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什么蒙古人讨厌他?汉人却喜欢他呢?

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什么蒙古人讨厌他?汉人却喜欢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410 更新时间:2024/1/18 23:17:36

序言

忽必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也是元朝开国皇帝。

因为蒙古帝国和元朝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领土面积数一数二的超级帝国,所以忽必烈在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极具争议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的描述中,忽必烈虽来自游牧民族,但统一中国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延续宋代以来繁荣的海外贸易,大力推崇儒术,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

而在蒙古历史上,忽必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忽必烈的汉化改革严重冲击游牧文化传统并撕裂蒙古,最终导致蒙古帝国陷入内战,在蒙古人看来,忽必烈是帝国分裂的罪魁祸首。

从儒家文化的学生到中原的征服者

忽必烈出生于公元1215年,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是铁木真第四子拖雷的儿子。

拖雷共有11个儿子,比较出名的有四个,分别是长子蒙哥,后来成为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六子旭烈兀,率军征服西南亚地区,建立伊尔汗国。七子阿里不哥,他的兄弟们外出征战,他留守蒙古帝国本部,后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忽必烈是拖雷的第四子。

忽必烈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与其他王子不同的一面,他不仅遗传了父辈尚武和英明睿智的一面,而且还尊敬长辈,喜爱读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

忽必烈青年时期结识很多中原文士,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幕僚,他们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及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并教授《孝经》《尚书》《易经》等中华传统文化及儒家经典。

因此在忽必烈成为蒙古统治者前就确立自己的政治信条:

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以改革积弊。

1251年,忽必烈长兄蒙哥成为蒙古帝国大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拖雷二子、三子均早逝夭折),所以蒙哥继位后不久就任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本就深受儒家影响的忽必烈从此与中原结下不解之缘,管理漠南和中原后,忽必烈任用大批汉族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张文谦等。

同时任命汉人担任地方经略使等高官,并提出“行汉法”的主张,甚至有儒士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欣然接受。

史书记载:

“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不久蒙哥谋划攻宋,忽必烈被要求从云南北上配合攻打四川,从此忽必烈开始了漫长的军事征伐岁月。

1253年八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经藏区进攻大理国,1254年一月,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大理国灭亡,云南地区并入蒙古版图,忽必烈声威大震。

不过忽必烈势力的壮大和在中原地位的稳固引起了蒙哥等蒙古上层统治集团的警惕。

他们认为忽必烈的汉化及尊崇儒术的行为是在挑战蒙古游牧政治秩序和文化传统,甚至罗织一百余条罪状,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汉人官员。

最后忽必烈亲自朝见蒙哥,声泪俱下地解释忏悔,才免除祸患,但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裂痕已经形成,支持汉化和坚持传统两大势力已经形成。

祸起萧墙——忽必烈大战阿里不哥,蒙古帝国分裂的开始

1259年忽必烈配合攻打四川的蒙哥,统领大军渡过淮河,进入南宋境内,所向披靡,一路南下,打到长江中游的鄂州。

不过蒙哥在攻打合州(重庆)钓鱼城时负伤严重,死在那里,蒙古帝国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各派势力暗流涌动。

其中忽必烈的汉化集团和阿里不哥的传统势力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双方剑拔弩张。

忽必烈这边有蒙古东道诸王和中原汉人集团的支持,而阿里不哥得到蒙古西路诸王和西域、中亚等蒙古西征势力的支持,远在西亚的旭烈兀持暧昧不清的态度,但是其子却支持阿里不哥。

蒙哥南征时,阿里不哥驻守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当蒙哥的死讯传回本部,素来反对汉化的阿里不哥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夺权。

而忽必烈这边在得到妻子关于阿里不哥有所行动的书信后,即刻率兵北返,驻守燕京,静观其变。

阿里不哥则竭力诱使忽必烈回到草原,好逼他就范,再名正言顺地登上大汗宝座。

忽必烈清楚地意识到,在阿里不哥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自己在控制进入汉地的蒙军及汉军方面拥有优势,因此他不肯轻易离开经营多年的中原。

双方使臣交涉不断,矛盾日趋激化。忽必烈在准备就绪后,决定先下手。

1260年四月,忽必烈拘禁阿里不哥派往燕京的心腹脱里赤,在汉人官僚的拥戴下,在开平城宣布继大汗位。

忽必烈在漠南的抢先登位,打乱了阿里不哥的预谋,阿里不哥只得于1260年夏,召集留守漠北的诸王元老宗戚,举行大会,在旧贵族支持下继位为大汗。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战爆发,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

忽必烈在积极调兵防御的同时,面对实力强于自己的传统势力,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取得旭烈兀的支持。

此后忽必烈率汉蒙联军北上,与阿里不哥集团发生激烈战斗,两军虽然实力相差不大,但阿里不哥统治集团内部各怀鬼胎,指挥不当,其军队多次被击溃,1262年阿里不哥西逃,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

1264年阿里不哥在走投无路之下向忽必烈投降,长达五年的汗位纠纷至此结束。

而作为亲哥哥的忽必烈虽然口头保证不会杀害投降的阿里不哥,但是阿里不哥却被幽禁,1266年被忽必烈毒杀。

蒙古帝国的内战本质上是草原统治阶层的汉化之争,忽必烈的胜利代表蒙古的新派势力取得帝国最高权力。

但内战之后却导致蒙古内部的巨大分裂,当时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旭烈兀的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败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

蒙古帝国没有统一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实际上,忽必烈所代表的汉化集团在蒙古统治阶级内部是绝对少数。

以至于忽必烈为巩固权势,默许各大汗国的独立,在蒙古人看来,成吉思汗辛苦打下的基业在几十年时间就轰然解体,忽必烈就是最大推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忽必烈对于维持东亚以外的领土也没有太大兴趣,他的政治目的是要做中国的皇帝,被中华文化圈接纳。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他本人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

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并于次年选择大都(北京)作为首都,从此大都取代和林,成为元朝的政治中心,此后明清两朝至今,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

可以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就是在与旧体系作割裂,虽然忽必烈在名义上仍然是各大汗国共同尊崇的大汗,但实质上,忽必烈的元朝只是蒙古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体系逐渐瓦解,所以在怀念大蒙古帝国的蒙古人民心中,成吉思汗是他们眼中的英雄和太阳,而忽必烈似乎成为数典忘祖的“叛徒”。

再造统一,汉人士大夫赞誉的杰出帝王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谋划新一轮的对宋战争,从1267年至1273年,在经历六年的攻打襄阳后,襄阳陷落,南宋防御体系崩溃。

忽必烈一路顺长江而下,直抵临安,1276年,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带宋恭帝出降,南宋都城临安陷落。

1279年,宋元双方在崖山外海进行大海战,史称“崖山之战”,宋军战败,宰相陆秀夫背负8岁的宋末帝赵昺跳海自杀,南宋灭亡,元朝正式实现了自唐朝以来的又一次大一统。

忽必烈成为开创华夏历史新纪元的英雄,并逐渐被汉人官僚阶层接受。而忽必烈真正被汉人接受的是在建立元朝后。

他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听取汉人官员用传统的中国方式记载元朝历史的建议,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汉人官员们的效忠。

此后忽必烈在内政外交上也迎合了当时汉人士大夫的价值观,政治上,在地方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创中国当代省制开端,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开辟中外交通,在各地建立驿站。

经济上,鼓励农业发展,休养生息,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并贮存粮食,赈济灾民,对商业和海外贸易持宽松政策。

另外,忽必烈在文化上实行宗教和民族自由政策,积极寻求儒、佛、道三家的和解,对外国人来华持包容态度。

总之,在忽必烈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一直遵循儒家和宋代汉人士大夫的价值观念,国家延续南宋开放活跃的社会气氛,赢得士大夫们的赞许。

正如当时的大儒郝经所言:

“今主上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后续

小编看来,忽必烈虽然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但骨子里还是有着蒙古人感性、热血的习性。

1281年,忽必烈深爱的妻子察必于去世,五年之后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真金又去世。

在亲人离世的刺激,忽必烈开始酗酒,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酗酒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同时,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失败。1294年,忽必烈病逝,在位三十五年,享年八十岁。

更多文章

  • 元朝察必皇后在国库取了一匹丝帛。忽必烈笑道:国库不是私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宫女,元朝,国库,朱元璋,小说家,察必皇后,慈禧太后,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察必皇后,命宫女去国库取了一匹丝帛,丈夫元世祖忽必烈开玩笑说:国库又不是私人库房,你怎么能派人随便取东西呢?朴实的察必皇后却把玩笑话当了真,想着怎么节俭出丝帛来。经过反复考虑,她组织宫女把大量废弃的旧弓弦熬煮之后,加工成了帛衣,这一下子给宫里省出了许多经费。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事情,一时传为佳

  • 你可能不知道,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了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温伯陵的烟火人间标签:蒙古,蒙哥,元朝,诸王,忽必烈,小说家,成吉思汗,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伯陵说:在我们的印象中,忽必烈是纯正的蒙古皇帝,这么说是没错的,但不全对。忽必烈能做元朝皇帝,是因为得到汉人官僚和世侯的支持,为此不惜屠了蒙古圣地哈拉和林。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对当下有深刻的参考价值。一、蒙古草原的历史,以成吉思汗为标志,被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早年间的草原部族,没有稳定的领导核

  • 奇皇后:外国贡女进入中国后宫,怎样花32年爬到皇后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后,奇皇后,后宫,丞相,元朝,皇帝

    古代帝王爱江山也爱美人,有不少人将江山的覆灭归咎到美人的身上,就出现了红颜祸水这一词,可女人真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够毁了帝王的江山吗?从古至今,有能力有魄力的女子不在少数,只不过她们的光芒被掩盖住了,或者说根本没有给她们施展才能的机会,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完全可以像男人一样取得一番成就。历朝历代的帝王后

  • 高丽奇皇后:手腕毒辣祸害朝政,为私欲恶化元朝与高丽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元朝,朝政,宦官,元史,元顺帝,高丽奇皇后

    奇皇后的人生轨迹就像她的姓氏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身为高丽奇氏家族的幼女,幼年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依靠贡女制度,进入元朝宫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烹茶技艺赢得元顺帝的宠爱,一跃成为元朝的第二皇后。奇皇后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子,她不想仅限于后宫的成功,还插手元朝政治和高丽的政治,她通过结交宦官、大臣,影响

  • 成吉思汗临终托付拖雷:我的死讯封闭,灭西夏后都城中兴府屠城

    历史解密编辑:张艺腾数码知识标签:成吉思汗,西夏,拖雷,金国,木华黎,中兴府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贴切。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了蒙古帝国,但当时蒙古人都以游牧为生,他们生产力低下,所以生存只能靠抢夺资源,加上游牧民族勇猛的特性,这就造就了他们掠夺的本性,所以他登基后就开始四处掠夺

  • 成吉思汗宠爱拖雷,为何不把帝位传给他,是害怕蒙古帝国分裂吗?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成吉思汗,拖雷,蒙古帝国,孛儿只斤·窝阔台,大汗,汗位,成吉,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成吉思汗那么喜欢拖雷,为什么不直接把帝传给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我们后世歌颂的内容来看,这位七百多年前的大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失去对他的喜爱。相反,我们随着历史的沉积对他产生了更多的敬意。蒙古人虽然比较流行小儿子继承家产,但是拖雷他不具备继承汗位的潜力,这是为什么呢?还

  • 铁木真去世后, 为何幼子拖雷只当了两年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术赤

    铁木真的崛起孛儿只斤·铁木真,他生长于蒙古草原之间。在年幼的时候,他就看到了蒙古部落的不幸。数代人被金国欺压。他们想兔子一样被射杀,原因是因为金国人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邻居。为了进一步削弱他们,金国还将蒙古部落的分化。虽然有人反抗,但他们都失败了。在几代人的记忆里,金国都意味着屈辱和仇恨。铁木真要改

  • 儿子年纪还小,手握10万精兵却无缘蒙古大汗之位:拖雷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哥,成吉思汗,蒙古,忽必烈

    1229年,地点漠北草原,忽里勒台大会上,拖雷很想继承汗位,无奈自己实力不济,只能支持窝阔台。拖雷手握重兵,麾下兵马十余万,但综合实力不如窝阔台,无缘蒙古大汗位置。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考虑到年事已高,就想定下继承人。成吉思汗先问长子术赤的意见,次子察合台不服,说蒙古大汗的位置只能是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临终前做了一个安排,竟令拖雷暴毙,最可疑之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成吉思汗,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哥,忽必烈,蒙古

    导读: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受到无数史学家的推崇,然而他临终前的一个安排竟然使得自己的嫡子拖雷暴毙身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其中,成吉思汗最喜欢的是四子拖雷,最讨厌的则是长子术赤。其实,成吉思汗早就对自己的这四

  •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有多牛?每人建立一个国家,拖雷家族出4位大汗

    历史解密编辑:原野说史标签:成吉思汗,拖雷,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古帝国,汗国,成吉,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元太祖成吉思汗被美国作家哈罗兰姆称为“人类帝王”,成吉思汗及其后裔通过武力扩张创建的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元朝极盛时期的版图东至太平洋、西至黑海、南至南海、北至北冰洋地区,国土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但是,蒙古帝国并不是统一的政权,它是由四个各自独立的汗国和元帝国组成,这四个独立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