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绝对想不到,辛弃疾的人生有多么传奇。

你绝对想不到,辛弃疾的人生有多么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501 更新时间:2024/1/15 15:01:5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整首词里都透露出一种壮士欲杀敌建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却被环境和局势所迫,报国无门,到最后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纵观辛弃疾的一生,用霸气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辛弃疾,字幼安,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句现存六百多首,被人称为“词中之龙”。可别认为辛弃疾只有诗写的好,要是只会看看景,写写诗的弱书生,也配不上“传奇”的称号了。下面就听我慢慢为您道来《悲情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打小就见惯了金兵在自己国土烧杀掳掠的强盗行径,看的他怒火中烧,对金兵恨之入骨,更加发愤学习兵法韬略,准备长大后报效祖国,把金兵赶出中原,还我大宋河山。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同胞都受不了金人的压榨,纷纷站起来反抗金人。这年辛弃疾二十一岁,一看汉族同胞都站起来反抗了,那我怎甘心落于人后,于是拉了2000人的队伍就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耿京任命辛弃疾为掌书记。正当辛弃疾准备撸胳膊挽袖子实现人生抱负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绍兴三十二年,金人内部矛盾爆发,金主完颜亮在前线被自己的手下所杀,金兵开始向北后撤。这时辛弃疾刚好奉命南下与朝廷联络,回来的时候却听说他的大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起义军也分崩离析的消息。顿时气冲脑门啊;“他张安国居然敢当叛徒,我的刀可不是泥捏的,非弄死他不行。”于是辛弃疾领了50多个人一路奔袭到金寨,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就冲进了几万人马驻扎的敌营,不仅活捉了叛徒张安国,还突围了。(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霸气,挡我者死)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马不停蹄的到了建康,当街游行示众,然后一刀咔嚓。连皇帝都惊呆了,连称“英雄少年。”

正当辛弃疾再准备重整兵马北上伐金,朝廷一纸令下;你别打仗了,去江阴当官去吧,没事喝喝茶,写写诗。于是辛弃疾便去南方当官去了,但是这与他的理想天差地别,他做梦都想把金贼赶出中原,便不停的给朝廷写信上书申请,希望朝廷能让我去北伐,揍那帮金人。可朝廷那帮皇亲国戚早已习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想打仗,对辛弃疾的请求置之不理。辛弃疾心想;“那我换个方式表达,我把北伐抗金的建议都写给皇帝看看,说不定他一高兴就同意我北伐了。”于是辛弃疾便写了很多抗金北伐的建议,比较著名的如《美芹十论》、《九仪》等。但朝廷尽管采纳他的建议,却不同意让他去北伐,反而让他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维护治安,这个命令如同三伏天的一盆冷水浇在了辛弃疾头上,让他的满腔热血也降到了冰点。

辛弃疾这一做官就做了几十年,这期间他被罢过也复职过,但就是没能领兵上阵杀敌。直到辛弃疾六十四岁的时候,朝廷主张北伐的韩侂胄(tuo zhou )重新起用主战派人士。任命辛弃疾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一听这话,好像年轻了四十岁,提起剑就去了。但到了地方以后却发现朝廷给他的都是文职,并没有让他去前线,韩侂胄也只是借用他的名声,对他的建议却并不采纳。后来,韩侂胄被金兵打的大败,败光了南宋所有家底,辛弃疾看到这种结局彻底心灰意冷。这时候朝廷想让他领兵,但他的志向和理想都被岁月消磨光了,自己垂垂老矣,如何还能提剑杀敌,整个大宋单凭自己是扶不起来了,便拒绝了朝廷的任命。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秋,朝廷再次让他去做枢密都承旨,让他快点到临安赴任。这时候的辛弃疾已经68岁了,并且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带着悲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了人世。据说这位老人临死的时候嘴里还在喊;“杀贼!杀贼!”

辛弃疾的人生真可谓一部悲情史,从少年时期的一腔热血,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和民族,到后来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真是令人唏嘘感叹啊!

我是笔者长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动动你的小手点点关注吧!在下万分感谢。当然,不点也没关系。

标签: 辛弃疾金人金兵张安国北伐

更多文章

  • 辛弃疾5首鹧鸪天温婉无限。学其步韵5首,风流雅致,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秋云,李白,苏轼,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杨万里,古典乐,千古名句

    笔耕不辍,练笔是积累文字的最好方法。辛弃疾的词本人很喜欢,故此其63首鹧鸪天全部都有步韵学习。此组为写秋的一组,虽是练笔,但也全都有中年之秋天感怀,诸友不妨一读,不妨一笑。如有兴趣,也不妨一写。鹧鸪天 其一 鹅湖寺道中 南宋·辛弃疾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冲急雨

  • 杜甫vs辛弃疾,能忧国忧民,也能甜言蜜语,写给老妻的诗词好温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杜甫,诗词,高适,进艇,元稹,南宋,宋朝,辛弃疾,李商隐,千古名句

    自古文人多风流。在封建时代,普通人秋天多收了几斗米尚且想纳个妾,文人更是以红袖添香为雅事。他们喜欢在诗词中赞颂美人,不厌其烦地描写歌伎与青楼女子,很多人却忘了家中的发妻。那么,你知道在诗词中提到妻子最多次的人是谁吗?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不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隐,而是那个看起来似乎总是

  • 丑奴儿·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新词,南宋,辛弃疾,古典乐,欲说还休,音乐专辑,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专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的一首冷门婉约词,每一句都写到人的心坎里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惜春,晏殊,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婉约词,玉楼春,古典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自古诗人都爱咏春颂春,所咏所颂的是春的万紫千红、一派生机。每逢春末,又会惜春伤春,所惜所伤者是春之将去,落红成泥,便如人之时光不复,青春不再。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苏东坡的“春色三分,二

  • 苏轼一名句比喻精妙,辛弃疾不服,作出相反之句,亦成为传世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苏轼,李白,诗词,传世,诗人,辛弃疾,古典乐,王安石,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提起诗词,映入我脑海中的便是李白与苏轼。唐诗无人能出李白之右,而宋词里面,当以苏东坡称最。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当年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拉开了豪放词的序幕,自此宋代文坛婉约不再独霸天下,豪放词亦占据了半壁江山。要说豪放派的代表,苏轼与辛弃疾当属前排。苏轼本是一文人,但由于其在仕途上由

  • 辛弃疾最经典的三首中秋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辛弃疾,一剪梅,诗词,太常引,木兰花慢

    中秋节源于唐代赏月玩月的习俗,而在宋代时在民间盛行,成为颇有盛况的节日。因而宋诗宋词中有很多描写中秋节的诗词。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可谓旷世绝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固然经典无可比拟,但两宋也还有许多中秋词佳作,虽无法超越东坡词,却也各具风骚,值得一读。尤其是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辛弃疾

  • 5首最经典的元宵诗词,邂逅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笔下的元夕之夜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苏轼,盈盈,李清照,辛弃疾,齐特琴,元宵诗词,千古名句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正月在农历中被称为“元月”,而夜在古代被称为“宵”。所以古人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作“元夕”、“元夜”。作为古代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观灯赏月、歌舞游戏,庆祝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从唐朝的“火树银花合”,到宋代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节的繁华灯市,一直

  • 最狂的十首宋词——论硬气丝毫不输唐诗,辛弃疾独占五首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辛弃疾,唐诗,贺新郎,岳飞,宋词

    大唐雄风,光耀青史,四方番邦无不称臣纳贡。所以李杜的诗篇中,充满了霸气与豪情,把大唐的风骨传唱千年。那么宋词呢?宋朝虽然富庶,但是山河破碎,大好江山惨被荼毒。故而有些人说宋词温软柔和,远没有唐诗的风骨,远没有唐诗的硬朗。这样说也有几分道理,但是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最狂放最豪迈的十首宋词,看一看宋词中

  • 辛弃疾写的《静夜思》,里面融入了25味中药材,你能找出哪几种?

    历史解密编辑:烟幼旋说美食标签:当归,陆游,乌头,桂枝,续断,金朝,宋朝,诗人,南宋,辛弃疾,静夜思,中药材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斾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公元1140年5月28日,辛弃疾出生在山东,靖康之难时,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受累于山东是辛家祖业,因此无法跟随宋国南下,为了家族的存续,无奈之下只好仕官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从未有放弃迎接王师的想法,一直在山东

  • 辛弃疾写了首悲凉的词,年轻时读不懂,历尽沧桑后再读却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鼠兄猫弟标签:辛弃疾,诗词,诗人,岳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是最深情的诗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是最勇猛的战士。“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又是一个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人。他是谁?他便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