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哥马利问毛泽东:谁是你的继承人?主席:毫无疑问是刘少奇

蒙哥马利问毛泽东:谁是你的继承人?主席:毫无疑问是刘少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说观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4/1/15 17:37:26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方面的杰出指挥官之一。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的蒙哥马利。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担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

而真正让蒙哥马利成为“二战名将”的,是他在北非时期与德国的作战。他在出任英格兰东南区司令官之后,来到了北非战场成功遏制住了德国纳粹势力疯狂的进攻。接下来要面对的对手,是有“沙漠之狐”美誉的德国将领隆美尔。

他在北非战场不仅打败了隆美尔,还将不可一世的德国纳粹势力赶出了埃及。后来,他更是率领盟军攻占了西西里岛。然而真正让他夺得英国陆军元帅位置的,却是诺曼底登陆战。这场战争由他指挥,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之后,他正式晋升为英国陆军元帅。北约成立之后,他又成为了北约最高司令部的副司令。而这位满身荣耀的欧洲指挥官。却几次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受到了泽东的几次接见,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戎马半生,英国元帅的中国之旅

蒙哥马利在1958年71岁时退出现役。退休后,蒙哥马利对国际政治、经济化等问题,发生了兴趣。

1959年,退休一年后,72岁的蒙哥马利前往苏联进行访问,当他在莫斯科红场漫步时。在与苏联领导人的谈话中,提到了这个拥有大量人口潜力的国家。他意识到,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个未来会拥有十亿人口的国家,对于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世界和平,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而,他产生了访问中国的念头。

不过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他曾在去年才刚出版的回忆录中,毫不掩饰地攻击中国。所以他对于访问中国,还是心存顾忌的。不过毛泽东并没有计较这么多,得知他本人申请访问之后,毛泽东则表示欢迎。

一年后,1960年的5月,蒙哥马利元帅踏上新中国的土地,这次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来到这个古老又神奇的文明国度。

1960年5月,蒙哥马利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在这次访问中,他先后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见了面,“听” 他们谈了许多关于这个国家的情况....

而他最想见的,也是最感兴趣的人,就是毛泽东。

在与毛泽东谈话之后,蒙哥马利回到了英国。6月12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全文刊载了蒙哥马利谈访华观感的第一篇文章,题为《我同毛的会谈》

蒙哥马利在文章中,就此次访华详细地做出了介绍,让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了解到了中国的情况。蒙哥马利先是回忆起三十多年前来到中国时的景象。

那时候的中国,对外被侵略,对内被封建主义压迫。不可避免的革命浪潮席卷中国,而其中脱颖而出的,正是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蒙哥马利在文章中十分称赞毛泽东,说他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非常有才智的人。

“他处理问题很讲究实际,对西方的理解是令人惊叹的,有些了解甚至更甚于我们自己,他对一些政界领袖的看法,是十分准确且符合客观实际的。”

他认为,干部与人民的关系是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进行了概括,结合到中国的具体问题来说,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会要求大大小小的干部,无论官职多高,都要到基层工作一个月,保持与人民的联系,获取人民的信任。我同他谈到了中国的扩张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势。

他总是笑笑地回答我,中国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建设自己的国家,从而不会对外侵略。就这点而言,中国是显得与众不同的,它没有我们国家长期殖民的历史,不从被殖民者身上吸取养分。

然而勤劳的中国人民,对于他们所进行的工作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说,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的这份民族自豪感,是不同于他人的。

1960年5月的这次访华,给蒙哥马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对这片土地的人民发出了惊叹。

在与毛泽东简短的谈话中,更使他对这位领导着数亿人民的“主席”肃然起敬。令蒙哥马利遗憾的是,这次访华行程,只有短短五天时间,他虽然与高层进行了对话,但是真正的中国,他感觉只见到了冰山一角。

二:蒙哥马利的第二次访华,二十天的中国之旅

于是蒙哥马利再次向中国提出访问,于1961年9月5日由香港到广州,再次访问中国,9月26日,由广州经香港返英。这次,蒙哥马利打算待上个二十天。

蒙哥马利此次前来,以私人名义访华,其实是受到英国政府授意的。以他陆军元帅在英国的分量,一则可以向中国表示英国政府对华关系的重视,二则可以让蒙哥马利将中英之间的沟通渠道打通,可以更好的观察中国,已作出相对应的政策安排。而蒙哥马利非政治身份访问,则可以不刺激到美国和中国台湾的紧张情绪。

对于蒙哥马利这一要求,周恩来同意了,他命令外交部做出计划,安排蒙哥马利于9月6日到达北京,由陈毅副总理负责接见。三天后,将访问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等几个重要城市与地区。待到回北京后之后,由周总理接着谈,届时再同毛泽东见面。

9月7日晚,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蒙哥马利的再次访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陈毅副总理首先做了一次讲话,他强调,蒙哥马利上次访华后返回英国,就在中国所看到一切都进行了客观与公正的评价,中国政府是高度赞扬的。

而且蒙哥马利还指出了一个中国原则,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美国应该从台湾撤出武装力量。中国政府对于敢于说真话的人,是表示敬佩的。

宴会结束后,周恩来找到了熊向晖,并要求他以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名义,陪同蒙哥马利进行对中国各地的考察与访问。

并且在这期间,要帮助蒙哥马利从本质上认识中国的真实面貌,以及中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周恩来知道,蒙哥马利的这次访华与上次不同,他这次前来,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名义,多多少少,是带点政治意义的。比如说帮助欧洲势力来当个前哨战,了解中国人的具体情况,打打口风回去。所以,周恩来对蒙哥马利的这次来访,是高度重视的。

9月9日,蒙哥马利刚吃完准备好的中式早餐,便乘着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专机,飞往了延安。由于蒙哥马利身份的特殊性,许多地方是不允许他随意进出的。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蒙哥马利还是努力想把中国看个遍。

到达延安之后,蒙哥马利来到街边的小吃摊上,他询问了用棍子串起来的油饼,这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小贩通过翻译回答他:五分钱一个,一个三两重。蒙哥马利仔细核算了一下:这价格不贵。

从市场上回去的时候,还途经了一个浴室,蒙哥马利听说此时的中国正在闹饥荒,于是好奇地走进了浴室,他盯着浴室中的每个人裸体看。本在浴室中洗澡的人们,看见一个蓝眼睛的外国人突然闯进来,神色都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害羞的感觉。看完延安的澡堂之后,蒙哥马利对随行翻译人员说道:“说中国闹饥荒是无稽之谈,这里的每一个人,肌肉都非常的好,丝毫看不出有饥饿的痕迹。”

蒙哥马利在洛阳参观的时候,曾经来到了著名的洛阳拖拉机制造厂。他观看了“东方红”履带拖拉机的组装全过程,在厂领导和工程师的帮助下,他坐上了一台拖拉机开始驾驶。只见他很熟练地操作了起来,这大概是因为这东西的结构和坦克差不多。身为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自然对履带机器非常的熟悉。

蒙哥马利本人是个晚婚的典型。38岁之前,对异性从来不感兴趣,所认识的女人寥寥无几,同事们开他的玩笑说,军队就是他的妻子。他39岁恋爱结婚,妻子是一位军人的遗孀,在婚后他们一直形影不离,直至妻子在他的怀里去世。此后,蒙哥马利一直孤身一人直至生命的结束。他的婚姻是严肃的,也是美好的,令人佩服的。

所以来到中国之后,蒙哥马利对中国的婚姻形式与具体情况也非常的感兴趣,他想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结婚的。来到中国之前,他听说中国结婚是由那种被人称作“媒婆”的大龄女性来进行撮合。或者是分配夫妻的事情,比如指腹为婚,和娃娃亲。

他对随从人员说:“让我看看嘛,中国人的婚姻是不是和我一样稳固。”

当他向中国人提出上述问题时,中国人都笑了,竟对他说:“你可以自己去他走访过一两个新婚不久的家庭, 看上去都是和睦的幸福的。”

蒙哥马利想看看婚姻登记处。来到一个街道的婚姻登记处,他向一个主管结婚登记的官员问起,那位穿蓝色中山装的官员告诉他:“这很简单, 一男一女来登记,我们问清情况,只要合乎《婚姻法》就给他们登记。”

过不多久,蒙哥马利就亲眼见证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登记过程,他表示:“令人惊叹,只要双方愿意就能结婚,在这方面,毛主席高明得多。中国人在婚姻上,是自由的,我的那些同僚要是知道了,应该会羞愧地低下头去。”他觉得中国人的婚姻比英国人的婚姻简单多了。

蒙哥马利还没从惊叹中回过神来,那位穿着蓝色中山装的官员又告诉他:“我们这里没人离婚。”

“你们的离婚率等于零吗?”

“不是不是,离婚的很少,一般只结一次婚, 如果发生婚变,那是很大的变故了。”“只结一次婚?一次?”

“一般是这样。”

蒙哥马利笑了,说:“这倒和我很相像。”

三:令人惊讶的支持率,蒙哥马利的“抽样调查”。

蒙哥马利去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所到之处,他注意到,人们在聊天或者探讨问题的时候,总会说道一个口头禅:“毛主席说:……”

他在访问洛阳拖拉机厂时,一位负责人说:“毛主席说,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他在访问一个医疗部门时,医生说:“我们是在照毛主席说的做,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他走到哪里,人们在向他介绍自己所取得的工作成就时,总会加上一句:“我们是在毛主席的指引下取得这些成就的。”

于是,蒙哥马利在一次访问中这样问道:“如果你是毛主席 ,你对你们公社有什么想法?你将采取怎样的变革和改进?”听话的人一下子被震呆在那里,好一阵子回不过神来。

年轻的公社社长随即说:“元帅先生, 我不能设想我是毛主席,所以,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全屋子的人都笑了。

然而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蒙哥马利深知领袖权威的重要性,他认为,领袖人物的言行必须产生有效的影响,至于他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的个性一感情“白热”的能力,也就是说,领袖人物的内心,要燃烧着激情之焰,要有抓住人心的吸引力。

毛泽东的吸引力他已略知一二,其他领导人的呢?比如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呢?

有一次蒙哥马利在郑州时曾下榻宾馆,他问几个女服务员许多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比如工资多少,休息几天之类的话题,女服务员觉得这个洋老头很和蔼,也乐于回答。

忽然,他提了一个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的领导人当中,你最拥护谁?最听谁的指挥?”

“毛主席!”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答道 。

蒙哥马利看得出,几个人的回答是由衷的,不是别人强迫,也不是因为什么压力。

“除了毛主席之外,你们还听谁的?”

“刘少奇、周恩来。”

在天津附近的杨村某步兵师参观,看完新兵打靶,他同战士们进行了简单的交谈:问战士为什么来 当兵,问部队生活怎么样?等到战土觉得这位英国元帅并不可怕之后,他又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的领袖当中,你最听谁的命令?你最拥护谁?”

“毛主席!”异口同声,不容置疑。

“除了毛主席以外,你们还最拥护谁?还最听谁的指挥?”

战士们你看我,我看你,迟疑了好阵子, 有的说是朱德,有的说是刘少奇,有的说是周恩来。

蒙哥马利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上,此后他跑过许多小城镇,乡村,不厌其烦地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他得到的答案却是一致的:毛泽东!

他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在这个国家里,威望最高、能指挥所有人的人只有一个毛泽东。

这使得蒙哥马利不得不佩服他。在西方世界里,总统绝对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威望,而在法国,拥有八十票选率的戴高乐已经是人间奇迹了,而在中国,毛泽东的支持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四:蒙哥马利问毛泽东:谁你是你的继承人?主席:毫无疑问是刘少奇

9月22日蒙哥马利被告知:毛泽东准备在23日在武汉同他会面。

武汉是蒙哥马利参观,访问十来个城市的最后一站。而且他前天下午才离开那里。那时在武汉,他急于要返回北京,因而在19日抵汉时,只对武钢、长江大桥、武汉大学做了短暂的访问,就匆匆离开了。在武汉蒙哥马利还见到了湖北省省长张体学,这是他走了大半个中国见到了第一位省长,因为蒙哥马利在各地访问均是副省长接待....

此时此刻,蒙哥马利是非常激动和兴奋的,他曾自言自语说:“行!真有意思,前天刚从武汉飞回北京,明天又要从北京飞回武汉。”

蒙哥马利此次来华想见到毛泽东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只可惜,当他刚来北京时,毛泽东正在南方视察,蒙哥马利于19日到达武汉时,毛泽东还在长沙,不想当蒙哥马利匆匆离开武汉回北京时,毛泽东又到了武汉。

23日中午,蒙哥马利在李达上将等陪同下,从北京坐专机抵达武汉,住在汉口胜利饭店。

蒙哥马利休息片刻后,有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

蒙哥马利虽已年过古稀,但仍保持着种军人的作风和英国卫士的派头,晚上6时半,蒙哥马利来到了风光秀丽的东湖,这里是毛泽东主席每次来武汉必住的地方。

在东湖宾馆的红色地毯上,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手握在了一起。“How are your”毛泽东用英语向蒙哥马利问好。毛泽东晚年坚持学习英语派到了用场。

蒙哥马利听到毛泽东用英语向自己问好,感受到非常亲切,可惜自己不会汉语。毛泽东在东湖会见他,并共进晚餐。席间,两位老人举杯,互祝健康。他们两人平时都是很少喝酒的,此时却喝起了葡萄酒。

为了此次见面与毛泽东的会面,蒙哥马利私下里也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他曾专门研究过毛泽东的著作。其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蒙哥马利作为一个西方的军事元帅,对这句话自然是没有中国军人那么明确其中的含义。于是他就这句话向毛泽东当面请教:“主席先生,您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吗?”

蒙哥马利觉得这句话里面,带着军人专政的味道,他蒙哥马利同时也知道,相比于军人,毛泽东更像个诗人,他天马行空具有诗人的气质

毛泽东耐心解释给他听:“革命不能没有战斗,也不是请客吃饭,战争就会流血,当然需要枪杆子!”

两位老人很快谈起了生死问题,毛泽东问,元帅阁下,您今年多大了?

“74了”

“元帅是特别人物,相信能够活到一百岁再去见上帝。

“我不能了,我只有一个五年计划了。”

“到了元帅这个年纪,我也要去见上帝了。”

“哦,对了,我的上帝是马克思。”生死面前,毛泽东幽默的说道。

蒙哥马利说:“现在中国更需要你,我想马克思可以再等一等。”

蒙哥马利一直对中国未来的继承人非常感兴趣,他乘机对毛泽东说道:“我退休之后访问了许多国家,各国领导人都对他们自己的继承人讳莫如深,都很不愿意提及这个问题,比如戴高乐、麦克米伦等人。”主席,“您现在是否已经明确了,你的继承人是谁呢?”

毛泽东听后,毫不犹豫地说:“ 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他就是主席。”

结语:

两人结束会谈之后,不久,蒙哥马利乘坐飞机返回了英国。这两次访华经历,使得蒙哥马利对中国的印象做出了全新的改观,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与“抽样调查”后的结果,在英国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宣传,在他所撰写的回忆录中,还特别地提到了自己在中国的这段短暂时光:“我在中国见识了到了什么叫做军民相融,平时是农民,打仗是军人。”

他们之间相处融洽,包括领袖与人民,在中国,他们对毛泽东的支持率是百分之百。这不是危言耸听,试问哪个西方国家能做到呢?亲自去了中国,我才知道麦克阿瑟为什么会输掉朝鲜战争。

在一支这样的军队面前,任何现代化武器都会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一切反动派势力都是纸老虎!”拥有这样的敌人,是不明智的选择。封堵这样的“大国”,更是愚蠢的行为。蒙哥马利当时的一番言论,在英国乃至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使得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正视中国这个“对手”。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这盛世,如您所愿!

更多文章

  • 诺曼底登陆的难点在哪里?让德军相信这是佯攻,给蒙哥马利找替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德军,诺曼底登陆,苏军,隆美尔

    百万大军,一夜之间出现在法国大陆。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吗?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二战欧洲战场,在苏德战争中,陷入了胶着状态。苏军为拖住德军,伤痕累累,不仅损失了上百万人,还被俘虏了100多万大军。平民就更惨了,死伤无数。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却在那儿看戏,一直不肯开辟第二战场。按照丘吉尔的

  • 钓鱼城之战历史真相:并没有打死蒙哥汗,也没有拯救中东和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帅哥节操掉下来了标签:拔都,西征,蒙哥汗,旭烈兀,蒙古帝国,蒙古骑兵,钓鱼城之战

    首先为什么蒙古帝国的大汗死了欧洲和中东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南宋还是被蒙古征服?蒙古的回回砲再则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蒙军怎么还仍然攻打西夏呢。这句话足以证明“蒙古大汗不死蒙古停止行军”这个说法不成立。接着捋一下几次蒙古西征。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长子西征拔都才停止继续西征,剩下欧洲才得以幸免。

  • 元朝、安南之战:蒙哥、忽必烈三次征讨,为何没能征服?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忽必烈,元朝,蒙哥,元军

    蒙古在崛起之后,开始征战欧亚大陆,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大理、南宋等政权。可是蒙哥、忽必烈在位时期,在面对一个小国时却吃亏了,他们先后三次对安南用兵,结果损兵折将!安南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那么元朝为何三次征讨都没能征服呢?一、蒙哥的首次征讨1253年,蒙

  • 蒙古帝国蒙哥朝第一“悍王”——八王爷拔绰

    历史解密编辑:俊丽白沙标签:蒙哥,蒙古帝国,拔都,贵由,阿里不哥,忽必烈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孛儿只斤·拨绰,生于约1220年卒于1267年,又译不者克、哈必赤。祖父成吉思汗,父亲为睿宗拖雷,母亲为乃马真氏。长子薛必烈杰儿,睿宗托雷育十一子,拔绰排行第八子庶出,拔绰自小就亲近大哥蒙哥和四哥忽必烈跟随他们习武学文十分骁

  • 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如何从战场上的黄金搭档,走向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亚历山大,丘吉尔,隆美尔,巴克,阿拉曼

    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是二战期间,英国最为出名的两位将领,敦刻尔克大撤退、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这些重要的战役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这样一对名将却从战争中惺惺相惜的黄金搭档,变成了日后针锋相对的政治对手。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海滩上,同为师长的蒙哥马利极力推荐亚历山大担当重任。敦刻尔克撤退一直成为战争史

  • 蒙古征南宋的钓鱼城之战,蒙军如何损失惨重?蒙哥如何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蒙军,宋军,钓鱼城,蒙哥汗,忽必烈,小说家,蒙古骑兵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

  • 钓鱼城之战蒙哥战死,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仅仅因为一个叫王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坚,蒙哥,钓鱼城,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如果蒙古没有分裂,当时的欧洲或许就是蒙古人的牧场,甚至整个世界都会被瑟瑟发抖,但是最终拯救了欧洲,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人,竟然是一个叫作王坚的人。蒙古的缔造者成吉思汗,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如果他一直活着,蒙古的这个一代天骄说不定真的可以把整个世界变成他蒙古的牧场,但是结局却不一样,

  • 英军元帅蒙哥马利:毛泽东是没有军衔的大元帅,行走的思想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军衔,延安,诗人,毛泽东,大元帅,毛主席,书法家,科学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陆军元帅,1958年退休,思考自己的一生,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这时候他想到了毛泽东。于是提出了访问中国,采访毛主席的申请,没想到,很快得到了中方的同意。1960年5月27日,蒙哥马利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两人微笑着握手时,毛主席说:“How are you!”蒙哥马利后来回

  • 蒙哥马利两次访问中国,得出结论:东方把握未来世界和平枢纽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中国,隆美尔,希特勒,战争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是一位英国的元帅,曾经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两次到访中国,他的到访让他看到虽然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与西方的文化精神天差地别,但是中西方的发展并不相对,中国能够积极的对待国际关系,而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不理解和以偏概全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蒙哥马利的生平蒙哥马利从士兵开始在一场场战役中,凭

  • 1961年,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谈话中询问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军衔,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军事,元帅

    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谈话中他询问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主席回答说:“他们要给我军衔,我不要。”对于一个军事统帅不要军衔,蒙哥马利觉得很难理解,他问:“主席不想当元帅吗?”主席回答的非常干脆:“帅将校统统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