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铲除内部竞争者的手段有多毒辣?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

朱元璋铲除内部竞争者的手段有多毒辣?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645 更新时间:2024/1/21 7:11:23

朱元璋驾驭部下的手段十分苛刻,而他铲除内部竞争者的手段更是毒辣,从朱元璋的发迹史可以看出,在调皮捣蛋和陷害他人方面,朱元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虽然史料对朱元璋进行了美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拭去脂粉看到他的许多阴暗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背叛郭子兴并篡夺其家产的一系列行为。

自从娶马氏为妻后,朱元璋就进入了郭子兴的核心圈子,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招兵,包括从家乡招收子弟兵以及成建制地兼并各地投机观望的民兵,这是当时许多人都在从事的工作。

当时天下大乱,有人有枪就是草头王,许多人都想自立门户,正如明人徐祯卿在《翦胜野闻》中说:“太祖之初振也,将属皆草莽粗士,人人欲更试。”朱元璋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他还是郭子兴手下一名亲信马仔的时候,就极力怂恿郭子兴脱离那些与他明争暗斗的同僚独立发展,以便从中攫取军权。

朱元璋占领滁州后,一直想从郭子兴手中独立出去,这主要体现在他拒绝郭子兴的调遣救援六合,反对郭子兴在滁州称帝,鼓动郭子兴进攻和州。朱元璋还跟郭子兴的仇人孙德崖勾结在一起,惹得郭子兴一肚子气,甚至大病一场。

郭子兴死后,孙德崖想乘机兼并其余部(子兴既卒,孙德崖欲统其军),其子郭天叙十分害怕,写信给朱元璋请他帮忙协调。朱元璋与孙德崖关系不错,完全可以打消后者的野心,但是他在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的支配下,没有施救。郭天叙等人迫于压力,接受了龙风政权的领导,朱元璋却对此非常不满,说道:“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史家常认为张天祐去亳州带回人事任命对朱元璋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此时朱元璋的实力在郭、张二人之上,这种说法毫无道理。按照当时的传统和惯例,作为郭子兴的家将,朱元璋的实力再强,也是郭子兴手下的马仔,在郭子兴有子的情况下,他不能超越其子直接继承这支义军。

郭子兴的领导权理应由其子郭天叙继承,而张天祐作为郭子兴的妻弟和旧将,资历和血缘皆优于朱元璋,由他代表义军的主帅前去亳都受招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龙凤政权任命郭天叙为军中主帅,而其下属张天祐和朱元璋则各统部众,按照军中地位的高低顺序,分别担任义军的二当家和三当家,这一安排完全符合义军当时的实际情况。

朱元璋对这一公正安排心怀不满,只能说明他背信弃义,在郭子兴死后不服从管理。为了笼络朱元璋,郭天叙和张天祐将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即郭宁妃,但这一亲情纽带并不能束缚朱元璋。

有理由相信朱元璋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各种史料有意抹杀了郭天叙和张天祐的作用,根据渡江后郭天叙两次亲自率军攻打南京的情况看,他并非如《明实录》等史书描述的那样胆小无能。然而朱元璋为了攫取最高领导权,在郭、张二人攻打南京时,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暗下毒手,害死了二人,并导致战役失败。

《明实录》记载:九月,朱元璋“命元帅张天祐率所部军攻集庆。己亥,天祐等至方山,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又说:“野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义军初战告捷(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但是由于陈野先暗中勾结元军,诱杀郭天叙,再和元军会师袭击了义军,杀了张天祐。

朱元璋没有参加这次战役,似乎对郭、张二帅之死没有责任,但是叛变并杀害郭、张二人的陈野先是朱元璋渡江后在太平之战中擒获的,两人还宰白马黑牛,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陈野先投降后心存叛念,伺机而动。朱元璋对此心知肚明,他对部下说:“我也知道他投降没有诚心,但是如果我杀了他,就会失去豪强之人,以后就没有人敢投降我了。”他亲自召见陈野先并对他说:“人各有志,见识不同,从元还是从我,你自己决定,我不勉强你。”

陈野先获得自由后并不愿走,他劝朱元璋暂缓攻打南京,朱元璋不听,他又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假称将诱捉元将左答纳识里,到时请朱元璋前往营中受俘。朱元璋见信后对手下说:“此贼多诈,最叵信!”

朱元璋明知陈野先心怀不轨,并且看破他的伎俩,但却不通知郭、张二人,反而利用他加害二人。

张天祐第一次攻打南京时,朱元璋没有派出自己的嫡系部队,而是派陈野先的旧部前去,陈野先被留在太平做人质。陈野先暗中嘱咐部下,打仗时装模作样,千万不要真打,过一段时间脱身了,再回来带着手下打红巾军。

这句话被朱元璋的心腹检校探到了,但朱元璋并没有通知张天祐,等到打仗时,陈野先的部下只作壁上观,极大地影响了士气,因此吃了败仗。

郭、张第二次攻打南京时,朱元璋索性将陈野先放了,让他带领旧部配合二帅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陈野先和元将福寿约好里应外合,暗算了二帅,朱元璋借刀杀人之计取得成功。

更奇怪的是,对这样一支叛军,朱元璋不久之后又加以招抚,委以重用。《明史。太祖本纪》记载:“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

朱元璋亲自率军攻打南京时,再次招降了陈野先余部,不仅没有责怪他们之前害死二帅的叛变行为,而是寄以心腹之任,从这支军队中挑选五百名骁健者入卫,并放心地解甲酣睡到天亮。这与朱元璋一贯雄猜多疑的性格迥然而异,也与陈军与红巾军不久前结下的深仇大恨不协调。

朱元璋之所以放心,是因为他知道陈野先的部下是真心归附的。当初擒获陈野先后,朱元璋让他写信招降旧部,陈野先很不情愿地照办了,他以为部众未必会听从,信中表面上是招降,实际上是激起他们的愤怒,没想到部下仍然投降了。

对于此事,《太祖实录》记载为:“陈野先以书招降其众,意其未必从,阳为招辞,阴实激之。不意其众遽降。”陈野先死后,他的旧部仍愿意投降,因此当朱元璋亲自攻打南京时,这支庞大的军队未经交战就再次投降。

这样一支真心归附的部队,怎么可能会叛变呢?可见,这次倒戈完全是朱元璋与陈野先合谋,消灭挡住朱元璋升迁之路的郭、张二帅。

郭、张二帅死后,龙凤政权封朱元璋为平章政事,子兴三子郭天爵为中书省右丞。朱元璋掌握了实权,郭天爵眼睁睁看着郭家产业被朱元璋篡夺,有时不免发发牢骚,朱元璋找了个借口将他杀死,郭子兴从此绝后(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太祖实录》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如何对待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朱元璋,郭子,郭子兴,红巾军

    元朝末年,韩山童和刘福通在修建黄河堤坝的工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而郭子兴也在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后不久就加入到了白莲教,开始在乡间招收士兵,整备训练。公元1352年,郭子兴和自己的战友孙德崖等人联起手来派兵攻占了濠州,这是郭子兴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朱元璋也就是在郭子兴攻占濠州后不久,投奔了红巾

  • 如果当初郭子兴没有死,那么建立大明的会不会是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刘邦,彭大,元朝,郭子兴,陈友谅,红巾军,马皇后,开国皇帝朱元璋

    郭子兴是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适逢元朝朝政腐败,动荡不安,郭子兴倾其家财,杀牛备酒,广结壮士豪杰,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后来朱元璋在好友的邀请下也投奔了郭子兴。郭子兴对朱元璋很看重,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后来的发展我们都知道,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手了,而且逐渐发展壮大

  • 明史连载:郭子兴起兵,朱元璋投奔郭子兴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明朝,元朝,郭子兴,马皇后,红巾军,小说家,明史连载,开国皇帝朱元璋

    PS:这是明史连载,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尽量每天更新。至正十二年,1352年,和朱元璋注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郭子兴起兵了。郭子兴,他的父亲年轻时有一手玄学功夫,据说吉凶祸福说得还挺准,远近闻名,虽然收入不太稳定,勉强能度日,但是一直都没有娶妻。当地有一富户,家里有一盲女。这天,郭子兴的父亲经过这

  • 朱元璋的黑手段:郭子兴死后,两子皆被杀,部众尽归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朱元璋,郭子兴,徐达,元军

    郭子兴是元末其实的群雄之一,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恩人。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统领他的部众,最终成就了一统天下大大业。 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郭子兴,建庙纪念,却是让郭子兴昔日的邻居宥氏世代为其守墓。 洪武三年追封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建庙,用中牢祀,复其邻宥氏,世世守王墓。 朱元璋为何不让郭子兴的儿子为期守

  • 朱元璋靠郭子兴起家,做了大明皇帝后,对郭子兴及后代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郭子,皇帝,徐达

    说起朱元璋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汉族开国皇帝,同时又是农民起家,朱元璋身上有着非常精彩的故事。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发达之前,和当时元末义军首领郭子兴有着特殊的关系,朱元璋娶了郭子兴的义女,同时又是郭子兴的得力干将。在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就夺取了郭子兴的军队,使其为自己效力。正是凭借

  • 朱元璋杀光了岳父郭子兴的儿子?据考证,郭氏子孙众多,枝繁叶茂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郭子兴,朱元璋,滁阳

    《明史》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子兴据有濠州,地偏势弱。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即大明江山,肇始于郭子兴。朱元璋初以布衣投身元末起义军洪流,能够在军中脱颖而出,兴起壮大,全赖濠州豪帅郭子兴慧眼识英雄,不但授予兵权,还许配以义女马秀英。可以说,郭子兴不但是朱元璋的老上司、老领导,还是伯乐、岳父,更

  • 郭子兴那悲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郭子兴,朱元璋,孙德崖,徐达,马皇后,元军

    郭子兴的一生可谓是惨到了极点,造反的时候被合伙人排挤。死是怎么死的呢?被活活气死。最主要的是还被别人绝了后。阶级不同所爆发的矛盾郭子兴出生于濠州,起义的地点当然也是濠州。不过,他并不是一个人,还有另外四个人跟他一同起义,这另外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他们五个人共同组建起濠州最高统治机构。在创业阶段,由于

  • 朱元璋为什么离开郭子兴?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元军,彭大,元朝,明朝,郭子兴,孙德崖,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PS:这是明史连载,喜欢的朋友点点关注,每天尽量更新。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刚开始是蜜月期,实际情况也是比较复杂。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五个人都是元帅,权力都差不多,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这个弊端还显示不出来,后来有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之后,都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那个,所以郭子兴和孙德崖之间常常有矛盾。孙德崖等四个

  • 明史人物志——郭子兴:朱元璋岳父,大明帝国的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元朝,元帅,明朝,郭子兴,孙德崖,小说家,大明帝国,明史人物志,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公元1352年,3月,濠州城门。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捧着一个破碗走到了城门口开口恳求道:“官爷,我要见你们的将军郭子兴大人,麻烦行个方便开一下城门。”朱元璋守门的士兵看着这个其貌不扬衣着褴褛的男人

  • 郭子兴:明朝的奠基人,朱元璋娶了他2个女儿,却杀了他2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朱元璋,郭子兴,明朝,孙德崖,元军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脍炙人口的《咏菊》出自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从诗中可以看到朱元璋自命不凡的民族气节与马踏中原的英雄气概,心有天下的格局才成就了他后来明太祖的功绩。朱元璋本是一无是处的穷小子,出家后又沦落到乞丐的地步,之所以能够白手起家,一是