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祭祀土神的风俗,人们在拜谢土神的时候,要焚烧纸马,称为“拜土送马”。
按照清人虞兆湰《天香楼偶得》中所说:“俗于纸上画神佛像而祭祀之,谓之甲马。”
即,戴宗绑的甲马其实就是拜谢土神的时候用以焚烧的纸马。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脑洞大开,虚构出戴宗绑甲马而疾如奔马的神奇情节呢?
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里做过探究。
他发现,《金史》中记载:金将乌谷与突合补入川陕征宋,吴玠的吴家军属步兵,善于山地战,金兵不胜其苦。突合补一时性起,准备命令军士下马接战。乌谷制止说:“闻宋人有妖术,画马缚于足下,疾甚奔马,我军岂可步战?”
昭梿因此说:“是当时有此术,非耐庵之妄造也。”
话说回来,“画马缚于足下,疾甚奔马”的说法,肯定是以讹传讹的迷信说法。
但也由此可见民间对这一说法的认可。
神行太保戴宗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但在南北朝末期的陈朝,真有一个现实版的神行太保。
他是广东南雄人,姓麦,名饶丰。
提麦饶丰之名,可能很多人一脸懵逼,但说麦铁杖,也许会听说过。
麦饶丰身负高超武功,尤其爱好舞弄铁杖,故被人称为“铁杖”。
麦铁杖年轻时不治产业,喜欢干偷盗的营生。
在某次作案,被广州刺史欧阳頠擒获,押送到京城建康(今南京)受死。
陈后主是个出了名的亡国之君,爱美人,也爱英雄,看到麦铁杖身材高大、相貌威武,就心生爱意,免除了他的死罪,将他编入宫廷仪仗队,负责执御伞。
麦铁杖死性不改,白天为陈后主执伞,夜间离开宫廷,疾行百余里,到南徐州(今镇江)府作案,天亮前又疾行返回建康,执伞、偷盗两不耽误。
俗话说,夜路走多终遇鬼。
麦铁杖作案实在太过频繁,最终被人认出,一张状纸,告上朝廷。
陈后主打死也不肯信。
这也不能怪陈后主。
从建康到南徐州,即是从今天的南京到镇江,按照开通的沪宁高速算,也有80公里。想想看,一千多年前,麦铁杖在一夜间往返,就算是骑马,马也受不了。
所以,陈后主根本不信,指责南徐州地方官是瞎说。
这么一来,麦铁杖愈加胆大放肆了,在南京方圆百里之外的地方疯狂作案。
也就更多人目睹到他的作案经过,不断向朝廷反映。
陈后主架不住大家的检举和指控,向尚书蔡征求计。
蔡征想了想,说,这个好办,到了晚上,皇上您就说有紧急公文要送往徐州衙门,急聘晚上送去次晨就能返回的壮士,能完成者赏黄金百两。
后主称妙,以此来试探麦铁杖。
麦铁杖不知是计,踊跃应聘,携带上公文撒腿就跑,天亮前如期而返。
陈后主叹息说:“麦铁杖呀,麦铁杖,果然是你干的好事!”下令把他拘捕,下在狱中。
陈朝短命,没多久就被隋朝大军灭亡,麦铁杖又成了自由人。
苏州、越州(今绍兴)等地有民众作乱,隋行军总管杨素领兵讨伐。
麦铁杖投军,在军中担任侦察兵,专门负责侦察叛军军情。
麦铁杖晚上浮水游过长江,侦察好了敌情,天破晓前再渡江回报,每一次行动,都是一场体力负荷远超现代铁人三项的运动。
杨素因此视之为奇人,平乱结束后,向隋文帝上请奏授麦其为仪同三司。
后来,杨素远征突厥、平定并州汉王杨谅的叛乱,都带领麦铁杖前往。
麦铁杖每战均身先士卒,积功进位柱国。
麦铁杖入朝得隋文帝赏识,调任右屯卫大将军,赫然是地方军区副司令。
麦铁杖后来跟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战死沙场,被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