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华录》口碑达到8.8分,成为目前古偶剧最佳作品后,随之而来的争议,也让它的口碑跌到了最初的8.6分。虽然只有0.2分的变化,背后却涌现出了很多两极分化的声音。
一部剧有争议说明这部剧的关注度很高,但如果剧组宣传团队非要放大争议,甚至从中谋取更多的流量和话题,那无疑是对这部剧最大的毁灭。
《梦华录》的争议,应该是从所谓的“双洁”热搜开始。
我并不清楚这个热搜到底是谁推上去的?对于这个新名词,我也是搜索了资料才明白它的含义,它指的是肉体和精神对于情感的绝对忠诚,应该算是一个中性词语。
赵盼儿说自己和欧阳旭三年来一直发乎情,止乎礼,并没有做过什么越轨的事情。顾千帆也说自己和烟火风月没有半点关系,而且也没有过任何一个小娘子。
这本是男女情感发酵时表忠心的甜言蜜语,却成了本剧最大的槽点。
争议点就在于,编剧为什么要重点强调身体的清白?是有精神洁癖?还是从来就没有瞧得起过底层被迫沦为官妓的女性?
我想,无论赵盼儿以前身份是什么,顾千帆应该都会选择和她在一起,即便赵盼儿失身过,可那也是年少无知的糊涂罢了,我就不信顾千帆会因为这个就拒绝赵盼儿。
但为什么编剧非要写这一段台词呢?是在宣扬什么吗?我知道没必要上纲上线,可难道不觉得这句台词是画蛇添足吗?或者说直接给了关汉卿一巴掌。
原著是关汉卿的《救风尘》,受制于封建社会的局限,关汉卿所要表达的并非是男女平等的超前思想,而是具有更深远的思考,是对于整个底层人民的同情。
整部元曲的重点在于“救风尘”三个字,风尘可以广义理解为底层,道尽了封建社会对于这类群体的忽略和漠视。
在《梦华录》里,编剧把关汉卿的立意给缩小了,停留在了女性独立自强上面。可问题是,既然谈到了独立,为什么会编出一个顾千帆来让顾盼儿依附呢?
顾千帆是原创人物,原著中并没有,他的父亲位高权重,他又是皇城司副使,而且还得到了皇帝赏赐,这简直就是个天选之子。
所以,在赵盼儿和周舍打官司时,顾千帆就来了个英雄救美,这相当于告诉观众,女性终究是要依赖于男性才能存活。
我很喜欢顾千帆和赵盼儿的爱情,没有霸道总裁和傻白甜,没有第三者的狗血,他们属于强强联手的,并没有矮化任何一方。
这种对于爱情的刻画,确实要比很多古偶剧强,至少人物性格饱满,没有塑造的扁平化。
很可惜,《梦华录》已经偏离了关汉卿《救风尘》的核心内容。
虽然,剧中也一直借助赵盼儿的口说女人要独立,甚至把宋引章作为反面例子来突出赵盼儿的深明大义,因为宋引章刚开始对于官妓身份非常在意且自卑。
可是,整部剧似乎缺乏了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于底层女性的关怀。如果脱去宋朝这个历史背景,你完全看到的就是精英女性职场奋斗努力爬上更高阶层的过程。
说到底,编剧还是曲解了关汉卿的本意,把格局给缩小了,没有了对底层的同情心,自然越往后发展就越没有了方向。
当然,《梦华录》在一众古偶烂剧衬托下,让观众终于看到了与众不同,而且,这部剧对于宋朝文化生活习惯等等的展示,也算是为我们传统文化宣传做了贡献,比如茶百戏,南音琵琶等等。
很多国外的观众对于这部剧给出了诸多好评。
一方面得感谢刘亦菲,她在海外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很多观众也是因为刘亦菲才接触了这部剧。
另一方面,故事本身还算扎实,服化道也很精致,应该是对宋朝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当然,关键还是离不开关汉卿原著的功劳。
就是没了底层同情,丢了人文关怀,这次编剧还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