手紧紧握拳一次。收功。泄气。注:书字时,一气呵成。不可泄气。(附图)
信者可以试试
有祖师的道友,一用即效。未拜过祖师的或者未过执的道友,可能需要多次练习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