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四大汗国,延续了多久?察合台汗国:我们持续了461年

古四大汗国,延续了多久?察合台汗国:我们持续了461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4/1/7 15:43:06

中国自古以来,老父亲怎么分家产都是一个问题。不仅平民家的兄弟可以为此打破头,哪怕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成吉思汗也不能免俗。

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的儿子共有4个,从大到小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铁木真是一代天骄,4个儿子也是打仗能手,背后都有大批的拥护者,这要是相互内斗,后果不堪设想。

这让铁木真内心忧虑,为了平息潜在的兄弟内斗危险,给4个儿子分了很多土地。

4个儿子和孙子们在封地上各自建立了国家,后世将其中最著名、疆域最广阔的国家并称为四大汗国。

四大汗国包括术赤儿子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察合台子孙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孙子海都建立的窝阔台汗国、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

一、最大和最受争议的汗国——金帐汗国

相对一般的帝王,铁木真在分家产时还有一个独特的心病——他怀疑长子术赤不是亲生的。

铁木真的老婆年轻时跟着他受了不少苦,甚至曾经被敌对部落抓走一段时间。等到把老婆救回来时,铁木真尴尬地发现老婆肚子变大了,生下的孩子就是术赤。

孩子是谁的?老婆说是铁木真亲生的,按时间算也确实有可能,但也可能不是,老婆被人掳走时正好赶上了关键的那几天,谁也不敢保证到底是哪一天怀上的。

古代蒙古人也不像汉地那么讲究,老婆被人玷污这事铁木真倒也能接受,至于孩子,反正那时候也没有鉴定技术,他就难得糊涂一回,认下术赤为长子。

事实证明铁木真认下这个便宜儿子也不亏,术赤在战场上表现神勇,作为奖励,铁木真把也儿的失河及阿勒泰山一带的土地封给了术赤。

虽然当老子的不介意大儿子的身世,但次子察合台很介意,时不时地骂术赤是“野孩子”。

纠结血缘问题,不过是争夺家产的借口而已,铁木真为防止兄弟内斗,带着儿子西征,而术赤表现得一马当先。

铁木真大概是想把家产弄得多一点兄弟才好分家,术赤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弟弟们也就不好意思再跟他嚼舌根子了。

术赤不负所望,带着自己的儿子先后征服钦察草原东部、阿姆河、锡尔河下游的花剌子模以及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的钦察、不里阿耳诸族,并将斡罗思诸公国纳入统治。

见术赤这么厉害,铁木真索性把更多的土地封给了他,使得术赤拥有兄弟中最大的封地。

术赤能打,他的儿子拔都更能打,而且也更有野心。公元1219年,拔都在父亲的封地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汗国金帐汗国,也叫钦察汗国。

金帐汗国都城设置在萨莱(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领地东起也儿的失河,西至斡罗思,南达巴尔喀什湖、黑海、里海,北到北极圈附近,是四大汗国中面积最大的。

金帐汗国与外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商业贸易中心,这也让金帐汗国实力越来越强大。

在名义上,蒙古各个汗国都要臣服于蒙古大汗的统治,但铁木真死后,拔都治下的金帐汗国越来越独立。

不知道是对自己的血统不自信,还是嫌领土距离蒙古草原太远,无论是术赤还是拔都对蒙古大汗的位子都不感兴趣。

尽管他们一度拥有除元朝外的最强部队,但仍未争夺汗位。面对为汗位打得头破血流的弟弟和侄子们,术赤父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支持弟弟拖雷和侄子忽必烈。

大概是年轻的时候术赤和察合台闹得太凶,金帐汗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在打压察合台汗国。

不过,强大的金帐汗国最终也难逃覆亡的命运,它的骑兵在欧洲平原上几乎没有对手,但始终没有建立完备的国家治理系统。

就如同周朝分封诸侯一样,拔都的十几个兄弟们也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封地,术赤子孙们在不断的征伐中让金帐汗国走向分裂,国家衰弱的同时让被征服的民族找到独立建国的机会。

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其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金帐汗国宣告灭亡,国祚延续283年。

二、最长寿最命运多舛的汗国——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跟哥哥斗了那么久既没有削弱哥哥,也没有继承汗位——铁木真死时,把大汗传给了三字窝阔台。

察合台争夺汗位的行为注定是徒劳的,因为按照蒙古习俗,幼子负责继承家业,年长的孩子们要负责开疆扩土。

铁木真作为一代天骄,把各个儿子都压制得死死的,自从窝阔台出生后,察合台就没必要再去折腾了。

察合台的最初的封地在阿勒泰山至阿姆河之间,包括天山南北麓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

察合台汗国的历史起源于1222年,铁木真带儿子西征期间,把一些打下的土地封给了察合台,察合台的子孙以这些封地为基础,继续四处征伐,然后建立汗国。

察合台汗国领土最大时东至伊犁河,西至锡尔河,南至阿母河,建都于阿力麻里(今新疆伊宁),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西部、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等地区。

但察合台汗国的悲剧在于,东有元朝、西有伊利汗国、北有金帐汗国和窝阔台汗国。

要对外扩张,察合台汗国只能选择向印度进攻,最远时他曾攻入旁遮普和信德,但印度太热了,没有吞并整个南亚次大陆。

铁木真在世的时候四大汗国的关系尚可,铁木真死后,随着元朝和窝阔台汗国的扩张到了极限,察合台汗国成了被兄弟觊觎的肥肉。

在其他汗国的围猎下,察合台汗国曾经也有过出色表现,向西占领了伊利汗国的葛吉宁,向北击败窝阔台汗国的军队,收复被侵占的河中地区,控制中亚部分地区,向东和元朝鏖战数年。

但好运气没有持续太久,元朝实力太强,伊利汗国和元朝关系很好,导致察合台汗国选择低头,专心和窝阔台汗国争斗。

察合台汗国的节操估计是四大汗国中最不堪的一个,1260年即位的大汗阿鲁忽原本是在阿里不哥(拖雷四子)的支持下登基的,但当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蒙古大汗位时,他选择支持忽必烈。

忽必烈登基后,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关系一度很好,但没过几年,1266年因为打了败仗,新即位的八剌汗背弃元朝,和窝阔台汗国结盟。

1271年八剌汗病故,部属有的投奔窝阔台汗国有的投奔元朝,汗国因此分裂。

1275年,八剌的儿子笃哇在窝阔台汗国的支持下即位,察合台汗国因此成为附庸国。

笃哇经常跟着窝阔台汗国攻击元朝,但被元朝击败后,笃哇不仅向元朝请和,还带着部队攻击窝阔台汗国,吞并了大量土地。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察合台汗国和蒙古兄弟国家间的争斗算告一段落,却又面临宗教和内部分裂的问题。

14世纪中期,察合台汗国西部的蒙古贵族开始信仰伊斯兰教,与东部的传统贵族发生激烈冲突,导致汗国再次分裂成两部分,历史上分别称为东西察合台汗国。

政治和宗教掺杂在一起后,察合台汗国内斗愈加血腥,国家更加破败衰亡。

1370年,权臣帖木儿自立为汗杀大汗合不勒,西察合台汗国灭亡,历史上著名的帖木儿帝国因此诞生。

东察合台汗国存续的时间要长久一些,不仅熬死了帖木儿帝国,还坚持存活到清朝时期。

但东察合台汗国因为内斗和外部压力,又不断分裂成一个个小国,难以再现往日辉煌,最终于1683年被准格尔灭国。

国祚延续461年,察合台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最长久的汗国。

三、最短命和最骜不驯的汗国——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应该是铁木真4个儿子中最幸运的一个,二哥争汗位争不到,四弟继承了父亲大部分的财产,自己却继承了蒙古大汗的称号。

理论上讲,窝阔台是所有蒙古人的首领,窝阔台即位时,他曾和兄弟们立誓约定,以后蒙古大汗的位置永远由他的后代担任。

蒙古的传统,家产大部分由幼子继承,拖雷因此获得铁木真80%的军队和大量的土地、臣民,但并没有获得大汗的位置。

铁木真为什么只部分遵守了蒙古人的家产继承传统,后世已经不得而知,大概是为了补偿窝阔台吧。

窝阔台其实也是四兄弟中最憋屈的一个,他的封地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区,虽然后来有所拓展,但地缘政治环境比察合台还要恶劣:在另外三大汗国和元朝的正中央,无论向哪里扩张都很难。

蒙古诸汗国关系好的时候,窝阔台就是周文王,四海臣服;关系恶劣的时候,窝阔台就是末代周天子,难怪他要和兄弟们立誓约定汗位继承权问题。

古代蒙古人崇尚武力,这个誓言的约束力并不强,窝阔台死后,儿子贵由继承了蒙古大汗。

待贵由死后,拖雷的长子蒙哥凭借强大军力和财力带来的影响力,谋夺了蒙古大汗的位置。

蒙哥的做法违背了铁木真立下的规矩,所以窝阔台一系的后人和支持者们并不承认蒙哥的权力。

面对反对意见,蒙哥的做法十分果断,诛杀和贬黜窝阔台一系的权臣,但也因此引发叛乱。

为了安抚窝阔台的子孙,蒙哥曾经说他死后可以由窝阔台的孙子失列门继承汗位,但他却在私下里命人杀了失列门。

1251年,窝阔台另一个孙子海都,他以爷爷的封地为基础建立窝阔台汗国,积极操练兵马,积蓄力量,誓言要夺回失去的一切。

1259年,蒙哥在征伐南宋的途中病逝,二弟忽必烈和四弟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互相开战,无暇顾及海都。

海都没有在一旁幸灾乐祸,而是趁机扩张地盘,占了察合台汗国部分土地。

在海都的扩张下,窝阔台汗国最强盛时,疆域西至可失哈耳与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东抵哈剌火州(今吐鲁番),北至也儿的石河上游,是中亚一霸。

1269年,感到羽翼丰满的海都向忽必烈的统治体系发出挑战,联络蒙古诸王和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反对忽必烈。

窝阔台汗国领土太小,根本不具备和忽必烈全面开战的实力,海都虽然要和忽必烈决裂,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扩大实力。

联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都都在研究怎么侵占察合台汗国,和元朝军队的作战规模并不大。

1289年,忽必烈对小动作不断的海都忍耐到了极限,亲率大军讨伐海都,海都见实力相差太大,就率军逃跑避战。

双方拉扯五年后,忽必烈被海都“熬”死了,忽必烈的子孙显然不如爷爷辈的海都能打,1301年的帖坚古山战役中遭遇元军惨败。

就在战术上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候,老天爷却出来阻止了海都,在取得帖坚古山战役胜利后不久,他就病死了。

海都的儿孙比忽必烈的儿孙更差劲,不仅给昔日的附庸察合台汗国当附庸,还在元朝的挑逗下发生内讧。

1309年,曾经不可一世的窝阔台汗国已经虚弱不堪,在元朝军队的攻击下轻易灭亡,国土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

从建立到灭亡,窝阔台汗国国祚只延续了58年。由于时间太短,后世学界曾有人提议把窝阔台汗国踢出四大汗国之列,把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元朝称为四大汗国。

四、最年轻的汗国——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的建立者是拖雷的幼子旭烈兀,铁木真西征后的三十年里,征服的阿拉伯地区依然有人不愿意臣服。

1251年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位之后,命令弟弟旭烈兀再度西征,一来镇压叛乱,二来进一步扩大疆土。

旭烈兀的到来让阿拉伯地区陷入恐慌之中,1256年他攻入木剌夷国(今伊朗马赞德兰省),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覆灭。

也正是在这一年,旭烈兀有了独立建立汗国的念头,而后世往往也从这一年开始计算伊利汗国的历史,不过当时的蒙哥汗一直没有同意弟弟的请求。

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达,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末代哈里发城破被杀,随后蒙军趁势占领叙利亚。

1260年,旭烈兀的部队打到埃及,由于将领怯的不花战术错误,前锋部队意外被埃及马穆鲁克部队击败,也正是这一战让阿拉伯世界免去灭亡的命运。

巧合的是此时传来蒙哥汗死在南宋的消息,本想为怯的不花报仇的旭烈兀不得不班师回朝,参与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中。

在班师回朝的途中,马穆鲁克部队也趁势反击,叙利亚等地相继丢失,旭烈兀因此停止东撤。

停止东撤的行动也让旭烈兀得到了意外之喜,为了得到他的支持,忽必烈同意他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全新的蒙古汗国。

从此,旭烈兀和忽必烈一系的元朝关系十分密切,伊利汗国的名字就是突厥语“从属”的含义。

伊利汗国鼎盛时期疆域东至阿姆河和印度河,西临地中海,北至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是沟通亚欧两洲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内战中,旭烈兀可以提供的军队有限,但他提供了大量工匠和火炮,给蒙军的火炮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忽必烈对旭烈兀也投桃报李,积极支持弟弟统治伊利汗国,但伊利汗国的统治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

中东的地理环境使得建立强力的统治体系并不容易,最终旭烈兀的儿孙们选择拥抱伊斯兰教,利用宗教力量加强统治,最高统治者也不再称为大汗,而是改叫苏丹。

充满内部矛盾的同时,伊利汗国面对的外部挑战也很大。坚持抵抗的阿拉伯人、西方的拜占庭都是严重的威胁,北边的兄弟金帐汗国也常常与其发生征战。

1317年,伊利汗国新即位的苏丹年仅12岁,各方势力趁机发动内乱,金帐汗国也侵扰边境,此后十几年间国内矛盾越来越激化。

1335年,伊利汗国最后的苏丹死去,金帐汗国的军队杀入国都,地方贵族趁机独立,最终伊利汗国分裂成五个国家,国祚只延续了79年就灭亡了。

而那些分裂国家的贵族们也没有好下场,因为实力弱小,最终被帖木儿帝国逐个击破,他们的努力最终徒做他人嫁衣。

五、罪人与功臣——忽必烈

蒙古人建立了冷兵器时代人类最强大的骑兵军团,并依此建立了领土最广阔的国家。

以当时蒙古人的统治能力,他们并不具备统治如此广阔国家的能力,因此四大汗国、元朝的动荡和短命是必然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忽必烈有意无意地推了一把。

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忽必烈有着独特的贡献,但对于整个蒙古的统治就不那么友好了。

蒙哥当年能够破坏铁木真立下的制度当上大汗,最主要的原因是得到了大量蒙古贵族的政治支持,并且他也曾承诺他死后要由窝阔台的子孙继位。

也就是说,虽然蒙哥坏了规矩,但也是蒙古各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因此他当蒙古大汗有法理基础。

但忽必烈取得汗位是靠和阿里不哥的内战取得的,忽必烈登基并没有得到蒙古各大汗国和王公贵族的普遍支持,说他的蒙古大汗是自封的也不为过。

因为忽必烈的做法,蒙古大汗的权威被严重削弱,除了伊利汗国,忽必烈对其他汗国几乎失去了影响力。

其实伊利汗国和元朝也只是同盟关系,严格来说也不受忽必烈管辖,铁木真治下那个统一的蒙古,在忽必烈手里彻底分裂成了5个国家。

分裂后的四大汗国,为了加强统治,纷纷在文化上融入当地民族,可以说,蒙古人用武力征服了半个欧亚大陆,却被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征服了精神。

当四大汗国在文化上与元朝越走越远,民族精神传承中断了,不仅意味着蒙古统治地域的分裂,也意味着蒙古人概念的消亡。

四大汗国的灭亡,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什么叫“国虽大,好战必亡”。军事的强大不意味着统治能力的强大,硬实力不能代替软实力发挥作用。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科学、经济和军事实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虽然和欧美有差距,但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可以和超级大国掰掰手腕。

可是,文科领域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实现民族复兴,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更多文章

  • 阔列坚:他是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小儿子,远征欧洲时中箭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密观史标签:拔都,拖雷,忽兰,西征,阔列坚,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一生中曾迎娶过许多妃子,但他的儿女大多都是长妻孛儿帖所生。成吉思汗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有四个是孛儿帖所生。除此之外,忽兰皇后也为成吉思汗生育了一个儿子,他便是成吉思汗最疼爱的阔列坚。△成吉思汗的画像虽然游牧民族有着重视长子的习惯,但是成吉思汗却十分宠爱幼小的儿子。据说在成吉思汗诸

  • 成吉思汗麾下大将纳牙阿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塔里,札木合,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纳牙阿生平

    纳牙阿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纳牙阿生平简介如下。纳牙阿出生于塔里呼台部,家族祖辈效忠于部落首领,是重要的武将世家。后来塔里呼台决定率领整个部落与札木合部合并,纳牙阿也就跟着一起投奔了札木合。他对塔里呼台忠心耿耿,在阔义田决战中拼死保护塔里呼台,在将塔里呼台成功护送出包围圈之后,纳牙阿被俘。纳牙阿被俘之

  • 成吉思汗传记之乃蛮部的战争,札木合的终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成吉思汗,札木合,畏兀儿,蛮部,蒙古,乃蛮

    当成吉思汗还受着王罕的保护时,他已经跟横在客列亦惕部西面那个最强大的乃蛮部接触了。乃蛮部因为受着畏兀儿(Uigur)①文明的强烈影响,所以他们在全蒙古民族里面要算得一个最开化的部族了。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把畏兀儿文字应用到蒙古语里面去,并且把它用来记写蒙古语的。除畏兀儿人外,乃蛮部还跟突厥斯坦和七河地方

  • 铁木真还没成为成吉思汗,刚做可汗,札木合就不服气,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成吉思汗,札木合,克烈部,蒙古

    公元1162年,铁木真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他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出生的时候,也速该恰好生擒了一位名叫“铁木真·兀格”的塔塔尔部的首领,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和儿子的出生,也速该就给儿子起名“铁木真”。铁木真出生后的那段时间,草原上蒙古各部落之间仍然像之前一样,彼此经常发生各

  • 十三翼之战之中,铁木真虽败犹胜,和札木合相比,他做对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札木合,成吉思汗,铁木,首领,战争

    铁木真走向强大,是从十三翼之战开始的。不过,在和札木合的这一轮较量中,铁木真是以惨败收场。在札木合3万人马的追杀下,铁木真带着5千人马,溃逃300里,一直逃进鄂嫩河南岸一个叫哲列涅的峡谷中,并依靠天然的地形死守,才避开了札木合的疯狂进攻。在十三翼之战中,为何说铁木真是虽败犹胜呢?从战术上来和札木合相

  • 是煮人还是煮狼?是札木合还是铁木真?辟谣七十大锅煮人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成吉思汗,札木合,史集,秘史,蒙哥

    关于札木合的历史中,还有一个大污点,就是七十口大锅煮人惨案,据说,大铁锅煮人惨案发生在十三翼之战后,打了胜仗的札木合为了惩罚背叛者,把被俘的降人赤那思人用七十口大锅煮死。札木合真的有如此凶残吗?他所属的扎答阑部真的有那么壕吗?扛着那么多能煮人的大锅去打仗现实吗?能煮人的锅得有多大啊?要辟这个谣言,先

  • 札木合是成吉思汗的敌人?错,他是帮助铁木真统一草原的最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成吉思汗,札木合,铁木,太阳汗,鞑靼人

    愿赌服输的汉子比比皆是,雪中送炭的敌人是凤毛麟角。不管是在野史还是小说中,札木合都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的,是铁木真统一草原的对手和最大的绊脚石。但是历史上的札木合不仅是男子汉,更擅长雪中送炭,甚至有助于铁木真统一草原。01在苦难中,铁木真和贵族们给出了答案。铁木真的父亲也可能是国安部落的首领,依附

  • 铁木真与札木合自幼相交,结为安达,后来因何反目成仇相互攻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成吉思汗,札木合,突厥,王罕,克烈部,乃蛮

    出身乞颜部的铁木真少年时曾与札答阑部的札木合结为安答(异姓兄弟),成人后又相互扶持,并肩作战。最终却反目成仇,撕破脸大打出手,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鲜为人知之事?铁木真父亲也速该汗被世仇塔塔尔人毒杀后,泰赤乌人趁机煽动也速该部众抛弃铁木真一家,转投泰赤乌氏。铁木真一家顿时陷入孤苦无依的困境,好在母亲

  • 被丑化的枭雄札木合:面对塑料兄弟情,我不是背信弃义的那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王罕,乃蛮,札木合,克烈部,蒙古部,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

    提到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成长史,就不能不提札木合,札木合在铁木真的前半生占据重要的篇幅,在英明神武的一代天骄铁木真的衬托下,札木合给人的印象不是背信弃义喜新厌旧,就是反复无常离间中伤,是个又狡诈又阴险的跳梁小丑。札木合的形象果真如此吗?英雄如铁木真,居然如此识人不清,和这样的野心家结安答、称兄道弟、成为

  • 札木合称汗后,有两次机会可以击败成吉思汗,却都败在同一问题上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成吉思汗,札木合,王汗,克烈,联军

    札木合被12个部落推举为古儿汗(天下共主的意思)后,本来有两次绝好的机会可以击败成吉思汗,却最终都失败在同一问题上。按理说,吃一堑长一智,找到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后,绝对不会再犯同样失败的错误。可札木合太过于自信,觉得自己的军事才能胜过成吉思汗,最终却彻底走向失败,再也没有任何反抗能力了。从当时的兵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