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50年黄公望研究成果,珍贵手稿资料,一篇看完!

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50年黄公望研究成果,珍贵手稿资料,一篇看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民国画事 访问量:3539 更新时间:2024/1/18 8:52:07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画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也是“中国十大名画”中的唯二两件山水画代表,不断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灵感源泉。

2022年央视春晚上,以《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为灵感创作的歌舞作品《只此青绿》和《忆江南》

它们一青绿,一水墨,一展现宋代皇室的江山瑰丽,一描述元代文人的隐逸心境。

不同于《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十八岁少年成名,却如彗星陨落,《富春山居图》的画家黄公望年近半百才开画家生涯,80岁前后才完成这幅传世名作。

《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流落两地;黄公望中年出道,“咸鱼翻身”,这些传奇故事被当今的人们反复说道,但黄公望留给后世的遗产却远不只此,我们对他的认识,也不该仅限于此。

《剩山图》附黄公望像

活了大半辈子才成为画家,留下的真迹屈指可数,即便如此,黄公望也依旧比英年早逝的王希孟幸运得多。被身后的明代大家沈周、董其昌们追捧、研究,被清代的山水画家们热衷、模仿,让黄公望的大名和他的风格画意在画史上不断地流传。

如今,黄公望被认为是十四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山水画家之一,也是现代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书画鉴定家傅申就是黄公望研究领域的一位重要学者,其研究成果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傅申《黄公望研究》首次出版

近日,上海书画出版社将傅申多年来聚焦黄公望的研究著述结集成《黄公望研究》一书,集中体现了傅申五十年来的黄公望研究成果。

傅申很早就开始关注黄公望的课题,在博士期间,他最初拟定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元代黄公望研究》,只是在导师方闻的建议下改作他论。但此后傅申一直没有放弃对黄公望的研究,在几十年中持续关注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

傅申题黄庭坚《张大同卷》

“当时本以为‘黄公望’为本人之博士论文,然方闻博士后得山谷书《张大同卷》,嘱我改写黄庭坚,遂有此源,反正此两家都姓黄,而且书画都是我之兴趣。田洪属书遂及此,傅申老笔。”

在《黄公望研究》一书中,傅申围绕《富春山居图》《九珠峰翠图》等传世名作,以及遗佚的《秋山图》等画作,对作品的真伪与鉴赏、被收藏与流传、临仿与再现等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为我们揭示了黄公望及其作品在中国画史中的贡献与地位,也带读者更近距离地接触这位绘画史上的大师。

传世名画的真伪之辩

傅申的黄公望研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属就“无用师卷”和“子明卷”两卷《富春山居图》的真伪,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学者徐复观展开的论战。

通过四篇文章,傅申从书画本身、题跋、火烧等角度及其延伸问题和诸多细节,展现了一位鉴定学家如何宏观和微观地辨别作品的真伪。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和“子明卷”(下)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黄公望对后世的影响却远远不止于此。

他如何通过《富春山居图》和其他作品,影响了后世画家,特别是清初山水画家的作画风格;他的画作如何在后世流传、收藏和解读、模仿,这些都是颇为有趣的话题。

在《黄公望研究》一书中,傅申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向我们勾勒出一个后世再现的“黄公望”风格。

临仿之作与风格再现

黄公望作为画家的盛名,是从董其昌的极力推崇开始的: “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 ”(《画论》)

作为董其昌的后辈,以王时敏为代表的清初画家也都十分尊崇黄公望。

王时敏称自己 “于大痴画素有癖嗜” ,又说:“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惟子久神明变化,意味无穷!”

在清初画坛,王时敏也是公认学黄公望最好的画家。

王鉴推崇王时敏,说他得大痴三昧: “大痴一脉,吾娄烟客奉常(王时敏),深得三昧,意此外无人。”

恽南田更认为他是黄公望的再现: “先生于宋元诸家,无不研精兼善,尤于痴翁,称出蓝妙手。”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师法黄公望的清初画家们作画以立轴为主,所以黄公望的作品虽以《富春山居图》卷最为著名,但实际上被后世学习最多、产生最多影响的,却是他的画轴。

然而,黄公望留下的立轴真迹寥寥可数,要探寻其作品的真相,只能通过保存在后人笔墨中的黄公望画意。

得大痴“真传”的王时敏的一套画册,引起了傅申的注意。

那是如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小中现大册》(原题《董其昌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这是一套“缩临”的册页,因为古时没有照相,画家就把在朋友那里看的藏画缩小临摹成册页,方便随时携带,随时观摩,所以叫作“小中现大”。

王时敏《小中现大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中现大册》共22开,多数有董其昌题跋的对页。其中6开是临黄公望之作,在原作散佚后,它们为后人记录下了“黄公望画风”。

其中第八开,又名《陡壑密林图》,是文献记载中黄公望水墨立轴的代表作。王鉴曾在一幅画上题款说:“董文敏论子久画,设色者以《秋山图》为第一,淡墨者《陡壑密林图》以为杰作。”

王时敏《小中现大册》第八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又如第九开,也称《仿董源夏山图》,上有董其昌题跋:“黄子久临董北苑画二幅,一为《浮岚暖翠》,在嘉禾项玄度。一为《夏山图》,即此轴是也。子久学董元,又自有子久,可谓兼宋元之绝。”

王时敏《小中现大册》第九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山图》和《浮岚暖翠》都是黄公望仿董源画风的重要作品,而有关《浮岚暖翠》的面貌,则可以从《小中现大册》十六开和它的相关作品中寻觅。

王时敏《小中现大册》第十六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小中现大册》完成后,王时敏临黄公望的作品又被追随者们不断临仿、演绎,单单四王就留下了多个版本的《陡壑密林》《浮岚暖翠》等图。

由此,王时敏的临本成为黄公望画风的主要传播者,在画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成为后人追溯黄公望画风的重要依据。

消失画迹的传说和演绎

有的画遗佚了,有关它的故事却代代相传,并从故事中重新演绎出画作。比如上文提到的董其昌评“设色第一”的《秋山图》。

在传闻中,这是一幅梦幻般的画作。故事伊始,王时敏在董其昌的口中听说《秋山图》的存在,心向往之,于是拿着董其昌的介绍信不远千里去看画。

据说他见到《秋山图》时,“一展示间,骇心动目”,只见大痴企图在画中用蓝绿色调来写丛林、红叶,绮丽异常。王时敏一心想买下这幅画,却被再三拒绝。此后,王时敏也曾再次经过主人家门,却不再被允许看画,“请前途一过目,但三番不可得”,成为王时敏的一大憾事。

多年后,王时敏把这个故事说给王翚。王翚也心动不已,确定去寻找《秋山图》的下落。当时,“董仲伯弃世已久,藏图之家已更三世,奉常已阅沧桑五十年”,在王翚的不断打听之下,终于找到了此图。主人听说王翚要来看画,很是郑重,还邀请了王时敏和王鉴一同观画。

可当《秋山图》在王翚面前展开时,他失望了——这幅画看起来很是平常,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震撼。就连第二次见到此画的王时敏也觉得,它没有那么惊艳了。是《秋山图》变了吗?还是当年的故事只是一个梦呢?没有人能说清。

王翚把这一经历转述给好友恽寿平,恽寿平据此写下《记〈秋山图〉始末》一文,并在结语中写道:“奉常所观者岂梦邪?神物变化邪?抑尚埋藏邪?”真相难觅,惟记此文,为之一笑。

到了近代,这个故事流传至日本,被芥川龙之介演绎成小说《秋山图》,早已超越了艺术史的意义。

在傅申看来,这个故事颇有《桃花源记》的意趣,胜境出现一次之后就再难寻觅,成为传说。或许在四王和后人的心中,也将《秋山图》作为一个只可神往的艺术境界。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又为之添上自己的想象。

王通过各自的理解,创作了不同的《秋山图》,将这幅梦幻名画留在人们心中。

王原祁 《仿黄公望秋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傅申的研究,也让我们更加接近黄公望画迹的真面目。

傅申五十年著述结集

黄公望作品全解读

《黄公望研究》是傅申五十年黄公望研究著述的首次结集出版,经过重新整理、编排、配图,更完整地呈现傅申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

《富春山居图》《九珠峰翠图》《小中现大册》……黄公望传世名画与后人临仿之作全解读,带你重新认识黄公望其人其画。

珍贵手稿资料

首度影印公开

在《黄公望研究》一书中,还特别附录了傅申早年未刊的黄公望研究资料手稿,是这一珍贵文献的首次影印公开。通过这些手稿,我们看到一位学者对他所关注的课题孜孜不倦的累积和思考,也看到许多有关黄公望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

特别赠送《富春山居图》

“完美合璧卷”复制画

作为首发福利,读者可以得到随书附赠长达1米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完美合璧卷”大拉页一幅,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傅申钤印收藏证

限量发售

首发同期推出【特别版】,附限量傅申钤印收藏证一枚(两种版本随机发货)。

你可能还喜欢:

民国画事,专业艺术自媒体,

欢迎各艺术机构,展览拍卖联系合作

有任何问题 请扫码添加画事君微信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评论区,我们来聊聊艺术

更多文章

  • 赵孟頫难得一见的大字行书,送给大画家黄公望,这字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还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晋朝,画家,赵孟頫,黄公望,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

    书法“集大成者”一般指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人,至今为止,王羲之已无真迹传世,颜真卿寥寥几件作品还总被质疑是后人伪作,只有赵孟頫有不少书法真迹传世。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国内的真迹基本存于北京故宫和中国台北故宫,都享受“镇馆之宝”的待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赵孟頫行书、楷书字帖很多,其中以《胆巴碑》

  • 黄公望: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八十岁成一代宗师,余秋雨如此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公望,余秋雨,陶渊明,富春山居图,孔子,张三丰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农历八月十五(1269年9月12日),明月高悬,如水铺地,黄公望出生于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子游巷一户姓陆的贫苦人家。子游名言偃,孔子在鲁国开坛讲学,各国好学之士慕名而来,吴人言偃不远千里北上,成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个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人称“言子”。学成归来,子游便在家乡

  • 黄公望的人生,治愈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

  • 大痴:黄公望的人生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黄公望,倪瓒,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画家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

  • 黄公望 | 我只是想当个官,没想过当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画家,黄公望,赵孟頫,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评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黄公

  • 人生若觉无作为,请君读读黄公望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黄公望,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 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 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

  • 笑谈大明(二十一)朱亮祖是罗睺星转世,为击败陈友定请本尊下凡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朱亮祖,陈友定,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平定

    在明朝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朱元璋和他的开国元勋们都被故事的编撰者所神话,具有来自神话世界的各种背景。比如在小说《皇明英烈传》中,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被设置成奉玉帝诏令下凡的金童玉女,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则被设置成二十八宿和诸天星斗转世,以此来表示明朝和朱元璋的皇帝位符合"君权神授"的封建道德观。本章节讲的这位

  • 笑谈大明(三十一)陈友定难称元朝忠臣,其实他想做第二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定,朱元璋,元朝,元军,陈友谅,张士诚

    陈友定是朱元璋的军队在统一南方,征战福建和广东时遇到的地方军阀。他作为元朝的汉人将领,在讨伐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逐渐成为威震八闽的军阀。其占领的地盘包含福建全省,和部分广东地区,是南方的主要军阀力量之一。由于自始至终,陈友定都打着元朝的大旗,担任元朝在福建的官职,因此被历史上认为是元

  • 枭雄陈友定:与陈友谅无血缘关系,二者是死对头,为元朝“尽忠”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元朝,平定

    关于讲述大明开国的小说、评书《明英烈》,林林总总有十几二十种。其中,乔云斋先生著述的评书版《明英烈》里有十八路反王,分别是南汉王陈友谅、九江王陈友定、饶州王陈友福、广信王陈友信、江西王赵福盛、南洋王毛贵、登州双孝王薛凤皋、青州王田丰、庐州王左金弼、驰州王倪通、颍州王刘福通、任州王刘福寿、临江王周伯燕

  • 陈友定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元朝,明军,平定,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小说家

    元末,当朱元璋率兵讨伐陈友定的时候,陈友定举办了誓师大会,并且说诸将说:“各位深受元朝的恩典,现在朱元璋的大军来了,如果有不抵抗者,杀无赦!”元末,历史上有两个很相似的名字,陈友谅和陈友定,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亲戚关系?实际上这两人不仅不是亲戚,而且两人还是对头。陈友谅和陈友定,都生活元末的混乱局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