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兴和孙德崖的恩怨故事

郭子兴和孙德崖的恩怨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童读史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4/1/26 16:13:35

元末的很多人走上抗元这条路,是因为吃不上饭,被生活逼迫,这事放在郭子兴身上,就讲不通了。作为元末起义军的首领之一,郭子兴的家庭条件相当不错。

郭子兴的父亲,我称呼他为郭公。这人挺有意思,他有一手玄学手艺,懂相面,当地有一富裕户,在郭公经过他家门口的时候,让郭公给自己的女儿算命。

郭公算了算,和这位富翁说:“你女儿这是富贵命!”

富翁说:”她眼盲了,还没嫁出去呢。”

于是郭公毛遂自荐,和富翁说:“你如果看得起我的话,我就娶她为妻。“

就这样,郭公就娶妻生子了。家庭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在郭子兴出生的时候,郭公还算了一卦,大吉。随着郭子兴的长大,地主家的孩子,生活条件好,实在也没有太多事可做,就喜欢结交各路宾客。

如果正常长大,他可能就是个公子哥性格,偏偏赶上了元末,社会不稳定,于是他散尽家财,随着这些壮士们走上了另一条路。

前途未卜,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按说一个家庭富裕的人,不太可能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路,但是郭子兴偏偏就这么做了,并且,他还做出了一些成绩。

元末的这些各路起兵人士里,看着复杂,其实大体分三条线。

一条线主要是从彭莹玉开始,这位和尚在江西袁州发动起义,后来被元军追杀,他就跑到湖北,然后扶持了徐寿辉,再然后就是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成为朱元璋头号敌人。

后面的故事就是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交战,陈友谅兵败身亡,残余势力被朱元璋清扫,这条线就到此结束。

还有一条线是张士诚,张士诚是私盐贩子,走上了抗元的路,也是因为备受欺负。1353年起兵,攻克高邮,后来渡江到了常熟,苏州。然后他就投降元朝。

再后来张士诚割据一方称吴王,最后和朱元璋决战,城破,最后张士诚自缢身亡。这条线到此也结束。

重点介绍的这条就是朱元璋所在这条线,这条线就是以朱元璋为主要人物的线,从濠州开始,一路克服各种困难,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又把元顺帝赶跑。1368年正月,朱元璋特意挑的良辰吉日,大明王朝的路,就这么开始了。

1351年,刘福通揭竿而起,在颍州起义,1352年春天,郭子兴率领数千人,奔袭濠州,并且占据于此。

这时候的朱元璋,在经历了家破人亡,出家当和尚,流落化缘,最后感觉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投奔了郭子兴。

来投奔郭子兴的时候,郭子兴发现朱元璋一表人才,谈吐不凡,朱元璋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沿街化缘,口才不行的话,竞争不过其他和尚。

于是郭子兴就收下了朱元璋。

朱元璋没有辜负郭子兴的信任,很快就在众多士兵中脱颖而出,升任十夫长,后来郭子兴和张氏就把自己的好友马公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这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看起来挺美好的事情,马上转折就来了。

这支起义军,总共5个元帅,权力都差不多,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刚开始矛盾还不太明显,后来时间长了,性格差异就显示出来。

那四个人,性格粗犷,喜欢攻击掠夺,郭子兴看不上他们,双方矛盾逐渐增大。

攻下徐州后,徐州的彭大,赵均用率领部队投奔,现在的濠州起义军里,更加复杂。

郭子兴和彭大逐渐成为了一路人,而看不上赵均用。之前的那四个元帅里,有个叫孙德崖的,从中挑唆。

孙德崖和赵均用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将军,不知道有赵将军呢!”

赵均用一琢磨,根据郭子兴平日里对他的样子,好像确实是不怎么看得起自己,他和彭大都是从徐州来的,怎么就厚此薄彼呢?

于是,赵均用大怒,趁机会就把郭子兴绑架了,并且把他关押在孙德崖家,并且对郭子兴下了狠手,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郭子兴有机会杀了孙德崖,但是被迫放走,以至于很难释怀的原因之一。

正在郭子兴家人们急得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朱元璋从外地知道了这个消息赶回来了,带着郭子兴的俩儿子找彭大。

朱元璋把原委告诉了彭大,彭大说:“有我在,他们怎么敢残害郭子兴呢!”

他们一群人穿好盔甲,围住了孙德崖的宅子,然后掀椽揭瓦,才把郭子兴救出来我,这时候的郭子兴项枷脚拷,而且身上都是伤,确实挺惨的。

郭子兴从一个地主公子哥,也没想到自己还有今天,从此就对孙德崖记恨上了。

郭子兴被绑架,大难不死,被救出来,日子还得过,这时候元军来攻打濠州了,先把私人恩怨放在一边,这时候抵抗元军是正事。

1353年春天,元军将领贾鲁死了,元军也围得疲惫了,后来就散了。围是解了,但是起义军内部,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彭大,赵均用自立为王,郭子兴,孙德崖等人继续是元帅。后来,彭大死了,他儿子毕竟年轻,于是赵均用愈发狠厉,还想害郭子兴。

幸好这时候朱元璋攻下滁州,有了自己的势力,朱元璋提醒赵均用,在他落难的时候,是郭子兴伸出了援助之手,怎么能害郭子兴呢?

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赵均用忌惮朱元璋,加上朱元璋还贿赂了赵均用的身边人,郭子兴的日子才算是好点了,后来郭子兴就率领万余人来滁州朱元璋这了。

到了滁州后,郭子兴反客为主,夺取了朱元璋的兵权,并且对朱元璋猜忌,得亏马皇后从中帮忙,才让朱元璋的日子好过点。

郭子兴来到朱元璋这了,但是和孙德崖的恩怨还没结束呢,历史还会让他们碰面。攻下和州后,郭子兴命朱元璋驻守。孙德崖率领的这群人,吃不上饭了,也来和州了。

孙德崖希望驻军在和州城里,朱元璋有自己的考量,于是就同意了。但是有人从中挑唆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把这事告诉郭子兴了。

郭子兴来到朱元璋这,大怒,气得不想和朱元璋说话。

朱元璋和他解释,之所以让他们进城,是为了戒备。

当孙德崖听说郭子兴来了,想出城去。孙德崖命令士兵们先走,然后他在后面。

后来,孙德崖部和郭子兴部发生了乱斗,死伤甚多。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情况,因为孙德崖留在后面,结果孙德崖被郭子兴捉拿了,但是郭子兴部,也有一人质在手,那就是朱元璋,两方都各自有人质,一时之间僵持住了。

谁也不信任谁,最后郭子兴派徐达代替朱元璋做人质,然后把孙德崖放了,孙德崖部队就把徐达放了。

郭子兴是旧恨未报,又加新仇,眼睁睁看着孙德崖被放走,无论如何也释怀不了,他是真想不开,1355年三月,郭子兴就这么死了。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长子之前就战死,次子是郭天叙,后来在起义军当了元帅,张天祐,朱元璋为副元帅,但是郭天叙,张天佑在1356年攻打南京的时候,由于陈野先背叛,不幸都死了。关于郭天叙,张天祐的死,是有争议的。

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郭天爵,对于朱元璋非常失望,试图对朱元璋不利,后来被诛杀。

郭子兴有一个女儿,后来成为朱元璋的妃子,就是惠妃。

1370年,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

纵观郭子兴的一生,凡事要想开,活着最重要,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一时的成败得失,不要看得太重,努力活下去。

史料参考:《明史》《皇明本纪》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更多文章

  • 笑谈大明(八章)朱元璋未利用陈野先杀郭天叙,是郭天叙不作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朱元璋,陈野先,郭天,郭子兴,元朝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经过了一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将元末义军中最小的一只打造成纵横天下的明朝大军。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军事上的斗争,还是政治上的争权夺利,都经历了险象环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淮西义军首领郭子兴的突然去世,和他的儿子郭天叙战死集庆战场。有人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认

  • 晚清 紫檀木宗喀巴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收藏界九门提督标签:紫檀木,雕像,木雕,晚清

    晚清 紫檀木宗喀巴雕像规格:高21.3cm 宽9.5**13.5cm 重755克珍贵稀有小叶紫檀木料,牛毛纹清晰,金星漂亮,整料雕刻,镂空肩花漂亮,双手结佛掌印,衣饰流畅,掐丝工艺细腻,裹浆皮壳一流,木雕精品,值得收藏!

  • 宗喀巴踑坐莲花台,明早期瓷塑

    历史解密编辑:小石爱科普标签:宗教,宗派,瓷塑,宗喀巴,甘丹寺,格鲁派,藏传佛教

    宗喀巴,全称宗喀巴·罗桑札巴,1357年生于青海宗喀地方(今青海湟水流域),后人尊称其为宗喀巴。藏传佛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吐蕃佛教、宗派形成与思想纷争、格鲁派创立与藏传佛教完全形成。其中,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就是在雪域高原被誉为“三界法王”“文殊再现”的宗喀巴。该器高19.5厘米,

  • 宗喀巴大师的两个徒弟: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

    历史解密编辑:闵儿城市生活标签:宗喀巴,甘丹寺,克珠杰,格鲁派,班禅,活佛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仓央嘉措。对于藏传佛教,对于达赖和班禅,也许很多现代人都知之甚少。但如果提到大诗人仓央嘉措,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他写于神秘雪域高原的情诗。仓央嘉措的一生短暂而悲情,在他被认定为格鲁派(黄教)的首领之后,原本平静的日子发生了翻

  • 清 宗喀巴铜造像

    历史解密编辑:收藏界九门提督标签:宗喀巴,法器,纹饰,轮廓

    清 宗喀巴铜造像、精铜铸造,非常精致,头戴黄帽,五官轮廓分明,双手持法器,跏趺端坐于高台之上,衣纹垂叠,纹饰雕刻细致,面部鎏金,状态保存完好,包浆醇厚,全品,尺寸:高31.5*21.3cm,重:6949g

  • 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藏传佛教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沃唐卡标签:宗喀巴,佛教,阿底峡,莲花生,莲花生大师,僧人

    佛教源于印度,弘传于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北传汉语系佛教和藏传藏语系佛教等三系佛教。其中藏语系佛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分别是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莲花生和寂护等人在与苯教的斗争中提倡显密双运,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

  • 不爱经书爱盗墓的妖僧杨琏真迦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皇帝,元朝,妖僧,真迦,杨琏,忽必烈,宋理宗

    中国人对于个人的后事安排一向讲究入土为安,不能随意打扰。不过由于古代皇帝大臣死后总喜欢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墓,陪葬很多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因此他们死后大多不能安稳,总会有一批人为了这巨额财富盗掘陵墓,而这就是盗墓。拜这几年盗墓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盗墓被认为是一种冒险行为,其实这只存在于故事中,在历朝历代

  • 杨琏真迦是多大官?为何被纵容,轻易盗掘宋理宗墓?真相一文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宋理宗,杨琏真,忽必烈,元朝,朱元璋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景定五年(1264)九月,发生了一件颇具象征意义的事,即建宁府教授谢枋得言“权奸误国,赵氏必亡。”同年十月,理宗逝世。遗诏皇太子赵禥即皇帝位。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三月,葬理宗于会稽之永穆陵。二年

  • 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即位后,群臣内斗,势力渐弱,与朱元璋渐行渐远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明玉珍,朱元璋,明升,明朝,徐达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二月,元末四川大夏国的创立者明玉珍因病去世。明玉珍去世后,他的儿子明升继位,改元开熙,把明玉珍安葬在江水之北(今重庆江北区)。明升即位时年仅十岁,他的母亲彭太后一同听政。大夏国新君年幼,无法驾驭群臣,各位大臣均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彼此间互不相让,逐渐发生了内斗。中书省

  • 明玉珍:《明英烈》里的大反王,朱元璋极其尊重的对手,子孙繁多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明玉珍,朱元璋,陈友谅,明英烈,元朝,高丽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群益堂根据张鸿声先生的话本《英烈传》改编出版了有别于明人讲史小说的《大明英烈传》。此书精彩纷呈,有“小三国”之称。说是“小三国”,主要是其故事情节直追《三国演义》,实际上书中所写各方势力的互相纠缠、互相绞杀,混乱程度远胜于《三国演义》。这多方势力中,自然以元朝势力和朱元璋的势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