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作家王英: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之旅

女作家王英: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之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河北新闻网 访问量:1397 更新时间:2023/12/4 12:07:40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家伟

10月20日天快黑的时候,英梳头时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她想起前些天在医院做化疗时病友说的话,发现即使自己早有准备,但当看到细心呵护多年的一头长发要离开自己时,仍旧心疼不已。

王英,52岁,在沧州献县,人们更多知道的是她的笔名“王小丫”。4年前,当她决定要寻访回民支队的英雄事迹,留下一部书时,她也没想到自己踏上的,是如此漫长、艰难,却又让她无法割舍的“一个人的‘长征’”。

要为英雄们写一本书

王英是在40岁的时候提笔创作的。在此之前,她喜欢看书、写作,但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直到那次在一本学期刊上看到一则面向全国的征文事,不知怎么就激起了她的创作欲望。在那次大赛上,她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文学名家的名字,王英在那一刻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

从这开始,“王小丫”频频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收获果实。她的作品多次获奖,也多次入选各种散文选本。王英,圆了自己的“作家梦”。

2018年8月,王英参加鲁迅文学院河北作家班的学习,参加了一个创作计划,那就是由8位作家分别去写8位英雄。因为王英家是献县的,所以顺理成章,她得到了去深入采写马本斋英雄事迹的任务。

“歌颂家乡英雄是你的责任和义务”,这句话不仅让王英承担下了这个任务,更让她在以后的工作中,踏上了一条没人要求她去做,但她又觉得自己不能不做的道路——去寻访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民支队的老战士,寻访那段历史的知情人。

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是因为正是在搜集冀中回民支队各种资料的过程中,王英发现,那些与马本斋并肩战斗的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他们的事迹、他们的面容,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马旋风”“马老虎”“马小宝”“小球儿”“金钩儿”“老懵”……单从战友们给彼此取的绰号里,似乎就能看到一位位性格迥异、饱满鲜活的人物。他们本来过着各自的日子,可在国家有难、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一个个站了出来,用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精神,成为抵挡外敌入侵的“钢铁长城”。

另外,王英从史料中获知,还有一支渤海回民支队,同样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这两支回民支队涌现出的令人动容的英雄壮举,让王英一次次震撼。壮哉,英雄!随着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王英产生了要为这些战士做些什么的念头,那就是为这些英雄写本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去倾听,去记录,去感受,让英雄们的名字和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以一本书的形式,留给世人,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凭借着激情与热血,王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她自己也没想到,接下来要做的,除了激情与热血,更需要她长久地坚持与付出。

寻访英雄,时不我待

这个“长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回民支队的英雄们,即使仍然健在,也都已是高龄了。随着转战大江南北,他们如今所在的地方,也遍布全国。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摆在王英面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这些老英雄。

王英想尽一切办法,不仅自己发布征集信息,更发动起身边朋友帮助扩散。当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终于从衡水一位朋友那里获知了第一条线索:有一位冀中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如今在兰州军区干休所生活。

刚过完年,王英迫不及待地赶到兰州。那是一位96岁的老英雄,除了耳聋,身体仍旧硬朗。王英说,当时自己实在是太激动了,面对老人,她用中国人最隆重的礼节给老人拜年,郑重又庄严地双膝跪地,献上后辈们对这些英雄沉甸甸的敬意。老人姓李,他告诉王英,马本斋的那匹马名叫“海里青”;马司令上马根本不用蹬马镫,一步就上去了。他还说,马司令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喜欢跟战士们开玩笑……一个个生动又鲜活的画面扑面而来。对于王英来说,这些画面,这些细节,是无比珍贵的创作素材,因为她觉得,没有比“真实”更有力量的记录。

从那以后,王英不断接到一位又一位回民支队老英雄们的信息,也习惯了在外奔波的滋味,脚步不仅踩遍了沧州多个县市,更一次次出发,奔赴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江西、新疆……在她查出乳腺癌前的那次外出时,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了贵州、四川、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多个地方,最后是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去成哈尔滨,那里还有位97岁的老英雄在等着她……

每一次寻访,对王英来说都意味着一次“幸运”。因为老英雄们的年纪太大了,这让王英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她每次都要全程录音录像,留下宝贵的资料,还要请老英雄们打下手模,留下老英雄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英雄不死,后辈铭记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英做的事情,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帮助。通过热心人的介绍,在北京,她找到了曾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的一位老领导的女儿,她称呼为“三姑”。正是在“三姑”家里,她找到了大量与冀中回民支队有关的书籍、文稿和照片。一位位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和英雄们的后人,不断给她提供新线索,让她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

正是在这样的倾听与记录里,王英记录下了那些令人震撼的情节。在保定一个乡村,她见到了当时94岁高龄的一位回民支队的女战士。这位老人的右臂上,少有地文着一朵梅花。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怎么会有“文身”呢?而答案,则令王英两眼含泪,无限敬仰。原来,这朵梅花是女战士为了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战斗,为了一旦自己牺牲,方便辨认的标志。这朵梅花,让王英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些老英雄当年的悲壮:那是何等的英勇无畏,随时准备着为了国家而慷慨赴死!

在保定蠡县桑园镇寻访当年突围战的经过时,王英幸运地找到了村上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是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当年因为丈夫在邻村教书,自己听枪炮响了一天,实在是放心不下,所以就冒险出村了,结果在交通沟里,她看到了一位位牺牲的战士。事过多年,老人仍旧痛惜不已:“都是年轻人呀,他们都是好孩子!”

在曾任冀中回民支队摄影干事的老英雄家里,王英听老英雄说起1942年在一次大突围时,所有的照片资料,都因为轰炸而损失。老英雄仍旧念念不忘的,是当时部队有纪律,因为胶卷珍贵,所以不得给部队首长拍照,说到这里时老人涌上悔恨:“我要是知道司令和政委那么早就去世了,我哪怕是违反纪律,也给他们多照几张照片啊!”

在一位96岁的老英雄身边,王英听老人用日语唱起《劝降歌》,王英逗老人开心:“爷爷,你唱得太好了,鬼子听了肯定得投降!”

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寻访,越来越多鲜活的历史画面,越来越多带着硝烟味道的英雄壮举,越来越多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消失了的声音,都汇聚到王英这里。英雄不死,并非他们有不坏金身,他们同我们本是一样,但在危难关头,他们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甚至年轻的生命,筑起了一一座不死的丰碑。在这丰碑上,每一个站出来奋勇杀敌的前辈,都是值得后人永世铭记的英雄。

“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

每一次寻访,对王英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上的震撼与洗礼。除了那些英雄事迹,老英雄们豁达的心态、对战友们深深的思念,无不深深感染着王英。她说,有位老英雄对她说,“当年第一次看电视的时候,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再也看不到了……”

王英说,几年来,她被巨大的焦虑包围着:快些快些再快些!好像有个声音一直在催促着她。在这条寻访英雄的道路上,她不仅完成了记录,还利用掌握的资料,找到了四位烈士的后人。在长期的寻访中,她还为一位回民支队老英雄的烈士认定问题而多次奔走,不停地到外地寻访知情人、收集证明资料,她说,这件事如果完成,将是她前半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条路走得难免有时孤独、艰难。王英说,匠心文旅产业集团、献县当地政府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减缓了压力。但她仍旧需要面对一个个困难,有老母亲仍在世时要把母亲单独留在家里的煎熬,有经济上的压力,有体力上的劳累,但每当又成功寻访到一位老英雄,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又都烟消云散了。

现在,王英每过21天都要接受一次化疗。她说,刚开始的时候特别难受,吃不下饭,这几天可以吃饭了,她就逼着自己吃。家里有亲友就是治疗肿瘤的专家,再加上王英自己掌握的信息,她现在表现得特别乐观。她说,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自己对此很有信心。

现在她最挂念的,还是她的“长征”。目前已经寻访到了30多位老英雄的事迹,她又新掌握了好几位老英雄的信息,他们分别在天津、海南、承德等地。说到这,王英爽朗的笑声又飘了起来:“得赶紧治好病,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更多文章

  • 浙江发生疫情和旱灾,礼部侍郎王英一来,大雨倾盆而下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王英,侍郎,朱棣,大学士,朱瞻基,太祖实录

    王英是明朝前期的一个知名官员,出生在金溪,于永乐二年时考中进士,被授予为庶吉士,后入文渊阁读书。朱棣看他思维缜密,行事谨慎,便让他和王直一起负责抄写机密文字,后又直接参与《太祖实录》的修撰,《太祖实录》完成后,他便因功被授予为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永乐二十年,朱棣发动第三次北征,作为侍读的王英也一同

  • 宋江不娶扈三娘,把她送给又矮又丑的王英,长大后才知道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扈三娘,王英,宋江,梁山好汉,林冲

    所以每次看到王英的时候,我都会想,凭什么这么一个又丑又矮的老男人,可以娶到扈三娘这么一个又漂亮又有性格的女人。同时也会感慨,为什么宋江不直接娶了扈三娘,明明他自己也没有老婆,而且对扈三娘也不是完全没有感觉的,直到后来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扈三娘可以说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的出彩人物了,她武

  • 王英龙代表:让企业深度参与研发过程 提升创新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海报新闻标签:王英龙,齐鲁工业大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济南报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一定要靠创新。”1月16日晚,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英龙代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探索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推进10家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王英龙说,在10家省级中心中,齐

  • 观点丨王英津: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具有强大生命力

    历史解密编辑:人大国发院标签:台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王英津

    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8月10日,国台办、国新办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白皮书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细化和展开,是未来指导和引领国家统一大业的纲领性文件。白皮书围绕着新时代的

  • 说一说水浒传中的矮脚虎王英算不算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王英,矮脚虎,扈三娘,燕顺,宋江

    有网友问我:矮脚虎王英算不算英雄?我被这个问题难为到了,因为这事儿真的一句话说不清。王英似乎与我提到的那几位算不得英雄的人,还真有点区别首先,王英确实是个渣男,本事不大,色胆包天,调戏妇女,丑态百出。他看上人家扈三娘,纯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那副长相本来就已经对不起观众,找个般配的女人过日子就不错了

  • 观点丨王英津: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香港经验

    历史解密编辑:人大国发院标签:王英津,台湾,香港,台湾地区,习近平,管治权

    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两岸关系研究主任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值此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梳理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总结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中所取得的历史经验,不仅能够坚定我们践行“一国两制”的信心,而且对于我们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具有重要的启示。概括起来,

  • 权威访谈|王英康: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大涌高质量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王英康,中山市委,大涌镇,红木,中山市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即日起,南方日报就中山各镇街、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敬请垂注。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指出“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奋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抢抓重大

  • 观点丨王英津:大陆日渐赢得国家统一的战略主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大国发院标签:王英津,两岸关系,台独,外交,主导权,台海

    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11月20日在庆祝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暨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近几年,在美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的“倒逼”下,大陆在反干

  • 梁山上的五位好色之徒,董平上榜,王英排第二,第一是他毫无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董平,王英,扈三娘,史进,鲁智深

    水泊梁山上聚集了很多英雄好汉,但是在这些人当中,有真英雄,也有假好汉。梁山这一百零八将来自江湖各个地方,他们性格不同,人品也不同,有正人君子,那是真正英雄,就想武松、鲁智深他们,都是十分受大家尊敬的,也是受大家喜欢的真英雄。但是在梁山上也有五位好色之徒,那都是谁呢?董平上榜,王英只排第二,第一是他毫

  • 王英:“我是记者,也是公益志愿者”!

    历史解密编辑:晓龙带你去旅行标签:王英,公益,公益活动,支教,呼和浩特晚报

    “这次呼和浩特疫情,很多新闻工作者都“被迫”居家办公,我也不例外。作为新闻人,即便是居家办公也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虽然居家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继续发现新闻线索,传递大众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与感人故事。”近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呼和浩特市民只能居家静默抗疫,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王英也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