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哥马利称三大战役是毛主席得意之笔,毛主席摇摇头:你说的不对

蒙哥马利称三大战役是毛主席得意之笔,毛主席摇摇头:你说的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昭情感世界 访问量:2163 更新时间:2023/12/4 15:43:40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北,华东战场上,三大战役接连落下帷幕,总歼敌154万人,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全国胜利指日可待。建国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受到了主席的亲切会见,蒙哥马利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主席摇摇头,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得意之笔是这三大战役,他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确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地位。土城县,是红军一渡赤水之地,在此之前,毛主席计划拿下土城等地,再北渡长江,一举摆脱敌人追剿,在土城侦察时,毛主席认为道路两边是山谷地带,适合打一个伏击战。之后,我军与敌人激战,战后,我军并没有取得较大战果,由于局势对红军不利,毛主席决定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此时,老蒋早已部署了重兵在长江南岸,防止红军北渡。毛主席判断,国民党兵力此时都在长江一带,那么,贵州遵义等地的兵力肯定空虚,可以再打回去,然后,部队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二渡赤水,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毙俘敌3000余人,为此,毛主席心情舒畅,写了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军回师贵州,再占遵义,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他连忙指挥部队遵义,娄山关一带支援,企图消灭红军,可是在红军的强大攻势下,五天时间内,我军接连攻占桐梓,娄山关,遵义。遵义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心急如焚,亲自飞赴重庆坐镇指挥,他命令国民党部队不惜一切向前推进,寻求与红军的决战,具体部署为:川军3个旅由桐梓向遵义地区进攻;第9军2个师由重庆向松坎、新站地区推进,第2纵队主力3个师进至仁怀、鲁班场地区,第3纵队4个旅进至大定(今大方)、黔西地区,第4纵队一部集结于金沙、土城等地,第1纵队4个师位于乌江南岸,策应其他纵队作战。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毛主席指挥红军应换守为攻,争取主动。随后,红九军团被安排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敌人东进,主力红军则由遵义地区西进自腊坎、长干山等地,寻求机会歼灭敌人的第二纵队。

不过由于敌人的防守缜密,红军未能获得战果,随后,红军退后一步,攻打鲁班场的守敌,蒋介石很高兴,以为红军主力来了,立刻派遣大部队前往鲁班场支援。随后,毛主席看到敌人动了,他立刻指挥部队调头,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进军,等到了茅台镇,红军稍微休整后,三渡赤水河。蒋介石很郁闷,红军并没有多少人,为什么他动用的多于红军10多倍的兵力,可是却依然没办法堵住红军呢?蒋介石决定不在重庆待了,他亲自飞到了贵阳督战。红军从茅台镇三渡赤水到川南,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因而立刻指挥部队紧急追赶,企图在古蔺地区围歼红军。毛主席决定将计就计,来一个诱敌深入的办法,他命令红一军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红九军团向长干山方向佯攻,诱敌北上,然后让主力部队突然折向东北南进,抢渡乌江。

经过一番辗转,红军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南进,逼近贵阳,贵阳只有敌人4个团的兵力,蒋介石十分惊慌,赶忙调福建的滇军前来“护驾”,这也在毛主席的计划之中,毛主席并未决定部队攻打贵阳,等附近滇军被调回贵阳后,毛主席立刻指挥部队直插云南。云南军阀龙云此时心惊胆战,他的部队都被调到了贵州,他以为红军要打昆明,连忙组织民团,将金沙江一带的部队调回来防守,毛主席实际上也并未决定攻打云南,他的真正用意是指挥部队抢渡金沙江,摆脱敌人。龙云将金沙江附近的部队调走,自然是对红军少了很大威胁,红军也能安然渡过金沙江,等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7天后,敌人才追了上来,那个时候,敌人只剩下望洋兴叹了。

红军抢渡金沙江,实际上就是四渡赤水的“收官之战”,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毛主席指挥部队北上,南进,四处征战,最终使得部队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长征组歌》,关于毛主席指挥部队四渡赤水,他写道: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从最后一句,我们就不难看出,萧华已经完全被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才华所折服了。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个评价,可谓是实至名归。

将红军从十多倍于自身兵力的包围圈中带出来,“四渡赤水”,成为了毛主席一生最得意的事。

更多文章

  • 拔都:率15万骑兵西征,能力比蒙哥、忽必烈还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忽必烈,西征,拔都,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拖雷

    1250年,拔都抽出大刀,处死成吉思汗的十几个孙子,术赤家族找回了自信,但蒙古帝国内部却出现了裂痕,彼此相互攻杀,这是成吉思汗所始料未及的。拔都,术赤嫡次子,也是影响欧亚历史进程的一代雄主。成吉思汗的孙子辈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拔都,即便是蒙哥、忽必烈等猛人,都要靠边站。1235年,拔都亲率15万蒙古

  • 蒙哥马利访华,杜聿明作陪,英国元帅:你的百万大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杜聿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周总理,志愿军,国民党,蒋介石

    1959年,杜聿明终于离开监狱,重获自由。杜聿明脚步轻快地穿过大街小巷,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组织让杜聿明考虑去留问题,杜聿明决定留在北京,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组织给杜聿明安排了一份文职工作,但是杜聿明主动要求到农村去参加劳动。杜聿明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一名官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自从1949年杜聿明被

  • 南宋曾大败蒙古铁骑,蒙哥真的是无能的蒙古大汗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蒙哥,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拔都,忽必烈,阿里不哥

    成吉思汗总共有8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兀鲁赤、兀鲁赤、察兀儿、术儿彻,这几个儿子中,成吉思汗最疼爱当属四子拖雷,所以,成吉思汗在生命最后一刻,80%军权交给四子拖雷,汗位交给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会做出这层安排,主要是窝阔台擅长统治、拖雷对于打仗更精通。然而,成吉思汗安排存在一定问题,这

  • 蒙哥马利的大败笔:阿纳姆战役,盟军空降兵遭受重创!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生活社标签:盟军,德军,隆美尔,皇家空军,装甲部队,阿纳姆战役,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二战盟军主帅,很少有比德军的曼施坦因和隆美尔名气更高的存在,即便盟军是战胜者。在西线战场上,主帅艾森豪威尔很少亲临战线,而英美的两大将,蒙哥马利和巴顿,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巴顿将军是进攻的小能手,但过于激进的战术也给盟军带来了不少损失。蒙哥马利的问题就更大了,虽然号称北非猎狐者,但蒙哥马利在西线战场上

  • 1960年,蒙哥马利问杜聿明:你的百万大军呢?杜指着陈毅:给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万鸣历史标签:陈毅,大军,元帅,将官,杜聿明,国民党,桌上游戏,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对杜聿明问道:“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杜聿明指了指坐在对面的陈毅元帅笑道:“都送给他了!”1945年,日军投降后,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强行占领了葫芦岛,并向兴城、锦州、山海关进军。妄想趁着我军和老蒋谈判期间,将整个东北强占下来。最终,在东北民主联军的

  • 蒙哥马利访华,发现中国人有3点可怕之处,告诫世界不要惹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中国,战争,军事,元帅,毛主席,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前言自古以来,中国就地大物博,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我国更是实力强大的国家,即便是周边的一些小国都会向我国示好,每年都会进贡,希望能够得到我国的庇护,可想而知,当时我国的实力有多么强大。当时我国领土也是极为广阔的,甚至比现在的还要大很多。不过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的更好肯定

  • 蒙哥马利让杨勇表演一下枪法

    历史解密编辑:简史档案馆标签:元帅,军区,毛主席,志愿军,司令部,中国军衔,杨勇(上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1958年,志愿军也正式从朝鲜撤回国内。回国后,杨勇立马前往中南海面见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志愿军的情况,毛主席也很是欣慰,对杨勇的工作表示了认可。不久后,毛主席再次亲自召见杨勇,这一次,毛主席可不是要听杨勇的汇报工作的,而是有一个新的任务:命令杨勇上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既然毛主

  • 蒙哥马利战胜了隆美尔,为何普遍认为蒙哥马利不如隆美尔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德军,盟军,隆美尔,装甲部队,乔丹·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一说到蒙哥马利,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他指挥的阿拉曼战役。在他与德国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直接对话中,蒙哥马利带领英国军队战胜了德意联军,成功扭转了北非的形势,而他也因此获得了“猎狐人”的称号。不过,由于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弹尽粮绝,因此也有不少人质疑蒙哥马利胜之不武。那么,我们首先来还原这场战役,看一

  • 贵由驾崩后经过拔都和蒙哥的一系列斗争汗位才最终转到拖雷系

    历史解密编辑:丹妮讲体育标签:贵由,拔都,拖雷,大汗,蒙哥汗,小说家,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窝阔台驾崩后,乃马真皇后篡夺蒙古控制权。实际上窝阔台死后,继任汗位的贵由是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死后,经过拔都和蒙哥汗的一系列斗争,汗位才最终回归到拖雷系。窝阔台之死嘉熙四年(1240年)阴历十一月,窝阔台汗驾崩,在位十三年,享年五十六岁。一般认为窝阔台的死与他无节制地饮酒密切相关。据说,窝阔台汗的兄长

  • 前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后,回国后竟直言:中国千万不可招惹?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隆美尔,二战,中国,周恩来

    “不要轻易招惹中国,中国很强”这是二战时英国著名的元帅蒙哥马利在上世纪60年代访问完中国后对世界发出的警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个在二战期间屡获奇功的优秀统帅,对着刚刚起步的中国得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大家好,这里是围炉话史。带你品历史,看世界。温一壶酒,促膝而坐,听我慢慢为您讲述。01蒙哥马利的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