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直到常遇春来告状,朱元璋才明白,徐达为何故意2次放走元顺帝!

直到常遇春来告状,朱元璋才明白,徐达为何故意2次放走元顺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农民小阿蟹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4/1/22 3:27:48

元顺帝的逃脱,一直是个谜。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击溃张士诚,几乎把所有敌人都扫清了,只还剩下一个摇摇欲坠的元朝,一个只顾逃命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算不上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否则也不会把整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

1368年,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随即朱元璋派徐达北伐,剿灭残元。当年七月,徐达的北伐军到达河北通州,距离元朝国都仅一步之遥。此时的元顺帝还在大都城内,只要徐达一声令下,攻入元大都,生擒元顺帝,就将立下不世功勋。

然而吊诡的是,徐达偏偏按兵不动,在通州啥也不干,安安稳稳待了七天。七天之中,不知所措的元顺帝缓过神来,半夜打开健德门,逃往上都,片刻不敢耽搁。然后,徐达才指挥大军前行,杀死元朝监国淮王,名正言顺占领了大都。

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率大军兵临开平(元上都)城下,本可将元顺帝瓮中捉鳖,可是徐达却将包围圈故意漏一个口子。元顺帝似乎明白了徐达的意思,又从缺口跑了。

“大将军达之蹙元帝于开平也,缺其围一角,使逸去。常开平怒亡大功。”

徐达连续两次故意放走元顺帝,白白丢失了活捉元帝的大功劳,开平王常遇春急了,质问徐达。

徐达却不慌不忙地解释:

“是虽夷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

徐达认为,元帝虽不过一介夷狄,但好歹也曾经是我们的皇上,管理中原那么久。如果真的逮住他,老大朱元璋该怎么处理他?难道封一块地盘给他?还是把他杀了才甘心?我觉得两者都不好,还不如把他放了最好。

徐达云淡风轻,暴脾气的常遇春却很不认同,心中颇有些怨气,班师回朝后专门向朱元璋告发,说徐达故意放走了元顺帝。元顺帝作为前朝皇帝,徐达的这种行为似乎是在“通敌卖国”,这顶“帽子”扣得很大,很多人都认为徐达这次要倒大霉了。然而,“

及归报,上亦不罪。

”朱元璋得知后,只是点点头,并没有怪罪徐达。

由此可见,朱元璋和徐达在处理元顺帝的问题上,是早有默契的。《明史》记载了君臣二人关于元顺帝去向问题做过交流,朱元璋在汴梁的时候,徐达曾秘密向朱元璋请示:元顺帝若逃跑,要不要乘胜追击?朱元璋回答说:把他赶到塞外就行了。

《元史》里也有证据,朱元璋认为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勉强算是实现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鉴于此,因此封其为“顺帝”。在元朝那边,元顺帝被称为“元惠宗”。

朱元璋为何不不赶尽杀绝?这就体现出朱元璋聪明的政治头脑了。古代帝王对自己得来的政权都讲究“正统”二字,所谓正统,在古代多数都是以“禅让”的形式体现。不管是什么背景,只要是禅让的,都是合法的。不过对于直接起义的朱元璋来说,还是觉得自己的帝位得来的不正统,没有法理依据。

虽然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对象,但是对于元顺帝,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徐达还是把他当成“君”,毕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君臣观念还是很重的。如隋炀帝,同样是被推翻的对象,但当他被杀于扬州之后,造反的李渊窦建德等人都痛哭流涕,为其披麻戴孝;再如崇祯帝,是李自成推翻的对象,但李自成进京后还是厚葬了崇祯。

朱元璋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向天下宣扬君臣的理念,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弑君”之名是绝不能背上的。元顺帝一逃跑,相当于主动让出江山,朱元璋便可顺势宣扬“明兴元亡”,元朝灭亡,明朝兴起,是顺应天意、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说:“ 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其次,元朝虽失去中原,但在草原还有势力。元顺帝个人能力差,并且在中原长大,对草原陌生,蒙古王爷们必然不怎么服他,元顺帝多活一年,蒙古王爷就多一份头疼。如果杀了他,换一个厉害的上台就不好办了,不杀他也利于分散蒙古的有生力量。

(参考资料:《明史》、《智囊·上智部》等)

更多文章

  • 元朝皇帝除忽必烈和元顺帝外,其他来去匆匆,相亲相杀,过程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元顺帝,忽必烈,皇帝,元朝,帖木儿

    元史并不是蒙古史。元史只是蒙古史的一部分,指的是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到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为结束的本土中国史。即以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开始,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为止,元朝的时间长度只有97年。让人吃惊的是,这97年时间里,有24年属于忽必烈的统治时间;有36年属于元顺帝的统治时间,在剩

  • 真有轮回报应?有人说元顺帝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宋恭帝,元顺帝,宋太祖,宋太宗,后周世宗,忽必烈

    通过禅让改朝换代,却又残杀前朝君王的恶例始自南朝宋武帝刘裕。说起来,为登上帝位,残杀最多皇帝的人也是刘裕。刘裕为东晋猛臣、权臣时,就先后擒杀了伪楚桓玄、南燕慕容超、蜀国谯纵、后秦姚泓;等要篡位自立了,就杀晋安帝司马德宗,立晋恭帝司马德文继位。等司马德文禅位不足一年,又杀掉司马德文以去心头之患。刘裕在

  • 元朝末年的高深玩家,白天黑夜朝里朝外都得心应手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皇帝,元朝,末年,后宫,二战,元顺帝,朱由校,小说家,台湾清治时期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说起那些不务正业的皇帝,不免想起书画皇帝宋徽宗、诗歌皇帝南唐后主李煜,还有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但是和今天这位主角相比,他们只能算个“大师”玩家,而元顺帝才是真正的“王者”级玩家。那么他是有多能玩呢?让小编我一一道来。首先,不仅明朝末年的皇帝朱由校善于木匠之活

  • 朱棣的“生母不详”,那么元顺帝会不会是朱棣的亲生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元朝,宋恭帝,明朝

    朱元璋不会迷糊到这种程度,之所以闹这个传闻,还是跟,有关。在正史中,朱棣的“生母”就是马皇后,这就意味着,朱棣和哥哥朱标乃是“同母弟”。但实际上,朱棣究竟是尊马皇后为“嫡母”,还是就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这件事情是很难搞清楚的,朱棣于1402年进入南京后,被当时的一些文人留下笔墨,指责他篡改历史,连血

  • 朱棣是元顺帝之子是真的吗?为何有人执意兴风作浪?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皇位,朱允炆

    “朱棣是元顺帝之子”,这显然是一条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就有人执意兴风作浪。这个说法在《蒙古黄金史略》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认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元顺帝之妃弘吉剌氏,这个妃子在被朱元璋收纳之前已经怀有身孕,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民国时期已经被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学者证明是错误的,朱棣不可能是弘吉剌氏

  • 拥有鲁班情结的元顺帝:皇帝里的杰出木工设计师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元顺帝,鲁班,元朝,朱元璋,皇帝,明朝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木匠皇帝,大家自然会想到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殊不知,在其之前的元朝,有一位相同职业者比他还要厉害。由于其在木工和建筑方面才能过于杰出,从而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他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今天的人们来到售楼处看楼盘的时候,往往会被预售处摆放的精美沙盘和惟妙惟肖的建筑模型所吸引,惊

  •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吗?他的出身为何总是遭到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遗腹子,马皇后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攻破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带着残部北逃,元朝结束了对汉民近百年的统治历史。因为逃得太仓促,加上后宫太庞大,所以元顺帝留下了大量的后宫佳丽,结果“便宜了”朱元璋。这其中有个叫格呼勒德的弘吉剌美女,被送到朱元璋的面前。弘吉剌部是蒙古草原上一个盛产美女的部落,成吉思汗的母亲和

  • 据说元顺帝才是朱棣的亲生父亲,而不是朱元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棣,朱元璋,元顺帝,马皇后

    朱棣在黄袍加身后,大规模纂改洪武、建文两朝的历史档案,希望能为自己的即位找到合理合法的依据,没想到这一篡改,给历史留下了好多未解之谜,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朱棣的身世之谜。关于这个问题,几百年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使本来明明白白的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在元朝末期,天下四处起义,两仗打完了,元朝的江山

  • 大元王朝的末世君王,“鲁班天子”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元朝,皇帝,元顺帝,忽必烈,朱元璋,小说家,大元王朝,鲁班天子,金庸笔下角色

    王朝兴衰更替,潮起潮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永恒不变的,封建王朝的覆灭是逃不掉的铁律。当一个王朝从历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场时,它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狼狈与不堪,有遗憾,有悲哀,有不幸,而备受谴责的第一责任人都会是末世君王。但在所有的王朝亡国之君中,却有两个末世君王很是值得同情,一个是崇祯,一个就是元

  • 前有婶母、权臣当道,后有皇后乱朝,元顺帝步步为营却已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伯颜,皇帝,明宗,元顺帝,小说家,皇后乱朝

    元朝国祚98年,传5世11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末代皇帝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在位36年。身为末代皇帝,元顺帝常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昏君,可从某种角度来说,用“昏君”来评价元顺帝这个人并不公允,从登基的那天起,他能够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势单力薄却能够在混沌的权位之争中,据守帝位36年纹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