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光祖:他一生不得志,却写出了惊艳世人的戏剧,历代经久不衰

郑光祖:他一生不得志,却写出了惊艳世人的戏剧,历代经久不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3:27

郑光祖:倩女离魂伴,依稀兰麝香

一直写历史人物,尤以文学人物为重,近期一直在写元朝,元曲四大家写了三个了,唯独这郑光祖一直没有动笔,因为,关于他的史实记载几乎是空白,实在是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怕的就是因为没有史料支撑而写成了艺术鉴赏,郑光祖在元曲上的贡献当然是很令人瞩目的,且不说他的散曲成就,就那一部杂剧《倩女离魂》,就足以让他在文学史上扬名立万。

《倩女离魂》无论在歌曲还是影视作品中展示多多,当然,后人一般都改为《倩女幽魂》,说的是“人鬼之恋”,由于这人和鬼的故事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各个文艺作品都将綦演绎得是回肠荡气、缠绵悱恻,也是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传统节目。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即今山西襄汾人,元代剧作家,生卒年不详,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这几个字大概就是“准正史”中对他的全部介绍了,翻了家中所有的几个版本的文学史,收获寥寥,而且还有人将元曲四大家中的他,换成了王实甫

这个倒是可以理解,那一部《西厢记》无论从影响还是受众上,无疑在中国戏剧历史上首屈一指,无论是关汉卿的《窦娥冤》还是白朴的《墙头马上》,都要让其一头,更何况是郑光祖了。

郑光祖的生平在文学史上湮没少闻,倒是在钟嗣成的《录鬼薄》上有记载,因为,这是一部专门描述元代戏剧家和演艺人员的专著,其中当然少不了他的身影。

不过,钟嗣成的记载也少得可怜,只知他也算是出身于诗书之家,早年亦怀有“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宏图大愿,但不幸生于那以蛮力治天下的元朝,科举时兴时停,何况统治者对读书人也很瞧不起,所谓“八娼九儒十丐”,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有汉人学子的仕途可言。

为生活计,郑光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就是说他胸前别着两支钢笔,去杭州道路交通局当了一名收费员,以他的经历自是进不了“官”的行列,他只是一个小吏,再努力,再升迁也只是个吏,也就是说,他始终只能在“杂役”中厮混讨生活。

但是,郑光祖根本就不是个仰人鼻息,看脸说话之人,他不懂得圆滑变通,“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于是,不但他的各级上司看不惯他,对他是““多鄙之”,连他的同事都对他冷眼相待,说他是“矜骄傲慢”,以至他混了许多年也还只是一小吏。

对此,他自己也看得明白,正如他在其所著剧作《王粲登楼》中所说:“我怎肯与鸟兽同群,财狼作伴,儿曹同辈?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

《王粲登楼》是一部文人戏,于普及率并不是很高,但在士子中却有着很大的影响,他说的是三国时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因怀才不遇,写登楼赋而一抒胸中垒块,借以排遣窘迫境遇与怨愤心态,遂引起众多学子的共鸣。

长期为吏,出头无望的郑光祖自是王粲的知音,后来的他,走进了勾栏瓦肆,混迹于市井街头,同歌女舞伎为伴,纵酒高歌,放荡不羁,与一帮志同道合之人,一起进行创作,写出了众多的剧目,一时为南方戏剧圈中的领袖人物。

同南方一众的创作文人相比,他的戏剧创作是很专业化的,他不是业余玩票,而是视此为主业,其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景仰,在南方文艺圈中有着极高之威望,圈中人都尊称其为“郑老先生”。

郑光祖一生所写剧作很多,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大概仅十部左右,在他众多的剧作中,《倩女离魂》以其奇幻惊悚和凄美浪漫为基调,演绎了一部神奇诡异“人鬼情未了”,无疑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戏也同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及王实甫的《西厢记》,并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剧情其实并不复杂,说的是一个叫王文举书生同一个叫倩女的指腹为婚,但因王书生家道中落,女方母亲遂想悔婚,便逼其去科考,而倩女深情,便灵魂出窍跟着王书生私奔而去;后王书生高中状元,携女回家,倩儿魂身重合,欢宴成婚,皆大欢喜。

“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东风燕子楼西。抛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

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倩女离魂》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笔墨细腻不失纤巧,文词精美不露雕琢,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清丽流畅,柔情婉转,哀怨动人,实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精品之作。

郑光祖同柳永的处境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虽然郑光祖没能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但这部戏剧给郑光祖却是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从此他是名满天下。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这首《蟾宫曲. 梦中作》是郑光祖的散曲,他的生活状态从中能窥见一斑,他的《倩女离魂》俘获了一大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时人形容他一时是“名闻天下,声震闺阁”,女粉丝无数。

想必郑光祖同很多的豪爽文人一样,赚来的银子是左手来,右手去,及到后来亦是穷困潦倒,而郑光祖去世后,也是伶人们凑钱将其火葬于西湖之畔的灵隐寺中,这同众歌女凑钱葬柳永是惊人地一样,可见其生活的困顿和光景的凄凉,至于是何时去世,年龄几何,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杂剧这种艺术形式主要还是流行于北方地区,关汉卿、王实甫和乔吉等人,都是长期寓居北京,而南方正是拜郑光祖,通过他和一批文人一起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一艺术扎根于兹,发扬光大,并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时人有曲赞曰:

“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翻腾今共古。占词场老将伏输。《翰林风月》《梨园乐府》,端的是曾下功夫。”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郑光祖很是推崇,在他所著之《宋元戏曲史》中说道:“郑德辉清丽芋绵,自成馨逸,不失为第一流。”尤其是对《倩女离魂》的曲辞,更是赞赏有加,他评价说其是“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

而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生珠玉,诚杰作也。”;清人在戏剧论著《曲话》,亦称赞该剧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

观郑光祖的一生,虽然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极少,但他无疑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就如同一位高人隐士,在戏曲界默默地辛勤耕耘,又悄无声息地默默离去;如今的我们,在欣赏他优美词曲的同时,能记住郑光祖这个名字,足够。

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钟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美酒美人,美篇美词,美曲美剧,词曲激赏,互映成辉,读郑光祖的词曲,无论是小令还是套曲,无论是借古喻今,还是即景抒怀,都是婉转妩媚,清新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在荷塘月色下,细细地品味,咀嚼。

更多文章

  • 南宋时期的郑光祖,他在书法领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小雪落的无尘标签:篆书,篆刻,隶书,行书,南宋,编剧,郑光祖,书法史,古典乐,曲作家,书法作品,中国传统音乐

    郑光祖(1256年-1321年),字行愚,号松雪堂主人,福建闽侯人,生于南宋末期,成长于元代初期,出生于书香世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篆书名家。郑光祖的家世背景非常优渥,他的父亲郑廷玉是南宋末期重要的文化名臣,家族世代传承书法艺术。在家族的熏陶下,郑光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培养了卓越的书法

  • 元代大儒柳贯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柳贯,赵孟頫,黄公望,司马光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今浙江省兰溪)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柳贯题司马光《资

  • 元人画竹,风流只数顾安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顾安,柯九思,名家,墨竹,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顾安 新篁图轴 纵91厘米 横3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在风云变幻的历代兴替中,最短的元代虽不足百年,但画坛名家辈出,如赵孟、吴镇、柯九思等都是名重一时的画竹名家,李衎更是将自己对前人和他自己生平画竹的经验进行总结,撰成《竹谱》一书,

  • 成吉思汗攻灭花剌子模后暂时退兵但命令哲别、速不台继续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成吉思汗,子模,速不台,哲别,花剌,木华黎

    大蒙古兀鲁思帝国一共有三次的西征行为,其中蒙古第一次西征,也就是成吉思汗所发动征服花剌子模之战。背景及起因开禧二年(1206年),铁木真终于统一了蒙古诸部,并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了蒙古贵族会议,会议上诸王及贵族们一致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兀鲁思帝国(兀鲁思的意思是大、浩瀚的意思,

  • 金末抗蒙超级悍将,险些要了速不台性命,可惜难挡大金灭国之运!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金国,拖雷,金朝,金末,悍将,速不台,成吉思汗,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金末有能臣名“完颜陈和尚”(完颜彝,小名陈和尚,字良佐),在大金国风雨飘摇的形势之下,陈和尚率领一支仅仅四百人的“忠孝军”,却在逆境之中,给予无敌天下的蒙古大军以屡屡沉重打击,令蒙古人闻其名丧其胆。蒙古灭金之战从西元1211年至西元1234年,前后历时23年之久,此时金朝早已没有了太祖完颜阿骨打时期

  • 撒岳河之战,蒙古大将速不台施计大破十万匈牙利军,攻克佩斯城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速不台,匈牙利,蒙古,拔都,佩斯,蒙古军

    序言 公元1236年——1240年间,蒙古第二次西征的统帅拔都汗率十余万大军相继攻掠钦察、罗斯(19世纪的罗斯并非今日俄罗斯,它只包括第聂伯河中游地区,以今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为核心)、阿速、孛烈儿(今波兰)等东欧诸国。蒙古军沿途势如破竹,连灭数国,烧杀抢掠,扰动很大。利格尼茨之战,蒙古军团灭三万孛烈儿

  • 征伐范围之广,卫青、霍去病、李靖不是他对手:速不台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卫青,霍去病,李靖,速不台,哲别

    1241年,地点匈牙利,速不台采取突袭战术,斩杀欧洲联军7万余人,贝拉四世狼狈逃跑,蒙古骑兵乘胜夺取布达佩斯。接着,速不台策划攻入中欧、西欧,饮马英吉利海峡。速不台,美国史学家杜派评价:“成吉思汗麾下最能打,最有谋略的名将”。蒙古铁骑纵横欧亚,横扫强敌,谁才是见证者。速不台,往北到达西伯利亚,往东到

  • 速不台:导致蒙古西征欧洲的关键人物,60岁时乘坐战车参加远征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速不台,西征,蒙古,成吉思汗,拔都,哲别,孛儿只斤·窝阔台,远征

    公元1223年的秋天,在灭亡花剌子模王国之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东归。在此之前,成吉思汗派出的先锋军队已经攻打至东欧的克里米亚半岛,但是此时的成吉思汗并无继续西征的想法,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西夏王国。在成吉思汗去世仅仅十年之后,蒙古人开始再次西征欧洲,而导致蒙古西征欧洲的关键人物,则是成吉思汗的手下大

  • 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红人阿合马的为何惨死在铜锤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阿合马,忽必烈,东宫,皇太子,太子,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公元1282年3月,68高龄的元世祖按照惯例,携40岁的皇太子真金来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避暑。17日夜里,正当元世祖享用羊肉和美酒时,京城大都(今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斩首事件——中书省左丞相阿合马死于一支由80余死士组成的特战队锤下……阿合马,回回族(即回族)

  • 扫灭张士诚、方国珍,朱元璋建号洪武

    历史解密编辑:过去的梦呀标签:洪武,元朝,明朝,张士诚,方国珍,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1364年,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同时任命徐达和李善长为左右相国,长子朱标为世子。这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使用小明王的龙凤年号记年。为了区分同时期张士诚所建立的吴国,历史上便将朱元璋称为“西吴”,张士诚为“东吴”。为了完成统一大业,1365年10月,朱元璋将枪头对准了张士诚,并陆续攻下了通州、兴化、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