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傅山对赵孟頫从鄙视到敬佩

傅山对赵孟頫从鄙视到敬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众书法 访问量:4661 更新时间:2024/1/19 2:26:15

书法史中,因人废书、因事废书的现象是比较多的。比如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在他身后的700多年中,他的声誉一直受到损毁,他的书法成就也一直受到贬低与忽视。他的历史贡献被打了折扣。其原因就在于赵孟頫出仕于元朝,成为贰臣。

傅山行书条幅

与唐朝颜真卿和明末清初的黄道周相比,赵孟頫的行为自然就属于“变节事敌,猥琐无骨”了,他的书法自然就受到了牵连,明代书法理论家项穆评其书曰: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研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清代冯班也说: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比较能够历史地、发展地评价赵孟頫的书法的人,傅山晚年的评语还算公允的。

傅山草书临《阁帖》

傅山在青年时期是认真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的。然而在清胜明亡以后,傅山的国破之恨无法释怀,转而变得对事敌的赵孟頫极为鄙视,容不得赵孟頫的贰臣行为。他告诫子孙:“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意思是说,因为鄙视其人,进而鄙视其书法。这样的评价也属于以人废书的观点。

然而,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康乾盛世的逐渐形成,目睹了社会逐步稳定与繁荣,对比晚明时期的混乱与腐朽,不能不让傅山重新思考。

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傅山在《秉烛》一诗中这样写到:

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

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

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

斫轮馀一笔,何处发文章?

诗中用“足奇、非常”这些词汇,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赵孟頫的敬佩之情,这时的傅山开始理性地看待赵孟頫了。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清朝统治的逐步巩固,明亡的历史已是不可更改的现实;也许傅山意识到一位知识分子——文化人对文化的薪火相传的艰难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赵孟頫《赤壁赋》

不管怎么说,这时的傅山也许才领悟到赵孟頫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于手中的管笔之上,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在这首诗中,傅山还是公正地认可了赵孟頫夫妇高超的艺术成就,也包含着傅山对明亡大势的认可,是对汉文化薪火相传的深刻理解。相对于一个摇摇欲坠的腐败前朝,国泰民安对于老百姓来说更重要。

赵孟頫,虽然在元朝官至一品,位置显赫。但是,他的人生是属于悲剧的。伴随他一生痛苦的,不在于怀才不遇,而在于他的内心的自责与愧疚。无时无刻挤压在他心头的巨石,不是别的,而恰恰是他太熟悉太了解的儒家道德规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士贰主的所为,是与这个规范截然相悖的,他的心灵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这条鞭子的抽打。心灵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这又与何人去说?

赵孟頫在33岁时,在元朝的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了他,年轻的赵孟頫热血沸腾,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于是便表示:“士少而学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很快就感到懊悔了。三十七岁的时,入京四年的他写下了“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的诗句。其后,他作“罪出”诗一首,他心中的悲伤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己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叹谁复顾,毛羽日催槁。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痛苦的心情无法向人说出,于是乎他携妻管道升作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了,他只能够从佛教中求得解脱了。

赵孟頫没有办法去改变现实,他只能够在诗中感慨人世艰难了。他还作了一首诗:

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惟有百年后,文字可传世。

譬溪春水生,必志行可遂。

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

此时的赵孟頫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诗文,能够心摹手追魏晋书风,寄情于书法艺术,已经成为赵孟頫摆脱内心痛苦的精神寄托了。元贞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赵孟頫借口自己多病,终于返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山水,颇感自在。然而,当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悲从中来,又作诗一首: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牙齿和头发都掉光了,在自己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书画尚可聊以自慰以外,其他一事无成,他感到惭愧无比。他的夫人管道升填词劝他: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1322年,赵孟頫无疾而终,享年69岁。其书法文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书法:“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惟不心醉。”赵书是秀润之美的典型,如同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是无以伦比的。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蒙古大军征服了南宋,而赵孟頫则以优秀的汉文化征服了大汗的子孙,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对于这样一位呕心沥血,把一个文人的微薄之力,发挥到极致的人,人们还能够苟求什么呢?

可能傅山也如此这般地了解到赵孟頫的心理历程之故,或许他了解的更多,晚年的傅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悟,理解了赵孟頫。因此他才发出由衷的感叹来。才会“秉烛起长叹,”才会想“其人”想得到了“断肠”的地步。才会认为赵书 “足奇”,甚至连管道升也是“非常”的。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

更多文章

  •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智永,赵孟頫,王羲之,兰亭序,颜平原,书法作品

    ▲赵孟頫《归来去辞 》赵孟頫为元代书坛的领袖,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书兼众体,亦有很多重要书法理论流传于世,主要见之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现在发掘出来与书法思想相关的主要有《松雪斋书论》《评十一家书》《阁帖跋》《兰亭十三跋》等文,另外也可以从一些题跋及后人的评价中得知赵孟頫

  • 为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一)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标签:赵孟頫,书法,楷书,李邕

    为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730周年,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一一中国济南活动年。2022年8月5日上午十点将在(济南)胶济铁路博物馆举办《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济南首展开幕式。展品全部为1949年前的赵孟頫各类书法拓本70种近二佰幅,其中不泛珍品。中国邮政为

  • 赵孟頫这50个字,老辣厚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赵孟頫,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作品

    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我们今天主要从赵孟頫年迈作品中截出最老辣的单字,给大家欣赏,也可作为单字选临之参考。 赵孟頫五岁临池,终老未辍。笔成冢、墨成池的功夫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很高的造诣。他非常崇尚晋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着力追摹二王,亦

  • 赵孟頫『手抄册页』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帝师,赵孟頫,胆巴碑,手抄册页,书法作品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而写的碑文,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

  • 赵孟頫集字春联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集字,春联,楚王,赵孟頫,书法作品

    赵孟頫集字春联 横 批『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赵孟頫最美手札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行书,法帖,手札,赵孟頫,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存世之书画作品甚多,其中信札占有相当部分,也可以作为研究赵孟頫书法艺术的重要材料,明王稚登即认为:“赵魏公书名绝世,而尺牍尤工,纵横放逸,无不如意,若神入三昧,虽游戏而皆入圣也。”除了书艺之外,透过这些赵孟頫与亲友间往来之信件内容,我们还可以发现到一些不见史籍记载的情况,如家庭私事、生活情况、

  • 书画联盟丨高清《秋声赋》,赵孟頫最美的字!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秋声赋,欧阳修,行书,赵孟頫

    提示 : 图文信息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赵孟頫书《秋声赋》《 秋声赋》 作者是宋朝时期大文豪欧阳修所作,作者时年五十三岁,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

  • 赵孟頫:写字,我不求险绝!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董其昌,草书

    对于赵孟頫之书,董其昌曾评曰:“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不过,赵孟頫在临写古人法帖的基础上,亦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风格之路。尤以《闲居赋》行书为赞!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体现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这种书法气质,事实上为大多数中国人所

  •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临习攻略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行书,草书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临习攻略(一)横画1.长横长横作为字的主画,一般要写得刚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势,以稳定字的重心。长横最常见的写法是切锋落纸,稍顿后向右上翻腕行笔,收笔时向左上稍抵,亦可稍抵后腕外翻带出牵丝,如附图中“音、舟”二字。其次如附图中“箫、舞”二字的长横,起笔尖锋入纸,腕迅速内翻并辅

  • 董其昌5次为赵孟頫题字,逐渐老辣!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董其昌,赵孟頫,行书,楷书,书法

    董其昌书法5次题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壬寅除夕,董其昌48岁题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 万历三十三年,董其昌51岁楷书题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崇祯二年,董其昌75岁行书题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 董其昌76岁行书《鹊华秋色图诗》 董其昌录张南诗题云:“弁阳老人公谨父,周之孙子犹怀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