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恒星“批量生产”使用同一参数模板?郭守敬望远镜重磅成果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恒星“批量生产”使用同一参数模板?郭守敬望远镜重磅成果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汇报 访问量:519 更新时间:2024/1/19 12:25:37

宇宙中的恒星“摇篮”区域在孕育恒星时,往往会批量形成许多不同质量的新生恒星。在进行恒星的“批量生产”时,每次都会使用同一个参数模板吗?

1月1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天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的最新发现: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

这一结论挑战了“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的经典理论,刷新了人类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认知。

▲变化的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艺术展示图。宇宙诞生之初(围绕中心明亮部分的内环)质量较大的恒星(浅黄色的圆盘)更多;而在较年轻的星族中(外环),质量较小的恒星(红色的小圆盘)则显著增加。图中右下角展示了完成这一观测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外观。

广袤宇宙的千亿星系中无时无刻不在诞生着新的恒星。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天文学上通称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描述了一群恒星在刚刚诞生时,不同质量恒星所占的比例。这是现代天文学中一个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

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通常认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是普适不变的,并将其作为基本假设,在诸多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几乎成为天体物理教科书中的“经典假设”。但是,天文学家近年来通过各种新的观测发现,这个函数很可能并非普适不变的。

“一些迹象显示,在恒星形成活跃的环境中大质量恒星的比例更高。”论文合作者、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智昱说,但要挑战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天文学家需要在银河系中找到更为直接有力的观测证据。

近年来,随着LAMOST、Gaia等国内外大型天文设施投入观测运行,获得了海量观测数据,成为我国天文学家探寻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变化直接证据的强大助力。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发挥LAMOST大样本光谱数据优势,从中筛选出目前最精细的9万多颗太阳邻域的恒星样本,并获取了每颗恒星的金属元素含量和质量。结合Gaia卫星的观测数据,他们首次通过最直观的恒星计数法——数星星,对具有不同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的恒星进行统计,从观测角度直接获取了几乎不依赖于任模型的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论文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佳东介绍,他们首次清晰观测到,年轻的小质量恒星数量比例明显高于年老的恒星。此外,他们还发现,恒星家族的金属含量越高,其中的小质量恒星数量也越多、比例越高。

▲图中横坐标显示了恒星星族的金属元素含量(金属丰度),数值越大金属丰度越高。纵坐标显示了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形状,α数值越大表示质量较小的恒星比例越高。红色圆点显示了年老星族α值比较小,即质量较小恒星的比例低;蓝色三角形显示较年轻恒星随着金属丰度变高,α值也增加,即质量较小恒星的比例增加。

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如此清晰地观测到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发现直接使得“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在宇宙中普适不变”的基本假设不再成立,从而终结了一直以来天文界关于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是否变化的争议。

这一突破性成果将对天体物理学多个领域的研究产生影响。恒星初始质量函数领域的国际权威,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帕弗尔·库鲁帕认为该成果对于深入理解银河系中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恒星形成的性质非常重要。论文合作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符晓婷副研究员认为,这一新发现让人类认识到恒星初始质量函数是复杂而变化的,这对恒星形成理论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悉,我国即将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未来将助力天文学家在银河系更深远区域及近邻星系中进一步验证这一重大发现。

  作者:许琦敏

  图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文章

  •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谁是郭守敬?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郭守敬,望远镜,黑洞,恒星级,授时历

    11月28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这在天文学领域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用黑洞发现者刘继峰老师的话来说,“天文学因为这个黑洞的出现,进入了禁区”。这个恒星级黑洞之所以能被中国科学家团队发现,首要功臣当属一台叫“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

  •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1月26日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杨坚,隋炀帝,郭守敬,大运河,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1月26日: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大运河。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的是通惠河,也就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段。通惠河开通以后,大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今天北京的的什刹海、后海一带,等于进入了北京城。由此,杭州出发的

  • 元代时期,康里人不忽木家族成员的活动,以及居住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侃侃圈子说标签:元朝,皇帝,元代,家族,忽必烈,康里人,成吉思汗

    元朝时期,康里人并没有忽视穆氏家族成员的活动,还有居住地。此时,大量西域色木人进入中原,或为军,为官,或为民,或为奴,为元朝各级机关和诸王效劳、效劳。.尤其是康里人世世代代没有穆氏为官。康里人不忽视穆氏血统和居所康里部落东迁中原。康里部落从蒙古西进。他们担任过士兵、官员、平民或奴隶。他们为元朝各级机

  • 民间画家杨基安——将书画融入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杨基安,书画,国画,绘画,画家,水墨

    杨基安, 1973年出生于素有文化古城安徽省安庆市,自幼喜欢画画,几十年如一日、书画已潜移默化的成为他生活中一部分,长期钻研及临摹且学习、研究自古至今各大家的国画水墨书画技法,融入并不断创新。在绘画上不拘一格,有着自己独特风格。杨基安曾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画展以及公益活动,多次参赛获奖。他的作品已经得到

  • 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不太好惹啊,兄弟们我先溜之大吉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西夏,皇帝,金朝,金宣宗,完颜珣,小说家,成吉思汗,金庸笔下角色

    (陷入窘境的金朝)大安十三年,公元1211年。这一年,北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地步。蒙古大军围城,昔日的盟友西夏国也倒戈相向,就连内部统治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契丹后裔耶律留哥举兵十万,在金朝境内大肆掳掠,情况十分危急。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对金朝皇帝完颜永济来说,这一定是

  • 金宣宗完颜珣:对内重用权臣术虎高琪,对外以九公封建对抗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大军,高琪,皇帝,金国,金宣宗,胡沙虎,完颜珣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44期)公元1213年,金国“长腿将军”胡沙虎杀害了卫绍王完颜永济,然后拥立完颜珣为皇帝。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旦权力争斗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权力争斗。因此当大臣术虎高琪看到了胡沙虎单车变摩托的际遇以后,他也想和胡沙虎一样拼一把,然后他就杀死

  • 《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版权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作家出版社标签: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作协,编委会

    11月8日上午,由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协社联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中视协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版权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视频方式)

  •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首展新西兰

    历史解密编辑:海外网标签:手迹,稿本,杂剧,手稿,元朝,王实甫,西厢记,新西兰,曲作家,中国古文献

    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雷建德 摄摄中新网太原2月6日电 (杨杰英 张云)“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中国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文化学者、山西普救寺文化顾问雷建德6日如是表示。

  • 珍稀的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稿本真迹轰动海内外

    历史解密编辑:速读生活标签:稿本,元曲,编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近日,“王西厢手书真迹”首展奥克兰,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国内主流媒体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网、海外网、光明网、国际新闻网、华人头条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化网、中国城市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山西经济日报、汕头日报

  • 定兴人的骄傲:王实甫和《西厢记》

    历史解密编辑:勘探资讯标签:杂剧,编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破窑记,录鬼簿,曲作家,古典乐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人。据史料记载,王实甫的父亲、伯父曾经在金末起兵抗击蒙古军的入侵,后来归降了蒙古政权,而他的儿子王结更是声名显赫,唯独对王实甫鲜有提及,这就造成了对他的生平有许多争议。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