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妻妾成群,庄园豪宅,中二、自恋的老男孩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妻妾成群,庄园豪宅,中二、自恋的老男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4901 更新时间:2023/12/8 7:03:5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一定都不陌生,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中的一句。他的事迹被无数后人传唱,他的诗词为无数后人所敬仰,他的气概被无数世人所称赞。

辛弃疾本人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山东的东路济南府下的历城县,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在那里现在建有辛弃疾的故居。

作为我国古代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豪放派词人,后人称辛弃疾的词为词中之龙,辛弃疾因此与苏轼被后人合称为“苏辛”,而他与同是出生于济南的李清照被后人并称为“济南二安”。

这样的光环下,辛弃疾被塑造成了一代爱国英雄的典范,但是在古代那个封建男权主义的时代,作为封建大家长的辛弃疾,不仅有的是一身民族气息级重地傲骨,也有他作为男人的劣根性,也有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辛弃疾光辉、正直的一面

辛弃疾生于已经沦为金国的山东省济南,少年时经过当地百姓的不断努力,他的家乡终于抗金成功,回归到了宋朝的版图上。

后来学有所长的辛弃疾,通过科举成功走上了仕途,被朝廷任命为江西省的安抚使、福建省的安抚使等一系列职位。

在任职期间,辛弃疾没有因为公务繁忙就放弃写作,他本人在此期间就写出了《美芹十论》、《九议》等著作,书中将战守之策一一详细条陈在了书中。

但是辛弃疾与当时朝廷中主政的--主和派的政见从根本上就存在着不合,因此辛弃疾被主政派不断排挤,经过多次被弹劾、被陷害落职,只能选择退隐山居,不问世事,过起了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

后来南宋开禧北伐战争被发动,作为主战派的辛弃疾,被再次召集入朝为官,辛弃疾再次入仕后,前后相继被任命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不同的职位。

所负责的事物也逐渐更中心化,直到开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辛弃疾因病离世去逝时辛弃疾已经是六十八的高龄了,辛弃疾的一生也算寿终正寝了。

陆游在他的文章《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中这样评价辛弃疾:“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斾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

一代帝王乾隆帝也在《御批通鉴纲目》为辛弃疾给出过高度评价:“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作为现代历史学家,撰写《中国通史》的白寿彝先生,在他的《中国通史》是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后人对辛弃疾的评价之高,让他的形象变得无限高大了起来。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

就像马克思讲的那样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事物总存在着他不为多数人所知的一面。辛弃疾除了被世人歌颂的这一面以外,他本人其实也酷爱酒,并且是真正的妻妾成群。

似乎诗人总喜欢以酒为伴,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无论是喝得酩酊大醉还是适量小酌,就似乎是每一位诗人的最好的朋友。

辛弃疾也不例外,他也会高兴的时候,喝几杯,不高兴的时候也来个借酒消愁,与友人相逢是,遇旧友畅饮,也会在遇到新的知音时把酒言欢。

曾经有人记载过新奇迹的这样一件轶事:有一次辛弃疾已经喝到兴头上时,醉里贪欢,辛弃疾借着那几分醉意,酒后吐真言、醉后出真心的一个人在路边撒泼打滚,他指着人家路边的松树,说让松树不要来扶自己。

辛弃疾的酒品还算可以,当他喝醉时他可以散发解衣襟整个人怎么舒服怎么来的,一个人痴痴的、傻傻的蹲在小池边看这一摊水在那里傻笑;他也会格外享受清闲时光,亲自像陶渊明一样自己下田种菜、中粮,过最普通的农户生活。

但是辛弃疾依旧是个男子,古代男子最大的特权就是可以妻妾成群。辛弃疾也不例外,他充分将这个特权发挥到了极致。

辛弃疾除了他的正妻--范氏,根据宋朝律法能够登记在册并且可以考证的小妾,最少还有七个,至于那些不能登记在册,还与辛弃疾红袖添香的女子,其实会有更多。

自古以来佳人配才子,辛弃疾这样的大才子,身边怎么会缺少红袖添香的人呢?而辛弃疾也是大大方方地与这些女子们交往,他的这份大大方方从他的词中就能看出来。

辛弃疾将这些红颜都写进了他的词当中,“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娇痴却护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

这些与他被世人熟悉的豪放派的词风,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也就是这样能伸能屈的词风,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辛弃疾。他承认的坦荡,也就杀了许多的闲言碎语,辛弃疾拿得起放得下,也就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他。

辛弃疾也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出仕入仕多次,宦海沉浮多年,那些朝堂之上的争斗早就将他锻炼成了一个大心脏,所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早已被辛弃疾内化的很好了。

在工作之余,辛弃疾如此会生活的人,理所当然地要为自己寻找一个能够让他感到舒适的居住地了。

他为了纪念自己初次上任的仕途,将这个居所选在了江西省上饶一带的湖边,他在那湖边开垦出了一片庄园,自己命名为“稼轩”,这也是他后来自号为“稼轩居士”的由来。

他的这处住所依山傍水,因为曾经是荒地,所以他能够尽可能地做到了使自己的庄园面积广阔,据后人大概统计辛弃疾的庄园总面积达到了十万平方米以上,放到现在依旧是打的能让人在庄园里迷路。

就是这样的一个辛弃疾,懂得生活、懂得美食、懂得美人相伴、懂得家国天下,这样一个辛弃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活在曾经的人,他更是活在了我们的心中,这样丰满有趣的灵魂,怎能让我们不爱?

更多文章

  •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临终前为何大喊“杀贼、杀贼”?原因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辛弃疾,南宋,张浚,豪放派,义军

    辛弃疾,字幼安,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我们所熟知的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但我们所不知的,他还是一位抗金英雄。辛弃疾到底有怎样的传奇人生,烂柯人君带领大家走进辛弃疾的一生。一、意气风发、英雄少年辛弃疾出生之时,距离北宋的靖康之耻(1127年)已经13年,他的家乡已经

  • 率50人活捉叛将,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晚年用一首词讽刺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标签:辛弃疾,叛将,赵构,金国

    公元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军南征。尽管此时已经是北宋灭亡后的第三十四年,但中国北方依然有许多仁人志士,满怀着驱逐鞑虏的雄心壮志。趁着完颜亮南征的时候,许多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在当时的山东,有一支军队非常强大,其领导者是一个叫耿京的人。他本人虽然不太出名,但他手下有一个人家喻户晓,此人名叫辛弃疾。

  • 苏轼离世76年后,辛弃疾路过赤壁写下此词,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苏轼,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念奴娇,宋词

    辛弃疾比苏轼晚出生103年,同为宋代顶级词人,两人所处的年代虽不同,但经历却差不多。他们的起点都很高,苏轼21岁靠文采名扬京城,而辛弃疾也是20岁出头扬名沙场。可是过了高光时刻后,他们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去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辛弃疾罢官赋闲了半生,临死前仍喊着“杀贼”。公元11

  • 王安石、辛弃疾、李清照……六首温暖入心的诗词,把日子过成诗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范晔,诗词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人生于世,难免艰辛苦难。回首往来萧瑟处,总有温暖存于心。或友情,或爱情,或亲情,或乡情,令人每每回想,忍不住心生暖意。六首温暖入心的诗词,把日子过成诗。相聚的温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杜耒《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

  • 你绝对想不到,辛弃疾的人生有多么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辛弃疾,金人,金兵,张安国,北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整首词里都透露出一种壮士欲杀敌建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却被环境和局势所迫,报国无门,到最后英

  • 辛弃疾5首鹧鸪天温婉无限。学其步韵5首,风流雅致,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秋云,李白,苏轼,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杨万里,古典乐,千古名句

    笔耕不辍,练笔是积累文字的最好方法。辛弃疾的词本人很喜欢,故此其63首鹧鸪天全部都有步韵学习。此组为写秋的一组,虽是练笔,但也全都有中年之秋天感怀,诸友不妨一读,不妨一笑。如有兴趣,也不妨一写。鹧鸪天 其一 鹅湖寺道中 南宋·辛弃疾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冲急雨

  • 杜甫vs辛弃疾,能忧国忧民,也能甜言蜜语,写给老妻的诗词好温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杜甫,诗词,高适,进艇,元稹,南宋,宋朝,辛弃疾,李商隐,千古名句

    自古文人多风流。在封建时代,普通人秋天多收了几斗米尚且想纳个妾,文人更是以红袖添香为雅事。他们喜欢在诗词中赞颂美人,不厌其烦地描写歌伎与青楼女子,很多人却忘了家中的发妻。那么,你知道在诗词中提到妻子最多次的人是谁吗?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不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隐,而是那个看起来似乎总是

  • 丑奴儿·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新词,南宋,辛弃疾,古典乐,欲说还休,音乐专辑,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专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的一首冷门婉约词,每一句都写到人的心坎里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惜春,晏殊,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婉约词,玉楼春,古典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自古诗人都爱咏春颂春,所咏所颂的是春的万紫千红、一派生机。每逢春末,又会惜春伤春,所惜所伤者是春之将去,落红成泥,便如人之时光不复,青春不再。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苏东坡的“春色三分,二

  • 苏轼一名句比喻精妙,辛弃疾不服,作出相反之句,亦成为传世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苏轼,李白,诗词,传世,诗人,辛弃疾,古典乐,王安石,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提起诗词,映入我脑海中的便是李白与苏轼。唐诗无人能出李白之右,而宋词里面,当以苏东坡称最。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当年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拉开了豪放词的序幕,自此宋代文坛婉约不再独霸天下,豪放词亦占据了半壁江山。要说豪放派的代表,苏轼与辛弃疾当属前排。苏轼本是一文人,但由于其在仕途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