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

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109 更新时间:2023/12/27 13:00:33

导语:王翚,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乌目山人等,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也是“山派”的创人。

王翚

清代著名画家

被称为“清初画圣”

清初画坛正统派“四王”之一

在艺术上尤爱古人笔墨画风

《夏山烟雨图》

绘《康熙南巡图》,得山水清晖

明崇祯五年,王翚出生于苏州以北常熟附近的一个村庄。曾祖父王伯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和叔父王豢鳌俱为画家,尤擅长山水和花鸟画。

王翚15岁拜同邑画师张坷为师,学习山水。清顺治十年春,娄东王鉴游虞山,在钱谦益的拂水山庄见到19岁的王翚画扇,深为赞许,王翚即请执弟子礼。大约一年过后,王鉴的“染香庵”建成后,再游虞山,并招王翚往娄东。既而再引见王时敏,王翚遂又成王时敏弟子。

《晚梧秋影图》

这位年轻人的神悟力学使王时敏大为惊异,被安置在太仓西郊他的乡间别墅“西田”里,倾其家藏古画供王翚研习临摹,还以保护者身份将王翚引见给别的知名收藏家。于是得以纵观前人名迹数百种,画艺大进。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因慕王翚之名,请徐乾学致书聘王翚进京。后因纳兰性德亡故而返。康熙二十九年秋,宋骏业为绘《康熙南巡图》 与王原祁共商聘请王翚进京指导。王翚当年底抵京,次年即被命内直供奉南熏殿,并着手制作《康熙南巡图》。三十二年春,《南巡图》草稿成。五月皇太子赐“山水清晖”四字额。

《仙山楼观图》

康熙三十七年春,王翚南归乡里,潜心作画,画风更臻成熟。五十二年,刻《清晖赠言》成。康熙五十六年王翚卒于家,终年86岁。

王翚终其一生,始终是一名职业画家。他的画法精能、风格多样,对于传统的理解与掌握深入透彻,摹古的功力深厚,还能够做到师法大自然,并且受到了“以画为娱”的文人画思想影响,重视笔墨的抒情达意与格调高雅,作品属于“具有文人画气质的画工画”类型。

《仿王蒙山水》

从为古所束到适合自然

从画家个人艺术发展的全过程而言,惜鉴古人的经验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师古人的过程中渗入画家个人的经验,也就带有一定的创作意蕴。王翚确实成功地做到了这一步。

师古人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工于化”的过程才是画家进得去又出得来并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恽南田在其《南田论画》中记述了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正道出了这一过程:第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而未得游行自在”;第二临,“有弹丸脱手之势”;第三临,“与古人精神相洽,……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

《溪口白云图》

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历经十多年,同样临一图却有不同的结果,最后达到“与古人精神相洽”。所谓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可见那第三临所得的或许已是王 石谷自己的《富春山居图》了。

论研习古人,他比文人画家更能神形俱至,“几可乱真”;论画学的宽广度,他比“不学为人,自娱而已”,谨守“南宗”传统的文人画家更能兼收并蓄。

论画面的表现力,他总结出“龙脉” 的画面构成法,重视画面的置陈布势,比只侧重笔情墨趣的文人画家更注重画面的完整性与协调性;论绘画作品的受众面,他的山水画作品,同时满足了文人士大夫、遗民群体与普通百姓等不同阶层的审美喜好,远甚于所谓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文人画。

《仿李成秋山读书图》

结语:

职业画家的身份决定了王翚不可能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创作,因为购画者的好尚一定程度上把持着他的画笔。故此,王翚的艺术语言还略欠精纯,而其艺术个性也在他悠游沉醉于古代诸家画法的过程中打了折扣。

王翚为师友称道的画法精纯、画艺高超,成了他提升艺术高度的阻碍,过于精湛纯熟、却又略显刻露板结的笔墨技法,也影响了画作格调的营造与意蕴的发挥,这些都是王翚山水画艺术的瑕疵。然而,瑕不掩瑜,王翚这样摹占“几可乱真”,绘画创作“通吃南北”,影响波及整个清代画坛,又为后世赞誉、争论、评价、研究百年之久的画家,“画圣” 的称谓非他莫属。

更多文章

  • 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50年黄公望研究成果,珍贵手稿资料,一篇看完!

    历史解密编辑:民国画事标签:黄公望,黄公望研究,傅申,王时敏,王翚,秋山图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画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也是“中国十大名画”中的唯二两件山水画代表,不断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灵感源泉。2022年央视春晚上,以《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为灵感创作的歌舞作品《只此青绿》和《忆江南》它们一青绿,一水墨,一展现宋代皇室的江山瑰丽,一描述元代文人的

  • 赵孟頫难得一见的大字行书,送给大画家黄公望,这字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还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晋朝,画家,赵孟頫,黄公望,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

    书法“集大成者”一般指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人,至今为止,王羲之已无真迹传世,颜真卿寥寥几件作品还总被质疑是后人伪作,只有赵孟頫有不少书法真迹传世。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国内的真迹基本存于北京故宫和中国台北故宫,都享受“镇馆之宝”的待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赵孟頫行书、楷书字帖很多,其中以《胆巴碑》

  • 黄公望: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八十岁成一代宗师,余秋雨如此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公望,余秋雨,陶渊明,富春山居图,孔子,张三丰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农历八月十五(1269年9月12日),明月高悬,如水铺地,黄公望出生于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子游巷一户姓陆的贫苦人家。子游名言偃,孔子在鲁国开坛讲学,各国好学之士慕名而来,吴人言偃不远千里北上,成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个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人称“言子”。学成归来,子游便在家乡

  • 黄公望的人生,治愈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

  • 大痴:黄公望的人生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黄公望,倪瓒,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画家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

  • 黄公望 | 我只是想当个官,没想过当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画家,黄公望,赵孟頫,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评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黄公

  • 人生若觉无作为,请君读读黄公望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黄公望,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 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 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

  • 笑谈大明(二十一)朱亮祖是罗睺星转世,为击败陈友定请本尊下凡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朱亮祖,陈友定,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平定

    在明朝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朱元璋和他的开国元勋们都被故事的编撰者所神话,具有来自神话世界的各种背景。比如在小说《皇明英烈传》中,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被设置成奉玉帝诏令下凡的金童玉女,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则被设置成二十八宿和诸天星斗转世,以此来表示明朝和朱元璋的皇帝位符合"君权神授"的封建道德观。本章节讲的这位

  • 笑谈大明(三十一)陈友定难称元朝忠臣,其实他想做第二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定,朱元璋,元朝,元军,陈友谅,张士诚

    陈友定是朱元璋的军队在统一南方,征战福建和广东时遇到的地方军阀。他作为元朝的汉人将领,在讨伐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逐渐成为威震八闽的军阀。其占领的地盘包含福建全省,和部分广东地区,是南方的主要军阀力量之一。由于自始至终,陈友定都打着元朝的大旗,担任元朝在福建的官职,因此被历史上认为是元

  • 枭雄陈友定:与陈友谅无血缘关系,二者是死对头,为元朝“尽忠”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元朝,平定

    关于讲述大明开国的小说、评书《明英烈》,林林总总有十几二十种。其中,乔云斋先生著述的评书版《明英烈》里有十八路反王,分别是南汉王陈友谅、九江王陈友定、饶州王陈友福、广信王陈友信、江西王赵福盛、南洋王毛贵、登州双孝王薛凤皋、青州王田丰、庐州王左金弼、驰州王倪通、颍州王刘福通、任州王刘福寿、临江王周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