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孟頫六写《洛神赋》,高清绝美!

赵孟頫六写《洛神赋》,高清绝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适斋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4/1/20 7:31:45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洛神,又名宓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曹植的《洛神赋》即是描写她的千古名篇。

《洛神赋图》局部

赵孟頫是元代赞誉最高的书法家。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

张廷济藏《洛神赋十三行》宋拓剪裱本 白玉本

赵孟頫一生,书写《洛神赋》多次

至今有六种版本传世

分别是:

一、1297年(大德元年)为张渊所书

(分为墨迹和刻本)

1.墨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本

此为赵孟頫于大德元年

为张渊(1264年生,字清夫)书

中间有掉行补书

是其它版本所不具备的

赵孟頫为张渊书 行书《洛神赋》(局部)

2.秋碧堂刻本

赵孟頫《洛神赋》 秋碧堂刻本(局部)

二、1299年(大德三年)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写于(传)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后

已被鉴定为伪作

摹自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赵孟頫大德四年

为盛逸民书《洛神赋》本

题伪款,钤伪印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后

赵孟頫《洛神赋》伪作(局部)

三、1300年(大德四年)为盛逸民所书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赵孟頫传世《洛神赋》最完整版本之一

赵孟頫四十七岁时所书

此卷用笔圆转流美

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

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

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赵孟頫为盛逸民书 行草《洛神赋》(局部)

四、1301年(大德五年)书

(筠清馆法帖)

亦有墨迹册页传世

通过时间推断为赵孟頫48岁所书

据成亲王永瑆跋可知

刘统勋跋时全册尚全

嘉庆年间归吴荣光时

已经散失了前六帧

成亲王以楷书补足全文

吴荣光将其刻入《筠清馆法帖》卷五

并著录于《辛丑销夏记》卷三中

民国年间曾有影印本行世

赵孟頫大德五年书 行书《洛神赋》

五、1308年左右(大德末、至大初)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传世《洛神赋》最完整版本之二

也是赵氏行书的代表作

文末款为“子昂”,无年代

从书风看应是大德末、至大初所书

赵孟頫大德末、至大初书 行楷《洛神赋》(局部)

六、1319年(延佑六年)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篇为小楷册页

款署“延佑六年八月五日吴兴赵孟頫书”

钤“赵子昂氏”(朱文)印

卷首有“赵”(朱文)、“大雅”(朱文)印

此时赵孟頫六十六岁

其妻管昇道已去世

此帖书风可谓体现了文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婀娜矫健

赵孟頫大德末、至大初书 行楷《洛神赋》(局部)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赵孟頫为盛逸民所书

行书《洛神赋》全篇欣赏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更多文章

  • 赵孟頫鄙视的书坛乱象,今天正在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米芾,书法,草书,黄庭坚,赵孟頫

    赵孟頫提出“用笔千古不易”,是历来书家必参之公案。我们前文谈到,宋高宗所倡导“五体通变”谨守“笔法核心”的书学见解,是赵孟頫此理论之渊源。同时,这期间150年左右的时间,宋末元初书坛的真实现状,又是赵氏宏观视界所及,并深恶痛绝猛烈批评的不堪现实——宋朝苏轼、米芾、黄庭坚三家突破唐人字作正局之法,强调

  • 赵孟頫60岁写梅花,隽秀清雅!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行书,唱片,赵孟頫,梅花诗,赵子昂,王羲之,古典乐,动作片,音乐专辑,书法作品,梅花(电影)

    又是一年梅花开 满城尽是怡人香自古以来梅花就带着孤傲的品质出现在中国文化中不乏文人墨客的赞颂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赵孟頫行书作品《梅花诗》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

  • 赵孟頫楷书之美: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赵孟頫,楷书,赵体,行书

    行书和楷书是赵孟頫最擅长书体,尤以楷书造诣最高,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家:“颜、柳、欧、赵”。他的楷书圆润遒劲,好看不腻。今天,我们悉数列举赵氏百看不厌的楷书经典作。《帝师胆巴碑》《胆巴碑》书法字体秀美,法度谨严,神采焕发。细观其用笔,可谓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起笔收锋,转折顿挫,温驯典雅;细究其内,

  • 赵孟頫行书《荣上帖》,劲健洒脱!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荣上帖,行书,楷书,王羲之,书法

    赵孟頫是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他传承了王羲之书法的意韵体势,又时出已意,化繁为简,在楷书、行书上塑造了自己流丽,雅俗共赏的面貌。此帖为赵孟頫《荣上帖》,亦称《致张景亮信札》,淡青色皮纸,共四页,装裱成册。每纸纵29厘米,横11.5厘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由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先生

  • 赵孟頫最美手札,都在这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手札,年谱,尺牍,赵孟頫,书法作品

    赵孟頫存世之书画作品甚多,其中信札占有相当部份,也可以作为研究赵孟頫书法艺术的重要材料,明王稚登即认为:“赵魏公书名绝世,而尺牍尤工,纵横放逸,无不如意,若神入三昧,虽游戏而皆入圣也。”除了书艺之外,透过这些赵孟頫与亲友间往来之信件内容,思友们还可以发现到一些不见史籍记载的情况,如家庭私事、生活情况

  • 大师临帖 | 赵孟頫 临王羲之《七儿一女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王羲之,七儿一女帖,十七帖

    赵孟頫 临王羲之《七儿一女帖》笺纸 册页 墨书 25.8x20.8cm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各”字点去)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子昂。”此帖内容为赵孟頫临写王羲之《十七帖》中的《七儿一女帖》,虽是临帖,

  • 赵孟頫66岁行书《丹药帖》,笔力劲健,值得珍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丹药帖,行书,楷书,笔力

    赵孟頫66岁行书《丹药帖》(雨后渐凉帖)纸本,凡二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计358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丹药帖》一札前五行以行楷书之,字体较为端正,虽是如此,每字内的粗细对比强烈,笔法精到而笔力劲健;后半部则书写渐快,而带有行书及行草笔意。请欣赏。中峰大和上师父尊者。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谨封。弟子赵

  • 赵孟頫|一个复杂的书法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楷书,章草,草书

    从书法上讲赵孟頫,是一个极为丰富的话题。这种丰富性,我们了解书法史的应该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比如说,聚焦在他身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旧王孙新朝廷”这种矛盾。又如启功先生后来曾经反对过的“用笔至上论”(“用笔为上,结字亦需用功”)。启先生认为,结构才应当是第一位的。再比如说,他强调复古,通常被认为是

  • 赵孟頫行书《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行书,王世贞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 行书,元代1307年,赵孟頫,纸本墨笔,手卷,纵34.4厘米,横408.9厘米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卷系赵孟頫于杭州任上所书。有专家考证,此作书于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时年书家54岁。此卷书写工致,融右军、北海笔意于一炉,丰润间蕴含劲拔,一字一珠

  • 赵孟頫《荣上帖》,劲健洒脱!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荣上帖,行书,楷书,王羲之,书法

    赵孟頫是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他传承了王羲之书法的意韵体势,又时出已意,化繁为简,在楷书、行书上塑造了自己流丽,雅俗共赏的面貌。此帖为赵孟頫《荣上帖》,亦称《致张景亮信札》,淡青色皮纸,共四页,装裱成册。每纸纵29厘米,横11.5厘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由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