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临终前为何大喊“杀贼、杀贼”?原因让人心酸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临终前为何大喊“杀贼、杀贼”?原因让人心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3/12/28 8:48:24

辛弃疾,字幼安,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我们所熟知的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但我们所不知的,他还是一位抗金英雄。辛弃疾到底有怎样的传奇人生,烂柯人君带领大家走进辛弃疾的一生。

一、意气风发、英雄少年

辛弃疾出生之时,距离北宋的靖康之耻(1127年)已经13年,他的家乡已经成为沦陷区。他的祖父叫辛赞,是对辛弃疾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他虽然被俘虏,在金做官,但是他始终挂念着故国,他从小用“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教导子孙,辛弃疾在他影响下,从小树立了推翻女真人在中原的统治,恢复大宋故地的理想。

北望故土(选自纪录片《南宋》)

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开始,金主完颜亮开始准备大规模的攻打南宋。在占领区横征暴敛,大肆掠夺,激起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叫耿京。

1162年,时年22岁的辛弃疾在家乡集结了两千多号人马,扛起了反金起义的大旗。为了团结起义力量,他主动率众投靠耿京。加入起义军之后,他不但深谋远虑,策划起义军的发展。而且,他更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义军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老来回忆自己的青年岁月时,写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以及“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一个少年英雄的杀爽英姿与豪情壮志在我们面前展露无疑。

辛弃疾在经营起义军时,为壮大势力接纳了不知其底细的僧人义端一伙义军,但义端和尚心怀叵测,并非真心抗金。加入义军不久后便窃取耿京印信逃走降金。耿京知道后十分生气,想要杀死辛弃疾。辛于是主动请缨,追杀义端,以求将功补过。辛弃疾便率众闯入金营,当场诛杀义端。

铁马金戈的辛弃疾

之后,辛弃疾劝说耿京以国家大事为念,主动归附南宋朝廷,归附朝廷之后,辛弃疾被耿京委派前往建康会见高宗皇帝,起义军将领都被授予官职。但他在返回起义军途中,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所杀,义军被解散的噩耗,他在与诸将商议之后,亲自带50名勇士闯入金营,擒获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率义军余部南归。(事见宋洪迈《稼轩记》)

青年的辛弃疾绝对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他的英雄壮举震惊了南北各地,可谓是少年英雄,名动天下。

(少年辛弃疾画像)

二、为官数年,政绩卓著

辛弃疾南渡之后,便积极地向朝廷提出抗金的建议。此时正好高宗退位,主战的孝宗即位,重用张浚,试图对金反击。但是朝廷不采用辛的建议,进攻敌人兵力空虚,民心可用的山东,而是坚持从敌人重兵防守的关陕、河南一带用兵,加上所用将领的志大才疏,宋军在符离惨遭失败。

宋孝宗赵昚画像

此战失败之后,朝野上下受到失败的气氛渲染,主和派又在南宋朝廷里占据了主导地位。辛弃疾在经过仔细的反思之后,认为符离之败并不是用兵的失败,而是战略与战术的失败。他于是潜心写了一篇如何与金人作战,恢复故土的文章《美芹十论》,但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在抗金人士中引发很大反响。之后,他又陆续上书,但均无下文。

同时,由于对金作战停止,他只好把注意力转移到政事上来,并在讨平茶商军一事中再次展示了才能。由于茶叶获利空间大,南宋立国后,继续执行茶引法,即茶叶由官府统销,禁止私人从事茶叶经营销售。所以大量的非法茶商聚集起来,结成非法武装,进行谋利活动,茶商军壮大后在各地活动,大败官军,社会秩序动荡。辛弃疾自告奋勇,前往平叛,他就任后亲自挑选将士,认真练兵,对茶商军打压同时利诱,很快就平定了此次叛乱。他在此次事件中展露了超凡的才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成为一方大员。

辛弃疾塑像(湖南长沙)

此后数年,辛弃疾转任各地,先后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都充任要职,政绩显著,颇有作为。

三、老来失意,壮志难酬

辛弃疾在南渡之后展现了极大的政治才能,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但同时也招致了很多人的嫉妒与陷害,终使他晚年不豫,十分凄凉,先后两次被罢官。

究其原因,辛弃疾被罢官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他在南渡后屡次向朝廷提出北伐的建议,引起了主和派大臣的极度反感,而且由于持论太正,直言批判主战派大臣张浚、允文等人的政策,致使他四面树敌。

第二,辛弃疾由于是从金国地盘归附的北人,而南宋朝廷中向来有歧视北人的传统。

第三,辛弃疾作为一名词人,经常把不满、发牢骚的情绪写入词中,这些词句被小人利用,进谏于皇帝,久而久之引发皇帝的反感。如《摸鱼儿》“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可谓是让孝宗对他的好感一落千丈。

辛弃疾晚年,人生又赢得一次转机。宁宗时,蒙古在北部草原崛起,金朝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宰相韩侂胄借此机会北伐,建立功业,重新召辛弃疾出山,加官进爵。但是,朝廷只是想借用他抗金元老的身份收买人心,既不重用他,也不采用他的建议。

(醉里挑灯看剑)

果然,只会纸上谈兵的韩侂胄轻率出兵,史称“开禧北伐”,最终惨败而归。朝廷此时才想起辛弃疾,诏他入京讨论议和之事,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心灰意冷,不久后溘然长辞,据说他死前还大喊“杀贼、杀贼!”

文史君说:

辛弃疾的一生可谓是少年得意,但老来壮志难酬。暮年来临,生平的理想仍远在天际,年轻时的快意也纷纷离他而去。正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此时的辛弃疾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留给各位看官好好回味。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参考文献:

辛更儒:《辛弃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辛弃疾著,邓广铭编:《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辛弃疾南宋张浚豪放派义军

更多文章

  • 率50人活捉叛将,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晚年用一首词讽刺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标签:辛弃疾,叛将,赵构,金国

    公元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军南征。尽管此时已经是北宋灭亡后的第三十四年,但中国北方依然有许多仁人志士,满怀着驱逐鞑虏的雄心壮志。趁着完颜亮南征的时候,许多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在当时的山东,有一支军队非常强大,其领导者是一个叫耿京的人。他本人虽然不太出名,但他手下有一个人家喻户晓,此人名叫辛弃疾。

  • 苏轼离世76年后,辛弃疾路过赤壁写下此词,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苏轼,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念奴娇,宋词

    辛弃疾比苏轼晚出生103年,同为宋代顶级词人,两人所处的年代虽不同,但经历却差不多。他们的起点都很高,苏轼21岁靠文采名扬京城,而辛弃疾也是20岁出头扬名沙场。可是过了高光时刻后,他们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去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辛弃疾罢官赋闲了半生,临死前仍喊着“杀贼”。公元11

  • 王安石、辛弃疾、李清照……六首温暖入心的诗词,把日子过成诗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范晔,诗词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人生于世,难免艰辛苦难。回首往来萧瑟处,总有温暖存于心。或友情,或爱情,或亲情,或乡情,令人每每回想,忍不住心生暖意。六首温暖入心的诗词,把日子过成诗。相聚的温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杜耒《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

  • 你绝对想不到,辛弃疾的人生有多么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辛弃疾,金人,金兵,张安国,北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整首词里都透露出一种壮士欲杀敌建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却被环境和局势所迫,报国无门,到最后英

  • 辛弃疾5首鹧鸪天温婉无限。学其步韵5首,风流雅致,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秋云,李白,苏轼,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杨万里,古典乐,千古名句

    笔耕不辍,练笔是积累文字的最好方法。辛弃疾的词本人很喜欢,故此其63首鹧鸪天全部都有步韵学习。此组为写秋的一组,虽是练笔,但也全都有中年之秋天感怀,诸友不妨一读,不妨一笑。如有兴趣,也不妨一写。鹧鸪天 其一 鹅湖寺道中 南宋·辛弃疾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冲急雨

  • 杜甫vs辛弃疾,能忧国忧民,也能甜言蜜语,写给老妻的诗词好温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杜甫,诗词,高适,进艇,元稹,南宋,宋朝,辛弃疾,李商隐,千古名句

    自古文人多风流。在封建时代,普通人秋天多收了几斗米尚且想纳个妾,文人更是以红袖添香为雅事。他们喜欢在诗词中赞颂美人,不厌其烦地描写歌伎与青楼女子,很多人却忘了家中的发妻。那么,你知道在诗词中提到妻子最多次的人是谁吗?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不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隐,而是那个看起来似乎总是

  • 丑奴儿·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新词,南宋,辛弃疾,古典乐,欲说还休,音乐专辑,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专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的一首冷门婉约词,每一句都写到人的心坎里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惜春,晏殊,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婉约词,玉楼春,古典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自古诗人都爱咏春颂春,所咏所颂的是春的万紫千红、一派生机。每逢春末,又会惜春伤春,所惜所伤者是春之将去,落红成泥,便如人之时光不复,青春不再。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苏东坡的“春色三分,二

  • 苏轼一名句比喻精妙,辛弃疾不服,作出相反之句,亦成为传世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苏轼,李白,诗词,传世,诗人,辛弃疾,古典乐,王安石,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提起诗词,映入我脑海中的便是李白与苏轼。唐诗无人能出李白之右,而宋词里面,当以苏东坡称最。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当年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拉开了豪放词的序幕,自此宋代文坛婉约不再独霸天下,豪放词亦占据了半壁江山。要说豪放派的代表,苏轼与辛弃疾当属前排。苏轼本是一文人,但由于其在仕途上由

  • 辛弃疾最经典的三首中秋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辛弃疾,一剪梅,诗词,太常引,木兰花慢

    中秋节源于唐代赏月玩月的习俗,而在宋代时在民间盛行,成为颇有盛况的节日。因而宋诗宋词中有很多描写中秋节的诗词。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可谓旷世绝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固然经典无可比拟,但两宋也还有许多中秋词佳作,虽无法超越东坡词,却也各具风骚,值得一读。尤其是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